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首因灵感迸发而偶成的诗作: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毗陵桥上星如月 2022-06-25 发布于上海

南宋文学家陆游在《文章》一诗中写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结合创作灵感厚积薄发的产物。唐代著名诗人李贺也有“锦囊藏诗”的典故流传至今。据说,李贺出门必带的装备是一个旧的锦囊,游历途中,想到好词好句立即记成小纸条投入锦囊,晚上回家后整理成篇,诗人的许多名篇佳作就是这样产生的。后人称好诗佳句为“锦囊佳句”也典出于此。本文收集10首诗人灵感迸发而偶成的诗作,真情、实感、佳作!

【一】《回乡偶书二首》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远离了朝堂纷争的诗人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虽然家乡的人和事变化太多,儿童们居然把诗人当成了客人,只有门前镜湖的碧水还是旧时模样。诗人虽然感慨世事沧桑,但是心里的喜悦却也溢于言表,偶书表达的是诗人此时的真实的想法——回家真好!

【二】《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盛夏时节,暑热使人像喝醉酒一样昏昏欲睡,诗人推开北窗,倚着几案酣然入睡;一觉醒来,周围万籁俱寂,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敲击茶臼的声音传来。

诗人被贬永州,仕途的挫折、才华得不到施展,诗人长期处于沉重压抑的状态,这首偶作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幽静闲适生活的向往。

【三】《偶书》

(唐)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诗人曾经是个“侠义之士”,少年时因一次酒后打抱不平而杀过人,遇到大赦才被免罪。从那儿以后,诗人改志从学,但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诗人仍然是从前那个侠义的少年。诗人看到人世间太多不平的事情,心中充满了愤怒,但是鉴于当年杀人亡命的教训,正义感爆棚却不能拔刀相助,只能任由昔日仗义的宝刀磨损,压抑又憋屈。

【四】《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唐)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

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

湖北齐安郡的秋天,诗人的眼中的画面是暗淡而又令人感伤,风中绿荷相倚恨也不过是诗人壮志未酬心存隐恨;秋雨中,就连雨滴滴落到阶前梧桐叶上的声音,也被诗人认为是雨滴故作哀伤的吟唱。绿荷、雨滴本是无情的东西,此刻却都被诗人赋予了哀戚的情绪。

文章图片1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五】《客夜与故人偶集》

(唐)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江南秋天的一个夜晚,一家旅店中,诗人偶然遇见了离别多年的同乡旧识,惊喜之余,以为身在梦中;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天亮后又将分别,再次相逢却不知何时何地,诗人满腹的惆怅不知向谁诉说。

【六】《雨过偶书》

(宋)王安石

霈然甘泽洗尘寰,南亩东郊共慰颜。

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

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闲。

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

公元1074年,由于“拗相公”王安石变法过于激进,遭到了旧党保守派的强烈反击,王安石第一次被罢相,被迫赴任江宁。抵达江宁后,逢雨观景写下此诗。诗中虽明写雨景,实际上句句不离变法,变法是顺应自然发展、有利于民的历史趋势;风雨既息、星河灿烂,凉风吹入窗内让人感到闲适舒服的感觉就是变法成功的样子;只不过这个过程怎么能像浮云布雨一样进退有度,霖雨才成就归山呢!

文章图片2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七】《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为偷闲学少年。

春日中午,天上飘着淡淡的云彩,微风轻拂,穿行于柳间花丛不知不觉来到了河边。别人不知道我心中的快乐,说我忙里偷闲学做少年。实际上,诗人是被大自然风景所吸引,陶醉于美好的春光之中,河边漫步不仅仅是少年的专利,不苟言笑的理学大师也可以乐在其中。

【八】《三月晦日偶题》

(宋)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农历三月的最后一天,也是春天的最后一天,痴情的男女总是苦苦挽留春天,但在作者看来,自然界的风物随着季节变化不断更替是自然规律使然,春天过去不必伤春,即将到来的夏天景色迷人,同样令人高兴。

文章图片3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九】《偶成》

(宋)李清照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

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十五年前的花前月下,夫妻相伴游园赏花赋诗;如今花月如昨,心情却与往年不同。甜蜜的过去反衬辛酸的现在,睹物思人,感叹世间物是人非。

【十】《偶成》

(南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青春易逝,学问却非一日之功,所以要珍惜每一寸光阴。这首诗据说是晚年的朱熹某天散步到一处学堂,看到一群学子在室外的池塘边嬉戏玩耍。时值深秋,梧桐树叶随风飘落,大理学家感慨万千,出口成诗。由于这首诗劝诫人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后人因此将这首诗题名为《劝学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