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曾经的警卫员王景清,57岁成为毛主席女婿,21年因病逝世

 风声之家 2022-06-25 发布于江苏

2021年3月1日早上6点58分,一位94岁高龄的老人在北京因病抢救无效默默地离开了我们,享年94岁。
这位老人便是王景清,乍一听这名字,想必大家可能会感到有些陌生,但说到他的身份,相信很多朋友就回忆起来了:他是毛主席的女婿,李讷的丈夫。
虽然王景清以毛主席的女婿的身份更让人熟知,但他也是一位老革命了。
年仅13岁便参军入伍,当过卫生员,担任过毛主席警卫员,也随刘少奇进驻西柏坡,参加过南泥湾拓荒,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并且在即将步入花甲之际还成为了毛主席的女婿。
即便在离休后深藏功名,与李讷相濡以沫,过起了平凡人的生活,褪去了往日的功名与荣誉,但两位老人依旧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默默的致力于公益事业。
那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一位警卫员为何会与毛主席的女儿有所联系?他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图片


前半生戎马生涯——参军

1927年,王景清出生于陕北榆林的一户农村家庭,家境贫困,一家人的口粮都是来自地里的庄稼。
唯一的粮食来源还要遭受地主的剥削,使得本来就贫苦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王景清从小就非常懂事,常常帮助家里分担农活。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和自己对参军的期望,年仅13岁的王景清便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革命军人。
在参军入伍时,刚满13岁的王景清因为年纪较小,一开始军队并不同意王景清入伍,但是王景清并没放弃,一直申请入伍,最后军队也是看到了王景清的不懈努力,最终招收了这位小同志。
1940年,年仅13岁的王景清加入神(木)府(谷)军分区八路军独立第六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

图片


这时的王景清年龄尚小,组织上就把他安排到了后方的卫生所担任卫生员,负责救治伤员等工作。
因为王景清在陕甘边区的战场救援工作中表现十分出色,手脚麻利,不怕苦不畏死亡,所以在17岁那年他就正式加入了共产党,

前半生戎马生涯——警卫员

1941年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时,王景清在开垦荒地的过程中多次负伤,因此也受到了旅长的重视,将他当成重点培养对象。不久之后,王景清便被调到中央工作,成为中央警卫师中的一员,负责保护领导人的安全。

图片


1947年,随着胡宗南进犯延安,党中央决定向陕北地界转移。这时候,王景清接到了护送刘少奇同志的任务,因缘际会之下就成为了刘少奇同志的贴身警卫员。
经过几年的警卫工作后,王景清的表现非常突出,又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也因此被毛主席的警卫长李银桥相中,推荐给了毛主席。
当毛主席得知王景清曾在南泥湾开垦、西柏坡拓荒后非常开心,马上就同意了李银桥的提议,将王景清调了过来。
王景清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有当毛主席警卫员的一天,他的内心十分开心,工作也越发努力、认真。

图片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王景清主动跟组织提出了去朝鲜前线的申请。问题是当时国内形势严峻,中央领导也需要人保护,王景清的申请便被驳回了。但王景清并未放弃,在完成工作的同时,不断地向上级提出申请。
直到1951年4月,这件事终于出现了转机,在朝鲜战场上,彭德怀总司令指挥着志愿军不断取得胜利,联合国也因此正在筹划与我军谈判。为确保谈判时我方人员的安全,王景清凭借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和极高的战斗热情,被选中前往朝鲜战场担任保卫工作。
谈判持续了两年,在此期间,朝鲜战场打打停停,但王景清始终毫无懈怠,时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直到谈判结束,朝鲜战争胜利。

图片


抗美援朝胜利后,王景清才顺利回到国内,因为在朝鲜战场的良好表现被安排到云南省昆明军区任怒江军分区组织领导工作,担任参谋长一职。
王景清在事业上可谓是顺风顺水,担任过刘少奇的警卫员,还当过毛主席的贴身警卫。但是在情感上却没那么好运气。
王景清原来的妻子一直跟随着王景清南征北战,不离不弃,但因为警卫员特殊的工作性质,需要时刻跟随在领导的左右,于是王景清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与妻子相处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而王景清的妻子性格十分强势,受不了丈夫长时间的不在自己身边,渐渐地两人的感情出现了裂痕。即使之后王景清离职,有更多时间与妻子相处,但两人的关系并未得到缓和,反而更加激化。最终,在1982年,经过数次调解无效后,两人还是走向了离婚。

后半生与李讷相濡以沫

图片


1940年,也就是王景清参加革命的同一年,比他小13岁的李讷在延安诞生,因为是毛主席年近半百所得的女儿,所以毛主席对她喜爱有加。
当时正是抗战最艰难的时期,物资短缺,生活所需全是部队统一发放,条件十分艰苦,但李讷的出生给毛主席带来很大的慰藉,李讷的名字也是毛主席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而取。
1947年3月,蒋介石发兵攻打延安,年幼的李讷不得不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李讷也按毛主席的意思被交给一名为韩桂馨的女兵照顾,负责起居,并教她读书识字。

图片


建国后,天资聪慧的李讷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65年从北大毕业后不久,李讷被分配到井冈山参加劳动,此时的她正是青春年华,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了。
也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徐姓小伙主动和李讷一起工作,还经常帮助李讷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一来二去之下,两人便产生了感情。
没过多久,李讷就向毛主席说了想和小徐结婚的事,毛主席听说小徐是农民出身,老实本分,踏实能干,便答应了这桩婚事。
两人结婚之后不久就有了第一个儿子,名叫徐小宁。

图片

李讷之子徐小宁,后来改名王效芝
在日后的生活中,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便体现了出来。由于双方文化程度的差异,两人对生活中的问题产生了严重的问题。最终以离婚告终,徐小宁由李讷抚养。
1983年5月23日,原中央警卫师师长刘辉山在北京病逝,王景清听到消息后,紧忙前往悼念。在途中,遇到了昔日的战友李银桥。
老战友重逢自然是高兴万分,在交谈中,李银桥问起了王景清最近过得如何,王景清听后面色一黯,讲起了自己的经历。李银桥得知王景清离婚后一直孤身一人时,想到正好李讷也单着呢,便极力撮合他们二人。

图片


两人真的见面后,王景清发现自己和李讷很聊得来。李讷却拒绝了他的追求。原来,李讷对婚姻不再抱有希望,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又带着一个孩子,不愿拖累王景清。
当王景清得知李讷的想法后,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留在了北京,照顾起了李讷母子。在王景清的照顾下,李讷的情绪和身心都恢复了很多,开始和王景清谈起了恋爱。
在王景清和李讷刚开始交往时,他其实并不太抱有希望,认为李讷比自己小太多,而且又是主席的女儿,自己没有太大的可能性。但是在交往过程中,他却发现两人的兴趣爱好和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有很多都是一致的,这让两人都非常兴奋,并选择继续发展下去。
最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交往和李银桥夫妇的撮合下,1984年初,57岁的王景清和44岁的李讷结为夫妻。
至此,王景清正式成为毛主席的女婿。

婚后的幸福生活

图片


1984年,王景清和李讷的婚礼在北京举行,因为两人都是朴素节俭的性格,婚礼也不想过于张扬,于是就摆了一桌酒席,到场的都是平时关系亲密的友人。
其中包括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及他的女儿叶丽亚、李银桥夫妇以及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康一民,大家都对两人送上了祝福。
两人的婚后生活也是非常的和谐恩爱,王景清和李讷时常在一起做些喜欢做的事情,李讷也会陪着王景清一起练字,一起陶冶情操,还会一起锻炼身体。王景清会在一旁陪伴着李讷一起看书,还在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在夕阳之下,王景清会牵着李讷的手一起漫步。
王景清知道李讷自幼就体弱多病,于是办理了离休手续后,王景清主动把组织关系由云南怒江军分区转到了北京卫戍区第二干休所,享受师级待遇。而他本人也迁到了北京生活。以便选择在家安心照顾李讷母子。
李讷有一段时间精神状态非常糟糕,常常神经衰弱,导致晚上睡不着觉,同时又伴有严重的肾病,手脚不利索,为了治好李讷的疾病,王景清就一直陪着李讷四处拜访名医。

图片


王景清在看到李讷腿脚不便,不好走路的时候,还为李讷买了一台轮椅,之后王景清就充当起了李讷的双腿,推着李讷去往不同的地方。
王景清不但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李讷,对徐小宁更是疼爱有加,后来徐小宁为了感激王景清从小对自己的照顾,还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王效芝,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美满的生活着。
当时,王景清虽享受着师级的退休待遇,但在生活方面却过得十分朴素,他一直穿着一双满是补丁的袜子,这双袜子是解放前生产的,虽然已经穿了几十年,他还是不愿将之扔掉,觉得缝缝补补还能穿,为什么要扔掉呢?

图片


即便生活过得十分简朴,当王景清和李讷却时刻心系人民,只要看到有人需要帮助,两人便会义无反顾地帮助他们。
组织上曾多次提出要给予两人帮助,但每次都被两位老人拒绝,并且他们还不许后代给国家添麻烦。
因为李讷老人经常说:“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我们更困难、更需要帮助的人。”

晚年时光

在王景清与李讷步入晚年之后,分别产生了一些兴趣爱好。在王景清步入古稀之际,他开始了剧本的创作,想将当年的战争时期再现出来,记录当时无数为国为人民而英勇牺牲的战士们的感人事迹。
王景清在创作剧本时十分专心,经常废寝忘食,常常沉浸在过去的时间里无法自拔, 每每这时,李讷都会上前提醒王景清要照顾好身体。

图片


当时,王景清因为战争时期留下的后遗症,在右眼、左肩和颈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不过在听到老伴嘘寒问暖的话语时,心中便充满了感动。
经过数年的考察,探访,最终写成了《神府红军游击队》一书,描写的是1933至1937年这一段腥风血雨的艰苦岁月,深刻展示了神府地区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
2008年,以该书名同名改编的电视剧被搬上荧幕,剧中再现了神府红军从七人游击队发展成威武坚强的红三团,创建神府根据地并同敌人殊死斗争的一幕幕动人故事。

图片


王景清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不顾自己的身体,走访了诸多战斗在一线的前辈们,详细地记录下他们的回忆,多次深入榆林市、神木县、府谷县等地,走访老革命、还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经过反复雕琢,才创作出满意的剧本。
而李讷则是喜欢书法,为此还给自己报了一个书法班,恰好王景清也在这方面很有造诣,于是,两人经常在一起交流心得,还常把自己写的书法作品拿给对方品评,李讷也常常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书法功底。

除此之外,王景清夫妇在丰富自己日常生活的同时还经常受邀参加活动。
离休后的王景清担任了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一职,经常参加革命宣传活动为红色文化的宣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13年5月21日,王景清夫妇受邀参加了在海南召开的“毛泽东和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巡展活动。

图片


即使因为病痛的折磨已经无法行动的双腿,只能通过轮椅行动的李讷,但为了传承老一辈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她还是答应了出席活动。
活动当天,王景清一头发白,身着有些掉色的浅灰色老套装,想必也是年代久远,李讷则一身普通的棉布外套,坐在轮椅上由王景清推着前进,不过两人的眼神却是十分坚定,精神面貌也是十分昂扬。
活动展厅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展出图片600多张,各类书画、实物120多件,运用了3万多字的文字说明。
李讷在工作人员的协同下,参观展厅,一一欣赏每一幅含有丰厚历史底蕴的书画与实物。王景清也伴随在左右,从未离开一步。

图片


2021年3月1日,94岁高龄的王景清因病逝世,结束了与李讷相伴三十多年的时光。两天之后,王景清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
王景清去世的那一天,与王景清相处过的很多人都发文悼念,其中不乏仅与王景清一面之缘的记者。在告别仪式现场,李讷悲痛万分,还是坚持着在一众亲友的帮扶下,送走了老伴最后一程。
虽说老伴已经不在了,但李讷会带着与老伴走过的36年的回忆,幸福地生活下去。
红色史纪

确定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