分享

六月去桥头赏荷​吧,顺便转转塘尾古建筑群

 卷子路上 2022-06-24 发布于广东

(此图为莲湖岸边摄影展上翻拍)

六月去桥头顺便转转塘尾古建筑群

卷子

上  莲湖

那天从考场出来便直接驶向桥头,——多出的这大半天怎舍得浪费,我是荷花真爱粉,罗湖的洪湖公园已满足不了我的期待。我要的是一大片一大片望不到边的荷塘,把我沉没在里面。

这应该是我第四次奔向桥头,只不过前三次都是冲着油菜花的。

东莞桥头是阿邓的故乡,“等你在桥头”是二月油菜花、六月荷花的接头暗号,冬吃羊肉夏吃鱼,桥头美食也同样具有诱惑。遗憾我们的时间总是对不上,我们并没能在桥头相逢。这季也是约了几次,或花未开,或人未回,或假不休。

“油菜花节”是后搞的,“荷花节”应该才是桥头的正宗

桥头人钟爱莲,明清时期就开始了。莲湖面积达100多公顷(300亩),每逢六月,莲湖荷香阵阵,游人不断。

莲湖成了桥头的名胜之地。花期通常在六月下旬,今年是桥头的第十七届荷花节了。

桥头距离深圳南山约70公里,开车约一个半小时,直接导航“东莞桥头莲湖公园”或“三正半山酒店”,有充足的停车位。

我们到时已近中午,天蓝得透彻,也热得彻底,整个莲湖游者寥寥无几,我们转湖时,人已散尽,我们几乎是承包了整个莲湖。

明明是旺季,我们照样独享。再次证明没有什么结论是一定的。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完美呈现

竟然被我碰上最盛时,让赶早的人们怎么想?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低头思一下故乡

有伸向湖心的栈道,让人无限靠近


栈道在湖心打了个圈

烈日炎炎,荷塘日光浴

松山塔下即三正半山酒店

记得,来了不光要走栈道,一定要绕一周
角度,风光不与对岸同
开轩乘凉倚栏看,菡萏香蕴翠叶间

荷风送香气,撑伞过

不见梧桐雨,但见岭南荷。

岸边驻足看,木上坐忘时

含苞、怒放与莲蓬同框,生命的三个阶段



荷色莲韵,烟敛云收

霸王莲(原产于南美)

窗格里的荷塘

佛都笑农庄,距离莲湖不到一公里

**   **  ** 

下  塘尾
出一趟门不容易,得买一赠一捎上点什么。上次看完油菜花,我们去了松山湖,这次选择了塘尾古村
塘尾古村落位于广东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距离桥头约20公里,在桥头往西(东莞市区的方向),桥头不大,3-4个小时足够(含午餐)。
完全原生态的、无丝毫商业气息的,又颇具乡村生态格局的塘尾,值得一去。
塘尾属明清古村落,是东莞现存较好,规模较大的古代村落。建于明代的围墙,是东莞市现存最完好的古村围墙。古村落对研究明清时期珠三角的建筑风格、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以至于岭南文明等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塘尾以古围墙为界,全围(东莞地区称村落为"")总面积近四万平米,小小的村落,竟保存了古民居约268座,21座祠堂,19座书室,10眼古井,4个围门,28座炮楼,21棵古榕树
这是一个李家人的故事。据族谱《陇西李氏家乘》记载,宋末李栎囚遭权贵排挤,只身由东莞白马逃来塘尾,被黎姓人家收回并配与女儿,历元、明、清近六百年的发展,李氏逐渐兴旺,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人口增至1000多人,塘尾围成李氏家族聚落 

塘尾古村外围完全是一幅新农村画卷,层叠的池塘,草坪、老榕树,给村民提供了完美的休闲环境。
这里的池塘少见的清澈,有鱼群穿梭。池塘与老屋相映,珠联璧合。

梅奄公祠:名贤世胄,柱史家声

景通公祠:藩封师保,乡荐经元

李氏宗祠:柱史家声远,名贤世泽长
宗祠前有举人碑与夹杆石
古村清幽而不乏情调

古井仍可照人影

方的天

窄的路

狭长小道进去是高大门楣

处处灰砖,有几分民国风

宽的墙,小的屋,无尽的蓝天

据说古村始于南宋,当年颇为富裕

几乎所有古井都有水,让人想到历史还活着

古村有东南西北四个门,这是南门,我们从此门进出。

散落的古迹

距离塘尾仅四公里处还有一个著名古村:南社明清古村落。

一是因为时间关系,二是这里收门票(30元),我们看了下布局和入口介绍,便启程返深了。返程仍是70公里左右,但遇上了塞车(松山湖附近),兜兜转转到南光高速,天色已晚。

塘尾给我们的大半天增加了满足感,被誉为深圳周边“绝美古村落”,虽稍有夸张,但配得上你的周末。

桥头莲湖,塘尾古村,一明媚,一古朴。前者可周期性打卡,后者可填补你某一时的空白或解决你某一刻的心情甚至把它们当做课堂,审美课、植物课、历史课、民俗课、体育课……一并完成。

总之,去就对了。

2020、6、27东莞桥头、塘尾行记

同行者:Tiger

迎关注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