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岗后,工人为什么都把抱怨的矛头指向了工厂管理层,什么原因?

 若悟369 2022-06-24 发布于安徽
文章图片1

工厂破产了,到底怨谁?

很奇怪,下岗工人在下岗后并没有把抗争的矛头指向党和政府,而是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对自己目前生活状况的抱怨,并且他们把这种抱怨的矛头指向了工厂管理层

那么,当时的工厂管理层到底做了什么?是下岗工人还是针对工厂管理者产生了这么大的冲突意识呢?概括起来说,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工厂管理者占据高位,担负着工厂经营的重大使命,确无经营管理能力,最终走向破产。大部分下岗工人都认为工厂之所以最后走向破产,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工厂领导能力不够,没有抓住市场机遇,在企业管理和经营上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文章图片2

我们支持市场经济

工人师傅们都希望工厂越来越好,并不反对市场经济,虽然并不太明白市场经济的大道理,但是即他们认为市场竞争和劳动力与收入市场化是正确的,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有效率,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方针政策是好的,是一心一意想着我们工人阶级的,如果还是按照计划经济那样“吃大锅饭”,工厂的经济效益肯定好不起来,工人收入肯定会越来越少。

工厂最终走向落寞的原因他们认为是工厂领导没有市场经济的能力,是他们的无能才导致的工厂的破产。诸如我们的厂长太没有魄力了,还是老一套,不会按照市场经济办事,没有抓住市场机遇,工厂管理体制太僵化了。当时市场经济在全国都开展了,他还是按照原来计划经济那老一套来管理经营企业,不搞技术创新,不开发市场,你说工厂能有发展吗?等等!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厂长没有市场经济的能力,工厂怎么可能沿着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进!

总之,我们的工人师傅们并不反对市场经济,也不反对企业按照市场化的规则来治理工厂。他们通过官方的宣传报道某个快要破产的工厂在某位有能力的厂长的带领下按照国家市场化的方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让企业走出困境,工人的收入越来越高!因此,在他们的观念中中,他们觉得工厂最终走向破产就是与工厂领导有关,在于他们身居工厂的高位,但能力不行,才导致破产的结果,如果换成谁谁,按照国家市场化的方向走,肯定不一样。

第二,工厂在你们的带领下效益越来越差,而管理者依然存在一些贪污腐败行为,引起怨恨,甚至仇恨。

当工厂效益比较好的时候,我们的工人对管理者的腐败行为一般采取默认的态度。但是,当工厂的效益越来越差的时候,甚至出现生存危机的危险信号的时候,我们的工人师傅对腐败行为一般会采取抗议的态度。“工厂在你们这帮人的领导下已经发不出工资,工人快生活不下去了,而你们这些领导依然不作为,甚至存在贪腐,简直不能容忍!”大部分工人师傅都存在这样的怨恨!一位下岗的工人贴出的告示:

在和一些老工人师傅的聊天中他们经常说到,在80年代,工厂当时处分了一个贪污受贿的副厂长,当时这位副厂长很有能力,为工厂的技术创新,产品迭代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工人师傅有很大的威望,很多人都感到惋惜,最终查明的贪污金额也仅仅只有2000元,还包括一些毛巾、肥皂、普通手表。当时组织把他受贿的物品在职工生活俱乐部整整展览了三天,用于警示教育。老师傅用这个事例来证实当时工厂领导的清廉自律以及组织对贪腐行为的零容忍。

工人们普遍认为,在那个年代,尽管当时也存在贪污腐败的行为,但是贪污的数额与危害要比现在小得多,并且,组织能把这些贪污腐败的事情公之于众,也表明了组织惩处腐败行为的决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大部分工厂领导都是清廉的。所以工人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对工厂现任领导的贪污腐败行为表达出了仇恨之情。

当然,对大部分工人来说,他们很难掌握领导层贪污腐败的具体事实,但是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亲眼目睹工厂固定资产日益减少,相比之下,工人的生活却日益艰难,所以在这几种巨大的反差对比中,工人往往把工厂管理者当成剥夺自身利益的“阶级敌人”来对待,冲突的目标也直接指向工厂管理者。

文章图片3

对于工厂的破产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应该问责

第三,对工厂管理者不落实国家政策的怨恨。国企工人的权利意识一个主要来源是国家的法律制度与社会政策。而在现实的工厂中,国家的政策往往无法实现,比如,下岗生活补助费达不到国家政策设定的标准、下岗再就业工作无法开展以及买断工龄的补偿金达不到国家的标准等等。这种未达到国家标准的差距是促使工人对工厂管理者产生冲突意识的重要来源。工人们往往抱怨道:“中央的政策是好的,就是下面执行得不好”。在工人们的意识当中,国家的政策是维护工人利益的,并且对工人的利益也做了非常明晰的规定,但是这些政策一旦在工厂中执行起来就与政策的精神不相符。工厂这种不落实国家政策甚至与国家政策相背离的行为,往往会成为工人们所指责的对象,工人们对这种现象普遍抱有一种怨恨的心理。

因此,在工厂从辉煌走向破产的过程中,我们的工人师傅把抗争的矛头指向了直接导致他们生活困境的工厂管理者。

在工人们的意识当中,市场经济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是整个国家发展的大方向,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对工厂管理者不按照市场原则进行管理与经营,这是可以指责的,正是由于管理体制僵化才导致企业效益的低下。对于那些生活来源依赖企业经营状况好坏的工人来说,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利益受损。

再者,工厂管理者的贪污腐败与国有资产的流失,这一直是工人们所诟病的。国有资产流失不仅损失了国家的利益,而且更为直接的是损害了他们切身的利益。在他们眼中,这些国有资产是经过他们三代人的艰苦奋斗才积累起来的,现在被工厂挥霍一空,损失最大的就是他们,并且,他们利益的实现是依托这些国有资产的,如果国有资产没有了,他们的利益更无法得以实现。

另外,工厂管理者不落实中央的政策,在他们的意识中,这是对他们利益与权利的直接剥夺。国家的法律制度与社会政策是维护他们利益的,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者的执行不力或者背离法律制度与中央精神,这将导致法律与政策变成一纸空文,他们的权利与利益也无法得到实现。

以上三个因素混杂在一起,在工人当中就产生了一种针对工厂管理者的“敌对”意识,认为是他们这些人才导致工厂破产的,他们的生活走向困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