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应从篆隶入手!

石门颂
如果直接从行草入手,气势不宏,笔力不健!只学习二王那点东西,不会有太高的成就,趋向于阴柔之美。
晋人书法之所以好,都是从篆隶来的,所以高妙,其风骨难以逾越。
唐代遵守二王,百年间未出现名家,直到唐玄宗李世民提倡篆隶和章草,才改变唐的书风,因其大力向源头探寻,于是出现颜真卿、张旭、怀素、李阳冰等名家高手。他们的作品阳刚、大气,一直影响至今。

如果直接从颜柳楷书入手,虽然楷书骨力刚健,笔法严谨,但这反而成了其缺点为,大部分人只学了其形,理解不了其神,最后把书法写成了印刷体,以后再学其它很难走出来。同时也扼杀了写书法人的情感和艺术个性。
宋刻帖盛行,偏二王,没有收集篆隶石刻,特别到了元代,元人打着向晋人复归的旗号,但已失晋人风骨,只有阴柔之气了。明代基本继承元赵孟頫的书风加以发展,出现在狂放的激情与柔媚婉秀两种风格。直到清代乾隆、嘉庆为分界线,乾嘉之前偏阴柔,之后朴学(乾嘉朴学)兴起,金石之学大起,包世臣、康有为、阮元、刘熙载等大力提倡,书风才得以改变,形成了质与朴的审美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