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化的千年顽疾!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7【欣欣读书记】

 听涛品海 2022-06-25 发布于江苏

全文2800字,可以直接看视频版哦!

今日读书

《中国文化课》余秋雨

和欣欣一起读书

系统学中华文化

上期已经系统梳理了中国文化延续千年的八大生命优势(上期在这→五千年中华文化超长寿秘籍!读《中国文化课》6「欣欣读书记」),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优秀的中国文化在前进路上也有绊脚石一样的存在。

余秋雨老师在《中国文化课》这本书里,就鞭辟入里地分析出了三大弊病,可以说让我对中国文化、对中国人有了更新的更深入的认识,这次就来与你分享一下。

中国文化的第一个毛病就是,不重视公共空间。这点我可是深有体会啊,因为我之前就是做公共空间设计的。什么叫公共空间?

由于西方民主思想比较发达,在古希腊古罗马就有公共集会的地方,比如办奥运会的竞技场,做戏剧表演的剧场,做礼拜的圣林,哲学家讲学的户外学园,还有包含了音乐厅、图书馆、户外花园的公共浴场,都是大家社交的好去处。而且那些雕塑壁画、树木花卉,让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或主动或被动地欣赏艺术,这样大家的鉴赏水平就是差不多的。

中国文化的千年顽疾!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7「欣欣读书记」

但是在中国,由于封建阶级思想的深入,古代园林基本不是皇家的就是私家的,向公众开放的相当之少,更别说那些艺术品了,几乎都被上层阶级当宝贝藏起来了,普通老百姓根本看不到。这就导致了古代的上层审美和世俗审美的严重分离,下层社会几乎成了审美荒地!

比如余秋雨老师说在他家乡,好多富裕农村里新盖的小洋房,一个个屋顶上都立着个迷你版的“埃菲尔铁塔”,这竟然是全村公认的好看!再比如国外的唐人街,一到过节就要舞龙舞狮踩高跷,这些我平时都只在电视里见过的事情,竟然成了中国文化在外传播的美学象征!

还有那些被吐槽过无数遍的甲方审美、领导审美、长辈审美、网红审美……分明我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此精致温和、优雅含蓄,怎么一到公共大众里去,就成为审美灾难了?

中国文化的千年顽疾!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7「欣欣读书记」

不仅是审美,由于缺失了公共空间,人们连公共意识都几乎没有过。虽然主流意识一直讲道德道德,比如君道、臣道、孝道、妇道,但这些都是个人道德,几乎没人提过社会公德。

啥叫社会公德?最简单的,就是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丢垃圾,不随地大小便,这些最基础的公德,在古代文人眼里竟然都是些流俗的琐事,几乎没有人觉得这是每个人要承担的责任,导致到现在,这种不文明现象还是随处可见。

中国文化的千年顽疾!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7「欣欣读书记」

第二个问题也相当严重,忽视实证意识,用一个字说,就是假。到底有多假?你别看古代官方数据记录都很详细,但其实没几个真的,不是随意夸大就是抄来抄去,比如那些记兵力的,动不动就十万大军百万雄师,但基本都是虚张声势,有的甚至还翻了几十倍!还有那些记粮食的,明朝有一年记的军屯粮食数量,竟然连续14年都一模一样!

为什么这么离谱的记录都没有人觉得奇怪?我估计他们会回答:数据记那么准确干嘛,差不多就行了!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上级也从来不会怪你的,你写多了还可以给大人们长长面子,不是更好嘛!就这样从上到下,年复一年,中国人的真实观念越来越淡薄,到现在还是问题重重。

中国文化的千年顽疾!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7「欣欣读书记」

书里有句话说:假货哪个国家都有,但对中国危害最大;谣言哪个国家都有,但对中国伤害最深。你说是不是!特别到了互联网时代,缺失了真实观念的中国更是谣言满天飞。

你看微博上那些消息,在很多人眼里,真不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不是符合内心的期待,是不是足够刺激,是不是来源曲折,因为对有些人来讲,劲爆的小道消息比无聊的官方声明更可靠。然后呢,不管真的假的先转发了再说,几乎没有人觉得先核实是一种责任。

一传十十传百,在这种虚假的传播狂流中,提出怀疑被认为是扫兴,说真话被认为是虚假,甚至被疯狂围攻,还有谁敢站出来说真话呢?等到风头过了,真相大白,凑热闹的人却已散场,最后真的变成了假的,假的变成了舆论,甚至还变成了历史定论,实在太可悲了。

中国文化的千年顽疾!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7「欣欣读书记」

更可悲的是,有些中国人早已逆来顺受,还要自己劝自己,说什么“身正不怕影子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吗?事实证明,绝大部分群众就是乌合之众!等到受尽了委屈,最后还要安慰自己:人生难得糊涂。这句被多少人挂在墙上当作了处世哲理啊!中国人真的要过得这么糊涂吗?

不过还是有点好消息的,起码国家已经出手,搞了一系列清朗整治行动,还算有点点成效,还有最近强调的“数字政府”的建设,也是切中了要害。希望中国人能早日找回说真话的勇气吧!

中国文化的千年顽疾!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7「欣欣读书记」

最后一点是我最最最想讲的,轻视创新思维。中国人历来就特别喜欢老东西,书里给这现象起了个名,叫“遗产迷思”。古代最大型的遗产保护行动,要属乾隆下令编的《四库全书》,花了整整十年时间非常系统非常全面地,整理了中国文化自古以来的经典,堪称“文化上的万里长城”。

可这十年里,西方在干嘛?他们在探索未知、在设计、在实验、在创造。结果呢,近代的中国简直被打得惨不忍睹。现在发展好了,复古又开始流行,一篇篇历史故事又被翻出,一个个民间艺术再次呈现,大家又找回了文化自信,再次把文化遗产捧上了天。

诶,冷静!我想让你问问自己,我们保护文化遗产,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炫耀吗?为了啃老吗?

中国文化的千年顽疾!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7「欣欣读书记」

余秋雨老师把文化工作者分为了两类人。第一类是中国文脉的继承者,他们爱背古诗、研究古文,精通各种历史事件年代人物,深究各种传统文化细节,这当然很好,但问题是,他们的脑子里已经被塞了太多老东西,思维结构也已经变成了背诵、背诵、继承、继承、模仿、模仿,说的话也全是评论形态和理论形态,几乎出不了新东西。

这难道真的是在保护文化遗产吗?如果遗产不能从古代走到今天,再走到明天,那它还有未来吗?不可能了,只能变成中国人内部的自娱自乐,最后变成断砖碎瓦被永远遗弃在路边。就像鲁迅笔下那可怜的孔乙己,满口古诗文却不会走路,那还怎么走向未来呢?

中国文化的千年顽疾!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7「欣欣读书记」

要想真正复兴中国文化,就决不能掉进复古的泥沼,决不能被古人的胡须缠住前进的脚步。余秋雨老师阐述的第二类人,叫做中国文脉的创造者,他们可能熟读诗书,但也可能没有那么多学问,但他们一定在思考,在突破,甚至在放弃,在背叛。

所有的老东西都是他们的素材,他们在为新的发展提供新的形态,他们才是文脉的得脉者,他们才是真正能让中国文化继续走下去的人!

中国文化的千年顽疾!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7「欣欣读书记」

所以,希望大家都问问自己,你到底想成为哪一类人。如果你已经背诵了大量古诗古文,做了大量的历史文学研究,可以,那很好,也许你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文化教育者或者研究员,社会确实需要这样的人才。

但如果你的思维还没有被僵化,你的脑子还没有被塞满,甚至你觉得你很有创作的天赋,那么请你一定要好好想想自己的目标,好好抓住老天给你的机会,为中国文化的未来尽一份属于你自己的力量。

终于读完了这本书。真的很感谢老天,让我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起点上遇到了这本书,不仅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整体的框架,更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身为一个国风学子,一个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之路上永远探索的学习者,我一定会注意以后的路,尽量不让自己掉入复古的沼泽,努力成为一个能真正助力中华文化复兴的人。

下周开启新书,期待和你共读。

我是国风学子沐子欣,记得关注,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文化的千年顽疾!读余秋雨《中国文化课》7「欣欣读书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