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定,燕赵大地上的千年古城

 唯我英才 2022-06-24 发布于河北

  河北正定,是燕赵大地上的一座古城,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由于古城内保存有大量行将消失的古建筑,为了寻找和记录这些历史遗迹,中国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三进正定古城进行考察。

       1932年,他拍摄了一幅正定广惠寺内的华塔,在梁思成的镜头中,华塔如盛开的花束,四周还有四座子塔,其风格与我国传统的古塔明显不同,只见华塔下瓦砾残砖遍地,一片狼籍,大有岌岌可危之态。建筑被誉为“石头的史书”,是“凝固的诗,立体的画”,这座始建于金代的华塔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岁月悠悠,这座华塔现在还在吗?促使我们走进正定去寻访。


  正定古城的入口处,有一座恢宏的仿古彩绘牌坊,上书“正定”两字,让我们感到这座古城的魅力。

       正定古城的古建筑极多,历史上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之称,在街头,随时可见遗留的古迹。走进古城,我们漫无目的地寻找,忽然见路旁有一座古塔,近前一看,原来是开元寺。这建于公元540年东魏时期的古寺,让我们一头撞见,只见寺院黄墙黛瓦,一股沧桑之气扑面而来。





  进入寺内,方知这座沐浴了千年风雨的方形砖塔名须弥塔,与西安大雁塔十分相似,塔身四角有八个力士金刚浮雕,造型简朴,稳重端庄,颇具唐代风韵。不大的寺院,依次有大殿和钟楼,十分幽静,寺内草坪上,陈列着从正定城各地挖掘和收集来的各个时代的石狮、石柱础、石碑、石龟趺和石构件等,这些造型生动,精雕细凿的残件,展示了正定古城厚重的历史。

       一座从未见过的巨大贔屃碑座尤其令人惊叹,据介绍,这是五代时期的遗物,2000年从正定城内出土,为国内之最,后移置于开元寺保存,其残碑上的文字早已风化剥蚀,难以辨认,但碑额上精致的龙纹雕刻仍十分清晰。

       日色已昏,我们步出寂静的开元寺,寺外是繁华的燕赵南大街,已是一片灯火,夜市喧闹。







  夜宿正定古城,她灿烂的历史也如一幅画卷在我的脑海中缓缓展开。正定古名真定,为三国名将赵云故里,自北齐以来,一直是府、郡、州、县所在地,辽金时还曾为国都。县城拥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众多寺院、塔殿、钟楼等古代建筑集中在这不大的县城内,学术界将其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1994年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翌日清晨,天气晴好,我们乘坐县城招手即停的小中巴车,又开始正定的寻访之旅。正定县城有不少寺庙,还有四座古塔,在街头漫步,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能看到一座寺庙,一座古塔。

       离开元寺不远,是临济寺,寺内高耸的澄灵塔映入眼帘。这座建于唐代的古塔,以青砖砌就,造型优美,是密檐塔中的杰作。梁思成在《正定调查纪略》中说:临济寺塔“虽在至微的斗拱布置上,也是经过一番匠心的。”塔顶以砖雕刻着莲花刹座,用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使佛塔显得格外庄重,此时,寺内没有游人,也没有香客,一片寂静,只有我们轻声漫步于青砖铺就的疏径。站在塔下,抬头仰望古塔,巧的是,一轮残月仍高挂在蓝天,与澄灵塔相伴,出现塔月交相辉映的奇观,不知这是不是一种机缘?






  走出临济寺,忽然看见一片低矮的民居屋顶间,露出一个如白莲花束样的塔尖,这不就是梁思成1932年拍摄过的华塔吗?让我们一阵兴奋。穿过老城曲折的街道,很快就来到华塔坐落的广惠寺。

       与梁思成镜头中不同的是,华塔经过这些年的抢救维修,已不再是一片残砖颓圮的景象,围绕塔周的砖雕依旧栩栩如生,圆椎体的塔身上布满各种力士、海兽、狮象和菩萨等五彩缤纷的泥塑,神态各异,形象生动,体现出唐代建筑的风格。

       广惠寺的一位中年管理员得知我们来自江苏,说他曾在常州机场当过十几年兵,退伍后回到家乡正定的,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他带我们穿过狭窄的塔门,沿陡峭的石级旋转登上了华塔。站在第三层之上,整个正定城一览无余,他为我们介绍视野中的开元寺须弥塔、临济寺澄灵塔和天宁寺凌霄塔,还有古城残缺的城墙旧址和南门巍峨的城楼。






  在一千多年前的东晋,正定的城垣就已建成,后历代重建加固,形成曲折回旋,易守难攻的防御体系。随着岁月流逝,我们只能看到掩映在绿树和荒丘之间最古老的一段城垣遗址。

       现在正定城的城墙为明代重修,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城楼上“三关雄镇”的匾额还留着古城的余韵。据说,古时的护城河上还建有石桥,桥上通车马,桥下可行船,“古来争霸地,时泰尽成空”,我们再看不到那种盛景了。

       从题有“三关雄镇”的南门进入城内,最热闹的就是燕赵大街,现在是正定的历史文化街,许多历史遗迹都集中在这里。走在这条仿古街道上,可见人们悠闲地做着生意,或三三两两地在路边小聚,丝毫没有那种浮躁和喧闹,小城人的闲适,想必是继承了古城的遗风。







  梁氏宗祠,是明代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和太子太保梁梦龙的故居,他一生为官秉直,战功卓越,造福乡里,是正定人的骄傲。明清两朝,梁氏家族均官高位重,门庭显赫,古城曾为梁氏家族立牌坊11座,可见正定史有“二十四座金牌楼”之称是有依据的。

       梁氏宗祠大门紧闭,从门缝往里望去,宁静的院落空无一人。于是我们敲门叩问,里面女主人闻声把门打开,对我们说:“这是祖居,现在不对外开放了。”我们说:“我们远道而来,能进去看一看吗?”女主人说:“那你们就在院子里看一下吧。”得到允许,我们跨入简朴的大门,不大的庭院铺以青砖,十分雅致,迎面是一座老屋,虽然颜色褪尽,还看得出门庭轩昂,旁立有乾隆御碑,庭柱上悬挂巨幅对联。庭前地上,横卧着一条刻有“部尚书梁梦龙”残字的牌坊遗件,原来正定城为梁氏家族所立的11座牌坊,早已毁坏怠尽,仅有的一座“青宫太保坊”也毁于文革时期,这残件正是“青宫太保坊”的遗物,现保存于宗祠之内,也算是对历史的交代了。

       蕉林书屋是梁氏家族收藏与读书之处,询问女主人,她说就在附近不远,可我们却遍寻不见。历史的长河总会让一些遗迹烟消云散,淡出人们的视野,令人不甚感慨。



  正定文庙,深藏于陋巷中,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庙宇,正定文庙是明洪武年间所建,虽然只有600余年历史,可庙内的大成殿却不同凡响。梁思成早年来此考察,根据其建筑风格认为是唐末五代时期所建,现存大成殿即是当年的佛殿所改,那么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堪称国内现存文庙的历史之最,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院内同样寂静无人,大成殿古朴庄重,殿内供奉有孔子及其众弟子的彩塑像。殿前广场上,整齐排列着好几通御碑,记录文庙的历史与沿革。与文庙一墙之隔,是一片新建的住宅区,古与今,旧与新,历史就是这样不断地演进。



  正定规模最大的寺院,要数隆兴寺了,这座建于隋代的寺院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时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佛教寺院,宋代时奉赵匡胤之命在寺内建造了一尊高21.3米的铜铸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并修建大悲阁,所以民间又称大佛寺,河北民谣“沧州狮子定州塔,正定府里大菩萨”,即指这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隆兴寺游人如织,人们大都是为观赏大佛而来。








  在大悲阁,须仰视高耸于殿内的铜佛,那千手千眼,慈眉善目的姿态的确让人叹服。同样建于北宋的摩尼殿,殿内供奉的彩塑佛像及明代精美的壁画,堪称传世艺术佳作,能保护得这样完好,是让人欣慰的。

       隆兴寺香火很旺,游客自愿进香捐赠,全无许多景点寺庙的游僧紧盯游人腰包,骗取钱财的现象,让人们在瞻仰佛祖参禅,净化心灵的同时,又能欣赏到如此精美的古代建筑,陶醉于中国古文化的精髓,这才是探访正定后的最大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