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清华原创丨月牙泉边听鸣沙——西北环游日记之六

 真言贞语 2022-06-24 发布于山东

月牙泉边听鸣沙

——西北环游日记之

/石清华

“咚咚”的敲门声,弄破了我的好梦。初来乍到的,也没熟人,谁来敲门?

开门一瞧,原来是酒店的服务员送来了早餐。醉人的笑语:“先生,您两位的早餐。”说得人心里甜甜的。

六点五十分钟,登上22079号大巴车去看鸣沙山、月牙泉。车速一般,可转眼即到。鸣沙山是亚洲距离城市最近的沙漠,距敦煌市区五公里,高于莫高窟。东西宽二十公里,南北长四十公里,最高峰1750米。沙是由多种颜色的沙粒组成的,有人称其为五色沙。人走在沙上或沙山边常常能听到“嗡嗡嗡”的声音,因此人们叫它鸣沙山。至于为何发声,有的说是沙山中石英石含量较高,在自然力量的作用下沙粒移动,彼此摩擦而发出声音。有的说是人的行动力量振动沙粒,沙粒彼此碰撞而发出声音。关于发声的原因说法很多,莫衷一是,目前没有定论。

购票进入,参加驼队去看沙山。所谓驼队,是当地旅游公司安排的游览方式之一。每五峰骆驼为一队,一个领队牵上第一只骆驼在沙山上步行,其它骆驼跟着走,它们很听话,一切按领队的指示行动。骑在驼背上的游客只要一手抓住驼背上的铁环,就可放心地观赏沙山了。我按领队的指导,在骆驼后腿站起时双手抓紧铁环,前倾的身体才不会从驼背上掉下去。接着骆驼才会站起两只前腿,人坐在骆驼背上,瞬间显得高大起来。骆驼脖子上的铃铛唱着“叮当、叮当”的歌,宽厚的脚掌在松软的沙里踏出一个一个较深的窝,脚掌抬起,沙窝自动填平。骆驼一步一个脚印,在沙山上不急不躁地缓缓行进。骆驼队从出发地到望得见的半山中去的、回的连绵不绝。众多的骆驼队分散在沙坡的不同坡面上,形成多条移动的曲线,骆驼队一队跟着一队,轻车熟路,应该比较安全。东望沙坡上,驼铃声声、相机闪烁、笑语飘荡。站在沙坡上的警察用喇叭高声提示:注意安全。头上的直升机在这片沙坡上空转圈,这也是观赏沙山的一种方式。沙坡上的各处都有清洁工一手提着蛇皮袋,一手用长把网勺捡拾驼粪。如果网勺舀不起来,则蹲下用手抠,如此一来,几乎没有漏网之粪。我坐在驼背上随骆驼的抬腿落脚,臀部一上一下,有点不舒服,但能看美丽的沙山、听游人们的欢笑,这点不适就可忽略不计了。沙坡上星散的几棵梭梭树,如夜幕中稀疏的星星,特别抢眼,其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敬佩。侧耳恭听,却没有“嗡嗡嗡”的沙鸣,纵然是有,在这热闹非凡之中,恐怕也听不到了吧。

骆驼跪下前腿把我放下后,首先跑到人稍少点的沙坡边趴下听沙鸣,又转换了几个地方,变了几种方式倾听,可沙里仍然是沉寂的世界,不免有些失望。接着在两座沙山间的绿洲边走走看看:高树、芦苇、绿草、蓝花一直连着月牙泉。来到月牙泉边,泉映着山,水连着沙。据说这是党河的余脉,走廊、亭子的立柱上皆写有“醉卧鸣沙月泉侧,千沙万泉无颜色”。游到泉西边沙坡上的古老亭子下时,有块牌子写着:“这里曾经是水下。这里是松散细粒物质组成的水平地层,细砂层与泥质层交互。松散沉积物中含有树枝和贝壳碎片还有圆柱形砂柱代表的生物活动的遗迹——虫孔。上层的砂质沉积物沉积到下面的泥质层中,这叫做负载构造。”这些现象和特征说明,在时代不是很远的过去,这里还处在河流或湖泊的水面之下。牌子旁,就是牌子上所说的实物。

牌子上方是主干粗大的沙枣。主干皱皱巴巴的很难看,却承载着蓬勃的绿色,也承载着人们的希望。沙枣,胡颓子科胡颓子属,又名桂香柳,原产于内蒙古西部沙漠叶片低矮,生长速度快,生命力非常顽强,因与江南桂花相似,故有“飘香沙漠的桂花”之美称。沙枣已经成为西北沙漠地区主要防风、固沙的树种之一。登上古亭,俯视脚下的泉,酷似上弦月,南北长可能一百五十米,东西宽处估计六十米,泉面静谧,如镜子一般。周边有芦苇、水草、野花、矮树等镶边,就如沙海中一块价值连城的锦绣。临近水边,有可能两米高的铁丝网围着,大约是禁止任何人进入泉水边。我选一偏僻处,试图到泉边尝一下水的味道。离泉水差不两米远时,巡逻的高音喇叭大喊:“走向水边的那位游客,请赶紧上来。”声音洪亮、掷地有声,吓了我一跳,只得乖乖上来。锦绣的边缘外几米,就是望不到尽头的沙海、连绵的沙山。尽管如此,这块锦绣数千年来却不曾被黄沙点染,真是自然界的奇迹。也许是上帝留着,等着我这教书书生来慨叹、欣赏吧。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面积76.82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2.79平方公里由月泉湾、响沙坡、沙丘链、浅丘、戈壁、沙丘试验区等六大景观区组成。以宏大、广阔的金字塔形沙丘和月牙泉奇观为主体的景观资源;风积地貌,奇特的沙丘金字塔以“神、奇、旷、奥、古”为景观特征;以响沙之谜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以资源保护、旅游观光、科普教育、文化宣传、休闲活动为主要功能。是代表敦煌自然景观特色并具有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的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看完简介,不得不佩服鸣沙山月牙泉以山称奇,以泉叫绝。

本该返回了,还有四十几分钟,仍然“贼心不死”,决定爬上山去,看能不能听到“鸣沙”。为了赶时间,脱下鞋子提着,急匆匆地在木制软梯上往上爬,前面有人挡道,则绕着爬。爬上这个呈四十五度可能一百多米长的沙坡只用了十五分钟,到这面坡顶端时已经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两腿发软。站着喘息四望:沙山阳面的沙黄色唱主角,阴面暗黑色看人间。山驮着山直向远方,是不是为游客们搭的上天梯呢?也许有一天会成为可能。沙山上稀疏的梭梭树,是沙海的眼睛,使得荒凉的世界有了生机。气喘得小一点时,将耳朵贴在多处沙面上,也没听到沙鸣,可能我运气不佳,无缘“嗡嗡嗡”的美妙歌唱吧。

下山就轻松多了:坡陡处躺倒滑行,稍平处大踏步走,挺好玩的。坐在回程车上,根据这两天看到的沙山、泉水、枯河推测:在不太古老的时候,月牙泉与莫高窟前的枯河是同一条河。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才变成了而今的模样。回望景区,值得留恋,许多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为游客们带来了干净、整洁、美好。在欣赏美景时,对那些普通劳动者更要心生几分敬意。

午餐丰盛,有骆驼掌、驼峰、驴片、羊排等几个特色菜,加上其它的菜共二十盘。十二个客人足够了,每道一点,味道都不错,慢慢品酒,朋友们相互祝福,亲如一家,人生如此,尚有何求?

十二点二十七分在敦煌车站出发。大家似乎已经没什么顾虑了,互不设防。前后左右、上中下铺的游客,彼此闲聊。北京的城隍,南京的土地,聊到哪里算哪里。在这欢乐中,很快到了晚上八点,但太阳还高挂在小山顶上。

唐僧西行取经救万民,平民踏着唐僧的足迹找快乐。快乐也许是找不到的,快乐就在自己心中。

2021年6月22日

【作者简介】石清华(男),退休教师。出身卑微,有幸长成,但岁月蹉跎,一事无成,只好勤奋干事,踏实做人。胸无大志,交游平民,酸甜苦辣,离合悲欢,渗透于心。然盼其觉醒,努力上进。替己谋福利,为国尽忠诚。畅叙平民事,共享人间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