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著解读丨为什么林冲火并王伦的时候,王伦的手下没有阻拦

 人文之光 2022-06-25 发布于辽宁

对于水浒爱好者来说,“林冲火并王伦”想必是大家都深感津津乐道的话题。尤其是想到林教头手刃王伦,那种快意恩仇的感觉,真的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不过,如果从中年人视角来看火并王伦的话题,我们似乎应该想想这些问题:那就是王伦错了吗?又或者,为什么火并王伦的时候,王伦的手下没有阻拦?

1、王伦的无奈

其实作为一个中年人来看待火并王伦,深感王伦的无奈。

对于王伦来说,自己带着几百个喽啰,占据水泊梁山,偶尔下山打劫,维持一下生计,已经算是自己能力极限了。而维持现状,算是基于王伦时代的梁山客观条件出发,最好的选择。

原因很简单:一来,如果梁山进行扩容,王伦能否驾驭住梁山,还是个未知数;二来,梁山如果只有几百人,自然引起不到官府的注意。但如果规模做大,梁山和官府的矛盾也必将无法调和:梁山做大后,开销也就大。到时候,自然会攻打附近州县来获取补给。而附近州县也必然会上奏朝廷,引来大军讨伐。王伦自问自己顶不住朝廷的讨伐大军。

所以,得过且过是最适合王伦时代的梁山道路。

起初王伦和宋万、杜迁等人在山上逍遥快活。随着林冲的上梁山,王伦本能产生了危机感:毕竟,在江湖,是靠拳头说话的。自己不过是个穷酸儒生,宋万、杜迁,也都身无长物。而林教头毕竟是一个练家子。林教头上山,意味着自己的地位不保。

作为本能,王伦不愿意把自己的山寨拱手让人。但考虑到江湖还有义气二字。林冲是柴进大官人保举来的,自己也没办法拒绝林冲留下。于是,王伦无奈之下,只好容留林冲。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王伦忌惮林冲是对的——狼窝里来了一只猛虎,主动权,已经不在王伦手上了。

晁盖一行人上山,王伦果断不予接纳。其实王伦的决定是对梁山利益的最大保护:和容留林冲这个火烧草料场的逃犯不同,晁盖等人的行为是劫夺生辰纲。如此严重的行为,晁盖走到哪,都会把讨伐军引到哪。

所以晁盖一行本质上就是祸水和战火。王伦考虑避险,其实也是情有可原的。

2、吴用的谋划

从王伦来说,拒绝晁盖等人逗留梁山是最好的选择。事实上,面对王伦的拒绝,晁盖也考虑下山。毕竟,晁盖是个体面人,不想强人所难。但是,吴用是冷静的:那就是,如果离开梁山,晁盖等人能去哪?自己又能去哪?

可以说,一旦离开梁山,到了大宋官府实际掌控的地盘上,他们就是逃犯。而一旦被官府发现行踪,就凭他们这些人,想要克敌制胜是很难得。所以,吴用十分清楚,能否留在梁山,关乎到自身的生死存亡。

而吴用也关注到梁山内部问题:王伦和林冲之间貌合神离。于是吴用以林冲为突破口,进行了挑拨。于是有了火并王伦。

3、王伦的败亡

林冲火并王伦,性质上和晁盖直接动手是不一样的。

对于梁山的喽啰来说,林冲是四当家,王伦是大当家。林冲杀王伦,其实本质上都是当家们的内耗,和自己这群虾米无关。所以喽啰们不会干涉。但是晁盖当时毕竟还是外人。如果晁盖动手,确实容易引起梁山动荡,甚至导致喽啰们一拥而上干涉。到时候,如果几百号喽啰一起涌上来,就凭着晁盖等人,还真未必能招架住。

其次,王伦手下的宋万、杜迁能力有限,喽啰们也都知道林教头的武功,所以,对于火并王伦,尤其是林冲火并王伦,多数喽啰都知道:没必要为了王大哥而得罪林四哥,最终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所以基于这些原因,喽啰们才保持作壁上观的态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