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行日记

 卷子路上 2022-06-24 发布于广东

今天是世界旅游日,我安静地坐着,翻开已经发霉的旧笔记本,用口述转录的方式,整理了十五年前的一次远行日记。

那时是真的认真,竟记录了整整23页一万多字。我翻录完就将笔记本扔掉了(我也是用这样的方式在压缩家里的实物),但路上的时光显然不能扔,得留给回忆,留给未来。

欧 行 日 记

卷子

2006年7月24日   广州-赫尔辛基-罗马

机场高速人和镇怡东酒店晚10点休息,6点起床,6:30酒店送机场,5分钟车程。

机场国际出发大厅。找到潘细展导游,办登机手续,7:30办妥,进入候机厅9:50出发,有漫长的等待时间。问粥的价格竟然70多元一碗,咖啡45元一杯,免了。吃自带小食,看书,安静等待。

潘导是香港人,常居英国。

我们是散客团,48人。来自中山、广州、南海与深圳,队伍里有一家三口、父子、母子、母女、老两口等。

乘坐芬兰航空。

芬航飞机上有空姐、空嫂、甚至空奶(皱纹密布、白发丛生),也有中国空姐。广播先英语、再粤语,再普通话服务。中午饭有肉、青菜、黑面包(自己加黄油),晚上面条、牛柳、黑面包。我喝了两杯橙汁、一瓶矿泉水、两杯咖啡、一杯茶,然后自己泡茶连续加4次水,中国空姐说你真能喝水。

继续吃整肠丸,肚子不争气地难受。

空中飞行10个半小时。

邻座是深圳一对老夫妻,据他们说已去过东南亚、日本、台湾等许多地方。

芬兰时间下午3:30。看到赫尔辛基的海,然后是星罗棋布的岛屿,蔚蓝色与青深色的水和起伏错乱的岛屿,勾画出我眼中欧洲的第一幅图画。

再继续便是满眼青葱的田地和墨黑的山峦,所有的树林都没有人工栽种的痕迹,很原始、很质朴,在视野里展开。房子便是镶嵌其中的花,是树林、田野的点缀,它们有单个开放的,有一簇簇开放的,有一色的红屋顶,很清爽。

7月24日下午4点(北京时间晚上8点,接下来都用当地时间了)到达赫尔辛基机场。

转机时间40分钟。跟着团队走。芬兰海关查得挺严,盯着相片反复看,仿佛要看出人的经络与五脏来,最后才重重地盖上一章。

转机处,有中国小伙子用中国话在招呼指引,广播里也有“广州来的旅客,请注意”的中国声音,清晰亲切。周围穿梭的中国人,络绎不绝。

还有一个发现,就是那些外国男子比在中国时见到的漂亮许多(难道因为长得丑被嫌弃所以远走他乡?),俊朗儒雅,很是养眼。 

赫尔辛基机场就像一个大仓库,长长方方的,没有什么装饰,也没有什么鎏金大字,朴素是他们的最基本特征吧。

下午4:40登机飞罗马。

仍旧是芬兰航空AY0783。临窗15A。看芬兰的山一点点的褪去,海一点点的隐去,渐渐地靠近罗马,白云整齐硬朗,与天边相接处,竟是一条直线,剩下的是没有缝隙的云海。

罗马城的第一眼竟是黄土,夹杂着些许绿地。

第一次感觉到欧洲就像一个大乡村。

晚上8点出罗马机场

罗马机场周围尽是荒野田园,近处竟然还有一个采石场,出机场什么检查手续都没有,包括人和行李。

机场外面很脏,乱扔乱丢现象严重,像内陆的火车站,有人倚靠着行李在打盹。

上大巴,潘导简略的说了注意事项,早餐,水电,电话等。

出机场,很快就在黄昏田野里看到了牛羊。

酒店在郊外,沿途也很脏,还有乱张贴的现象,居民楼是内陆80年代的民居模样,阳台竟也有晒衣被的。建筑黄色调居多。

潘导说意大利人讨厌任何形式的新建筑,他们热爱一切古老的东西,所以整个国家看上去很陈旧。

晚上9点,入住酒店。


2006年7月25日   罗马-佛罗伦萨

房间很好,不像传说中的简陋,屋内是地砖,喝水就饮用自来水。凌晨1:30醒来(应该是中国早晨的7:30),再很难入睡,坚持到早上5:10。潘导说的倒时差我原先以为不存在,但它还是来了。

买了电话卡(人民币120元),打了将近一小时却没有通。这里的窗户、阳台都是重重的百叶窗卷帘,阳台望出去,一片宁静,偶尔有车,风驰电掣。

6:30出门,沿着马路散步,路边仍有零星垃圾。路上车速极快,但卡车司机还会挥手致意,回眸一笑。

那些田野好像都是荒芜了似的,看不出那些绿的、黄黄的到底是些什么玩意儿。

7点开餐。我们先服务生进入餐厅,意大利的服务生进来后满脸不悦。

我喝了三杯热奶(果真是牛奶控),吃了一块夹果酱的面包、四小片硬面包,以及一包家里带来的雪菜笋丝,感觉很好,回来吃了1片维生素和5粒整肠丸,今天肚子舒服多了。

餐厅门口有黑白两只猫,很温顺的接受我们这些陌生中国人的抚摸,——动作是不分语系的。餐厅门口还有一个小得可怜的游泳池,干涸着。

8点出发,逛罗马城。

罗马:每一堵墙都在向我们叙说历史

大半小时车程进城。满眼掠过的每一幢房子、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柱子似乎都会说话,用上百年、上千年老迈而沉着的呼吸,缓慢的诉说着历史,窗外太多风景,目不暇接。

第1站梵蒂冈:距离上帝最近的地方 

梵蒂冈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0.44平方公里)、人口最少(约800人,多为神职人员)的国家,但却是独立国家。

梵蒂冈是是意大利15世纪的建筑,当时修建了一百多年才完成。不同时代风格的统一与差异,在建筑细节上我们是无法分辨,——后来见到很多动辄修了几十年、上百年的东西,还是很惊讶这种传统。这与我们大干快上的理念有点距离。

梵蒂冈大教堂恢宏庞大肃穆,把人逼小、逼仄、逼紧。

人流如潮,但各色人等都在教堂里缄默不语。先是教皇们的墓穴石棺,只是走马观花,观他们的宁静与恒久。有长跪不起的印度人和不明国籍人。

在教堂行走时,特意找了两个可祈祷处坐下,和修女们比邻,和教士们共影,寻找一种没有信仰却想得到的依托。我把在中国寺庙烧香时常用的祈祷语又用了一遍。

善良的祈祷,在善良的神灵面前一定都是灵验的。

买了张梵蒂冈邮票明信片,寄给了儿子。

我脱离了大部队在转悠,最后迟到了遍寻不着团队,感慨未办漫游。最后与团队汇合,急着跟大家道歉。——这是我从前和未来所有活动(任何活动,包括家庭游、周末游等)中唯一的一次迟到 。

第2站罗马斗兽场:被震慑,被震撼

公元72年,距今大约2000年,可容纳九万余人,光这些数字,就让人服了。

现在每一个现代化的大型体育场或多或少都烙上一些古罗马斗兽场的痕迹。我们也通过电影和历史书籍等媒介,感受当时在这里发生的人与兽之间的残酷格斗和搏杀。

仿佛走进了影片中,走进了历史里,仅仅绕外观一圈,我们就大呼过瘾。进去再绕一圈就得半天,我们点到即止,没有全绕。

人很多,人潮外面,有以色列中东一带的人反战示威,声冠云霄,和斗兽场的战斗气氛呼应着。

有一中山游客走失,团队等候约一小时,我很开心又多了一小时,看着喧哗的人群和古老的石柱、石墙,感觉时间很短,岁月很长。

第3站西班牙阶梯

这是一座户外阶梯,与西班牙广场相联接,山上是天主圣三一教堂(Trinita dei Monta,1495年由法国波旁王朝的国王查理八世下令建造)位于西班牙大台阶的顶端。1725年,法国大使出资修建了台阶,却因为西班牙使馆坐落在此而得了个西班牙台阶的名字。

位于意大利的由法国人修建的西班牙阶梯,是不是很绕?

圣三一教堂很快就被模糊掉了,——罗马教堂之多,令人无法清晰地一一辨识和记忆。

第4站威尼斯广场。 

威尼斯广场(Piazza Venezia)位于罗马市中心,是罗马最大的广场,是五条大街的汇合点。这个广场的正面是绰号叫“结婚蛋糕”、“打字机”的白色大理石建造的新古典主义建筑: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这是为了庆祝1870年意大利统一而建造的纪念堂, 

广场的西北角,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哥特式建筑威尼斯宫。

最后一站罗马许愿池。

罗马许愿池,又名幸福喷泉。许愿池喷泉是罗马最后一件巴洛克建筑艺术杰作,是罗马的象征之一。

一路步行走来,人山人海,满眼都是文化,满眼都是历史。只能感觉那种繁复和厚重,重重叠叠、交汇环绕的东西,而无法记忆细节和情节。

沿路店铺林立,几欧元的T恤、几十欧元的西装衬衣,还有假冒名牌摊位(欧洲仅意大利有),令人目不暇接,又无暇涉足。建筑、历史、文化显然比商品更有诱惑力。

中午2点中国餐。龙行酒店,香港人开的,五菜一汤,不像传说中的糟糕。店主还给我们泡茶,掉队的队友也打的赶来。

因为内容太多,简直是用打仗的速度在照相(这也是头一遭)。幸亏是傻瓜机。

罗马的古老很难被一一收在镜头里,感觉在,一切便在吧。

喜欢意大利便在于他们对古老的一种眷恋,保护与尊重。

又,罗马城里有很多涂鸦(乱涂画)。

下午3点从罗马到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用艺术说话 

佛罗伦萨,翡翠冷,徐志摩的英译,好有诗意。

沿途依旧是山野、田园、村庄,甚至有成群的牛羊,没有现代工业文明的痕迹,金色的向日葵、收割过的高粱、玉米。漫山的松柏、橄榄,还有偶尔裸露的大理石。

潘导一路都在给我们讲述:欧洲人的农民补贴、欧盟、欧共体、欧元,欧洲人的休闲与居家、工作与休息、习惯与法律。

我一路观望,倾听。

本想先去比萨斜塔,车祸塞车。于是先用晚餐,在温州人的开的餐厅竟巧遇哥哥,极富戏剧化。

晚8点入住酒店Ripaverde。 

逛酒店附近的田园和屋舍,逛超市买咖啡豆、西瓜、红酒(西瓜合人民币十几块,其他的几十块)。

也有人一停下来就买个不停的,坐车时就在聊买表什么的。潘导似乎很反感国人的疯狂购物。他歇下来就去品牛排、品咖啡了。他推荐Forentina.一头牛,1000公斤,不加任何酱油香料与添加物,冰冻,生烤半熟,只加少许橄榄油,是原汁原味,咖啡他推荐卡布奇诺。

潘导说意大利人从不打包吃饭,他们要坐下来慢慢享受,他们就讨厌赶时间,人生就是享受。

2006年7月26日    比萨-佛罗伦萨-威尼斯

8点乘车去往比萨,距佛罗伦萨68公里,是意大利中西部城市。

沿途的山野仿佛是走在了云南。在国内需要漫长的出发才能领略到的自然,在欧洲抬腿就可以见到,再次觉得欧洲就是一个大乡村。

沿途没有修饰整式的花草,全是野生的茅草等,原始而又自然。

这68公里潘导拿来聊葡萄酒了。什么葡萄做的?什么时候做的?年份?储存时间?储存地点?什么温度?什么厂家做的?当季还是混合?酒瓶厚薄?瓶底平或不平?酒杯大小?……

然后突然就跳到了比萨斜塔。

比萨城的名气很大程度上是受惠于比萨斜塔。 该塔竣工于1350年据说在修建过程中就已经倾斜了。目前倾斜已达到4.5米,而且倾斜度还以每年1毫米的速度继续增加。但正是因为它的斜,“歪打正着”,使得这里参观者络绎不绝。 

建筑群坐落在一片宽广方正的草地上,由主教堂、圣乔凡尼洗礼堂、比萨斜塔和公墓组成,周围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哥特式和伊斯兰式的独特中世纪风格于一体,主教堂室内装饰与梵蒂冈的圣彼特大教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做了城市有轨车进佛罗伦萨。到处都是恢宏华丽壮观的建筑,然后是烈日下的人群。

圣母百合花大教堂必去,这是世界第四大教堂,也是一座哥特式的建筑;杜奥莫大教堂、乔托钟楼和八角形的圣乔瓦尼洗礼堂同在一个大广场上,三座大的建筑构成一体,尽情想象它的雄伟壮观吧。 

百合花大教堂广场,沿街的艺术家,雕塑赝品和真人雕塑,排队进博物馆的,徘徊在馆外的,艺术在身边流动,也在眼睛里簇拥,这里是历史的甬道、艺术的通道,佛罗伦萨是艺术家的居留地。

下午4:40改坐大巴,出发往威尼斯。 

潘导路上给我们解说比萨饼的来龙去脉。潘导是学营养学、心理学出身,他说欧洲人会有多种职业身份,分淡季和旺季。

佛罗伦萨到威尼斯,大部分都是山路,在山里穿行,山坳间的桥,黄昏清雨细雷之后,画面清新无比。也多隧道,多卡车,我坐右窗,看卡车司机粗犷酷酷的脸也是风景,看着都像大卫。

卡车方向盘上有一个小显示屏,将行进方向、行进位置准确无误的标出,类似于飞机上的。欧洲司机还有一张电子磁盘,记录驾车时间、驾车速度,随时备查。他们每天驾车时间不允许超过12小时,否则将被高额罚款;连续驾车不得超过两小时,否则也将罚款。

5点在山洞里塞车。塞车时,所有的大货车都自发自动地停靠在了右边,据说跑出来,警察也不会罚款。他们不赶时间,所以不用穿插

欧洲词典里没有抓紧时间,而是慢慢来。

我们这边更想用最快最快的时间,赚最多最多的钱;欧洲的品牌都是慢慢来,长时间来营造,然后慢慢地长时间地来赚你的钱,赚个100年200年。

沿途都是原始森林,两小时山路,然后平川。

中途在车上有关于自费项目的讨论与调查,我们决定游威尼斯贡多拉、巴黎塞纳河游船、阿尔卑斯雪山和温莎古堡。

晚餐,竟然有虾、有牛肉,被一致叫好了。

入住express by Holidary。这是一个较工业化的区域,旁边是高速公路和超市,没有前两天的僻静,房屋较密集。

2006年7月27日   威尼斯-因斯布鲁克

第二天早餐仍然是面包、牛奶、咖啡、果汁,只是多了罐头水果和肉酱,我很适应,吃得很饱。

威尼斯:木桩上的城市 

早晨8点,坐大巴约大半小时,过大桥进水城,沿途水域里停满了海鸥、鹭鸶等各色水鸟,见到了私人游艇码头、超豪华游轮(上面配有飞机)。 

下车,换船,旁边有浙江人开的店铺。

体验到了地中海火辣的阳光。

这真是木桩上的城市,仅一幢楼就是上百万的木桩。

2000年的历史,500年的城市史。

簇拥的人群走在古老的街道上,鸽子广场,教堂,玻璃工厂(威尼斯传统家族工艺),威尼斯脸谱,贡多拉小船(有些江南水巷的味道),意大利水手,海魂衫……

一幢幢有历史的房子,淹没在人群里。

我们坐着贡多拉,感受着这木桩上的奇迹。

下午1:30,出发往英斯布鲁克。

因斯布鲁克:阿尔卑斯怀抱里的小城

出威尼斯往西、往北,果园、山路、白墙红瓦、白墙黑瓦,很水墨,很清朗。

我们的方向是奥地利西南部城市因斯布鲁克。这座美丽的小城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谷之中,是我最喜欢的城市之一。

进阿尔卑斯山脉,被上帝恩赐的美震撼,车厢里惊呼不断。山岗、草坡、村落、阳光、城堡、牛羊……上帝让他们美丽,还让他们富裕。

经过欧洲最高的桥。

进因斯布鲁克,第一眼竟然是彩虹。——是嫌美得还不够吗?

小城冲撞着人心灵最柔软的部分。静谧闲散的人群,街头小伙子溜着滑轮,姑娘们骑着单车;警察组成的乐队一路奏乐而来——据说只为拉近和市民的关系;街头小乐队激情投入,正在摇动青春;城市有轨电车(小火车)看到我照相,专门停车让路,招手微笑示意,——没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温暖到爆。

台湾人的可爱餐厅,市政厅里即将开演的音乐会,街头的木偶布娃娃,小清新的咖啡座,17、18世纪的建筑,黄金屋顶,石块路,电车,城市楼宇间望出去的山脉……

自动售报机,加油、买报等都是自行付款,一切都在静悄悄中完成。

这里没有平屋顶,全是红瓦、黑瓦的尖屋顶。

被罗马和佛罗伦萨的历史与艺术震撼过后,再被这样的城市风景洗礼,后者更让人想沉浸。

阿尔卑斯属石灰岩质,却土质肥沃,上帝从不把台风地震带到这儿,所以立于山巅的城堡才百年、千年、屹立不倒,这里都是石头建筑。

我们住的木屋在阿尔卑斯山脉深处,距因斯布鲁克市16公里。坐着车在曲里拐弯地向山里延伸,就像是到了天外之地,像喀纳斯却又似乎比喀纳斯还深邃清新。这里是欧洲人冬天滑雪住的酒店,日耳曼血统的夫妇把小木屋装修得很家庭、很温馨,楼梯间、过道都挂了小装饰,有阳台,推窗见山。

晚上有雷声和雨声。

阿尔卑斯的水是甜的,含大量矿物质,毛巾干了后却是硬的。

2006年7月28日  因斯布鲁克-列支敦士登-苏黎世

晨。5:10起床,5:45走出去,山间轻雾缭绕,恍若仙境,有牛羊的铃铛声、山谷之间的流水声、鸟儿清脆的鸣叫声。阳光罩住山头,红色、金色的山尖,野草、露水、野花、远山(石灰岩的山巅仿佛雪山)。

冬天的滑雪场,静谧的索道,拄拐棍的日耳曼人和他的小黑狗,醉人的绿……

一个小时的山间漫步,实在是美得让人卸去了所有武装,卸去了所有的思虑,都不想回小木屋、不想吃早餐了。

 因斯布鲁克的美给人一种想叙说的冲动。

早餐有火腿、鸡蛋,我们团队一出场,就把餐厅本来宁谧、温馨的氛围给冲散了。中国人的热闹无处不在。

8点出发,再从山里绕出来,山的背后是人家。

出来后,沿途可以见到很多的小教堂。这里一般都是先有教堂,后有聚集的人,再形成村庄或城市。每个村庄的最高建筑都是教堂的钟楼,这是村庄的精神指引、也是文化凝聚。

今天是父亲的忌日,我会在下一个教堂为他祷告。

在奥地利的施华洛世水晶工厂,停留了一下。 我并没有出手,只是当景点来看的。水晶世界豪华、耀眼、漂亮,队伍里有人出手了,——工厂水晶好像并没有便宜,只是品种更多、更全。

再接下来便是那个神奇的袖珍小国:列支敦士登

从我们住的山间木屋,往列支敦士登有很多长长的隧道,其中有一条15公里长的隧道。欧洲人的休息权神圣不可侵犯,周末(周六周日)是绝不能做工的,他们这些完好的设施动辄修建几十年,到现在设施还完好,可能是起步早、保存好吧,欧洲人习惯于爱护公物和自然。

五小时的车程(含水晶工厂的停留),潘导始终未停过讲解,他说听不听是你们的事,但讲解是我的责任。知识性的大多听了就忘,倒是一些带有情感色彩的,被记下了。

因为出门路上经常不见人,我发问。他说,欧洲的家庭观很强,都在家呆着呢,陪家人聊天读书,越有钱的人越不需要出门工作,要出门就开上房车,向着山林大海出发,去享受阳光和海浪。

欧洲上班不打卡,因为打卡侵犯人权,不尊重人。潘导是个欧洲通,谙熟西方的人文地理,知识面很广,并且带着一种欧洲式的思维,比如环保宣传是随时随地的,比如购物观。他对国人抱着一种鄙夷,他同样鄙夷东南亚、日本和美国,他有着一种欧洲式的优越与傲慢。

中午1:30,在奥地利和列支敦士敦交界处小镇吃饭,是台湾人开的店,别人不一定习惯,但是合我的口味。

列支敦士登:寄张明信片回家

列支敦士登原是瑞士的一部分,国家政府只对外,内部自治,关税由瑞士管理。

处于瑞士与奥地利两国之间,是内陆山地国家。土地狭小、人口稀少,但却拥有非常高的国民收入水平。邮票是列支敦士登的特色产品、支柱产业。 

午饭后去列支敦士登首都步行街,悠闲地逛了一个半小时,买了三把瑞士军刀。漫步在小小的街市,看店门前的小雕塑,那些大肚汉、大力士、小力士、姐妹等,都很有情调,是富有个性的艺术表达。

店铺不多,据说价格和瑞士一样,消费比瑞士还略低。这里收入基本来自于旅游。又寄了一张明信片回家。

3点离开往瑞士苏黎世

瑞士的瓦尔登湖,(卢塞恩湖,琉森湖

几乎一两小时车都是在湖边跑,与天近、与人近、与一些可以想象的亲近,无止无境。

荡人心魄的感觉从这片湖水就开始了。有攻略说:铁力士山和卢塞恩湖是瑞士旅游必选。

可惜我们没有停留,直奔苏黎世。这是瑞士第一大城市,全欧洲最富裕的城市,也是全世界拥有最高生活水准、物价最昂贵、社会最安全的城市之一。犯罪率极低,高度富裕的生活,依山傍水的环境,香甜怡人的空气,苏黎世被评为世界公认的全球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下午4:30到达苏黎世

苏黎世:果真是“最宜居”

下车就下雨,这个全球生活品质最高的城市,用漫天飞雨阻挡了我们的镜头。市内有轨电车(一般是3~5节车厢),在悠然穿行。

这座国际大都市集中了120多家银行的全球及欧洲区总部,瑞士证券交易所的总部、国际足联总部亦设于苏黎世。1916年出现的达达主义也发源于苏黎世。

据说七月的苏黎世湖畔,几乎每天都要下一场雨,过后便是晴空万里,所以听雨也成了苏黎世湖每天的一道风景。

淅淅沥沥的雨,洒在草地里、在森林中、在树枝间、在花瓣上,光听着、看着就让人醉。

雨稍歇,我们就跑去了湖边。

苏黎世湖堪称天鹅湖!我从未见过这么多的天鹅,它们遍布湖泊,且与人如此贴近、亲近,我们在这里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天鹅舞会,人与鸟在湖畔悠闲自在、和谐共处,构成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湖水幽蓝而宁静,除了天鹅,野鸭也是随处可见, 还有游轮、游艇。沿河畔筑有中世纪式的卵石小径可供游人在湖边散步,还可游泳、野餐、日光浴和乘船游览湖区,这里的莱茵瀑布举世闻名;这里还有天体浴场,很难想象这里是市中心而非旅游城市。

苏黎世湖沿岸有很多美丽的小镇小村,据说也是美得如诗如画。全程游览一次,要好几个小时。

苏黎世湖是冰蚀湖,海拔有406米,属于高山湖泊。

简单看了下街景,教堂尖塔、古堡、喷泉、各式总部,然后去香港人开的中餐厅就餐。

另,如此悠闲和谐的瑞士,却是全民皆兵! 

下午7点出发,往琉森。

8点,停在苏黎世与琉森中间的一个酒店,这是法语区,日耳曼人,经营广州花园酒店5年。

这也是我钟爱的酒店之一。平房,草地,玩耍的小孩,兔、羊,苹果树,满地掉落的苹果,民宅小道,家家户户不同装饰(或鲜花或雕塑),宾馆中间的草地和旁边金黄色收割过的麦田。

我们转悠了好一阵子,耳边仿佛响起乡村民谣。 

相机突然坏了,镜头无法伸缩,忧虑第二天的视觉记忆缺少凭证了。

2006年7月29日   铁力士雪山-琉森-洛桑

7点早餐,给相机充电,可依旧罢工。

8点出发往琉森,车子放下了18位不去雪山的人,其他人坐车登山。

真真的不虚此行。

铁力士山:冰川和冰川的裂缝

铁力士山是阿尔卑斯山最有名的风景点,海拔3238米,位于琉森湖以南的英格堡,有世界上首架360度旋转的缆车和欧洲海拔最高的悬索桥,有终年不融的冰川。

山脚下的村庄宁静安详,山头仙气缭绕,绿得醉人的山坡、茂密的森林、悠闲的牛羊,都在视线里停留,然后滑过。

小索道4人或6人,中途有停靠站,大索道可容纳80人,是旋转索道,人皆站着。沿途总共更换三种不同的缆车,最后到达山顶观景台。

坐大索道时,见高山湖泊宛若明珠,仿佛到了天外。置身在云海里,脚下是冰川,雪地因为被雾笼罩看不到边际。脚底打滑,雪钻进脚趾间,把寒冷送进心窝,——我穿的竟然是凉鞋。相机坏了,没有功利的拍拍拍了,在模糊不清的冰雪世界里一路走过去,走到尽头,把手插进冰缝里,雾锁住了别人的镜头,却打开了我的世界。

进了一个冰洞,据说有阿尔卑斯,它们就有了。玲珑剔透的世界,辅以黯淡的灯光,幽深、寒冷、绵长,仿佛走进冰川纪。

雄伟的阿尔卑斯山,到了山顶就只剩下寒冷和冰川了。

着单裤、单衣、凉鞋一路从冰川走过来,然后躲进温暖的楼里和团队聚合。

欧洲人很会享受,在铁力士3000多米的顶峰建有5层楼,生着暖气:餐厅、酒吧、怀旧照相馆、纪念品店和名表店,热闹、情调与购物兼具。 

下山时,见高山草地上的牛羊,百年千年的云杉、村落、湖泊,感觉玉龙雪山,无法和他比拟了。

下山回到琉森城午餐。

琉森有着和苏黎世一样美的湖,一样的天鹅和远山。

我急着买相机,一家一家找过去,终于找到了数码店,借助团中一位稍通英语的小姑娘,买了一台索尼相机及其配件(342美元)。因为买相机,我错过了导游给我们的游玩时间,也错过了瑞士钟表及其他物件。

带着新相机,留了张街景,便蹬车去洛桑。

下午3:30去往洛桑

洛桑:"奥林匹克首都"。

洛桑是一个山城,位于日内瓦湖北岸,北面是侏罗纪山脉。

洛桑与邻近的日内瓦一样,是许多著名的国际组织如国际奥委会等的总部所在地。我们首先到的就是奥林匹克中心,可惜已关门。

新相机到手,自然是要拍拍拍。门内不重要,外面的风景才重要。

对面是湖泊,——瑞士的湖泊总让人惊讶他的美、他的诱人和醉人。

晚餐的餐厅旁边是教堂,漫步,看舒适、宁静、鲜花一般的小城。

住在山坡上,市中心火车站的旁边,出来以后住得最好的一次。浪漫的、点着蜡烛的餐厅,舒适宽敞的现代的房间,一打听原来也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在瑞士才100多年的房子算是年轻的。

走到湖边要20多分钟,见天色已晚我们放弃了。在街上闲逛,看9:30的夕阳在街面升起银色的光芒,有别于我在家中常常见到的金色夕阳。

2006年7月30日 日内瓦-巴黎 

享受了最丰富的一顿早餐,仅面包就有5六个品种,酸奶也有四五个品种,还有各式果酱。肉酱、甜点、火腿等,饮料的品种也达六七种,茶叶也提供了有四五种。

上午8点出发往日内瓦。

日内瓦:它被选中做很多的中心

这是瑞士第二大城市,也是各国际机构云集的城市,如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世贸组织中心、红十字会的总部、欧洲中心大使馆等。我们去的这一年即2006年,它被评选为世界最佳居住城市全球第二位。

钟表业与银行业是日内瓦的两大经济支柱,是世界钟表之都。

日内瓦湖泊,湖上的大喷泉有300米高,大花钟、教堂、领事馆,我们都只是蜻蜓点水。但其人道主义传统、多彩多姿的文化活动、重大的会议和展览会、令人垂涎的美食、清新的市郊风景及众多的游览项目和体育设施等在行走的过程中也用耳朵在吸纳。

日内瓦的湖光山色,四季皆具吸引力。

离开日内瓦,便进入法国了。在第戎加油站休息,这里6欧元不够一份三明治。

沿途看法国车、法国平原。朴素的房屋宛如中国六七十年代,白色、土黄色居多,沿途极少人家。

晚6:30进入巴黎,看到了第一眼的铁塔。

在巴黎城西南绕圈去宾馆,所有的商店都关门了,冷清、朴素、简单,甚至不够整洁,看到了塞纳河下游是石子水泥厂等,不见明媚与妩媚。

不是传说中的风情万种。

巴黎第一印象没让人心动,更没让人震撼,寻常人家的寻常女子而已。

2006年7月31日  巴黎

巴黎:让人一言难尽

早晨8点出发。

巴黎第一站:埃菲尔铁塔。先是远观,晨雾、冷风中,感觉这个大铁家伙像是摆设,在画中,有不真实感。转近,到铁塔跟前,排队,乘电梯上二层。塞纳河、巴黎全景、拿破仑宫殿与坟墓,国会大厦,密密麻麻的建筑,密不透风的城市……

我们的眼睛里一下子被塞得满满的,巴黎的丰富与多彩,开始形成印象。

埃菲尔铁塔高300米,是巴黎最高建筑物。 

巴黎是浪漫之都,建筑物也都是低矮且富有情调的,当初在市中心突然耸立起这个丑陋的、突兀的钢铁庞然大物,让巴黎市民很气愤,认为是巴黎最糟糕、最失败的建筑物,多次想拆除 ,而现在却成了法国文化象征之一,巴黎城市地标之一。

石头群中的铁家伙是巴黎的另类,也是巴黎的多元存在。

一路在问:用了多少吨钢材?多少吨铁钉?多少工人?做多长时间?怎么焊接?为什么所有的机械轴轮都在外面?……我们昨天在洛桑酒店,电梯是透明的,所有机器部件也都裸露在外面。工业化也是美的一种方式,就像现在时髦旧厂房的工业风。

站在铁塔上,可见铁塔底座,一个足球场大小,密密麻麻都是排队的人群,可上来后就都不见了。铁塔有它庞大的的消化能力。

巴黎第二站:凯旋门,香榭丽尔大道。

“我在喝咖啡”,“我在去喝咖啡的路上”,法国的咖啡文化按理在在香榭里应该表现得最充分,但事实并非如此。或许巴黎人已被逼走,这里已经是游客的天堂。香榭丽大街上有个车展,很时尚,很另类,我们一一去拍照留影。

这里都是石块街道,不但是怀旧,也是欧洲人环保理念的体现。每一块石头都是可以单独替换的,所以拆除、重做的必要性就没有了。

可能想象中的凯旋门太过恢弘、浩大,从远观,到走近,到近距离环绕、到触摸,倒觉得没有那么肃穆、恢弘了。游客有点多。

午餐后,去罗浮宫。

巴黎第三站:卢浮宫。

世界四大历史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王宫,曾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历经800多年,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而闻名于世。

首先被外观震撼,在它面前人显得渺小、自卑。因为对里面的世界太过向往,没做太多逗留就进去了。

雕塑,油画,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结构,色彩,布局,细节,宗教画,宫廷画匠,人的觉醒……内容实在太多、太丰富、太厚重,恨不得把耳朵、眼睛、脚分成几瓣来用。 

《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这几处是重点停留的,被它们的光芒照射一下,也会心生满足感和成就感。

其他就只能是走马观花了。40万件以上艺术收藏,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罗马等6个门类。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彻底的、标准的目不暇接。

这是我被艺术冲击得最厉害的一次。 

这里没有赝品,每一件几乎都价值连城,但没有层层叠叠的包裹、里里外外的保安,没有视觉的隔绝与分离,艺术在我们的眼睛里自主的呼吸着。

从罗浮宫出来,便去了塞纳河游船。

巴黎第四站:塞纳河。

风光旖旎,两岸的建筑全是如雷贯耳。痛惜我的相机磁盘已满,不幸的是旧的卡竟然不匹配,只好忍痛删减。

在阳光下的船舷,船头,船尾兜兜转转。除了建筑,还有塞纳河的桥与塞纳河的水。队伍里的姑娘换着纱巾在照相,飘逸的长发和飘飞的纱巾与塞纳河还真是很搭。她们是用这种方式在寻找或体会巴黎的浪漫吗?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打造自己的塞纳河,但没有河两岸的历史与艺术,终究都成不了塞纳河。

晚8:30,晚餐回酒店。

2006年8月1日  巴黎-伦敦

这一整天仍旧交给了巴黎。为我们服务的是比利时的车,葡萄牙的司机。

巴黎第五站: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作为法兰西宫庭长达107年(1682-1789)。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5210件家具,

1789年王宫历史终结。在法国大革命的恐怖时期,凡尔赛宫被民众多次洗掠,沦为废墟达40年之久,直至1833年,被修复改为历史博物馆。

简洁的石块,雕塑,油画,宫廷舞会,镜子,寝宫,后花园,路易十三行宫,奢侈的路易十四十五,上断头台的路易十六…… 历史像这里的石头与铁一样,沉重的,不会呼吸的,但不蒸发、不消逝,警醒着后人。

中午在中餐馆飞翔酒店用餐。餐厅里挂满毛主席像,以及文革时期画像和语录。

巴黎第六站:协和广场。

饭后去协和广场小转,这座18世纪由国王路易十五下令营建、为了向世人展示至高无上的皇权的"路易十五广场",在大革命时期被称为"革命广场",被法国人民当作展示王权毁灭的舞台。

历史很讽刺,很不留情面。

巴黎第七站:巴黎圣母院

8月1日下午主打巴黎圣母院。

它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义上的哥特式建筑,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始建于1163年,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2年。 

高耸、冷峻、肃穆,哥特式的尖而高是因为更接近天国。

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提示我们这不仅是一幢宗教建筑,还是艺术宝库。

广场上拥挤的人群与飞舞的鸽子,塞纳河的柔波与坚硬的钟楼,彼此呼应着。 

有祷告席,小坐感受。因为只是穿行参观,不够宁静,无法靠近上帝。默念了一句一直用的祷告语,关停眼睛、耳朵与双脚。

然后起来,绕教堂一周,摸着它的墙、柱子、铁门,看锈蚀的岁月的痕迹,然后退出。

这里没有卡西莫多,也没有艾斯米拉达,雨果给了我们一个传说。如果没有他们,这里也就是一个大教堂而已。已经被欧洲太多的教堂吸引、慑服,记住了它们高耸美丽的钟楼,倾听了悦耳清脆的钟声,然而我们距离上帝还是很遥远。

在这里逗留了差不多两个小时。

在巴黎歌剧院周围绕来绕去很多次后,终于有一次正面相遇,简单逛了歌剧院,在它身后的老佛爷买了巧克力、红酒和兰蔻香水,总得留下点巴黎浪漫的痕迹。

不懂香水又不能不走近香水,只因为是在巴黎。

带着满身、满臂、满手的玫瑰、茉莉、郁金香,去顺来餐厅晚餐。喝了半杯老板提供的清酒,吃了冰冻虾。

5:00出发赶火车去伦敦。

被导游关于火车站的描述疑惑着:混乱?肮脏?没想到火车站给的见面礼是塞车。火车站修路,半条路都被挖开了,工人却早已下班,警察也已下班,因为谁也没有权利,勒令法国人加班。

反正这里的人都不着急,慢慢挪吧。

6:00进去,办理出关、进关。火车晚点(高速列车子弹头也会晚点?),7:19的车7:30才发车,预计法国时间10点到达伦敦。

高速列车窗外,是法国的平原,一望无际的田野,遥远的天地,有点新疆的感觉。西边是亮白色,在绿的田野尽头,和蔚蓝的天空呼应。

欧洲的蓝天值得书写,蓝的层次,蓝的色泽,蓝的时间,很丰满、很立体;欧洲的向日葵,也值得书写,还有法国的梧桐树。

今天早上下了雨,但下了车,便是阳光轻抚。在凡尔赛时,气温十五六度,着短衫短裙,多次被问冷不冷,但真的不冷,是透彻心扉的爽,好像被冰冻过的阳光柔和地、均匀地扑洒在身上。凡尔赛的柔顺甜美俘虏了路易们,他们只有在上帝赐予的美里毁灭。

欧洲温差极大,他们不爱开冷气,但少不了暖气;他们着衣很少,他们喜欢晒太阳,我们躲太阳,我们总用一把伞把自己和太阳隔开。

晚上9点进海底隧道(即行车一个半小时之后),阳光在海面上,而我们在海底了。9:23出隧道,海底行走22分钟,进英国的时间是晚上10点(英国时间9点)。天还亮着,有斑驳的云雾、云彩、云霞,满天开花,英格兰乡村砖砌的瓦房映入视线。

2006年8月2日  伦敦 

第一站:伦敦塔桥,伦敦古堡,二战战舰。

伦敦塔桥是泰晤士河口的第一座桥,也是伦敦的象征,有"伦敦正门"之称。

丈量用脚加打卡照是必须的,其他的就忽略了。 

第二站:大英博物馆。

又名不列颠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古罗马柱式建筑;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藏品800多万件,其中不少是仅存的珍本。

藏品主要是英国于18世纪至19世纪发起的战争中掠夺得来,包括希腊、埃及、中国等,埃及70%的木乃伊都被运来了英国。

古希腊罗马、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在这里得以窥见。

关于人类文明的争论,有点复杂。

在埃及与中国馆逗留较长时间,没有理由、也没有办法停止,这里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象。

第三站:宫,海德公园,草地民主讲坛

白金汉宫是英国国家庆典和王室欢迎礼举行场地之一。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这里成为英王正式宫寝。 

这里每天清晨都会进行著名的禁卫军交接典礼,成为英国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观。我们请求卫兵合影,被欣然应允。

而关于海德公园和草地民主讲坛,听的故事比看的风景多。

在唐人街午餐之后,去往温莎古堡。

第四站:温莎古堡

温莎古堡是英国王室温莎王朝的家族城堡,也是现今世界上有人居住的城堡中最大的一个,它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威廉一世时期。 

英国的国王与王后对城堡的建造与扩展有直接的影响,这是他们的要塞、住所与行政官邸,有时甚至是监狱。

城堡很适合摄影,午后的阳光里,处处都闪着光。在我们的眼里,它就是货真价实的景点了,这也算是皇室与民的一点关联。

2006年8月3日  伦敦-赫尔辛基-广州

4:30出发,赶7:30飞机,飞赫尔辛基,转机5小时飞广州,到达时已经是中国的8月4日啦。

欧洲行结束。

全程简括如下:

D1:广州-赫尔辛基-罗马
D2:罗马-梵蒂冈-佛罗伦萨
D3:佛罗伦萨-比萨-威尼斯
D4:威尼斯-因斯布鲁克
D5:因斯布鲁克-列支敦士登-琉森
D6:琉森-苏黎世-洛桑
D7:洛桑-日内瓦-第戎-巴黎
D8:巴黎
D9:巴黎-伦敦
D10:伦敦
D11:伦敦-赫尔辛基-广州

D12:算上时差已经是中国的第12天。 

后记
十五年过去了,看当初的日记算是又重游了一次。这样的走马观花已不适合现在的旅行观,但掠影也是记忆。
竟然曾经写过这么长的旅行日记,自己都很难相信。后面有过很多次不同类型的深度行、自由行,国内或国外,但都没有这样写过日记了。
照片越来越多,文字越来越少,记忆越来越苍白。
还是很喜欢欧洲,有历史;也很喜欢从前的自己。
疫情期间,不能远行,用旧文字慰藉一下。
2021年9月27日转录

9月30日校对修改

罗马斗兽场

佛罗伦萨街头

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

在埃菲尔铁塔上

在断臂维纳斯前

在凡尔赛宫外面

在伦敦塔桥

伦敦街头

白金汉宫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