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牌医学院纷纷回归,不如从始至终保护,这方面“同济”做得最好

 渐华 2022-06-24 发布于山东

我国有许多老牌医学院,伴之孕育了一大批知名医学品牌,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详,如数家珍。随着高校的合并大潮,很大一部分老牌医学院合并进入综合性大学。在更全面、更知名的“大学”品牌影响下,这些医学院原本积累的医学品牌效应逐渐走向衰弱,不复当年如雷贯耳。

大名鼎鼎的原卫生部直属白求恩医科大学的“白求恩”医学品牌,合并进入吉林大学,虽然保留了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名号,但由于吉林大学太大,显得白求恩渺小,加之地理位置限制,“白求恩”医学品牌不像以前那样荣光。所以为了强化“白求恩”品牌色彩,吉林大学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名为“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从一个名字的简单改写,可以看出吉林大学希望“白求恩”医学有个完整传承。从白求恩医学部,到白求恩第一医院,着力突出“白求恩”医学品牌,不指望能恢复往日雄风,至少不会销声匿迹。

现在高校除了热衷办医学院外,还有一个恢复老牌医学院热。

2020年10月,青岛大学医学部更名为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开启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大学市校共建医学院,并将青岛市市属的7家医院纳入新成立的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管理体系。

接着出现在苏州大学身上,2021年7月,苏州大学医学院更名为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由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卫健委、苏州市人民政府与苏州大学四方共建,在“权力应授尽授、经费统一核拨、指标综合下达”的三大原则下,推出七项举措,保证苏州医学院享有高度的自治,超常规的二级学院,俨然是一所独立建制的医学院。

在千呼万唤中,首批临床医学“一流学科”——郑州大学,在历史潮流下,同样顺势而为。2022年3月,郑州大学医学院正式更名为“郑州大学河南医学院”,恢复“河医”品牌,实现几代河医人的“河医梦”。作为大礼,郑州大学将12家附属医院将纳入河南医学院管理体系。随着“河医”重出江湖,也彻底切断河南大学医学院的“河医”南柯一梦,可谓一石二鸟。
再加上早些年的南华大学医学院更名为“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这些老牌医学院拨云见日、重现江湖。

看着这些老牌医学院纷纷回归,突发感想,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虽然跻身合并进入综合性大学,但是由于医学的特殊性,仍然可以把传承数十年甚至百年的医学品牌保护好,继续发扬光大。

其中保护得最好是“同济”的医学品牌。

同济医科大学在当时的合并大潮中,同样不能幸免于难,必须合并入综合性大学,关键是跟谁合并。

当时有三个方案可以选择,跟武汉大学合并,跟华中理工大学合并,跟同济大学合并。

最终我们都知道,同济医科大学与华中理工大学合并组建为华中科技大学,强强联合的华中科技大学也一跃成为与武汉大学并列的武汉高校“双子星”、“全国十大名校”。当时为什么选择实力最逊的华中理工大学,主要原因不得而知,但是有一个可以明确,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包容同济医科大学继续传承“同济”医学品牌,同济医学院可以完完全全保留下“同济”所有医学遗产。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同济医院其实是简称,大名是很拗口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而不是沿用诸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或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这样比较通用简洁的“大学+医院”称呼,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虽然名字很长,也很别扭,但是顺利地保留了“同济”色彩,“同济”品牌并未因为大学合并而衰退或者消失。名字虽然拗口,说起来也很好记,念两次“同济”就行了。

据说,当时同济医科大学是有意与武汉大学强强合并的,只是武汉大学要去“同济”化,不能冠名“同济”,只能成为武汉大学医学院。这一点恰好是底线,双方都不能接受,达不成共识,最终两者牵手失败。武汉大学退而求其次,吞并了实力一般的湖北医科大学成立了武汉大学医学部。

其实,老牌医学院回归是好事,在综合性大学的助力下,老牌医学院品牌会更加知名!

#超级医院有哪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