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落影成诗(散文)

 吴越尽说 2022-06-25 发布于浙江

作者:黄雅棋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抚一首亘古千年的韵歌,谱一曲诗魂词魄的舞曲,哪一阙是旧词,哪一弦是新唱,那细漠如烟的阡陌小巷又是谁赋得的新愁?依偎在唐诗宋词的韵脚,合着轻清柔缓的评弹,任岁月荏苒在指尖,诉尽那如丝的清愁、如弦的缱绻。

       一袭罗裙,三千青丝,怀着对诗书的眷恋,又一次,尘封的时光夹着记忆的味道倦踏而来。看如泣如诉的声调演绎千古的婵娟,倾听诗词的韵律滑落在梦开始的地方。

       听着听着,倦了醉了,一抬眼,已是江南。

       清晨,那薄如蝉翼的光就早早地依附在吴越之边,顽皮的孩子们将石子扔入河中,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瞬间泛起阵阵涟漪,而涟漪恰仿佛诗行;慵懒的午后,廊桥殿下,是谁,一身旗袍,将身影嵌入江南的光晕里,陈旧而模糊;黄昏,当太阳收聚最后一道光的时候,我开始明白,那是江南用自己独特的线条勾勒出的锦绣篇章。江南的美总伴随着朦胧,绵长而沉醉,让人一接触就无法离开,于是,我开始找寻那些藏在江南深处曾经遗落的故事,在拙政园听老人谈论楹联的前世今生;在退思园赏书法线条的流畅之美;在西塘,远眺夕阳西下菱歌泛舟、绮罗笙香;在南浔,悠悠守望那绵延的爱恨情仇在如水的情愫里纠缠;在乌镇,看千年风霜在青瓦灰墙间打落的痕迹,那桨声流水中留下的又是谁的心事……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风,抖落着那些隐藏在纵横交错青苔路上层层叠叠的故事;江南,如烟一般的画卷,它总能在不经意间惹起人们蛰伏在心底的诗意,在悠缓从容的渡口,把日子过成了诗。烟柳画桥上,缓缓流淌的绵长幽柔,一瞬间袭击了灵魂的故乡;炊烟袅袅,在每一个写满倦意的江南夜晚,升起,绽放。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江南的春总是来得那样早,料峭春寒早,谁是雨中独归人;如丝细雨洒落在青石板上,小巷深处闺中佳人独倚栏杆,独叹杏花雨,曾望梦中人;黄莺在翠柳间鸣叫,蝴蝶双双舞落红,红烟疏雨里竟潜藏了多少少年的依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观十里芙蓉,赏千里楼台,然后在静谧的午后,慵懒着醉倒在树荫下,倦看满地斑驳。“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夏日,自然少不了采莲女的身影,薄衫罗裙,双鬓雏色,那双纤纤素手拨弄着莲子,也拨动着这个跳跃却又幽游的季节。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在第一片叶子落下时,江南迎来了秋天,萧瑟风中昏鸦栖息在树头;衰兰闲草,长亭暮望,江流泛起阵阵寒意,正是江南一年中最静谧的时光;几许愁声,几许长叹,清寒书房、高楼深处,总会有几个落寞身影,独酌独叹,独步独唱,然后以笔为歌,吐纳万千风华,唱出一个时代的绝响;多少遗漏的人物在老去的旧时光里盘旋成传奇,在沙漏中挥洒着徘徊。

       “江涵雁影梅花瘦,四无尘、雪飞云起,夜窗如昼。”“烟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春从何处回。”冬,寂寥,孤寒,却映透出那份只属于江南的落拓。寻一个雪夜,煮一壶好酒与友人在窗前谈天说地,通论古今;秉烛西窗,红袖添香,赏梅之风骨,画梅之韵态。除却往日烦乱,将心安放在天地之间,繁华三千,独一人看雪。

       生命,就这样蜿蜒流淌在水的那一边,看屋檐下的水珠,古朴厚重的门扉,悄然而至的丝雨以及那行船的老者,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悠然自得又是那样深明大义。江南在滋养水润轻盈格调的同时也有着那份独属于这里的深邃洞察力,以致江南总有份独特于其他景点之外的超越时空的魅力,大概都得益此。当人们用故事装点着古镇的每个角落,而每个烟雨的刹那便是抖落的故事,这小小的寂寞的城竟这般触及人们的心底,让人措不及防跌入温柔之乡,那初始的温情。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梳洗罢,独倚望江楼的江南,这永不凋零的花,落影成诗,拥云而眠,也是我愿用一生去编织的诗篇。

2022-06-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