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过的安检?大学生外地返乡,高铁上被蛇咬伤,咋回事?

 山峰云绕 2022-06-25 发布于贵州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112410695567933967/?log_from=8eccb7c2deda6_1656134764432

这实在是太奇怪了。根据报道,前段时间,有一名大学生从上海乘坐高铁回家,在途经郑州东站的时候,他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东西,却没想到,竟然被包里的蛇给咬伤了。

因为事发突然,这名学生赶忙下车,并且拨打了120了电话,紧急去往郑州人民医院治疗,幸好,经过辨认,咬伤他的是一条无毒的蛇,不过,这件事也很让人觉得蹊跷,要知道,在高铁站,入站上车之前,是需要经过严格安检的,按理说蛇在包里,安检是不可能发现不了的,那么,这究竟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呢?

怎么过的安检?大学生外地返乡,高铁上被蛇咬伤,咋回事?

大学生坐高铁,包里竟有一条毒蛇,咋回事?

2017年,浙江衢州一火车站内,安检人员发现一名乘客的行李里,有一坨看起来好像是卷曲着的蛇一样的东西,随后让这名乘客开包检查,不过,这名乘客却看起来很紧张,拒绝开包,一直在强调自己包里只有一捆麻绳。铁路民警当然不能放过,随后在开包检查中,发现包里面竟然有几十条的蛇。

2020年,丽水高铁站出现了一名特殊的乘客,只见他提着一个看起来很重的红色纸盒箱子,在准备安检的时候,表现得很不自然,随后,通过检查,该名乘客提着的箱子里,竟然有10多条毒蛇。当地铁路警方也是立刻将该名乘客带走,进行审讯。

怎么过的安检?大学生外地返乡,高铁上被蛇咬伤,咋回事?

还有在2018年,安徽宣城的一高铁站内,工作人员在安检的时候,从一名男子的包内,发现了2条蛇和1只青蛙,根据该男子交代,自己是通过网购的方式,买来做宠物的,因为暑期放假回家,担心放在学校没人照顾,就放在了包里,准备乘高铁带回家。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只要是正常过安检,是不可能存在乘客将蛇之类的活物,私自带上列车的情况,毕竟这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怎么过的安检?大学生外地返乡,高铁上被蛇咬伤,咋回事?

而这一次被蛇咬伤的大学生,也是称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包里为何会出现一条蛇,这也意味着,这条蛇并不是他放进包里的,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经过调查,原来这名大学生在准备返乡之前,因为担心自己错过高铁,于是就买完票之后,直接在高铁站的凳子上过了一夜,这条蛇应该就是这个时候,钻入他包里的。

怎么过的安检?大学生外地返乡,高铁上被蛇咬伤,咋回事?

虽然看起来很不可思议,不过,高铁站有蛇出没,这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罕见。比方说,在2019年8月,深圳光明城高铁站内,就有一名在站台等待乘车的男子,被毒蛇给咬了一口,虽然抢救及时,但是却也因此错过了列车。

今年6月11日,浙江金华的永康南站,也是有一条蛇爬入候车室,一名正在候车的乘客看到后,也是吓坏了,立刻报警救助,很快,民警赶到现场,经过搜索,在候车室的一个座椅下方,抓到了这条毒蛇。

怎么过的安检?大学生外地返乡,高铁上被蛇咬伤,咋回事?

铁路民警也介绍,在高铁站等地方,用来进行安检的仪器设备都是非常厉害的,完全可以用“火眼金睛”来形容,在X光安检机的面前,任何物体都会暴露在安检员的视线之内,是不存在“瞒过安检”这种情况的。

同时,铁路民间也提醒大家:在春夏季节,本身就是蛇类活动的主要时期,因为高铁站的位置,往往都远离市区,周围有蛇出没也并不奇怪,因此,大家出行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安全。

怎么过的安检?大学生外地返乡,高铁上被蛇咬伤,咋回事?

那么,如果不小心被蛇给咬到了,又该怎么办呢?

首先,就是要停止运动,尽量在原地保持不动,同时让自己冷静下来,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被咬了,就感到非常害怕,因为人一旦紧张,或者是处于运动状态,是会加速血液循环,如果是被毒蛇咬伤,那么,也会让毒液扩散得更快。

其次,在用大量清水等冲洗伤口的同时,也要在靠近心脏的一侧,于伤口上方进行绑扎,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绑扎的时候不要太用力,而且如果等待救援的时间较长,那么,是需要每隔3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松绑一次的。

怎么过的安检?大学生外地返乡,高铁上被蛇咬伤,咋回事?

此外,就是要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者是去往最近的医院救治,并且跟医生说明咬伤自己的蛇长什么样子,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方便医生判断病情,对症下药。

最后,还要再一次提醒大家,外出,特别是去往野外等场所的时候,更是要小心“蛇出没”,而且被咬伤后,也不要用民间偏方来治疗,一定要及时就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