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读书】让规则成就课堂方与圆

 老沔城人 2022-06-25 发布于湖北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让规则成就课堂方与圆

文/任景业


    当我们在谈课堂上要给学生更多自由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也许规则是绕不过去的关键词。因为自由与规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于是,建设新课堂,就要建立新的规则,让规则确保自由,让规则守护秩序。那么,新课堂需要什么样的规则,怎样建立规则,规则的意义何在?从本期开始推出的“问计课堂规则”系列将为您一一解读。

    一切改革都是规则的破除与重建。多年来,我与许多教育工作者一起研究分享式教学,其操作思路可以用8个字概括——让位学生,建立规则。让空间,促使个体潜能完美释放;定规则,保障合作分享规范发展。要用规则规范学生的行为,用规则保障课堂的顺畅。

    这类似于经济学中的两大学说:市场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市场经济学是还经济于市场,教育是还课堂于学生;制度经济学是重视制度在经济中的调控作用,教育是要重视规则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没有一定的规则,市场就不会正常发展;没有一定的规则,课堂教学也难以顺利进行。

    规则到底是什么

    规则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或标准。

    北方人和面蒸馒头,水多了不行,水少了也不行。于是,一位厨师一点一点不断加水、加面、加水、加面……经过多次尝试,这位厨师终于和好了适合蒸馒头的面。

    如果就此为止,这位厨师只是停留于经验层面,对后人于事无补。要想让他的经验能够更好地传播,让后人受益,应该怎样做呢?就是要把水与面的比例及和面的过程进行分享传播。也就是说要做两方面的工作:量化与程序化。这种量化与程序化的结果可以作为和面的一般方法,成为蒸馒头的一项规则。

    再看一个例子。课程表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周几第几节应该上什么课,看课程表就一目了然。

    我上小学时,教室里没有这样的课程表。于是,每次上课前都会有学生到办公室问:“老师,这节我们上什么课?”

    没有课程表,每节课几乎都需要事先去问。有了课程表,我们就不用再问了,因为课程表告诉我们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我们可以把课程表作为一种规则来理解,它是解决“什么时间上什么课”这个问题的一般方法。

    分享式教学的规则就是为解决某一类问题而得到的一般方法,而不是即时的、不可推广的方法。

    规则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三种:量化表达、程序化模块及规定。

    规则常用量化给出标准,使人们便于传播和理解。如,学生分享展示时“要45°侧身站立,面向大家,手执教鞭时不要挡住板书的内容,要让其他同学都能看到”。这就给出了量化的标准和注意事项。

    而课程表或操作工序,给出的则是程序化模块。一些单位的规章制度也常常是“程序化模块+注意事项”的呈现方式。

    一个字的读音,某些单位的制度,法律的一些条款,则是一种规定。

    规则是用来干什么的?我认为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的规则有三个特点:第一,去个性化。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第二,去情境化。不能这个地方红灯停,换个地方遇到红灯就可以随便闯;第三,去时间化。无论问题何时何地在何人身上出现,规则都应当体现它的作用。

    分享式教学的规则,不仅仅是指学业问题的解决标准,不仅仅是指教材中概念、定理、公式等结论性知识,还应该包括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的一般性解决方法与标准。

    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大致有以下类型:文化性问题、学习习惯问题、教学秩序问题、思维方式问题、学业性问题。与之相应的规则,也就是文化性规则、学习习惯规则、教学秩序规则……

    小孩出门,大人会嘱咐注意这儿注意那儿,而成年人出门却很少有人会那么叮嘱。为什么?因为成人的行为已成为一种习惯,人一旦将要求变成规则,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并形成习惯,最初的要求便可以抛掉了,所以不用每次出门再叮嘱。

    教学也是这样。在甘肃省优质课比赛中,一位教师展示的PPT(演示文稿)中有这样的活动要求: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分别用六个平面图形铺成所要求的图形。我对“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这个要求很感兴趣,就问这位教师:“你平时的课堂是不是经常出现这个要求?”她说:“是的。”我就怕这样的回答,因为这说明教师还没有把这个要求变成规则,以规范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如果是规则,以后遇到这样的情况都照此办理,长此以往形成习惯,就不用每节课都提醒大家这样做了。

    到外地学习,我走进一所学校的教室,黑板上写着“安全须知:上下楼梯靠右行,做到快静齐……”这暴露出一个问题,对六年级的学生还需要专门强调这样的规定,只能说明学校还没有形成规则,学生也没有形成习惯。

    分享式教学常用规则

    分享式教学的总体规则是: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不需举手,想说就说;可以下位,无须定座;事不遂愿,民主解决;共商班事,形成规则。

    最后一句“共商班事,形成规则”,给出的是一条保底的做法。具体来说就是:“遇上问题不可怕,召集大家想办法;不靠教师不靠天,教室里面开'人大’;民主集中定规则,师生言行有'律法’!”

    有教师问我:“课堂中遇到问题怎么办?”我说:“召开'人代会’,集体商议解决。”这不是玩笑话。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思考,由学生共同制定规则,大家一起遵守,教师轻松了,何乐而不为?当然,规则的形成一定要经历民主化过程,要让学生想想究竟该怎么做,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也体现了一种民主与平等。

    如果经历这样的过程,仍有问题无法解决,这也许说明我们的智慧即是当下的水平。邓小平曾说过:我们这一代的智慧不够,留给下一代人去解决。鲁迅也说过,我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因此,教师也不要充当万能的上帝。分享式教学的公理之一就是:我们的能力有限,需要群聚合作才能生存;我们的感官带有局限,需要分享智慧才能发展。

    多年来,许多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分享,为我们留下了有关规则方面的宝贵经验和智慧。各地分享式教学的实验教师,筛选、总结、编制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规则。比如,分享式教学的语言模板:“我有评价,我有补充,我有疑问,我有建议,我有拓展,我有总结……”

    下一环节“传承”的模板有:“我们组分享完毕,请大家给我们评价”“我们组分享完毕,有请下一组”。

    分享时的“讲演”规则:“演”要注意感情体验、表情、手势、视线、走位等,“讲”要注意语速、语调、轻重音等。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规则”落实堪称典范,在每届新生入学时,学校会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规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如杜郎口中学的展示歌:“我自信,我最棒,聚焦点处来亮相;胸挺直,头高昂,面带微笑喜洋洋。嘴里说,心中想,脱稿不再看师长。吐字清,声洪亮,嗯啊口语别带上。一握拳,一挥掌,肢体语言能帮忙。展示完,忙退让,褒贬评价记心房。”

    类似的规则,杜郎口中学人人会背,个个过关。因为这些规则每节课都会用到,集中掌握形成习惯后,会大大节省课堂时间。

    规则背后体现的是什么

    任何规则都是文化的体现,是理念的落实。

    我们以分享式教学的总体规则中“不需举手,想说就说”为例,谈一谈规则的文化内涵和对学生的解放。如果没有“想说就说”这个规则,学生想发言时要做怎样的思维活动?显然就是以下顺序:我有想法了→发出指令,举手示意→跟踪并搜寻教师的表情与指令→接受并判断教师会不会批复你要发言的请求→捕获到教师许可自己发言的指令→大脑下达发言指令→站起来表达自己想法。

    “不需举手,想说就说”,这个规则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小小的改动,但从经济学角度看,可以省去课堂教学中的诸多思维环节,教育的目的之一正是简化完成一项任务的思维环节;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把要求变成规则,用规则规范师生的行为,可以让师生的行为形成习惯;从文化的角度看,体现了教学中的民主、平等、自由,是对学生的一种认可、理解和欣赏。教师在课堂中少一些“霸权”,学生在思考时就会少许多羁绊,这样的课堂是不是多了自由、多了独立?

    人人生而平等且独特,人人追求发展与幸福,人人需要理解和欣赏,人人向往独立和自由。没有这一前提,学生即使有想法,也不会与教师分享。

    课堂改革是规则的重建,也是文化的创生。

    建立规则有哪些意义

    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长远眼光。规则是为解决问题存在的,酿造业中的秘方是一种规则,乔布斯手中的第一部苹果样机是一种规则,国家的法律也是一种规则……

    规则的价值是指导人们去做事,是指导人们遇上同类的事情以后可以“照此办理”,而不用再“回到原点重复昨天的故事”。如此,可以使人们省去许多思维的环节,便捷快速地完成一件事。

    历史上可供我们深思的案例就是“曹冲称象”和“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律”这两件事的对比。有人说,曹冲称象也具备发现浮力定律的条件,可为什么只有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其实,主要是我们的思维仅仅考虑的是解决当下的问题,而没有去设法寻找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我们还缺乏创建规则的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创立规则体现的是一种创新意识。

    二是把要求变成规则,用规则规范我们的行为,会让我们形成习惯。我将这三条标准作为教育教学的三大任务。

    三是把要求变成规则,就不用再反复强调了。规则的制定将使我们遵循一定的章法,使我们在一定的框架内获得自己本该拥有的自由,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过渡,从而解放我们自己。

    无论是探讨教育教学规则的制定,还是思考其他教育教学问题。分享式教学的实践者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寻找能解放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寻找适应人天性的教育教学方式,寻找能完善思维结构的教育教学方式。


    (来源:中国教师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