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诗词》邮票发行始末

 yangyanaa 2022-06-25 发布于江苏

毛泽东主席在革命战争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写下了大量诗篇。1957年1月12日,他应诗人减克家之请,抄录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写下的诗词18首,在当年出版的《诗刊》创刊号上发表。1958年9月,文物出版社出版刻字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1964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文物出版社同时出版《毛泽东诗词》,当年外国文书籍出版社即翻译出版了英译本,受到国内外读者的欢迎。在“文化大革命”中,广大群众写信要求邮电部门发行毛泽东手书体诗词邮票。1966年12月3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手书诗词,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一枚邮币资讯
,赞20

当晚,邮电部邮政总局一位副局长打电话给邮票发行局一位副局长说:“今天报纸上发表了毛主席的诗词。你们是不是考虑用毛主席亲笔写的诗词发行套邮票?”这位领导人曾经不同意发行“毛主席语录”邮票,现在主动提出发行毛泽东诗词邮票,邮票设计室的同志都很高兴。当晚大家即决定:“元旦后设计样子,拟信稿,给江青同志看,转请主席选几首”。1967年3月22日,邮票发行局生产会议讨论修订1967年邮票发行计划时,即决定“发行《毛主席诗词手稿》邮票一套12枚”。这12首诗词,据邮票设计者孙传哲当年写的备忘录证实是“根据文物出版社影印的全部主席诗词手稿12种”确定的。文物出版社从1965年7月至1967年曾先后出版了12首毛泽东诗词挂图,邮票设计者即据此选择这12首,并进行观摩设计。在1967年5月6日的生产会议上,设计者、设计室主任孙传哲作了设计说明,决定除已同意原设计的12首诗词外,增加《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首共为13首,连同毛主席像一幅,全套共为14枚。

一枚邮币资讯
,赞7

邮票题材内容来看,13首诗词是毛泽东写作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上乘之作。毛泽东的诗词就体裁形式而言,是使用了传统的古典格律,就其内容来说,则属于现代范疇,是用“古典形式”写作的现代诗词”。邮票中选用的13首,大部分写作于革命战争年代,小部分写作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其中写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反映这一时期以及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有《沁园春·长沙》(1925年)、《菩萨蛮·黄鹤楼》(1927年春)《采桑子·重阳》(1929年10月)、《清平乐·会昌》(1934年夏)、《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七律·长征》1935年10月)、《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沁园春·雪》(1936年2月)8首;写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有《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1首;写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有《浪淘沙·北戴河》(1954年夏)、《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1961年9月9日)、《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1963年1月9日)4首。

图片

邮票设计和印制来看,它是忠实于原作,并将原作创造性地展现于方寸之上的优秀邮票。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他的书法气势非凡,成为一代毛体书法之伟迹。特别是文7《毛主席诗词》邮票上的手迹,都是作者在六十年代于书法上达到炉火纯青、出神入化时期抄录的,使诗词与书法相得益彰,达到完美的统一。

一枚邮币资讯
,赞23

设计者孙传哲为了在方寸上完美地展现毛泽东的伟大艺术作品,很是下了一番功夫。他在1967年5月4日邮票发行局生产会议上,曾提出3个问题:一是鉴于有的出版社把毛泽东诗词经过剪裁拼合,感到很不尊敬,很不严肃,故决定在邮票构图形式上一律按原作缩小,不作更动;二是这套邮票枚数较多,如一时印不出来,可分为两组发行;三是《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首因文字排列篇幅较长(共29行),构图形式无法按原作缩小,可否放在下套邮票发行?经大家讨论后决定,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泽东诗词12首一次发行,《人民日报》发表的《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首也同时发行;除《满江红》上、下两阕分作上、下两排外,其余均按原作缩小构图;关于孙传哲汇报中提到的这套邮票第1图选用毛泽东正在写作诗词的照片,大家认为“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效果,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一致同意。后来有人提出,这幅照片是不是毛泽东在写作诗词,搞不太清楚,故在上报时,图名用作“毛主席像正在写作诗词”,在邮电部军管会发行文件上又改为“毛主席在工作”。实际上这幅照片是毛泽东于1961年在杭州手书古诗词。据中央档案馆出版的《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一书“出版说明”所言:“毛泽东同志在工作之余,曾凭记忆书写大量古诗词”,仅该书选入的即达117首。

为了印制好毛泽东诗词邮票生产会议决定,第1图“毛主席在工作”用影写版套色精印,其他13图用雕刻版三色套印,并采用白地黑字,体现中国书法特点,合乎原作精神,看起来也稳重大方。但所选毛泽东诗词长者114个字,短者也有28个字,且字的结构有大小、疏密;笔划也有长短粗细;笔势有虚实、动静,时而一泻而下,表现淋漓之气,时而方笔棱铮,表现阳刚之美,如何在雕刻版上尽显原作风采,实在不易。当时的雕刻版都是手工雕刻,孔绍惠、髙品璋、孙鸿年三位雕刻师兢兢业业,伏案工作,认真对照毛泽东书法的结构特点,运用宽窄、长短粗细深浅等形态各异的点和线,在钢板上刻制描绘,准确地表现出毛泽东书法的游龙走风。邮票厂工人也克服许多困难,努力提高制版成功率,做到确保质量,按时完成了印制任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