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报考志愿的三个公式,可惜当年没有人告诉我这些……

 云说职场 2022-06-25 发布于陕西

文丨小云    来源丨云说职场

你好,我是小云。

晚上去修脚,跟店老板聊了起来。

他的妹妹今年刚刚参加完高考,下一步面临填报志愿的问题。

老板说,他想让妹妹学医学,但是妹妹不想学。

作为我来说,我挺理解他的,因为他是学中医的,开了自己的诊所,还有修脚店,他希望妹妹学医,毕业之后就可以和自己一起做事情。

如果学习其他专业,恐怕自己也很难帮得上忙。

我说,那她自己想学什么?

老板说妹妹也没有什么想法,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以后想做什么工作。

他说如果妹妹不想学医的话,就让妹妹去学会计,女孩子做财务也挺好。

问他打算让妹妹报考哪所大学,他说去西藏。

我差点跌掉了眼镜,怎么越跑越偏了,不去发达城市呢?

他说西藏那边的大学录取分数线低,妹妹今年考的不是很好,如果去西藏,能上当地的211大学,去发达城市就很难说了。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应该都像这位老板一样,对城市、学校、专业有很多误解。

到底要怎么选呢?

先说结论:

一般情况下:城市>学校>专业。进国企、考公、考编:学校>专业>城市。毕业之后想创业创投:城市>专业>学校。

1城市

同品类的大学,首选发达城市。

大城市压力大,房价特别高,生活成本也高,为什么那么多人挤破了脑袋,想要去大城市?

因为大城市发达,资源集中,信息密集,发展机遇多,就业机会自然也多,对未来深造、就业,体验、履历,格局、视野,都会有较大影响。

就拿求职来说,对于毕业生来说,国家电网这种企业是很难进的,但是很多三四线城市,为了优化人才结构,特别偏爱发达城市的毕业生,不仅他们更容易获得offer,而且还会给予额外的补贴,比如说一次性房补等。

在发达城市上学,以后留在这里工作的机会也更多了一些。

因为人们的惰性使然,很多人毕业找工作,要么在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城市,要么回到家乡。

留在发达城市工作,如果以后待不下去了,从发达城市向二线,甚至三四线城市流动,也会更具有竞争力。因为你在发达城市工作单位好,做的工作好,到了二三线城市,你的经验就具有可复制性,大家就争相抢着要你这样的成熟人才。

大家最近看《梦华录》了吗?

三姐妹从江南城市,来到了京都——宋朝的首都,这里经济繁荣,思想自由,不仅工作机会多,有利于女性创业,而且还更容易找优质对象。

古代是这样,现在更是这样。

几千年的发展,不同城市的发展、积淀,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资源、格局和风貌。

就拿我自己举例来说,我在西部城市的省会读书,当年校企合作还很少,后来我有机会去北京工作,认识了清华的同事,他给我们讲学校经常办的讲座,企业给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非常多。

当然了,教育资源、企业资源、医疗资源……都会向发达城市倾斜。

顶级城市,资源顶配。中等城市,资源标配。再差一点,资源匮乏。

大家基本会有一个共识,资源越密集的地方,机会越多,视野越广,对未来发展越有利。

那么,如果发达城市的普通大学,与偏远地区的211、985大学呢?

那就要看你毕业之后,是打算干什么了。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风物长宜放眼量。

喜欢挑战和创新,未来想去大城市工作,甚至想要自主创业的人,发达城市是首选。因为这样的城市可以提供视野、阅历和能力。

毕业之后想要走学术研究路线,考公考编,考教师资格证进学校的人,学校是首选。因为这些单位,往往非常看重第一学历,学历不过关,简历环节就被刷掉了,你甚至连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总结,一般情况下,首选城市。

二般情况下,走学术研究路线、考公考编、立志当老师等,城市向后排,学校向前排。

2学校

说一个我自己的找工作的故事。

我本科读的是非双流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当时的理想单位就是华为,华为这种公司对我来说就是顶配了。

但是我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直接在简历环节就被刷了。

当时班里有个同学拿了华为的offer,我真是非常羡慕,他整天翘课,在宿舍研究代码,在企业有过实习经历,即便毕业学校略显逊色,但他还是通过了笔试、面试、机试等7关,拿到了offer。

相对来说,我的简历就是囊中羞涩,毫无亮点。

后来,我读了985学校的研究生,学的管理学。

还没毕业,班里就被邀请去参加了华为的openday。

所谓openday,就是企业向我们展示公司的理念,规划,产品等等。

在华为的提前招聘上,我仅仅通过一次素质题,一次机试,一次面试,就拿到了offer。

我的简历,并不比本科时的简历优越,唯一不同的是,毕业学校那栏里,多了一个叫做西安交大的学校。

他们甚至根本不看我的专业,只要你学过基础C语言,有计算机证书。

后来,我听去华为工作的同学说,华为有很完善的培训体系,只要应届员工,有数学功底,一定的语言基础,就能通过数月训练,成为工程师。

由此可见,好学校在就业市场更具有竞争力。

而且好学校,不仅教学资源优越,企业资源优越,同窗资源也很优越。

好学校的资源,最重要的是有好的老师。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曾经说过,为什么要上一所好大学,好大学里随便一个好老师的某一句话,有可能就会改变你的一生。而且好的老师,他有一定的企业资源,能够介绍学生去企业里实习和工作,我一个朋友就是在毕业时被老师推荐进了信托机构,单纯靠笔试面试竞争压力是很大的。当然,优秀老师的学生,大多数也很优秀,他们有人在企业里身担要职,也能通过内推,帮助学弟学妹解决工作问题。

企业资源怎么说呢?一是导师的企业资源;二是学校和企业的联建活动;三是校招时,名气,大厂都很喜欢去好学校开宣讲会,这个学校的学生也就成为了重点招聘对象。

同窗资源怎么说呢?我有一个女性朋友,她说自己之所以当年努力考取名校,就是因为名校找潜力股的老公几率会更大。她说的没错,你的人生伴侣很可能在你周边产生,通常情况下,你很难获取比你高几层的资源。同时,你的室友,同学,校友,这些人将来可能会成为不同行业的佼佼者,会为你未来的社会关系和资源助力。名校都有校友会,那是很好的资源。

总结,学校>专业。

尤其是当学校和专业冲突时,首选学校。

因为无论是找工作时,还是在工作中,人们总是最关注学校,其次才是专业。

比如,我面试华为时,对方根本不看我的专业。

比如,刚工作时,领导会问我,哪个学校毕业的。

比如,工作多年后,聊起学校,还能链接一些校友。

除非你有自己非常喜欢的专业,毕业之后想在这个领域创业创投,才在冲突下专业优先。

3专业

我们往往要求一个学生,在高中之前,以学习为主。

很可笑的是,我们要求他们,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对自己的喜好做到了如指掌。

所以很多人对报考志愿的建议是,选择你喜欢的专业,以后想要从事的职业。

问题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无法决定自己以后要从事的工作类型。

拿我自己来说,报考志愿的时候,拿着厚厚的报考指南,看着眼花缭乱的专业,根本看不出自己喜欢什么,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职业道路。

一方面,对自己了解太少,尝试太少,探索太少。

另一方面,对世界关注太少,了解太少,知道太少。

只好跟母亲一起,踉踉跄跄的猜测,什么专业好就业。

我们俩一致坚定的认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该不错。

电子,信息,工程,这三个词放在一起,就很时髦。

这个专业诚不欺我,工作的确,很难找。

我是2010年毕业的,那个时候,电信、移动、联通三大电商寡头企业,已不如前些年风光,竞争压力也很大,好不容易有个进电信的机会,还是个劳务派遣工,果断拒绝了。

我想说什么呢?

如果你知道自己热爱什么,首选它。

如果你不知道,就去咨询一些机构,以及周边的前辈、长辈,看看什么专业好就业。

毕竟,我们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就业吗?

两个方向,可以考虑。

一是选择很难被人工智能替代的专业。现在这个世界变化特别快,而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在不远的将来,很多重复性的劳作,都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而那些需要心智、创造、提供情绪价值的工作,是很难被替代的,比如技术研发、艺术类、心理学等。

二是选择底层逻辑类型的专业。无论本科也好,还是研究生也好,当时有的同学读的数学,我们都很感慨,这个专业出来是要去当老师,还是要去做华罗庚啊,怎么找工作呢?毕业时,我们被狠狠的打脸了。数学毕业的同学,其实比其他像什么行政管理、金融管理都要好找工作,因为数学是一切理工科的基础,数学养成的系统、逻辑、思维,对日后的工作非常有用,用人单位也很喜欢。文科呢?文史哲是基础。

不过,还是要跟大家说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除了像医学类、科研类等专业性很强的专业,毕业之后是对口专业,基本上大部分人毕业之后,都从事着与大学专业不太相关的工作。

即便当时毕业对口,在企业里还有技术线和管理线,很多人也都从技术线走向了管理线,然后走向了不同的职能管理。

算起来,今年刚刚是我工作的第10个年头,这10年里,我换过很多岗位。

第一份工作是管理咨询,做战略、流程、薪酬、风控、可持续管理等不同专业模块的项目。

第二份工作进了国企,做过战略投资、企业管理、总部管理、党建、审计管理、内控管理等不同职能的工作。

现在很少有人问我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人们最关注的是你做过什么事情,哪些项目,具备什么能力?

所以,无论你最后是不是选对了专业,都要构建起自己的底层逻辑和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夯实它,这是核心。

4写在最后

考进大学还只是第一步。

更为重要的是,在大学四年对自己的探索。

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明确自己的热情所在,知道自己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职业道路。

多看书,小说,历史,在书中体验不同的人生,在别人的经验里获取自己的道路。

多做一些兼职,尽量去做跟你以后想要从事的职业关联度较高的工作,这样减小你的试错成本,在毕业前就找到自己的方向。

夯实自己的底层能力,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方向,道路对了,努力才能取得功倍的成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