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男子败光万贯家财,妻女受冻挨饿,书生说:快去挖钱

 艾尚故事 2022-06-24 发布于江苏

奉天,有一个德高望重的刘太公,名叫刘道云。

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富贵公子哥,为人豪爽,仗义疏财,往来皆是宾客,门庭若市,路过门口的人都羡慕不已,人家刘公子真是朋友遍天下。

春秋的孟尝君,春申君也不过如此。

有一天,忽然来了一个崔书生,刘公子热情接待,进了屋,问他是哪里人。

崔书生回答:“我是山东济南人,几年前就考了秀才,后来上京赶考,运气不好,名落孙山,盘缠所剩无几,只能卖字为生,从此滞留京城将近十多年。最近听说刘公子重义轻财,所以就投奔刘公门下做一个吃白食的。”

刘道云哈哈大笑,这个崔书生相貌堂堂,颇有文采,谈吐洒脱,二人相谈甚欢。

自此崔书生常常登门拜访,刘道云都会接济他一些钱财。后来崔书生每十天来一次,每次都会借钱,家人就看不下去了,很不喜欢他,刘道云却不以为然,借多少给多少,从没拒绝过一次。

除了崔书生,还有张书生,李书生,甚至市井的泼皮王麻子也来借钱,就这样不到两年时间,刘道云偌大的家业所剩无几。

由于借出去的钱太多,却没有一个人还钱。

又过了两三年,刘道云终于把家败光,一分钱都不剩。没钱吃饭,刘道云也不着急,大不了考一个功名,当一个小官,养活一家老小绰绰有余。

刘道云天资聪慧,很早就考上秀才,但后来天天交朋友,就疏于读书,荒废了学业,现在人到不惑之年,一看书就睡觉。

参加了几次考试,屡次不中,亲朋好友都嘲笑他大傻帽,妥妥的一个败家子。

仆人习惯了以前的富贵生活,现在缺衣少食,早就各奔东西,走的走,逃的逃,最后只剩下一个瘸腿的老仆人。

家中还有妻子,儿子和女儿三个人,转眼到了腊八节,一家四口加上老仆人五个,大眼瞪小眼。

女儿说:“我想到一首诗,天冷没衣穿,肚饿锅无粥。”

刘道云笑着说:“现在冷得我一身鸡皮疙瘩,如果可以吃的话,一定管饱。”

妻子看着他就来气,说:“以前你不是帮了那么多的朋友,他们来了是有求必应,现在你自己揭不开锅,连一颗下锅的米都没有,还不想办法,反倒是和女儿吟诗作对,你是想饿死我们娘三个?”

刘道云反问道:“按你的意思,我现在就出去偷,出去抢!”

妻子不依不饶,说:“偷抢怎么了?怕你没这个本事呢!那个东城外的朱知县,以前落魄的时候,和你称兄道弟,一天不见面,就浑身难受。听人说现在他在家守孝,家里很有钱,你写一封信,和他借一点钱,先让我们渡过眼下的难关。”

刘道云:“要不是你提醒,我都忘了,朱知县以前和我关系好得很!”于是取来纸笔,写了一封信,让老仆人去朱知县家借钱。

老仆人一瘸一拐地出门,太阳落山才回来。一进门就骂骂咧咧,刘道云让他坐下来慢慢说。

老仆人说:“真不是东西,良心都让狗吃了!我到他家门口,看门的还骗我他不在家。刚说完,朱知县就送客人出门,还假装没看到我,我赶紧追上去,把老爷的书信交给他。我等了半天也没人出来,就去砸门,好半天看门的才出来,说朱知县太忙了,没时间拜访老爷,现在知县家里花销巨大,也没有钱。老爷,我告诉你,以后千万别和他家来往,否则老脸都丢没了。”

刘道云原本还幻想能借来钱,想不到是这样的结局,自己当初对他挺大方的,想不到换来这副嘴脸。

妻子:“忘恩负义的多了,他就是这样的人。你不是还有几个从小玩大的,应该会好点。”

刘道云忽然想起城北的杨舒,马上写信让老仆人送去。

傍晚,老仆人低头进屋,说 :“杨公子说了,最近做生意赔了好多钱,他是想帮老爷,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刘道云拍着大腿,叹息道:“这种人不是真朋友,虚情假意。想借钱还是要找仗义的人。”

于是点灯写信,隔天让老仆人送到城南的金公子家。金公子家很有权势,特别有钱,商铺田产庄园多到数不清。

金公子和刘道云是世交,还是远房亲戚,每次见面都能聊个通宵,二人讨论的无非是忠孝大义,齐家治国平天下,二人互相鼓励彼此,千万不能随波逐流,庸庸碌碌,一定要坚持自我,不忘初心。

隔天,老仆人赶往城南,金公子收到书信,马上提笔作答:“你我高山流水话知音,知道你现在的艰难处境,我是万分焦急,很想出一份力,为你排忧解难,可惜我也是身不由己。你还是鼓起信心,努力奋斗,不要自暴自弃,只要有双手就饿不死!而且我知道你不是普通人,他日一定会大富大贵。在朋友最困难的时候,作为好朋友的我却不能伸以援手,我感到十分惭愧,希望你能体谅。”

刘道云看到回信,气得牙根痒痒,将书信扔到地上,说:“平时说得好听,忠义礼孝,到头来全是放屁。他家生孩子,我都送了一百两,现在不过借钱救急,又不是不还,居然还和我讲起大道理了。”

老仆人说:“老爷不要生气,也许这些人的良心都让狗吃了,再说亲戚里不也有有钱的,总能找一个亲戚借点钱吧。”

刘道云摇摇头,说::“朋友都没人借,亲戚想也别想了,我的那些亲戚更别提了。”

忽然传来敲门声,是崔书生来了。 

妻子眼睛一瞪,呸了一声,说:“我们家现在都这么穷了,他还来借钱,真是要人命呀!”

刘道云说:“不一定,他都好长时间没来了。”

崔书生说:“刘公子好久不见,怎么现在落魄成这个样子,想当初风光无限,真是人间一场梦呀!现在还有没有人像我一样拜访刘公子的。”

刘道云:“以前人人都和我称兄道弟,我心里也知道,如果能有一两个是真心的就不错了,想不到半个也没有!”

崔书生:“也不尽然,春秋时廉颇被免官,门客皆走,后来官复原职,门客又回来,自古都是这样的人情世故。公子不需要抱怨,当下最关键的就是解决问题,公子现在有何打算?”

刘道云:"我能有什么办法,还不是等死。"

崔书生笑着说:"你这样讲就不对了,我听人说,如果一个人长途跋涉,那么他休息的时候不会挑选这个地方是否舒适;如果一个人很穷,那么他就不会挑选职业,只要有钱就干。要么你现在去当兵,一个月也有好几两银子,那也比现在坐以待毙的好。"

刘道云:“你说得都不现实,我怎么可能去参军。”

崔书生想了想,建议:“公子书法不错,可以卖字抄书,夫人织布,还是可以吃上饭的。”

刘道云:“这算什么事,穷酸的要死,我干不了!”

崔书生又说:“那就当商人,经商做买卖,买进卖出,也能发财。”

刘道云:“我最看不上的就是商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斤斤计较,不喜欢。”

崔书生:“既然这也不喜欢,那就只有当官了。想当官就要考科举,考试就要读书,特别是学习写八股文。当然这也要花钱,还要用心,我看你也不一定容易办到。我看这样吧 ,我这里还有一点钱,可以帮你暂渡难关,明天送来。”

刘道云:“你和我一样,怎么要你的钱呢?”

崔书生:“你帮我,我帮你,再正常不过了,别推辞了。”

隔天,崔书生真的驾马车赶来,车上装着八万钱,刘公子看着整整一车钱,惊讶的合不拢嘴,想着请崔书生吃饭,崔书生却匆匆离去。

又过了几天,崔书生又提着一大袋子过来,说:“公子通过考试了吗?”

刘道云:“这不,过两天就快过年了,我也没好好读书。”

崔书生:“我上次给你的八万钱,你节省着也不够用呀,这是我积攒的一袋子黄金白银,先让您解决温饱吧!如果还不够,你可以挖开你家宅子。”

说完就放在炕头上,转身离开,刘公子急忙追去,却不见踪影。

刘道云回屋,和妻子打开布袋子,里面金灿灿的发出金光,全是金条银条,夫妻俩眼睛蹬着牛大,这一袋子少说也有二三百两。

一家人终于吃上饱饭,妻子也感叹这个崔书生还算是个人,以后见面一定要感谢人家,谁知道从这天开始,崔书生就再也没有出现。

妻子:“我们这一次挺过难关,都是崔书生帮忙,你应该登门感谢。”刘道云无奈地摇摇头,自己根本不知道崔书生住在哪里。

有了钱,刘道云马上把卖出去的店面,田产,古玩字画统统赎了回来。

一天刘道云感觉老宅子旧了,于是买了一处新宅子,全家搬到新宅子,刘道云觉得老宅子也不能浪费了,于是将老宅子拆了,准备翻新一下,等儿子大了就给儿子住。

谁知道翻新的时候,在老宅子下面挖出两个罐子,里面都是黄金,这时,刘道云才明白崔书生让自己挖宅子的意思。

一夜之间,刘道云又成了当地首富。

曾经离他而去的那些丫环仆人,全都回来了。哭着喊着让刘道云收留自己,刘道云不计前嫌留下了他们。

亲朋好友慢慢也回来了,不到一年时间,刘道云家又是门庭若市 ,十分热闹,但刘道云这次改变了,他一个客人都不见,只让管家负责招待,自己专心致志的在书房读书。

有时候一整天都不出书房,当年刘道云高中前三甲,当了很大的官,一时间前来祝贺的人络绎不绝。

过几天刚好是刘道云的生日,本来刘道云计划是把族内穷困潦倒的叫来,没成想,生日那天亲朋好友全来了。

众人带来了许多贺礼,一屋子堆都堆不下。

刘道云和每一个宾客举杯,然后将今天得到的所有礼物,送给那些穷困的亲戚朋友。

众人大吃一惊,很不理解。有人就问:“今天是一个好日子,我们为你祝寿,虽然礼物不值多少钱,但也是我们一点心意,怎么能随随便便就送人了?”

刘道云叹息道:“今天的确是个好日子,高朋满座,但还缺少一个重要朋友,崔书生,如果崔书生在的话,他一定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

刘道云说:“人呀,没什么都不能没钱,我也是穷过来的,深有体会。早些年我家财万贯,挥金如土,朋友遍天下,当我落魄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帮我。人情冷暖,让我看明白许多事情。”

当场宾客都默不作声,脸上火辣辣的,有的人就悄悄离席,刘道云也不挽留。

众人鸦雀无声的时候,忽然崔书生来了。

刘道云急忙跑出去迎接,鞋都跑掉了。崔书生握着他的手,笑着说:“话也不能这么说,人都会有失意的时候,也有得意的时候,不能因为别人抛弃了自己就说他的坏话,小心得罪真小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情冷暖不要放在心上。”

刘道云点点头:“您说得对,我记住了。”

当晚,宾客散去,刘道云将崔书生留下,妻子从里屋出来拜见崔书生。刘道云说:“最近忙什么呢?好久没有看见你了,我还想着好好报答你呢!”

崔书生笑了笑,说:“以前我上门借钱的时候,您难道也想着我报答吗?”

刘道云:“这倒是没有。”

崔书生:“既然如此,难道我就想要你报答了?”

刘道云哈哈大笑,问他家中还有什么人。

崔书生:“哦,家中孙子孙女都几十个啦!”

刘道云眼睛一亮,问:“我女儿还没婆家,给你做儿媳怎么样?”

崔书生:“不用,不用。”

刘道云追问为何,难道是配不上吗。

崔书生嘟嘟囔囔好久,才说:“你也是见过世面的, 我就直说了,之所以不敢和你结为亲家,其实我不是人,我是安山的狐狸。听闻你为人豪爽,才特意赶来与你结交朋友,至于你一贫如洗,又东山再起,都是命中注定,不是我能改变的。我只不过帮了小忙而已,今天特来告辞。”

刘道云点点头,若有所思,说:“这次你走了,以后出事了,我去找谁?”

崔书生:“不要担心, 以后风平浪静,你的前途一片光明。这辈子你能做到三品大官,家资数千万,衣食无忧。不过临别,我还是要送你一句话,华山险,人心更险;冰霜薄,人情更薄!”

说完就起身离开,从此就再也没有见过崔书生。

后来刘道云官至臬司,年老而退,一生谨记崔书生的教诲。

(故事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