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入围散文作品—《​劬劳》

 萧逸帆520 2022-06-25

劬劳

/沐风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句话,是高中时看了一个纪录片,其名字叫什么,里面的内容讲的是什么已经记不清了,但结尾的这句话始终牢牢记着。不知道为什么,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就对之感触特别深。可能因为我从小就是个留守儿童,对父母的爱都很看重的缘故。

小时候留守是寄居在大姑家,与父母一年就见一次面。有一年父母快放假回家的时候,邻居大娘问:你爸妈什么时候回家?我其实也不清楚,因为工厂放假的时间都不固定,所以不清楚他们是什么时候回来,但总不会过太久,也就在那几天。然后大娘就说:小时候崽望老娘,大了就是老娘望崽。那时候不太把这句话放在心上,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对一些事情开始有自己的看法,回想起这句话的时候,才知道这句话包含着多少酸楚,自己身上又有多少责任。

大学时,有一次和父母吃饭。吃饭的过程中我与父母也没有什么话题交流,只是闷头吃饭,这或许就是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在作怪,父母与子女从小就没什么交流,也可以说是父母不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因之我与父母之间亦不会有很多交流。吃完饭后,我开始低头玩手机,不知为什么,有一瞬间,我突然想抬头,就在抬头那一刻,我看见父亲的鬓角已经花白了。记忆中,父亲的头发一直都是乌黑的,好像他的头发是在我过去吃饭的前一天晚上一夜之间白的。从那时起,父亲在我心中开始有了苍老的模样。这成了我与父亲的“背影”了。

还有一次,母亲中秋节放假,她打电话跟我说想回家叫我买高铁票。那时的我很不耐烦,就跟她说:自己买就行啦,为什么要叫我买。她说:我不会买。当时的我听了这句话就有点生气了,心里想:买票这点小事都不会,你以前不是买过吗。但没说出来,还是给她把票买了。事后回想起来,突然发现,母亲这是对自己的儿子开始有一种依赖行为了。但是想起自己那时对母亲的态度和内心的想法,简直不可原谅。说到这我想起了初中那篇课文,作者与妻子、儿子和母亲散步,走到一个岔路,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但最终决定权在作者,后来作者选了走大路,但母亲却又改了说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叫作者背。我如今也是差不多成了这位作者那种情况了,慢慢的要将父母对我撑了二十来年的保护伞收起来,再撑开我保护父母的那把伞了。

大学毕业后,我最害怕的一句话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惟愿时光在父母身上少落几刀,那可是我的来处啊!

作者简介:

沐风,我是农民的儿子,去年刚毕业,现在正在寻找人生的方向。




轻触品诗,点击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