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多了就歇歇

 简心素文 2022-06-25 发布于江苏

想多了就歇歇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走在理解的路上,忽然想到,对于是否有无可以安住的地方,确实没有真实而直觉的感受,但是忽然想到自己总是在想啊想,想不出所以然,这不就是“想无所住”吗!想不出结果,累了,就生出不再想的想法,不想了也就轻松了,解脱了,这和顿悟有着类似的性质。

很认真对待的事情,其实是不真实的。这样的想法很难形成普遍的看法,人们都在奋力干一件事,有人说这是无所谓的事情,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这就要从事情的多样性质多样品质来分析。比如为了一口饭吃,人们努力工作,但是很快就会发现如果只是为了吃,没有必要如此费力。于是一般的做法是人们会将吃饭的本意掩盖起来,修饰成一种更高的社会行为。当然又会发现,这种高尚的社会行为确实是存在的,就像潮起潮落一样,有时会淹没岸礁,有时又会远离岸礁。当潮水下降或者低于岸礁时,人们就会感到空虚,物质的丧失会激发人们对原有认识的厌恶。

人们会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实现全面的认识,有些人首先认识到了,但是更多的人还认识不到,这时教育就是必要的。教育的效果取决于人们自身的感受,公平几乎是人们接受教育的最有效的外部条件。对于众人来时,在公平中接受改变是效果很好的,这无关理想或是理念在认识世界中的深度。

因为自身的感受是主要的接受条件,众人的变化是有限的,不能指望一次有翻天覆地的改变。即使是出现了惊天变化的条件,也是难以拉动人性的提升的。只是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滞,将伟大的理想连带伟大的历史事件镶嵌在过往,供人们凭吊。好在满天的星斗不会因为人们偶尔才会抬头观赏一下,就不去布满天空,而是永恒地存在。

总会有人偶尔到达了彼岸,甚或发现彼岸就在身边,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即便是稍纵即逝,也是真实的存在,可以深信不疑。大约发现彼岸是从发现语言的无力开始的,多说无益,古人早有预言,可是不到火候,又有几人知道。

有悟性的人未必有进取之心,有进取之心的人未必有悟性,于是可以拯救之人就不多了。所谓人人皆有佛性,大概是普渡众生的良善想法。觉悟大约是动物界中的人性,大约是人性中的社会性(利他性)。

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辛苦工作一天可以得一夜的安息,想多了就歇歇。

这都是一回事。

2022年6月8日。

作者:韦朝晖

◆韦朝晖大海中的鲸与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