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历史典故,让你了解半部中国历史!(10)

 简素淡定 2022-06-24 发布于湖南

69 坐怀不乱 不耻下问 有眼不识泰山 三恒兴起 祸起孟任 庆父不死 鲁难未已 国积弱楚灭   

鲁国是周朝著名开国元勋周公旦周武王弟弟)的封国。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首任国君为周公旦之子鲁公伯禽。由于周公要留在镐京辅佐周天子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沿用周公初封地称号建立鲁国,定都曲阜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是姬姓宗邦”。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可就是这个奉行周礼教民的国,为成西周强藩,吞并灭杀周边诸多小国,也没丝毫仁义而心慈手软。加之有周成王赋予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而成诸侯望国”。鲁国起初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牟等小国,并夺占了、宋等国部分土地,成为方百里者五的大国。国力最强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山东定陶一带。使得国人和夷狄之民莫我敢承”,“莫不率从。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春秋,彼时、滕、薛、纪、杞、彀、邓、邾、牟、葛诸侯仍旧时常朝觐鲁国。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鲁僖公更曾领导诸侯抗衡过楚成王晋文公可惜仅为强藩,而没成就霸业。从周宣王始,历史上,鲁国有过几次废长立幼、杀嫡立庶弑其君的事件,国威已成积弱之势。隐公(号:不尸其位曰隐)摄政十一时,卿大夫羽父典型的两面人,权欲太重,渴望与国君平起平坐。先是窜挑隐公去杀太子允不成,反恶人先告状,在太子允前谗言隐公想要霸占权位,遂使不明就里的太子允派人杀了隐公,即位。史称恒公。因果报应,恒公十八年即前694年春天四月,妻子文姜“乱”,回齐兄妹乱伦,恒公“披绿”惨死齐国。之后,史称“三恒兴起”,祸起孟任。恒公有庶长子庆父、太子同、公子牙、公子友。庆父、叔牙、季友的后代分别是孟氏、叔孙氏、季氏,合称三桓恒公死后,太子同即位。史称庄公。时庄公已有夫人哀姜生有嫡子开。庄公晚年,娶了大夫党氏的女儿孟任立孟任生儿子为太子。劝谏被赐死。季友支持并诺辅佐新君。前622年庄公死后,新君尚未即位,庆父庄公夫人哀姜一向都有私通,因而发难,派人杀了般。立公子开为国君,是为鲁闵公。季友惊慌之间逃往陈国。庆父立闵公之后,跟哀姜私通得更加厉害,但是始终觉得有妨碍,就想把闵公给杀了而自己当国君。当时齐国仲孙湫就预言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孔子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成语典故源出于此)。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得不到安宁。闵公二年,庆父派大夫卜齮袭杀闵公于武闱。季友听闻,自陈至邾,接庄公妾成风之子申,其为国君。史称鲁厘公(僖公)季友为相。庆父忧惧,出逃到莒。季友重金贿赂莒人,抓庆父回国。庆父请求让他出逃,季友不肯。于是庆父自杀。立其后为孟氏。季友相僖公,执政多年,把鲁国治理得井井有条。鲁人作《诗·鲁颂》称赞。其后立为季氏。由此,季氏辅佐鲁国文定六位鲁侯,位列三卿之首,独专国政。史称“公卿争权”由此激烈产生。公卿之别君臣之礼日渐败坏成了趋势。鲁定公时,用孔子为司仪。孔子为恢复公卿之别、君臣之分,提议以隳(灰音,意毁)三都的方式,逐步消解三桓的强盛势力。季桓子出于防止家臣犯上的考虑,同意隳三都,并派仲由等臣子率兵毁掉自己的费城。然而三桓之中,孟氏坚反对毁掉成城,结果定公发兵讨伐,却无法攻下。而定公此时在季氏的唆使下观齐女乐,败坏礼数,更寒了孔子的心。结果,三桓把公室的坚定拥护者孔子赶出了鲁国。直到鲁穆公时期(前415年),鲁国实行改革,任命博士公仪休为鲁相,遂渐从三桓手中收回政权,国政开始奉法循理,摆脱了三桓专政的问题,重新确立了公室的权威。而三桓之一的季氏则据其封邑费、卞,独立成为了费国此时,鲁国实际已经是积弱之国,其主盟不若齐、晋之强,地势不及秦、楚之大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5年),鲁国为楚烈王所灭,迁顷公于下邑,封鲁君于莒。六年后(公元前249年)鲁顷死于柯(今山东东阿),鲁国绝祀。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历时795年。然而鲁国的礼乐传统经孔门师徒的弘扬已更加深入到人们的意识深层,它并没有因为鲁国的灭亡而丧失。

鲁国历史名人较多。著名的有:臧僖伯鲁孝公的儿子,曾隐公观鱼,以知书达礼著称)、臧哀伯臧僖伯之子曾谏桓公纳郜鼎)、臧文仲臧僖伯曾孙,世袭司寇,执礼高风亮节护公室从善如流”、“不耻下问”成语源出处)、柳下惠鲁国宗亲,春秋时期思想家“坐怀不乱”成语典故主人公)曹刿(著名军事理论家。“一鼓作气”成语典故源出处)左丘明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史学《左传》作者)、匠人鲁班(即中国工匠师祖。成语“有眼不识泰山”和“班门弄斧”源出处)叔孙豹(著名“三不朽”之说)子服景伯(曾预测吴国将亡、后与子贡出使齐国)、孔子(此略后单列)、夏父展(曾庄公宗妇觌哀姜用币、里革《里革断罟匡君》劝君保护生态,不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梓慎天文学家)、曹沫曹沫劫盟中的劫持主角)、襄仲即公子遂。辅佐厘公、文公、宣公,多次出使齐国、晋国等强国,为鲁国沟通外交、排忧解难)、墨翟(即墨子)、曾参即曾子等等。

 

70 勿忘在莒 妙解连环 孟女哭城 千古一士蛮夷越国 上古就存在的“部落方国”   

越国,是上古三朝就已存在国东南方部落方国。国君为姒姓。姒为尧帝赐于大禹王的氏。其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是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号曰禹越。以奉守禹之祀。越国起初之地在今绍兴扬州一带。后迁徒到东南方,与当地融合。曾被中原地区视为蛮夷越国与杞国(三恪之一,位比列侯。先封于河南杞县,后迁徙到鲁国北部一带。有“杞人忧天”典故。亡于楚褒国雄居秦岭以南南国领袖”。曾远征巴蜀,蜀国。亡于秦)、缯国今山东莒县曾联合申侯、西戎灭周幽王于骊山古丝绸之国品缯绸为苏沪湘绸之母。后莒人灭鄫”;亡于齐。有成语“勿忘在莒”,喻不忘前事,莫要忘本。有“妙解连环”和“孟女哭城”及“千古一士”等历史典故祝国今山东济南长清亡于齐)、蓟国今北京地区最早形成的国家之一亡于燕等皆为大禹后裔子孙所分封春秋时期国是一方诸侯强藩。曾威胁到中原霸主齐国安全。齐桓公和管仲欲北举事孤竹、离枝”而顾虑越国会趁机攻打袭击齐国。事实上,越国也忌惮齐国强大,未敢轻举妄动。主要精力在对付崛起的吴国上。

 

71 一夜白头 伍子胥佐吴 七荐孙武 训练宫女 西破强楚 南服越国   

吴国,姬姓,始祖为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当年为顺父意(欲传侯位于幼子季历)与弟弟仲雍(文王二伯)假托为父采药相偕离开“周源”,来到长江下游地区时称“夷蛮”地带——长江以南江苏、安徽两省浙江北部以环太湖流域,与当地本土氏族结合,在周王朝还未建国前,于商朝时建立的部落方国,即吴国。史称“泰伯奔吴”。武王灭商建国后,寻找太伯、仲雍的后代,找到了周章。周章已经是吴君,就此仍封于吴。又把周章之弟虞仲封在周北边的夏都故址,就是虞仲,位列诸侯。虞国历经十二代后被晋国“假道”所灭。而在“夷蛮”地带的吴国则兴盛起来。传至十九代吴王寿梦时期,现历史舞台开始与中原各国交往,并与晋国结盟。春秋中后期,吴国国力日益强盛,开始联晋反楚,至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当时,欲图北上东进的楚国为从背后牵制吴国,开始扶持越国。吴楚间、吴越间相互征伐时见史籍。前540年,楚灵王几度大规模地对吴国用兵,结果是无功而罢。到楚平王,听信谗言杀忠良,迫使足智多谋、颇有才干的伍子胥被楚王追杀。先是逃至宋国,投正在宋流亡的楚太子建和尚小的公子胜。不料宋国内乱,无奈只好与太子建和公子胜辗转流落到郑国。谁知太子建经不住别人利诱,竟丧失理智,暗中勾结晋国,企图灭郑而占其国。事泄,太子建被郑杀死。可怜伍子胥只得又带着小小的公子胜继续逃亡。太子建一死,伍子胥原想依靠太子回国执政报仇的希望破灭。权衡再三,认为与楚国不和的只有正日渐强盛的吴国可去。于是,他与公子胜两人昼伏夜行,沿路乞讨踉踉跄跄从间道赶到昭关。前有悬赏画像通缉盘查后又有追兵捕杀。深夜,伍子胥不禁凄然长叹,万般愁绪一齐涌上心头,一头青丝竞成白发(成语典故“一夜白头”源出于此。指人在外界压力心里恐惧导致极度焦虑下,引发多种相关躯体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异常导致短期内头发变白的一种病症)。幸得有贵人相助,一番乔装改扮混出了昭关。伍子胥和公子胜历尽艰险,终来到吴国。吴王素闻伍子胥勇武绝人威名,故而待之以上宾之礼,备受重用。开始史称“伍子胥佐吴”。先是强扶阖闾登吴王位。再向吴王“七荐孙武”。吴王阖闾采纳。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吴王拜孙武为大将军(著名典故有“训练宫女”和“孙家酒宴”),伍子胥为副将。联合唐、蔡等国军队,向。联孙武、伍子胥的指挥下,以三万之师,千里远袭,深入国,大破楚军于柏举(今湖北麻城东),五战五捷,乘胜攻入楚国都城郢。楚昭王仓皇逃入云梦泽,惊喘未定,又遭到楚国起义百姓袭击,只得又到随国,差一点就被吴军逮住,楚几乎覆亡。得胜后,伍子胥“掘墓鞭尸”得报私仇(被申包胥咒骂为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也会无好结果。伍子胥却说偏要“倒行逆施”。成语典故源出于此,喻含贬义)。允常趁吴国后方空虚袭击吴国,此时秦军也因申包胥逃到秦王殿上七昼夜痛哭告急求救,秦哀公被其感动而出兵救楚攻吴,吴军被迫退兵。前496年(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闾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用死士在阵前自杀的战术,败吴于檇(罪音)李,阖闾中箭重不治,夫差即位。前494年(夫差二年),越王勾践知道夫差早晚必兴兵来报仇,便想先发制人,不顾大夫范蠡的劝阻,率兵去攻打吴国。吴王闻讯,出动全部精兵迎战。夫椒(今太湖一带)一战,勾践大败,仅带五千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被吴军围困起来。无奈派出大夫文种二次通过贿赂吴国太宰伯嚭请求媾和,愿以越国作为吴国的奴仆之国。吴王不顾伍子胥一再反对而下令接受,并与其订立和平盟约,撤军回国。吴国就这样在伍子胥、孙武等人的忠心辅佐下,数年之间,西破强楚,南服越国,威名震于天下,连北方晋、齐等中原大国也不敢再小看。

 

72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苦心经营几十年 灭吴封伯 称雄江淮一带

494(夫差二)吴国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屈辱求和。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劝谏,没杀勾践灭越,反而与越国订立和平盟约,就撤兵放了勾践返国。勾践从会稽山上回到越国,眼看到处是一片战争残破的凄凉萧条景象,状丁死伤殆尽,老弱无依,心中悔恨不已,发誓要报仇雪耻。为了防止自己因眼前的安逸而消磨志气,他特地在座位上方悬挂了一个苦胆,以便坐卧时才能看到。每逢吃饭,必先尝苦胆,并问自己:你忘了兵败之耻吗?又把睡觉休息的席子撤去,代以柴草。平时吃的是蔬菜,穿的是土布,与百姓同甘共苦。这就是成语典故“卧薪尝胆”的源由。为了尽快振兴越国,勾践还亲自参加农田耕作,叫他的夫人织布,并注意救济贫苦,采取各种措施奖励生产,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招纳四方贤士,放手任用贤能的文种(丞相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看到范蠡信后称病不朝没隐退。主张养民,后为勾践所不容,被赐死)管理全国政事,让范蠡(上将军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兴越灭吴急流勇退,化名鸱夷子皮,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寿终正寝。著名成语典故鸟尽弓藏”源出他写信给文种,劝告其早点功成身退)负责训练士卒。这样,越国渐渐恢复了元气。公元前489年(夫差七年),吴王夫差自恃兵强马壮,听说齐景公死后大臣争夺权力,新立之君幼小无势,兴兵北伐齐国。伍子胥劝谏不听,仍出兵攻齐,得胜而归。伍子胥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这是得小利而招大怨;不灭越国,那才是心腹之患。夫差正在兴头上,那里听得进这话,反认为伍子胥仗着是先朝老臣,有功于国,处处与他为难,心中十分恼怒,渐渐地与伍子胥矛盾越来越大。后来,又听了太宰伯嚭谗言,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起因是伍子胥出使齐国时曾把儿子托付给齐人鲍牧)。公元前484年,夫差便赐死伍子胥,赠剑令他自尽。把伍子胥的尸首用鸱夷革裹着抛弃于钱塘江。任命伯嚭主管国事。孙武因至交好友伍子胥被杀,转而隐居乡间,专心修订其兵法著作。勾践闻讯,十分高兴。范蠡认为还不到时机。勾践只好继续忍耐。夫差因连年用兵得胜,日益骄傲起来。公元前482(夫差十四年)春,他亲率全国精兵,北上黄地(今河南封丘南),与中原诸侯会盟争霸,只留下少数老弱病残兵守护国内。六月,趁着吴国后方空虚之际,勾践与蠡决定出兵袭吴,五千越军,一举攻入吴都姑苏(今江苏苏州),杀了留守的吴国太子友。此时,率军仍在中原争霸的夫差,得知国内失败怕消息泄露怒斩七人于帐前。七月辛丑,吴王想称霸中原保全周室与晋定公争夺盟主之位。吴王说在周室宗族中我的祖先排行最大。晋定公说在姬姓诸国中只有我晋国当过霸主。晋国大夫赵鞅发怒,要攻吴王,这才让晋定公当了盟主。盟会已毕,吴王与晋定公分手,匆匆领兵归国。吴国没有了太子,国内空虚,吴王在外很久,士卒疲惫,于是就派使者带上厚礼与越国媾和。勾践与蠡商量下来,都觉得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不可轻视,便暂时放弃灭吴计划,讲和退兵。过了几年,越国国力更强盛。而吴国则因夫差好大喜功,连年与北方齐、晋等大国作战,士民疲惫,军队大量伤亡,国势日益不振。公元前478年(夫差十八年),越国更加强大。越王勾践率兵伐吴,大败吴兵于笠泽。楚国趁机灭了陈国。公元前476年(夫差二十年),越王勾践再次伐吴。前475年(夫差二十一年),越兵围困吴国。前473年(夫差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越国打败吴国。越王勾践想把吴王夫差流放甬东,给他百户人家,让他住在那里。吴王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悔不听子胥之言,致有今天,我有什么脸面复见伍子胥于地下。遂拨剑掩面自杀而死。越王灭掉吴国,杀死忠主太宰伯嚭然后北渡淮河,与齐、晋等中原诸侯会于徐州。周天子也派使臣给勾践送来祭肉,封他为伯。地处东南的小小越国,经过勾践“卧薪尝胆”,苦心经营几十年,终于强大起来,成了横行江淮一带的霸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