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赫的音乐是人类感性和理性的高度结合。”

 凉炎 2022-06-24 发布于河北

盛原:欣赏巴赫的三十二条军规

——巴赫之夜&盛原独奏音乐会节目单


导读:6月15日晚19:30,盛原教授将在宝格丽酒店二楼宴会厅,演奏全套巴赫《哥德堡变奏曲》、本场音乐会,也是为庆祝米科夫斯基教授执教曼哈顿音乐学院五十周年专门举办。为大家更好欣赏本场音乐会,我们为大家整理制作了盛原老师论巴赫的三十二条箴言,希望通过这种人人皆可看懂的方式,帮助大家更好理解巴赫、欣赏本场音乐会。我们相信关于巴赫、关于《哥德堡变奏曲》的介绍性资料,不必老调重弹,大家都能找到;盛原教授这些散落在不同文章、访谈中的箴言,不仅可以唤起我们的欣赏欲望、也能给我们最为直接的感动——优美而又充满内涵的文字,具有音乐一般的审美属性,是我们欣赏音乐的良师益友。音乐之光也预祝2019米科夫斯基国际钢琴大师班顺利进行,预祝本场音乐会取得圆满成功!

1、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国人对音乐和其他艺术门类所反映的内容的习惯性理解,使得我们对西方音乐,尤其是巴赫的音乐有着很深的误解。中国人认为音乐是表现形象,即意境或情节的;而西方人,起码在巴赫时代的西方人,认为音乐是一种科学性的研究与探索。

2、巴赫的音乐像一座建筑,这宏伟的建筑把他音乐中丰富的感情内容包容在理性设计的美与平衡的结构中,而他在理性设计上的严密、深邃与高超本身也许就会给你带来无尽的美的享受、惊叹与感动。巴赫的音乐就像建筑,有不同的建筑元素和材料。每一种元素和材料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色彩,而每个独特的个性都饱含着独特的情感色彩。巴赫他用理性的结构把不同的元素,也是把人不同的感情用理性的方式巧妙的组合在一起。

4、如果我们总要在巴赫的音乐中寻找主旋律,那我们就错了,因为巴赫的音乐大都是复调性的,它是几个旋律在不同声部中的同时进行。

5、如果我们要在他的音乐中听到戏剧般的情节,那我们也错了,因为他的音乐,尤其是器乐音乐大都不讲故事内容。

6、如果我们要在他的音乐中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场景,那我们还是错了,因为他的(器乐)音乐不描述景象。

7、 如果没有旋律、没有故事、没有意境,巴赫的音乐还存在感情内容吗?答案是,他与我们所有的人都一样,充满了感情,他的音乐也与中国的或在他之后创作的西方音乐一样,充满了感情。

8、巴赫的音乐是超时空的。 虽然他生活在三百年前的德国,没有离开过,但却并没有被生活时空和当时的音乐文化所局限。他的音乐代表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世界、宇宙的理解。巴赫借助了当时及之前的文化语言,表达出了他对整个宇宙的深刻理解。

△盛原演奏《哥德堡变奏曲》录音

9、巴赫的音乐是人类感性和理性的高度结合。一般大家总是认为音乐或艺术作品的感性与理性不能兼容,但是巴赫的音乐使得理性和感性有了高度的结合。

10、要想把理性的结构逻辑和构思最生动、清晰的表现出来,就要把每一个音乐元素赋予生动的色彩。

11、巴赫用这种方法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所以说任何抛弃情感只表现理性,或者忽视理性只偏向表现情感的诠释都偏离了巴赫的本意,是失败的诠释。

12、巴赫毕生创作了很多键盘乐器的作品,但为羽管键琴写的作品却少之又少。著名的只有《意大利协奏曲》(BWV 971),《法国风格序曲》(BWV831)和《哥德堡变奏曲》(BWV988)。《哥德堡变奏曲》(BWV988)是巴赫西方经典键盘作品中最宏伟的一部。

13、每个人对《哥德堡变奏曲》(BWV988)的诠释和理解都不尽相同。我的诠释首先建立在对巴赫作品的充分理解上。巴赫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内涵是高度理性和感性的结合,他的音乐语言是超时空的。所以我会用一种生动而有序的语言,能够让观众听懂的音乐语汇来和大家交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位听众对作品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现场观众们对我的诠释有什么样的理解就要观众们来回答了。

14、演奏《哥德堡变奏曲》(BWV988)的难度并不在于演奏每一个变奏。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BWV 846-893)中的赋格、前奏曲,《赋格的艺术》(BWV 1080)等作品的难度都在《哥德堡变奏曲》(BWV 988)中每一个单独的变奏之上。这部作品最大的难度在于对宏伟架构和整体结构的宏观把握。

15、《哥德堡变奏曲》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整体,都不是无序独立的存在,同时他们又都是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一个部分为整体服务,有独特的作用、位置和情绪。执行部分的任务时应对整体进行考虑。整体又是宏观的,所以说弹奏《哥德堡变奏曲》(BWV 988)要有看宇宙一样的宏观眼光。这么庞大的音乐作品并不多,对每一位演奏者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16、很多音乐家认为演奏巴赫的音乐应该是感情节制的。但是听众对这样的演奏不爱听,觉得是没有生命力的。

图片

17、巴赫虽有理性的那一面,但他的音乐是充满感悟、充满生命力的。他的作品也可以称为数学,但又不是单纯的数学,其中充满想象力和丰富的色彩。

18、 我在弹巴赫《十二平均律》第一册第四首时,常常觉得心里有哭泣的感觉。这个赋格有三个主题:第一主题是平稳的;第二主题是向前运动的;第三主题是果断、坚定的。这三个主题有三种不同的情感,不仅每次出来不同,在不同的音区也有不同的动感,是充满了生命力的。把这些搞清了,结构也就清楚了。如果没有分析,没有变化,每个主题都会弹得干巴巴的。

19、尽管巴赫创作他的绝大部分键盘作品的时候早期钢琴还没有在德国出现,他创作的几乎所有键盘作品,在他的有生之年都是用羽管键琴或击弦古钢琴演奏的。然而有趣的是,在巴赫去世后的二三十年里,由于钢琴已经把羽管键琴几乎完全取代,巴赫的键盘作品从此便只在钢琴上演奏了,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初。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在演奏巴赫的作品时,是否是要奏出羽管键琴的声音,才算地道的演绎呢?

20、一般的来说,19世纪作曲家们在创作初始首先想到的是,用什么音响来演奏即将创作的作品,比如什么乐器或乐器组合,人声或人声组合,或是乐器与人声的组合等,然后根据音响的特性来创作。而17至18世纪的作曲家们在创作时,对特定音响的考虑要远远小于19世纪的作曲家们。他们更注重的是音乐结构本身的美,至于用什么乐器来演奏这个特定的音乐结构,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至关重要。

21、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巴洛克音乐家们,起码是巴赫对音响的态度。有一本书叫做“Bach the Borrower”,翻成中文可以叫《借鉴者巴赫》,作者是诺尔曼·卡莱尔(Norman Carrell)。该书介绍了巴赫所有重新配器改编的作品。这些作品很多是巴赫对自己创作的原作进行的改编,比如所有的羽管键琴协奏曲都改编自其他乐器的协奏曲,又比如他的许多康塔塔都改编自他之前创作的器乐和声乐作品等。也有一些改编曲是巴赫改编其他作曲家的作品的,乐器音响也有所不同。

22、从一种音响到另一种音响的改编和移植,在巴赫的作品里竟有620种之多!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巴赫和18世纪音乐家们对音响的开放态度。他们对用什么乐器来演奏一首作品并不太注重,他们更注重的,是对作品结构的本真诠释和对风格的本真演绎。

23、20世纪的音乐家们,在经过了19世纪思潮和趣味的洗礼之后,自然而然地认为最本真的诠释,应该是用某一种特别的音响来演奏某一部特定的作品,如果古代作品用了现代乐器的演奏得话,也要尽力模仿历史乐器的声音。这种思维方式的复古,实际上是把20世纪人们对音响的概念和态度,强加在了18世纪的音乐上,使得我们对18世纪音乐的诠释,往往流于形似而不是神似。

24、在巴洛克时代,当音乐家们即是作曲家又是演奏家并且能一人演奏多种乐器的时候,他们往往是在借用一种乐器,或一种音效,来演奏整个巴洛克音乐文化。他们在羽管键琴上演奏《哥德堡变奏曲》,心中却时而歌唱,时而奏起小提琴,时而指挥一个乐队,时而吹着竖笛,时而心中响起圣咏,时而回到现实用托卡塔在羽管键琴上炫技,时而又跳起舞来……他们从来不是在演奏一种乐器,他们只不过借用了一件有限的乐器,去奏响灵魂中无限的声响。

△古尔德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25、当巴赫和他同时代的人们在努力用羽管键琴暗示出千变万化的不同声音风格时,我们却要“回归本真”,努力在钢琴上演奏出羽管键琴的声音来。如果我们真的要回归本真,就应该努力在钢琴上追求巴赫所追求的,以某一种有限音效为起点创造出无限的缤纷色彩来,用“神似”的精神与巴赫进行跨时空的神交。

26、演奏巴洛克时代的很多作曲家如维瓦尔第、斯卡拉蒂、拉磨、 库泊兰等等的作品时,都要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还要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历史,因为那个时期的人们和我们看历史的眼光是不同的。巴赫那时候的音乐,实际上是包含了不同民族的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和其他文化,还包含了当时的历史、当时的状况,以及当时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27、我觉得要演奏好巴赫的音乐,要对巴赫的“时”、“空”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时”就是巴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空”就是巴赫所在的时间中的所有文化。

28、通常人们认为:Rubato仅是存在于浪漫主义时期的处理方式。其实“Rubato”一词最早作为术语用于音乐中是1723年,意大利声乐老师Tosi写的一本关于歌唱艺术教学法中说到:“如果演唱者想要有智慧地演唱富有表情的乐段(主要是慢速的,如宣叙调、咏叹调等)可以运用Rubato。这种伸缩的处理方式表现为一个音的音值可以延长或缩短,使得下一个音的音值要根据前一个音音值的加长或缩短而作出缩短或加长的变化。这种节奏上的'偷盗’最适用于演唱即兴式的装饰音(在词义和音乐的基础上),而低音一定是泰然自若,冷静不变的。”

29、Rubato是一种自古以来就存在的音乐表现方式,浪漫主义继承或发展了前人的传统,而不是“首创”了Rubato。我们今天误认为Rubato是属于浪漫时代而不属于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是因为在三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人为地把音乐的发展分为了几个时期,又给每个时期扣上了一顶“一定要与其他时期风格不同”的帽子,使得我们人为地把Rubato当作了浪漫主义的专利,以至于在演奏巴洛克和古典主义音乐时,哪怕心中感觉到了Rubato的冲动也不敢面对,因为那样的话就不符合风格、“不尊重”作曲家的原意了。

30、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音乐家,要想最贴切地理解当时的风格,不但要知道他们所知道的,还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并明白他们不知道些什么,这样我们才能跳出所谓“宏观的历史视角”,真正回到历史,重现历史原貌,重现作品灵魂,使原本超时空的音乐又一次本真地在我们心中响起。

△图雷克演奏巴赫《哥德堡变奏曲》

31、图雷克对我说:不管什么乐器上演奏,真正的巴赫不是由乐器决定的,而是由怎么样演奏决定的,而是由演奏出来的句法等其他的因素决定的。我想她说的重要性就是通过在不同乐器上演奏巴赫,使演奏者最终能够更客观地理解巴赫音乐的灵魂,而不会被某一种特定的乐器所限制吧。

32、我的音乐会要让听众觉得巴赫好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