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城夜话 | 署理两江总督、江夏七贤之陈銮与武昌

 人文武汉 2022-06-24 发布于湖北

6月22日,人文武汉网友前往马鞍山森林公园拜谒署理两江总督陈銮,随后在武汉植物园小区举行了一场生动活泼的座谈会。

庐山博物馆《传砚图》上的陈銮画像

陈銮(1786∼1839),字芝楣,又字南雅、仲合,江夏(今武昌)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一甲三名进士(即俗称探花),授翰林院编修,道光二年(1822)奉命典试浙江。自道光五年起,历任江苏松江知府、上海道台、江苏藩司等职。十五年署理江苏巡抚,十六年授江西巡抚,次年调江苏巡抚。他长期在两江总督林则徐、陶澍麾下任职,深受器重。十九年陶澍因病解职,陈銮署理两江总督兼江南河道总督,旋因冒暑巡河得疾,病故于两江总督任所。

陈銮先贤的第六代孙陈昌勤在读到陈氏家谱时,才知道其上六代祖陈銮公曾任署理两江总督,其子“扶櫬回籍”,安葬在武昌城东喻家湖夹山口。为一探究竟,便在2010年秋,寻访至武昌喻家湖森林公园烧烤区一带,遍地寻陈銮墓的遗迹,没有找到墓址,但可知道陈銮墓的大致方位。

蕲春株林义龙窝祖祠陈氏义门

第二年清明时节,陈昌勤又带着几位銮公后裔来到銮公墓址附近寻找,有一位姓李的老队长自告奋勇,说他知道銮公墓的确切地点。跟随他来到山上面的一处坑穴处,中间有一个小土堆,四周杂草丛生,没有看到一点留下的墓葬遗迹。

第三年清明节期间第三次来寻找銮公墓。眼看天色已晚,时间也不早了,感觉没有什么希望了,就顺山而下,其中一位80多岁的昌雄大哥还是有些依依不舍,他突然眼睛一亮,仿佛看到有一个石碑露出在土堆旁。便连忙从当地老乡那里借来铁锹挖掘。随着铁锹的一步步深入,大家的心也提到嗓子眼。当铁锹挖下去十几公分时,石碑上面的“芝楣”两字出现了。这不就是陈銮公的“字号”吗!陈昌勤兴奋得喊了起来;“找到了!找到了!”看到更多的字时,便知这是銮公与周太夫人的合葬墓。找到陈銮公墓后,通过其后裔捐资,2017年銮公墓重新进行了修整。

陈昌勤为刚刚出土的墓碑进行清洗

武汉马鞍山森林公园

在陈銮先贤的墓前,大家举行了庄重的祭拜仪式。随后,由侯红志主持,在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小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陈銮第六代孙陈昌勤介绍了陈銮的主要事迹以及陈銮家族为家乡武昌所作的贡献。陈銮在任内治理水患、绝禁鸦片、漕粮海运、上海兴盛等方面卓有成效。陈銮及其家族曾在祖籍地蕲春建家庙;为武汉洪灾捐资;捐赠义庄建武备学堂、两湖书院等等。希望大家能通过纸媒、网媒对陈銮的生平事迹多做宣传,努力将陈銮墓申报为市级、省级文化保护单位。

武汉市社科院城市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原所长、武汉历史文化学者张笃勤认为,陈銮具有两江总督这样级别的名人,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宣传。他的家族与湖北名人杨守敬、王葆心、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王家璧关系都十分密切。陈銮于道光十六年(1836)便开始禁烟,比林则徐禁烟早一年,如果说虎门禁烟,则早两、三年,这是很了不起的。

借助武昌建城1800年,今年或明年,搞一个“陈銮家族与武昌”专题。蛇山南一片的发展与陈氏义庄有很大关系。推文保区级也好,市级也好,扎扎实实地去做。按级别、影响。墓的地下根本没遭到破坏,文物的本体是完好的。尽人事以待天命。一次不能成功,继续努力,时间长了,水到渠成。人文武汉这个团体如果将这件事做成,是很有意义的。

怎么推动陈銮墓为文保单位?“武汉通”刘谦定认为,这个碑的文字、内容不可挑剔,属大K型的。睡虎山的6个墓,全成为省级文保单位,其墓位没有动。黎元洪陵墓亦是如此,树了一个牌坊。墓与房屋建筑不一样,墓被推了,墓的基础在那里。有残碑、墓位,推为市文保、省文保是迟早的事。东湖风景区亦要有人文作推手。我们历史文化爱好者,要像杭州西湖那样,二胡加一把,搞得呜呜神。

义门陈氏能在武昌发芽开花不是哪个城都有的。晚清至民国都有陈氏义庄,东南推到张之洞路,老省高法,省第二招待所、华师一附中,都是原来陈氏义庄的地。其长子陈庆溥,通过张之洞上奏,捐地建武备学堂,武备学堂非同小可。其老三陈庆滋捐出两湖书院,两湖书院是什么概念呀,他是“种豆得瓜”的产物。饮水不忘挖井人。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情况下,推动申报文物保护工作。

座谈会主持人侯红志接过话题,我们这个团队,有袁总文化公司、韩总文化公司,除开文章,网络上传播很快,可以大做文章。不要着急,但也不要中断。有持续性,有爆发点,我们坚持较多的关注。现在还是一个研究的阶段,今后将资料综合起来。包括文章,包括其他方面的研究。人文武汉虽说是一个民间的团队,但他的传播能力是有效的。

收藏家、文史爱好者袁厚翔认为,做一个宣传的小册子,有一个抓手,这个册子如官府衙门。陈銮后人陈昌勤您的通讯地址、联系方式。有条件可出系列性的杂志、小报,就像旅游导游图。要将原始的墓碑拓下来,拓10份、20份,在申报时作为附件给相关部门。要有一个专门机构,要有年轻人参与,做助手、搭档,不能一暴十寒。

曾任湖北图书馆研究员、谱牒研究专家昌庆旭曾在武昌黄土坡(今首义路)住了10多年,对陈氏义庄早有耳闻,今天才将陈氏义庄与陈銮联系在一起。“我得到陈氏宗谱,今早读了两个小时。近两年,我将关注点集中寻找城区内的祠堂。看到家谱上,有一个胡氏在粮道街上,这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我通过两个小时看家谱,两湖书院、武备学堂都是在陈氏义庄的基础上建立的,到清末还未倒庄。我们要借助学界的关系。找湖北大学、武汉大学,华师大,与学界的联系,这件事就好办了。陈氏这一支,由江西到蕲春,再到武昌,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

座谈会上,奥略文化创意公司负责人韩少斌认为,要将文献资料归纳、分类整理出来,这是眼前要做的,并抓紧时间做好、做细。江夏七贤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明清江夏“七贤”,其中就有陈銮;另一个就是明代安山乡新窑村出的“江夏七贤”。我们可从江夏七贤这方面来做好陈銮的宣传、推介工作。

人文史地爱好者、读图大K孙庆力在座谈会上说,碑是文物,是一独体。墓是不是文物?我看过照片后,认为定墓为文保单位,理由很充分。踏石、墓堆都很清楚,足够申报为文保单位。这些资料,除照片外,还要提供墓址所在地的乡民,写一个纸质的证书材料。东湖风景区需要有人文旅游资源,这是申报的有利条件。

陈銮为蕲春老家宗亲的题匾

“人文武汉”公众号负责人田联申希望能有步骤、持续地将陈銮及家族的事迹一篇一篇的在“人文武汉”公众号上推出来,把来龙去脉弄清楚。“人文武汉”公众号在武汉文史学界是有影响力的,严昌洪、涂文学等学者每天都看“人文武汉”公众号。可以影响有影响的人,影响有话语权的人。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于全谈到他的申报思路。首先他将陈銮家族与汉阳的叶氏家族做比较。两个家族在武汉的发展、繁荣都占有重要地位,而叶氏家族的影响力要大得多;而陈氏家族却默默无闻,主要原因是宣传得太少,影响力太小,今后要多做这方面的工作。陈銮墓的申报工作,可以联系东湖风景区、武昌区一起做,用合力将申报工作做成功。另外,可作为省、市社会科学专项向省、市社科院提出申报。

文史研究爱好者夏明智曾在台北故宫、中国第一档案馆收集过陈銮及家族的珍贵资料,他在座谈会上表示,可无偿提供给大家做宣传陈銮及陈銮家族之用,为陈銮墓的申报工作顺利搭建平台。

座谈会上,某文化创意公司负责人袁露女士将自己连夜赶做的清汉阳叶志诜书,江夏陈宝澍题跋一笔“寿”字图献给陈銮第六代孙陈昌勤,为座谈会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道光皇帝钦赐“義莊”二字,陈銮摹。

陈銮学宋臣范仲淹,在武昌建立义庄,收养穷苦的陈氏宗亲,道光皇帝知道后钦赐“義莊”二字予以鼓励。

1930年地图上的陈氏义庄与义庄前、后街

陈銮

陳銮,字芝楣,湖北江夏人。嘉庆二十五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道光五年,出为江苏松江知府。创行海运,銮驻上海,多所赞助。署江宁,值下河诸县水灾,流民劫掠,预设防禁。设赈厂郊外,议宜散不宜聚,分各县留养,大县二千人,小县千人,赈毕资遣,竟事无譁。调苏州,历苏松太道、江西粮道、苏松粮道、广东盐运使、浙江按察使,署布政使。水灾治赈,亲勘灾湖州,诹访土人,知湖高於田,河港宣泄不畅,规建堤防,修筑垸岸,以保田畴。十二年,迁江西布政使,调江苏,护理巡抚。

銮自为诸生时,两江总督百龄辟佐幕,历官江苏最久,周知利病。会陶澍、林则徐先后为督抚,百废俱举,凡治漕,治运,濬吴淞江、刘河、白茆河,修宝山、华亭海塘,銮并在事,澍、则徐皆倚如左右手。十六年,擢江西巡抚。明年,复调江苏。十九年,陶澍以病解职,代署两江总督。方严烟禁,筹海防,甚被倚畀。疏言:“自嘉庆以来,乡曲细民多受邪教诱胁,为风俗人心之害,由於正教不明。请敕儒臣阐明圣谕广训,黜异端之旨,撰为韵言,布之乡塾,俾士民童年诵习,以收潜移默化之效。”特诏允之。是年冬,卒於官,赠太子少保,依尚书例优恤。赐其子庆涵举人,庆滋,光绪中官至江西按察使。

《清史稿》卷三百八十一页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1876年的武汉


关于我们

人文武汉志愿者团队是由武汉市学术、新闻、教育、科技、工程、文化各界人士及民间文保志愿者,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文物保护社会组织。2017年12月荣获中国文保基金会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全国十佳团队称号。

编辑:田联申

欢迎来稿 请注明原创

243386934@qq.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请点击在看,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