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与条形统计图第1节《平均数》例1教学设计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上课时间:教材 分析本节是在学生掌握了平均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移多补少或整体的求平均数,学生有平均分的能力,所以 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学情分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中,学生已 经有初步求平均数的知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根据获得信息提出合理的建议。设计理念在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方法,通过师生互动进行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空间观念的形成,必须从必须有看、想、做活动的过程,从多方面培 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空间的观念发展。教学目标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你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学习求 平均数的方法。加深对“平均数”和“平均分”意义和理解。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 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学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准备导学卡、课件、学具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行为期望学生 行为个案生成一、情境导学,揭示主题:1、引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折纸飞机,选一组同学折的飞机贴黑板上。2、引导学生观察每一人的数据。 (谁折的多谁折少)3、谁折的不多也不少呢?4、揭示课题:平均数出示学具揭示主题生边摆边看后记录二、自主探究,尝试解决1、自学课本9 0页例1.2、观察课件,说说看到了什么?3、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出示学具学生读题认真思考,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方法三、 小组讨论,达成共识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达成共识。2、小组成员做好分工,为展示交流做好准备。教师明确要求师巡视指导做到心 中有数学生小组合作定好发言顺序做好汇报准备四、质疑解疑,全班交流.1、选取1-2个小组展示。2、每个小组展示完后,生生之间进行互动 。3、小组交流:(1)移多补少法(2)运用公式求平均数。4、小结:小学里讲的平均数一般指算数的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 个数所得的商。5、巩固练习:(1)出示一组数据,学生求出平均数。(2)全班反馈,并说明理由。关注全体学生正确评价出示课件学 生汇报生有序回答其他的学生能及时补充五、达标检测,扩展延伸1、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第一题”。(1)引导学生观察,由学生直接 说出算式。2、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二第2、5题。小组讨论、交流后集体订正。3、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表现非常棒,能根据一组数据或统计图 求出平均数。还用不同的方法。5、总结评价。6、布置作业。关注全体学生及时评价学生认真思考回答准确体验成功的快乐。板书设计平均 数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2)公式法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课后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第四节《平均数》作业设计基础题大本营:一、选一选。1、光头强砍树,第一天砍了50棵,第二天、第三天共砍 了110棵,平均每天砍多少棵?()A、(50+110)÷2B、(50+110+110)÷3C、(50+110)÷32、水文监 测站在一天的0点、6点、12点、18点,测得的水位高度分别是8米、12米、7米、10米。请算出这天的平均水位高度。()A、(8+ 12+7+10)÷4B、(8+12+7+10)÷(0+6+12+18)二、判一判。1、小明家门前的小河平均水深1.1米,小明 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肯定安全。()2、长青路小学全校师生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平均每人捐5元。那么,全校每个师生 都一定捐了5元。()3、张佳同全体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57厘米,张佳的身高不可能是152厘米。()提升题三、解决问题光头强驾驶 汽车从家到森林,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后3个小时每小时行驶65千米,光头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创编题拓展题熊大做引体向上练习,第一回做了10次,第二回做了9次,他想要三回平均成绩达到12次,那么第三回他至少要做几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