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远智原创丨暮影桑榆里的守望——记著名老年病专家朱济英

 真言贞语 2022-06-25 发布于山东

暮影桑榆里的守望

——记著名老年病专家朱济英

文/赵远智

医生、教师、法官,是三个革凡成圣的职业。

医生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教师高风劲节、春风化雨,法官则是一个社会底线和良心的最后守望者……

两千四百年前,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创立了警戒人类的古希腊职业道德圣典《希波克拉底誓言》,向医学界发出了行业道德倡议书,自此,所有从医人员入学第一课,便要在苍天之下,双肩之上颂念这道石破天惊、拯危济困且闪耀着悲悯情怀和人道主义光辉的铮铮誓言……

也只是从那个时刻开始,人们将神授天遣的职业尊称为天职。

如此说来,医生,便是普天之下风行草从、至尊至荣职业的首选了。

然而,毋庸讳言,病痛与生俱来,死亡是生命不可逆的必然归宿。

尤为悲哀的是,生命又是无常短暂的,倏忽间,白驹过隙、繁花凋敝、皓首苍颜、齿落舌钝,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便涌进垂垂老矣的队列中……

谁来送这些迟暮耄耋老人最后一程?是暖阳下的冰解冻释还是早春中的绿柳繁花?是依偎在膝下儿孙的嘘寒问暖还是晨光抚醒的又一个早上?

一位位老者茫然无措,无以作答。其实,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宽慰莫过于身边有白衣天使的陪伴了。

这也正是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朱济英主任,为何连续数年在病房与患者共度除夕夜的初衷和缘由了。

敬业、精业;细心、耐心,是朱济英和她的工作团队基本的从业要求,亦是践行如一的职业操守。

身为硕士生导师、教授、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每一个众口铄金、朗朗盛名之下,无不闪映着朱济英炉膛铁砧百炼成钢的一次次淬炼,阑风长雨一回回殚智竭力的付出。

朱济英对临床一线工作细枝末节的重视常人难以想象。尽管科室主任的职务常常令其分身乏术,但她还是习惯早上7点就来到医院,带领病房医生们查房,一边了解病人夜间的病情变化,一边分析病例资料,为患者制定、完善个性化诊疗方案。下班前,体察入微的她还要再查一遍房,以便掌握患者日间的治疗情况。

有时候朱济英更愿意一个人到病房查房,没有了程式化的兴师动众和繁文缛节,她和患者的沟通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交流起来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患者的表达也更放松自然、直奔主题。

无论白天工作再忙碌辛苦,朱济英总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寒耕暑耘、春去秋来,餐风宿水、含蓼问疾,有时几天回不了一次家。

症状及体征多病共存、并发症善变,是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例如重症肺炎无病状,食欲差、全身无力、脱水,或是突然出现意识障碍,但无典型呼吸系统症状。因此观察查体尤为重要。

不厌其烦、刨根问底,逐一了解患者症状和病程每一个具体细节,善于抓住患者的一些蛛丝马迹,已是朱济英日常诊治患者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教科书中难觅其踪、难见其详,是她几十年心血凝聚的和璧隋珠。

比如对许多老年头晕患者,朱主任会问及到患者每一次发作的具体情形。如今的就诊经历中,起码的望闻问切几乎都要省略掉了,头没抬几回,与患者的目光还无交集对视,一张诊查单就开好了,于是楼上楼下化验拍片,半天过去了患者还是一头雾水。

每位老年患者的头晕,朱济英都会用上半小时问个子丑寅卯,接诊一个这样的患者她常常要花上半小时。当年轻医生觉得头晕病因不明而倍感困惑时,朱主任却能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详细体格检查,就能给出大致的诊断意见。因此,她也常教导年轻医生,病史和体格检查永远是医生诊治患者吉光片羽最重要的一手资料,即使科技不断发展,有了越来越高级的辅助检查技术,患者的症状和就医诉求仍然是“治病之本”。高科技的检查和诊疗手段再多,这种临床上的“苦功夫笨功夫”仍然是现代医生所必须使用的一个基本方法。除此之外,朱主任还经常强调,“看病人要长时期看”,要随访患者,不断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以验证我们自己最初的思维和判断,同时也有机会修正自己的诊断。

骆岚护士长对笔者深有感触地说:“朱主任是菩萨心肠,对病人的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

偌大一个老年病科,几十位病症不一的患者,一大堆纷繁复杂的病例数据悉数存储在朱济英的脑海中,时而呼之欲出,时而缄默不语,时而让其思绪不宁,时而让其释然动容……

但凡遇到病情不明的患者,朱济英总是陪病人去检查科室一探究竟。B超室、内镜室、放射科是她时常光顾的地方,同时,她也要求管方大夫一同前往。这样不仅使检查科室的大夫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同时也便于有针对性进行检查,从而及时发现更多问题,及时作出判断解决。

“一切为病人着想”是朱济英几十年践行如一的座右铭。作为一位医术高超、中西贯通,跨学科、跨领域并在老年病领域造诣非凡、独树一帜的大医翘楚,她的盛名和业绩有口皆碑不胫而走,成为我省老年病治愈的学界标杆。

朱济英身边簇拥着一个数目庞大的患者群。当初,这些老年病患者心灰意冷、惆怅叹息,如今一个个成为她北辰星拱的忠诚粉丝;他们离开病床医院,重又回到了暮影桑榆的晚年生活中,回到了阳光斑驳的树影下,在他们颤巍巍的口中,朱济英已经成为了一个神话般的存在:一颗感知病人脉率的温暖的心,一双妙手回春的手,一抹永不疲倦的忙碌身影……

朱济英的精湛医术源自她锲而不舍的勤奋积累、无与伦比的敬业精神、洞若观火的职业敏感触角。她的行医标准是高起点的,拥有高精尖仪器而不完全仰赖仪器,拥有第一手实操经验而不照搬经验她反复告诫身边的年轻医生,每一个老年患者的病情,都有其特殊性,只有明察秋毫,对患者病情了如指掌,才可能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医治。这样的工作标准,与其说是职业习惯,毋宁说是责任使命的担当。

真正的音乐家用第三只耳朵听音乐,一个好医生同样也应该用第三只眼观察病人病情,只有临深履薄、恪尽职守,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建树非凡的业绩。

在工作中,朱济英对自己的严苛令人望而却步。她凡事必事必躬亲,每次接诊病人,除了听医生汇报,她还要对患者从头到脚再复查一遍,生怕有丝毫闪失疏漏。

一般医生看了结果和报告就开始下面工作了,但朱济英不会,比如她时常发现,胸部CT仅完成流程内工作,如果反复观察,还是可以发现病人腹部中的一些隐患,这样的发现就可为下面的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治疗参考。

“生命第一、治疗第一”。

朱济英认为,一名有良知的医生,应该为绝望和放弃治愈的患者选择生的权利,哪怕机会是渺茫和有限的,都应该为此做最后一搏,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声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一些年龄偏大的老年癌症患者家属,常常表现绝望无助,认为继续治疗意义不大,不如采取保守疗法顺其自然。每当遇到这样的情景,朱济英都万分纠结,她动情地劝说病人家属,病人身体尚可,完全可以通过手术介入治疗,这种治疗不仅创伤比放化疗小,还有比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朱济英言辞恳切,殷殷之情溢于言表,常使病人家属为之动容。

不少病人和家属正是采纳了朱济英的建议,通过介入治疗使病人缓解了痛苦,延长了寿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一位92岁冠脉狭窄百分之九十的患者,活动性气喘胸痛,家属已放弃治疗。但朱济英认为病人还可以通过微创治疗缓解症状。她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地劝导,终于说服了患者家属接受支架治疗。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她全程陪伴病人左右,当顺利手术的病人离开手术室,家属们感激不尽掩面而泣。两年多过去了,目前患者生活完全自理。

还有两位90高龄患者,胃里有一个十几公分大的包块,间质瘤,已经无法手术切除。朱济英没有放弃,她多次联系介入科对其进行介入治疗。三年多过去了,如今他们依然健在。

去年科里住进一位50多岁女性患者,血压高已经用血压计无法测量,连续几天的静脉用药血压都降不下来,之前患者去过多家省内医院也没查出病因,一家人焦急万分。朱济英见状请心内科医生为其做了肾动脉造影,发现是双肾动脉狭窄所致。放支架后病人血压逐渐降了下来,病人感叹道是朱主任找到了病情元凶,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朱济英对老年病及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独到发现和切身感受,她不厌其烦告诉年轻医生,一定要观察了解老年患者的症状病程细节,只有多与患者接触,才能为病例分析提供详尽的资料,从而制定出完全个性化的诊疗方案。更为重要的,除了医道的,一位称职的医生应该还有情感的注入,让病人真切感受到针剂和手术刀并不冷漠。

……

纵观国际社会步入老龄化过程中所承受的始料未及的挑战、发展困惑,无不殊途同归到一个羁绊节点——老年病。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普遍提高,一个人口规模庞大、发展速度超快、高龄化特征显著的老龄化社会,正迅疾地朝我们涌来。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数据显示,到2026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这个惊人的数字为老年病群的扩容,增加了源源不断的“病源”。

时代正急切呼唤越来越多朱济英式老年病专家的出现,给那些深陷老年病疾病痛苦的患者,以触摸至心灵的温暖抚慰。

作为老年病学科的领军人物,有着三十余年临床经验的学科带头人,朱济英最感惶恐不安的是经验虽然有时是必的参照,但也会成为制约探索的羁绊和束缚。

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学科和领域的跨界融合,使居于国际前沿的信息技术瞬息万变,继而几年几个月几天,便会酝酿聚集起一次次革命性飞跃,如果意识不到这种挑战的严峻性,势必被日新月异的新技术革命所淘汰。

周而复始如履薄冰,紧张的工作节奏超强度拧扯着朱济英和团队医护人员紧绷的神经。她的汗水倾洒在老年病这艰辛且充满挑战的山路上,每一步前行都是跋涉攀登,每一次回望都有高山阔水、茂林修竹。

久负盛名、热风扑面的赞誉纷至沓来,滚烫的肺腑之言暖透胸腔——

有幸的是,朱济英是清醒的;在她的精神感召下,王军强、苏杰等后来者们是清醒的;全科整个年轻医护团队是清醒的。

尽管成功和辉煌已使他们拥有了重望高名,探索和付出已是昂霄耸壑,但他们仍在矢志不渝、躬体前行,仍在孜孜不倦地创造奇迹书写神话……

2022年6月 济南)

【作者简介】赵远智(男),原济南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作家、编剧。其作品曾多次获全国“飞天奖”“金鹰奖”,省级、国家级奖项。现为山东省人文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