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日图说|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文化静心慢生活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土生万物,上生花叶,下生根须,根深叶茂,故生生为丰。”土为田地主,土地承载万物又生养万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物质资源,亦承载着人类的历史、现实和未来。

1968年6月25日,中国第一部土地管理法颁布。1991年起,国务院把土地法颁布的日子确定为“全国土地日”,这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

自第一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土地与国情”开始,从土地与改革、土地与经济、土地与市场、土地与法制,到土地与发展、土地与国家、土地与未来,到土地与转变发展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几乎涵盖了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重大主题,而“保护耕地”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2022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依然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关系老百姓生死存亡、民生大计的这条红线,已跨越了六个五年规划,历经了数次法律修改。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对维护经济社会大局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永续发展的生命线。在时代大环境与特殊的生存背景下,珍爱耕地就是珍爱自己的生命,保护自然就是守护幸福之泉。

因为无止境的贪欲,很多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完全不顾子孙将承受由此带来的无穷后患。如果再不引起重视,那么恶果终将成为现实,那就是“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儒道两家均主张天人合一,西汉《淮南子·精神训》有云:“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有限的资源可以在无知者那里消耗殆尽,也可以在智者手中无限地循环。我们该警醒:守护好有生命的土壤是人类唯一的出路,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可做到创造生生不息的生命绿色。

,“成千上万的孩子正在孕育,正在出生,这些河流、天空、大地,是应该属于他们的。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我们有责任向他们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 人生活在天地间,以自然万物为生存之源、发展之本,在与自然的融合中推动着人类文明。读懂自然就是读懂人类,与自然相融共生,就是为人类文明构建必备的底色。

若求幸福泉,必耕幸福田。境由心生,心生则种种法生,心净则国土净。土地是无穷的宝藏,我们从中获取的不只是丰厚的物质,更多的是心灵的滋养。把丰沃、广袤的土地留给子孙,生命将生生不息。将真纯、朴素的心地留给子孙,获得的一定是提升生命品质的德行与一番自由的天地。

海报:智筠

文案:红菱

美编:法影

综合:智茜、果颜、普慧

文末留言说出

#  我们能为保护土地做些什么

分享人生感悟、经验和心得

  长按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