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试解No.17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17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本条则讲述了不可给予桂枝汤治疗的情形,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酒客用方的禁忌以及桂枝汤的禁忌。
本条的解释个人认为也可以有两种,都很简单,第一种即“若有饮酒后出现酒病的患者,不能够用桂枝汤治疗,如果强行用,往往患者会出现呕吐的症状,因酒病患者不适合用甘药“,第二种是“长期饮酒的人感受太阳中风证不能够用桂枝汤治疗,如果强行用,往往患者会出现呕吐的症状,因酒病患者不适合用甘药”,从中折射出很多内容,我们从中一一解析:
酒本身“湿热”[注1],正常人饮酒后可以理解为感受湿热之气[注2],那么长期喝酒的人或酒病状态一定是处于湿热熏蒸的状态;桂枝汤本身是一个温通的方子,治疗特性为安中养液、通阳解肌,对于湿热的人体而言,又增液又通阳,只会加重湿热之邪,这个时候,只要是正常的人体都是能吐多少吐多少以解热。
“酒客不喜甘故也”我个人认为就开始说禁忌了,因为甘本身就具备温中补土的特性,因此这里的“甘”也可以引申为温热类、补益类药物,这在八纲辨证里也是说的很清楚的,湿热之证适合用清热祛湿的清消法,而切不可用补法。另外从桂枝汤的禁忌证而言,不适用于有里热证(防助长邪气),也不适用于发热汗不出的表实热证(防实邪困表不发)

注1:现代酒中多见白酒、黄酒、啤酒、红酒。酿造方式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制曲+发酵(+蒸馏)+陈酿,选用五谷杂粮等粮食作物作为原料,通过培养相应的微生物制曲,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进行发酵,通过蒸馏和放陈最后成酒,整个过程是体外腐熟的一个过程,最后的终产物也具备“湿热的”的特性。
注2:饮酒后往往出现汗多(热)、昏沉(湿困)、大便不通(湿热)、小便少无或频(湿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