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许光辉/赵爹喜作黄昏颂

 潇湘原创之家 2022-06-25 发布于湖南

赵爹喜作黄昏颂

作者:许光辉

1977年5月14日,农历三月廿七,是开国元帅叶剑英八十岁的生日。叶帅在广州过完生日后,壮怀激烈地写了一首《八十抒怀》的律诗,最后两句是万丈豪情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今天,我想借用叶帅的诗意,写一写我心中尊敬的赵爹和他所作的黄昏颂。

赵爹名赵复庆,1941年元月出生在常德市澧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65年从湖南农学院毕业后,统一分配到部队,1971年11月入党,从军15年后转业到岳阳地区农科所任所长,后任职岳阳地区科委副主任,2001年元月在市科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任上退休。

我知道赵爹其人,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他在地区农科所任所长,我是汨罗的一名农业技术干部,因喜欢写文章,有点的小名气。当时地区农科所主编了一本《岳阳农业科技》杂志,副专员谭载阳先生十分看重,所里想调我来编辑此刊,由于自身原因没能赴任,但因此知道所长是赵爹。正式成为赵爹的手下,是1995年的正月初八,我以汨罗市科委主任、党组书记之职调任岳阳市科委办公室主任,成了赵爹的麾下。

我在赵爹领导下工作,是辛苦而开心的。主要的原因,是他感情上视我如弟。我的体质一直不是很好,40多岁后就没有雄赳赳、气昂昂过。记得好像是1997年吧,我和赵爹在庐山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科教兴市会议,会后安排了一个自行游玩的项目,即看完景点不回宾馆。看景点的时候我们带着行李还有会议资料之类,实在走不动。赵爹见状,就把我的所有行囊背起,让我“空人”跟着他走。还时不时主动要我坐下来休息一下再走。

赵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学的农业技术,参军后主要军农生产管理,转业后更是一直从事农业科研和科技管理工作,退休前又在平江革命老区做了好几年的科技扶贫工作,“农”是他刻骨铭心的印记。1999年间,看到市场上优质水果的价格优势明显,就深入调研走访,萌生了退休后自己搞优质水果开发的设想。

基于我俩的关系,他跟我聊起了这个事,我是极力反对的,原因很简单:农业产业太难搞,有许多问题都是凭一己之力难以解决的。但赵爹还是义无反顾地在当时的岳阳县三荷乡群贤村租赁200亩荒山,成立岳阳洞庭果树研究所,开始了他艰难的创业之旅。经过二十来年的努力,他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每天蒙蒙亮就扛着锄头、拿着剪刀上山,他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着果树,虽然自己成了一个十足的农民,却把200亩的荒山打造成了一个果树成林、鸟语花香、碧水蓝天、鸡犬争鸣的“花果山”。湖南农业大学“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湖南省优秀科普基地等荣誉称号,见证了洞庭果树研究所的发展和成长。

岳阳建立三荷机场后,机场至城陵矶的公路要从赵爹经营的果园穿过,是必征之地。2021年初,岳阳洞庭果树研究走完了它的全部旅程,年高八十的赵爹迎来一个全新的选择:“我该干什么?”二十几年醉心于果树科研和栽培管理的风霜雪雨,赵爹已经离不开了他心爱的果树,如果不在果园里穿梭,他的心不得安宁、人不得自在。现在心爱的果园征收了,他便给自己量身编制了一顶帽子:作为帮助果农传播科学实用技术的“志愿者”。

这些年来,由于他一直以传授果树栽培管理技术为己任,积累了一大批果树种植户,仅是与他建立电话和微信联系的有300多人,当然还有其他的零星种植户,一天到晚是电话不断、微信不断。他当志愿者是有规矩的:一是有求必应,二是不收费用,三是不图名气,就是踏踏实实做点事,为种植户排忧解难。作为“光荣在党50年”的共产党员,他非常重视和积极参与党建工作。在我任机关离退休党支部书记的几年里,每年都要我组织老同志到他那里搞活动,无私为老同志提供服务。就是去年,他也利用在博达隆公司产业园帮助工作的机会,搞了一次党建活动。

今年初,君山欣晟公司的负责人张剑找到赵爹,希望赵爹能到他们那里搞技术指导。欣晟公司原是搞园林绿化的,2020年时由三名股东为主成立了一个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搞水果产业开发,主要以柑橘类和桃李为主,已经投入资金100多万。张剑当初的意图,是想聘请去指导,服务费用只要赵爹说个数。赵爹知道来意后,说:“钱我不要,只要做个能做得用的参谋就行。”3月1日,赵爹去了一次欣晟,并决定长住在欣晟。张剑立马着手做了一间带卫生间的板房,4月18日赵爹正式入住。据赵爹的夫人讲,两个多月了,赵爹只回来住过四个晚上。我问过赵爹,按现在的情况,合作社明年可以见果保工资,后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赢利。

君山区有一位王先生,原是区水利部门的工程师,家里有十几亩土地,退休后便建了果园,因为隔行,总不理想。前不久我到了王先生家里,果树长得蛮好。他跟我说,自己朋友多,有很多人都为他作过指导,但师公多了不显灵,“照这个搞不行,照那个还是不行。急得要死。”前年得到赵爹的指导后,去年就取得明显效益,现在只能遇到问题就请教赵爹,赵爹也是随问随答,绝对管用。我跟老王说,赵主任不同于别人,他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专意专注专门搞了二十几年,当然不一样。王先生告诉我,许市镇有个姓李的五年前种了40亩猕猴桃,就是搭帮赵爹指导有方,去年就赚12万,今年搞20万完全没问题。

6月19日,受果农成永长的邀请,我和赵爹到了坐落在湘阴县洋沙湖镇沿江村许家组的湘一生态林业种植合作社。该社仅是杨梅树就有1600多株。甫一下车,赵爹就指着那一片杨梅说:“小成啦,你今年管理出了问题,冇搞修剪、冇控梢,明年产量肯定又不行。杨梅高产高质就是两条,修剪和控梢。”说着,赵爹就叫上成永长和技术人员上了山,对着杨梅树手把手地传授修剪技术,在“上不直立,下不沾地”的总原则下怎么具体动剪,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同时告诉他们,明年春新梢发出后,要适时控梢,不然产量还是上不去。“像你们这样的杨梅树,已经进入了盛果期,每株收50斤以上没点问题,特别好的树可以收百把斤,你们现在每株收的10斤不到,太可惜了。”

记得2017年的9月,时任湘阴县副书记、县长的李镇江邀请市科技局的老同志去考察科技工作,当时是汤静副县长负责陪同的。考察过程中,汤副县长说,长沙有个姓丰的老板在东塘镇搞了个赛美生态家庭农场,规模比较大,规格比较高,新植果园的果树出现部分死苗现象,希望赵爹去看看。赵爹看后,发现是个别株施肥太多,而且不匀,烧了蔸。从那时起,赵爹便是这个家庭农场技术顾问,长期负责义务技术指导。前几天我去了一次赛美农场,他们正搞惠民文艺活动,村民又唱又跳,喜气盈庭,蟠桃正好上市,气氛相当热烈。丰老板告诉我:“管理得好的蟠桃园,每亩可以搞四万元收入,而且市场特别好销。”

我曾去过两次湖南凯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公司的技术主管舒强大学实习时是在赵爹的洞庭果树研究所,对赵爹有很深的感情。在该公司的现代化大棚里,那一串的葡萄真爱煞个人。舒强告诉我,现在大棚里是上面结葡萄下面种蔬菜,冬天则种高档的赤松茸菇,是多层经济、多季经济协同推进,利用率高、效益好,代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今,舒强是以学生身份与赵爹联系最多的人,也是凯佳公司老板最信得过的人。

我与赵爹相识相知相好,算起来快40年了。40年,可以看清看透好多人。人们都爱说保持初心,其实说起容易做起难,能够一生真正保持初心、保持本色的人却少之又少。我问过赵爹生活规律:每天晚上十点半看完晚间新闻后睡觉,早晨四点半左右起来,然后就是在果园里转,中午也只作短暂休息。我看过他睡房的床铺,折叠得整整齐齐,我以为是服务员搞的,他说:“我是当过兵的人,军人就是这个样子。”

赵爹的一生,我是大致了解的。大学毕业时,他是全班三个“三好学生”之一。在部队时,他是后勤部副部长考察人选,如果部队不整编,他肯定是一个好军人;离开部队前,他被授予雷锋式的好干部。在地方任职,他曾评为全省20个优秀领导干部之一。退休后,他积极发挥余热,2004年11月,被省老科协授予“老年科技精英”;2010年2月被评为“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1年1月,被评为“岳阳十大新闻人物”。他的先进事迹,上过报纸、上过电视,更是多次写进过领导的报告。他感恩党、感恩人民、感恩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虽说八十多岁了,还走得动、睡得好、有事做,我愿意把自己有知识奉献给果农,让所有果农富起来。”

几十来,赵爹运用的一步一个脚印的“笨”办法,总是在朝着既定方向前进,不取巧、不停顿、不偏离。阿·安·普罗克特曾经说过,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赵爹是神圣的。记得1940年1月15日,党中央领导为吴玉章同志祝寿,毛泽东亲致祝辞。毛主席在评价吴玉章时,曾十分动情地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觉得,赵爹虽然是一个普通人,却有叶剑英元帅所表达的那种豪迈之情,以自己的微薄、坚韧之力,在党政领导、农民兄弟、亲朋好友的关顾之下,作出了一篇很精彩、很动人的“黄昏颂”,歌颂了党、歌颂了人民、也歌颂了他自己。

作者简介
许光辉,贫苦农民出身,汨罗江边长大,现为退休人员。在职时埋头公文处理,兼写科普文章,均是雕虫小技,称不上作品。退休后仍玩文字,实为自娱自乐。感恩阅读,谢谢大家。

图片:作者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