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问题关键点-LTE
2022-06-25 | 阅:  转:  |  分享 
  
LTE中RB、RE、CP、REG、CCE、子载波等基础概念?频点的定义是固定频率带宽的一个编号,只是一个编号而已,例如TD-LTED频段频
率范围为2575~2635MHz,而LTE规定的频率带宽为20MHz(即频率间隔为20MHz),那么d频段共60MHz带宽就可以分
为1,2,3共3个频点。TD-LTE每个小区的带宽最大只能配置20MHZ,每个小区只有一个中心频点(也称载波频点);同频小区:中
心频点相同的小区异频小区:中心频点不同的小区子载波:LTE采用的是OFDM技术,不同于WCDMA采用的扩频技术,每个symbol占
用的带宽都是3.84M,通过扩频增益来对抗干扰。OFDM则是每个Symbol都对应一个正交的子载波,通过载波间的正交性来对抗干扰。
协议规定,通常情况下子载波间隔15khz,NormalCP(CyclicPrefix)情况下,每个子载波一个slot有7个sy
mbol;ExtendCP情况下,每个子载波一个slot有6个symbol。下图给出的是常规CP情况下的时频结构,从竖的的来看,
每一个方格对应就是频率上一个子载波。RB(ResourceBlock):频率上连续12个子载波,时域上一个slot,称为1个RB
。如下图左侧橙色框内就是一个RB。根据一个子载波带宽是15k可以得出1个RB的带宽为180kHz。RE(ResourceElem
ent):频率上一个子载波及时域上一个symbol,称为一个RE,如下图右下角橙色小方框所示。LTE中10ms是一帧;5ms一个半
帧;1ms是一个子帧,1ms作为LTE的一个调度时间单位,称为一个TTI(transmissiontime-interval);
1ms分成2个时隙slot,每个是0.5ms,每个slot在普通CP模式下分成7个符号,扩展CP模式下分成6个符号;CP是循环前缀
的意思;符号(即symbol)是时域上最小范围,一个symbol是0.5/7ms(大约70us);一个symbol传输多少比特,就
需要看是多少QAM(256QAM就是8bit,64QAM就是6bit),即星座图。即:系统帧(10ms)——半帧(5ms)——子帧
(1ms)——时隙(0.5ms)——符号(约70us)——比特(信息)补充:10ms一帧345G都一样这个没变;5G低频子载波
宽度是30KHZ,高频子载波宽度有120KHZ和240KHZ的选择,所以TTI变化了,低频的TTI是0.5ms,高频的TTI是0.
125ms(对应的是120KHZ子载波宽度)。LTE中REG和CCE概念REG是ResourceElementGroup的缩写
,一个REG包括4个连续未被占用的RE。REG主要针对PCFICH和PHICH速率很小的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分配
灵活性。如下图左边两列所示,除了RS信号外,不同颜色表示的就是REG。CCE是ControlChannelElement的缩写
,每个CCE由9个REG组成,之所以定义相对于REG较大的CCE,是为了用于数据量相对较大的PDCCH的资源分配。每个用户的PDC
CH只能占用1,2,4,8个CCE,称为聚合级别。如下图所示:举例说明:LTE支持的子载波宽度为15KHZ和7.5KHZ,也就是指
的是子载波的间隔每个PRB带宽为180KHZ每RB子载波数目:180/15=125G支持的子载波宽度为30KHZ,也就是指的是子载
波的间隔。每个PRB带宽为360KHZ每RB子载波数目:360/30=12比如100M频谱带宽(也叫系统带宽)子载波数:3264子
载波宽度:30KHZ传输带宽(也叫测量带宽):326430=97920KHZ=97.92MHZ占用带宽=子载波宽度每RB子载波
数目RB数目剩下的100MHZ-97.92MHZ=2.08MHZ带宽就分布在两边,起保护作用的,这个就是保护带宽。TA:Trac
kingArea,跟踪区。TA是LTE系统为UE的位置管理新设立的概念。当UE处于空闲状态时,核心网络能够知道UE所在的跟踪区
,同时当处于空闲状态的UE需要被寻呼时,必须在UE所注册的跟踪区的所有小区进行寻呼。TAI是LTE的跟踪区标识(Tracking
AreaIdentity),是由PLMN和TAC组成。TAI=PLMN+TAC(Tracking?AreaCode)多
个TA组成一个TA列表,同时分配给一个UE,UE在该TA列表(TAList)内移动时不需要执行TA更新,以减少与网络的频繁交互;
当UE进入不在其所注册的TA列表中的新TA区域时,需要执行TA更新,MME给UE重新分配一组TA,新分配的TA也可包含原有TA列表
中的一些TA;每个小区只属于一个TA。PCI间的模式那干扰LTE中RI和PMI的具体概念和具体作用及区别?RIrankindi
cation;秩指示PMIPrecodingMatrix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RI用来指示PDSCH的有效的数据层数
。用来告诉eNB,UE现在可以支持的最大码字(CW)数。也就是说RI=1,1CW,RI>1,2CW.在LTE系统中,目前协议支持
的最大码字数是2PMI用来指示码本集合的index。根据名字就知道,PM就是矩阵,但矩阵不是一个,有很多,所以就对矩阵进行编号,每
个矩阵有一个index所以,也就是PMI。预编码是LTE物理层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他的目的是将层映射到天线端口上。在网上有很多关
于PMI的解释和说明,但都太过于专业,也非常的难懂。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信号在传递过程中有很多路径(这里不是说MIMO),有的路径信
号好,有的路径信号差,那么如何调制信号,都调制相同的信号?在LTE中就用PMI预编码矩阵,对线路好的信号,加权多,传输的信息多,对
信号差的,加权少,传递的信号少点。从而能保证最大,有效的数据传输简单的描述一下这3个UCI的定义和作用: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RI=rankindication;秩指示;PMI=Precodi
ngMatrix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CQI用来反映下行PDSCH的信道质量。用0~15来表示PDSCH的信道质
量。0表示信道质量最差,15表示信道质量最好。-->UE在PUCCH/PUSCH上发送CQI给eNB。eNB得到了这个CQI值,就
质量当前PDSCH无线信道条件好不好。这样就可以有根据的来调度PDSCH。-->换句话说,LTE中下行的自适应编码调制(AMC)
的依据是什么?其中一个依据就是CQI。-->再通俗一点的说法:信道质量好,那eNB就多发送点数据;信道质量不好,那就保险点,少发送
点数据。RI用来指示PDSCH的有效的数据层数。用来告诉eNB,UE现在可以支持的CW数。也就是说RI=1,1CW,RI>1,2
CW.CW-CodeWord码字PMI用来指示码本集合的index。由于LTE应用了多天线的MIMO技术。在PDSCH物理层的基
带处理中,有一个预编码技术。-->这里的预编码简单的说,就是乘以各种不同的precoding矩阵。而这个矩阵,可以采用TM3这样没
有反馈的方式。-->也可以采用TM4这样通过UE上报PMI来决定这个预编码矩阵。从原理上说,这样使得PDSCH信号是最优的。下行的
传输模式(TM)很多,在R9版本下行定义了TM1~TM8;其中TM4,6,8的情况下,才需要有PMI的反馈。http://www.
cnblogs.com/mway/p/5598934.htmlRLC可以采用TM、UM、AM三种方式的区别是什么语音业务在RLC层
不是透传的,看协议栈一下就明白了!如下图所示,业务面在RLC层只有AM,UM模式,没有TM,TM只承载信令,用于传SRB0,寻呼,
和广播消息。claw3in1以从处理上层下发的信息为例,简而言之:TM:不为上层的PDU添加额外信息直接透传;UM:添加额外信息,
所传送信息不需对等实体确认;AM:添加额外信息,所传送信息需对等实体确认。PS:具体可参考3GPP25.332?《RadioL
inkControl(RLC)protocolspecification》marinelick选择TM模式传输的数据对于实
时性要求较高,而对完整性或者准确性要求并不高,比如语音业务;对于AM模式的数据,对于准确性的要求非常高,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接收将会
牺牲一些实时性,比如PS业务,或者非常关键的信令(如切换命令);而UM模式的数据则介于其间,常见到的主要有周期上报的测量报告等非关
键性信令潇洒TM:不为上层的PDU添加额外信息直接透传;UM:添加额外信息,所传送信息不需对等实体确认AM:添加额外信息,所传送信
息需对等实体确认xxcbzqTM模式为透明模式,CS语音业务主要保证语音业务的实时性,传送的相关数据RLC层不做处理。AMUM模
式RLC层在建立实体是配置,有UM模式和AM模式两类,AM模式中在下发需要确认的消息时采用AM模式,SRB2,3;UM模式配置为S
RB1,在释放消息:例如RRC_CONN_REL可以不等确认时采用。另外AM模式在L2是否回ACK消息还需要看POLL参数的置位信
息cagioAM和UM只是RLC的处理机制上的区别,AM的话,BS会要求UE反馈状态报告,有ARQ机制重传丢失的PDU,UM的话就
是发了不管的,没有重传。AM下丢包率较低,但是AM依赖于上行的反馈,对上行有要求。z92nick你混淆了lte和W/TD,lte没
有cs域。w或td的csrb是建立在tm上的。请问LTEPRACH的5钟格式都用于什么场景下?随机接入信号是由CP(长度为TC
P)、前导序列(长度为TSEQ)和GT(长度为?)三个部分组成,前导序列与PRACH时隙长度的差为GT,用于对抗多径干扰的保护,
以抵消传播时延。一般来说较长的序列,能获得较好的覆盖范围,但较好的覆盖范围需要较长的CP和GT来抵消相应的往返时延,即小区覆盖范围
越大,传输时延越长,需要的GT越大,为适应不同的覆盖要求,36.211协议规定了五种格式的PRACH?循环前缀长度、序列长度、以及
GT长度如下表3。??Preamble(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和小区覆盖范围的关系约束原则为:小区内边缘用户的传输时延需要在GT内部,
才能保证PRACH能正常接收,且不干扰其他的子帧。即需要满足的关系为?,?其中,TTCP?为循环前缀CP的长度;???TGT为保护
间隔;TRTT为最大往返时间。根据以上关系,可以得到各种格式下所支持小区的最大半径(考虑?)如表3:表3前导格式CP长度(Ts/
?)GT长度(?)03168/103.132976/96.886.2514.53121024/684.3815840/515.63
16.6777.3426240/203.136048/196.886.2529.53321024/684.3821984/715.
6316.67100.164448/14.583288/9.37551.406具体可以叙述为:??Preamble?格式?0:持续
1ms,序列长度800us,适用于小、中型的小区,最大小区半径14.53km,此格式看满足网络覆盖的多数场景。??Preamble
?格式?1:持续2ms,序列长度800us,适用于大型的小区,最大小区半径为77.34km。??Preamble?格式?2:持续2
ms,序列长度1600us,适用于中型小区,最大小区半径为29.53km。??Preamble?格式?3:持续3ms,序列长度16
00us,适用于超大型小区,最大小区半径为100.16km;一般用于海面、孤岛等需要超长距离覆盖的场景。??Preamble?格式
?4:?TDD模式专用的格式,持续时间157.292μs(?2个OFDM符号的突发),适用于小型小区,小区半径≤1.4km,一般应
用于短距离覆盖,特别是密集市区、室内覆盖或热点补充覆盖等场景。它是对半径较小的小区的一种优化,可以在不占用正常时隙资源的情况下,利
用很小的资源承载PRACH信道,有助于提高系统上行吞吐量,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有助于提高上行业务信道的覆盖性能。??lte接入过程
中msg1-msg5分别指哪些指令?PRACH:MSG1(RA)、prach2:(rar)这2个指的是UE接入网络过程,称为m
sg1到msg5msg1指的是开环功控,UE逐步提升功率发探针的过程msg2指的是某一时刻daoENB接收到MSG1回复的ACKm
sg3指的是UE发送的RRC建立请求或重建请求msg4指的是ENB发给UE的RRC建立或重建命令msg5指的是手机回复的RRC建立
或重建完成LTE学习笔记——SRB、DRB1.SRBSRB,承载控制面信令数据。RRC定义了三种SRB:SRB0,SRB1,S
RB2。SRB0:使用CCCH逻辑信道,用于RRC连接建立/重建过程。一直存在。SRB0没有加密和完整性保护。SRB0上承载的信令
有:RRCConnectionRequest、RRCConnectionReject、RRCConnectionSetup和RRC
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quest、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RC
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Reject。SRB1:使用DCCH信道,由RRC连接建立时建立。当初始安全激活
之后,SRB1有加密和完整性保护。SRB1承载所有RRC信令和部分NAS信令(SRB2未建立前)SRB2:使用DCCH信道,由RR
C重配时建立,初始安全激活后。SRB2承载NAS信令。2.DRBDRB承载数据面数据https://www.cnblogs.c
om/smillepro/articles/10538989.htmlLTE--随机接入流程?一、随机接入的目的随机接入流程是执行
在attach流程之前,用于UE与eNB建立无线链路,获取/恢复上行同步。由于用户的随机性、无线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这种接入的发起及
采用的资源也具有随机性,它使终端与网络建立通信连接成为可能。随机接入流程是执行在attach流程(用于完成UE在网络的注册,RPC
对该UE默认承载的建立)之前,用于UE与eNB建立无线链路,获取/恢复上行同步。二、随机接入的种类与应用场景随机接入的种类分为两
种:基于竞争和基于非竞争。其区别为针对两种流程选择随机接入前缀的方式不同。基于竞争为UE从基于冲突的随机接入前缀中依照一定算法随
机选择一个随机前缀。基于非竞争是基站侧通过下行专用信令给UE指派非冲突的随机接入前缀。1.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场景1)RRC_IDL
E状态下的初始接入2)无线链路出错以后的初始接入3)UE有上行数据发送,但检测到上行失步RRC_CONNECTED状态下,当有上行
数据传输时,例如在上行失步后“non-synchronised”,或者没有PUCCH资源用于发送调度请求消息,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
除了通过随机接入的方式外,没有其它途径告诉eNB,UE存在上行数据需要发送;2.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场景1)UE有下行数据发送,但
检测到上行失步RRC_CONNECTED状态下,当下行有数据传输时,这时上行失步“non-synchronised”,因为数据的传
输除了接收外,还需要确认,如果上行失步的话,eNB无法保证能够收到UE的确认信息,因为这时下行还是同步的,因此可以通过下行消息告诉
UE发起随机接入需要使用的资源,比如前导序列以及发送时机等,因为这些资源都是双方已知的,因此不需要通过竞争的方式接入系统;2)切换
后,接入新小区切换过程中的随机接入,在切换的过程中,目标eNB可以通过服务eNB来告诉UE它可以使用的资源;三、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
流程基于竞争随机接入流程说明:1)MSG1:UE在RACH上发送随机接入前缀,携带preamble码;RACH(RandomAc
cess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处于上行传输信道,该信道承载有限的控制信息,并且具有冲突碰撞特征。[随机接入前导码]2)
MSG2:eNB侧接收到MSG1后,在DL-SCH上发送在MAC层产生随机接入响应(RAR),RAR响应中携带了TA调整和上行授权
指令以及T-CRNTI(临时CRNTI);[随机接入响应]DL-SCH(UplinkSharedCHannel):下行共享信
道,处于下行传输信道。TA(TimingAdvance)用来保证eNB的时间同步。3)MSG3(连接建立请求):UE收到MSG2
后,判断是否属于自己的RAR消息(利用preambleID核对),并发送MSG3消息,携带UE-ID。UE的RRC层产生RRC
ConnectionRequest?并映射到UL–SCH上的CCCH逻辑信道上发送;[调度传输]CCCH(CommonCo
ntrolChannel):公共控制信道,处于逻辑信道。4)MSG4(RRC连接建立):RRCContentionResol
ution由eNB的RRC层产生,并在映射到DL–SCH上的CCCHorDCCH(FFS)逻辑信道上发送,UE正确接收MS
G4完成竞争解决。[竞争解决]1.在随机接入过程中,MSG1和MSG2是低层消息,L3层看不到,所以在信令跟踪上,UE入网的第一条
信令便是MSG3(RRC_CONN_REQ)2.MSG2消息由eNB的MAC层产生,并由DL_SCH承载,一条MSG2消息可以同时
对应多个UE的随机接入请求响应。3.eNB使用PDCCH调度MSG2,并通过RA-RNTI进行寻址,RA-RNTI由承载MSG1的
PRACH时频资源位置确定;4.MSG2包含上行传输定时提前量、为MSG3分配的上行资源、临时C-RNTI等;5.UE在接收MSG
2后,在其分配的上行资源上传输MSG3。6.针对不同的场景,Msg3包含不同的内容:初始接入:携带RRC层生成的RRC连接请求,
包含UE的S-TMSI或随机数;连接重建:携带RRC层生成的RRC连接重建请求,C-RNTI和PCI;切换:传输RRC层生成的
RRC切换完成消息以及UE的C-RNTI;上/下行数据到达:传输UE的C-RNTI;竞争解决初始接入和连接重建场景切换,上/下行
数据到达场景竞争判定MSG4携带成功解调的MSG3消息的拷贝,UE将其与自身在MSG3中发送的高层标识进行比较,两者相同则判定为竞
争成功UE如果在PDCCH上接收到调度MSG4的命令,则竞争成功调度MSG4使用由临时C-RNTI加扰的PDCCH调度eNB使用C
-RNTI加扰的PDCCH调度MSG4C-RNTIMSG2中下发的临时C-RNTI在竞争成功后升级为UE的C-RNTIUE之前已分
配C-RNTI,在MSG3中也将其传给eNB。竞争解决后,临时C-RNTI被收回,继续使用UE原C-RNTI??????????四
、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基于非竞争随机接入流程说明:1)MSG0:eNB通过下行专用信令给UE指派非冲突的随机接入前缀(non
-contentionRandomAccessPreamble),这个前缀不在BCH上广播的集合中。BCH(Broadca
stCHannel):广播信道,处于下行传输信道。2)?MSG1:UE在RACH上发送指派的随机接入前缀。3)MSG2:ENB的
MAC层产生随机接入响应,并在DL-SCH上发送。对于非竞争随机接入过程,preamble码由ENB分配,到RAR正确接受后就结束
。UE根据eNB的指示,在指定的PRACH上使用指定的Preamble码发起随机接入MSG0:随机接入指示消息对于切换场景,eN
B通过RRC信令通知UE;对于下行数据到达和辅助定位场景,eNB通过PDCCH通知UE;MSG1:发送Preamble码UE在
eNB指定的PRACH信道资源上用指定的Preamble码发起随机接入MSG2:随机接入响应MSG2与竞争机制的格式与内容完全一样
,可以响应多个UE发送的MSG1?LTE随机接入RACH流程preamble发送首先对于TDD与FDD模式,随机接入处理流程一致。
参考36.30010.1.5触发随机接入的场景有如下六种:1、ue由RRC_IDLE态发起初始接入流程2、RRCConnect
ionRe-establishmentRRC链接重建立过程触发随机接入,便于ue在RRC无线链路建立失败后重新发起随机接入。3
、小区切换Handover发起随机接入4、RRC_CONNECTED,RRC链接态下行数据到达随机接入(UL上行失步)5、RRC_
CONNECTED,RRC链接态上行数据到达随机接入(UL上行失步或者无可用PUCCH资源用于SR请求)6、RRC_CONNECT
ED,RRC链接态,ue需要定位时,TA失步导致随机接入触发随机接入过程的方式有3种:(1)PDCCHorder触发;(2)MA
Csublayer触发;(3)上层触发。由PDCCHorder发起的随机接入过程(“initiatedbyaPDCCH
order”)只有在如下场景才会发生:(1)eNodeB要发送下行数据时,发现丢失了UE的上行同步,它会强制UE重新发起随机接入
过程以获取正确的时间调整量;(2)UE定位。这时eNodeB会通过特殊的DCIformat1A告诉UE需要重新发起随机接入
,并告诉UE应该使用的PreambleIndex和PRACHMaskIndex。(见36.212的5.3.3.1.3节、36
.213的Table8-4)由MACsublayer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场景有:UE有上行数据要发送,但在任意TTI内都没有可用
于发送SR的有效PUCCH资源。此时上行数据传输的流程变为:(1)UE发送preamble;(2)eNodeB回复RAR,R
AR携带了ULgrant信息;(3)UE开始发送上行数据。随机接入处理类型可以分为两种:1、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包括小区切换
、TA失步以及DL下行数据到达导致的随机接入流程)2、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6中随机接入中的前5种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处理流程如下:
通过上图,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包括4条交互消息,首先ue向基站enb发起随机接入请求rachrequset(RA),基站测检测到R
A的msg1消息,会通过mac层给ue回复RAR随机接入请求响应msg2消息,同时完成msg3(RRCconnectreque
st)消息所需资源的调度与下发(与msg2一同下发),基站侧在收到msg3消息后,完成竞争接入解决发送msg4(RRCconne
ctrequestresponse)消息。1)RandomAccessPreambleonRACHinupli
nk:rach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i)AchieveUPlinksynchronizationbetweenUEa
ndeNBii)ObtaintheresourceforMessage3(e.g,RRCConnection
Request)DL下行同步,ue通过下行同步消息PSS/SSS已经完成,对每个ue一致。但对于每个ue来说,相对于基站的位置远近
不一,如果有上行数据需要发送,在基站测因为上行SC-OFDMA正交需求,需要每个ue发送的上行数据到达基站的时间一致,这样需要ue
与基站见取得上行同步步骤一:UE发送preamblePrach内容(RACHPreamble)Preamble的主要作用是告诉e
NodeB有一个随机接入请求,并使得eNodeB能估计其与UE之间的传输时延,以便eNodeB校准uplinktiming并将校
准信息通过timingadvancecommand告知UE。UE要成功发送preamble,需要:(1)选择preamble
index;(2)选择用于发送preamble的PRACH资源;(3)确定对应的RA-RNTI;(4)确定目标接收功率PREA
MBLE_RECEIVED_TARGET_POWER。根据36.2115.7,randomaccesspreamble结构如
下:包括Tcp以及Tseqrandomaccesspreamble生成随机序列通过零自相关Zadoff-Chu序列生成,生成若
干64bit字长的rootZadoff-Chu根序列,ue通过高层配置完成跟序列的选择。(没研究明白,具体生成方式参考36.21
15.7.2)whereu=physicalrootsequenceindex在生成preamble后,会将序列码分
成两组groupA、groupB,A/B中的preamble划分规则36.3215.1。-thegroups
ofRandomAccessPreamblesandthesetofavailableRandomAccess
Preamblesineachgroup:ThepreamblesthatarecontainedinRan
domAccessPreamblesgroupAandRandomAccessPreamblesgroupB
arecalculatedfromtheparametersnumberOfRA-PreamblesandsizeO
fRA-PreamblesGroupA:IfsizeOfRA-PreamblesGroupAisequaltonumb
erOfRA-PreamblesthenthereisnoRandomAccessPreamblesgroupB
.ThepreamblesinRandomAccessPreamblegroupAarethepreambl
es0tosizeOfRA-PreamblesGroupA–1and,ifitexists,thepream
blesinRandomAccessPreamblegroupBarethepreamblessizeOfRA
-PreamblesGroupAtonumberOfRA-Preambles–1fromthesetof64p
reamblesasdefinedin[36.2115.7.2].-ifRandomAccessPrea
mblesgroupBexists,thethresholds,messagePowerOffsetGroupBan
dmessageSizeGroupA,theconfiguredUEtransmittedpoweroftheS
ervingCellperformingtheRandomAccessProcedure,PCMAX,c[10]
,andtheoffsetbetweenthepreambleandMsg3,deltaPreambleMsg3
,thatarerequiredforselectingoneofthetwogroupsofRandom
AccessPreambles.对于ue如何从groupA、groupB选择preamble。在36.3215.1中有
明确说明1、在ra-PreambleIndex与ra-PRACH-MaskIndex明确已近完成配置情况下,使用配置好的参数2、
上述参数没有配置,preamble选择规则如下:1)ifmsg3首次传输,在groupB存在且Msg3的大小大于messag
eSizeGroupA,且pathloss小于PCMAX,c–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
er-deltaPreambleMsg3–messagePowerOffsetGroupB,则选择groupB;否则选
择groupA。2)msg3已经传输,使用与首次msg3传输相同的group中的随机preamble。3)确定了group
之后,UE从该group中随机选择一个preamble并将PRACHMaskIndex设置为0。Prach时频域资源andom
accesspreamble的发送由mac层触发,严格按照协议规定的时频域资源进行。PRACHresources资源位置由S
IB2中PRACH配置参数prach-ConfigurationIndex决定,由prach-ConfigurationInde
x确定的时域信息如下对于type2类型也即时TDD模式,根据prach-ConfigurationIndex可以确定Pream
bleFormat,是指前面的4种格式,使用哪个Prach格式。Forframestructuretype2with
PRACHconfiguration0,1,2,20,21,22,30,31,32,40,41,42,
48,49,50,orwithPRACHconfiguration51,53,54,55,56,57i
nUL/DLconfiguration3,4,5,theUEmayforhandoverpurposesa
ssumeanabsolutevalueoftherelativetimedifferencebetweenr
adioframeinthecurrentcellandthetargetcellislessthan
153600Ts.lte中type2类型的preamble发送时频域资源由四元组确定,指定了preamble可以选择在哪些
系统帧上发送(0:所有帧;1:偶数帧;2:奇数帧)。指定preamble是位于一个系统帧的前半帧还是后半帧(0:前半帧;1:后半
帧)。指定preamble起始的上行子帧号,该子帧号位于两个连续的downlink-to-uplinkswitchpoint
之间,且从0开始计数(见图21-5)。format4是个例外,其标记为()。四元组由rach-ConfigurationIn
dex指示,参考36.115.7对于TDD而言,preamble在频域上的起始RB是由prach-ConfigIndex和p
rach-FrequencyOffset确定的。通过prach-ConfigIndex查36.211的Table5.7.1-4得
到(频域的偏移,单位是6个RB),通过prach-FrequencyOffset可以得到,再通过如下公式,可以得到format
0~3的preamble在频域上的起始RB:其中是上行系统rb资源数,为了保证上行单载波的频域资源连续性,PRACH资源通常分布在
上行带宽的两端(“高低频位置交错”)。起始位置由确定,一般紧挨着PUCCH资源的位置。公式中的6表示preamble发送资源需要6
个RB块。对于format4而言,起始RB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是系统帧号,是该系统帧内DL到UL转换点的子帧个数,例如TDD1
DSUUDDSUUD对应的为3。对否??(whereisthenumberofDLtoULswitchpo
intswithintheradioframe.五、信令流程例子: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流程,具体是:UE在IDLE模式下,需
要发送或接收业务数据时,发起servicerequest过程(值得强调的是这流程之前是随机接入流程)。?准备阶段:在Sequan
s4GDMtool选择LTE-MAC,cli,log,rrc-active-fam,rrcAsnMsg,ppu-rnti?(
2)每种前导码支持的最大小区半径。因为每个子帧的长度是30720Ts,去掉前导码占用的时间,那么前导码格式0还剩下的保护时间GT=
(30720-3168-24576)Ts=2976Ts=2976[1/(150002048)]s=96.875us。之所以空出
一部分的保护间隔,在于随机接入之前,UE还没有和eNB完成上行同步,UE在小区中的位置还不确定,因此需要预留一段时间,以避免和其他
子帧发生干扰。考虑eNB和UE之间的往返传输,因此最大小区半径=(3.010^8)?m/s??96.875?us?/?2?=?
?14.53?km。同理,可以计算得到其他前导码格式的最大小区覆盖半径。因此,不同的小区覆盖半径,可以选择不同的前导码格式。这也是
为什么前导码要分不同格式的原因。?(3)每种PRACH的持续时间。比如Preamble格式0,它的前导码持续时间=(3168+24
576)Ts=0.9031ms,这与协议36101-6.3.4.2.1的数据相符。同时,从这个持续时间也可以印证每种前导码格式所占
的子帧个数。?(4)前导码格式4的使用。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到,格式4的前导码时长=(448+4096)Ts=4544Ts。协议明确规
定,格式4只能在4384Ts或5120Ts的UpPTS上传输。36211-Table4.2-1给出了各种特殊子帧配置下的Ts长度。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当下行CP=上行CP=normal?CP的时候,特殊子帧配置5、6、7、8配置的UpPTS时长满足条件;当下行C
P=上行CP=extended?CP的时候,特殊子帧配置4、5、6配置的UpPTS时长满足条件。?特殊子帧配置Special?su
bframe?configuration参数在SIB1的TDD-Config信元中,如下图。??UE在解码SSS(Secondar
y?Synchronization?Signal,辅同步信号,以后再写这块内容)的时候,可以确定下行normal?CP值。SIB中
的ul-CyclicPrefixLength参数用于配置上行CP类型。一般情况下,上行和下行的CP类型相同。LTE网络MIB消息与
SIB消息传输什么内容1.什么是MIB为了能正常接入小区,UE在完成扫频(无论是指定频点扫频还是全频段扫频,目的都是为了找到合适的
中心载波频点,参考《http://blog.csdn.net/m_052148/article/details/51336410L
TE物理传输资源(3)-时频资源》)和小区同步之后(参考《http://blog.csdn.net/m_052148/articl
e/details/51273636LTE小区搜索-物理小区ID和同步信号PSS、SSS》),还需要继续读取小区的系统信息。系统信
息是由网侧不断的重复广播的,这样无论UE什么时候开机,都能及时的获取到系统信息。LTE的系统信息被分为两大类:MasterInfo
rmationBlock(MIB)消息和多个SystemInformationBlocks(SIBs)消息。MIB消息在PBCH中
传输,不使用RNTI加扰;而SIB消息是在PDSCH中传输,使用SI-RNTI加扰。当网侧设备开机后,会先发送MIB消息,然后再发
送一系列的SIB消息。MIB消息中承载的是最基本的信息,这些信息涉及到PDSCH信道的解码,UE只有先解码到MIB,才能利用MIB
中的参数去继续解码PDSCH中的数据,包括解码SIB信息。MIB消息包含的参数如图2所示。(1)dl-Bandwidth:下行带宽
参数,指示当前下行链路的带宽大小。(2)phich-Config:PHICH配置参数,包括phich-Duration和phich
-Resource这两个参数。(3)systemFrameNumber:系统帧号,用于UE和网侧的帧同步。SIB(SystemI
nformationBlock)SIB消息是除MIB包含的系统消息外其余的系统消息,在PDSCH上传输。SIB2(侧重描述下)
接入禁止信息-接入概率因子,接入类的禁止列表,接入类的禁止时间半静态通用信道配置-随机接入参数,PRACH配置上行频率
信息-上行载波频点号,上行带宽,additionalemmissionMBSFN配置https://www.cnblog
s.com/mway/p/5846542.html在4G通讯技术中什么是ZC根序列,ZC根序列规划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PRACH
根序列是采用ZC序列作为根序列(以下简称为ZC根序列),由于每个小区前导序列是由ZC根序列通过循环移位(Ncs,cyclicsh
ift也即零相关区配置)生成,每个小区的前导(Preamble)序列为64个,UE使用的前导序列是随机选择或由eNB分配的,因此为
了降低相邻小区之间的前导序列干扰过大就需要正确规划ZC根序列索引。在FDD模式下,ZC根序列索引有838个,Ncs取值有16种,规
划根据小区特性(是否高速小区)给多个小区配置ZC根序列索引和Ncs取值,从而保证相邻小区间使用该索引生成的前导序列不同。规划目的是
为小区分配ZC根序列索引以保证相邻小区使用该索引生成的前导序列不同,从而降低相邻小区使用相同的前导序列而产生的相互干扰。ZC根序列
索引分配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应优先分配高速小区对应的ZC根序列索引,预先留出Logicalrootnumber816
-837给高速小区分配。2、对中低速小区分配对应的ZC根序列,分配Logicalrootnumber0-815。3、由于
ZC根序列索引个数有限,因此如果某待规划区域下的小区超过ZC根序列索引的个数,当ZC根序列索引使用完后,应对ZC根序列索引的使用进
行复用,复用规则为当两个小区之间的距离超过一定范围时,两个小区可以复用同一个ZC根序列索引。高速小区与以中低速小区ZC根序列规划的
方法略有区别,下面以中低速小区为例介绍ZC跟序列规划的详细方法:4、Step1:根据小区半径决定Ncs取值;按小区接入半径10k
m来考虑,Ncs取值为78;其中Ncs与小区半径的约束关系为:??5、Step2:839/78结果向下取整结果为10,这意味着
每个索引可产生10个前导序列,64个前导序列就需要7个根序列索引;6、Step3:这意味着可供的根序列索引为0,7,14…833
共119个可用根序列索引;7、Step4:根据可用的根序列索引,在所有小区之间进行分配,原理类似于PCI分配方法;?
1、
LTEPRACH中,发射端选择的是ZC序列。因为ZC序列的一些性质,如良好的自相关,互相关低,低PAPR等;2、CAZAC序列特
性1.恒包络特性:任意长度的CAZAC序列幅值恒定。2.理想的周期自相关特性:任意CAZAC序列移位n位后,n不是CAZAC序
列的周期的整倍数时,移位后的序列与原序列不相关。3.良好的互相关特性:互相关和部分相关值接近于0。4.低峰均比特性:任意CAZ
AC序列组成的信号,其峰值与其均值的比值很低。5.傅里叶变换后仍然是CAZAC序列:任意CAZAC序列经过傅里叶正反变化后仍然是
CAZAC序列。CAZAC序列现在广泛应用于脉冲雷达压缩领域,扩频通信系统(同步CDMA和MC-CDMA),和OFDM系统(LT
E和WiMAX)等。经常用到的CAZAC序列主要包括Zadoff-off序列(即ZC序列)、Frank序列、Golomb多相序列
和Chirp序列。CAZAC序列常用于通信系统的同步算法中。ZC(Zadoff-Chu)序列具有非常好的自相关性和很低的互相关性
,这种性能可以被用来产生同步信号,作为对时间和频率的相关运送。LTE系统就采用了ZC序列作为同步的训练序列。ZC序列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由基础序列经过循环移位产生;第二类利用ZC序列的DFT变换仍然为ZC序列的特性,简化PRACH信号的计算量,先将ZC序列经
过DFT变换,再做IFFT变换生成。PRACH中的前导序列是由Zadoff-Chu序列经过循环移位生成的,它们源自一个或多个Zad
off-Chu序列的根序列,序列长度为839,PRACH中子载波的间隔为1.25K。一个小区中有64个前导序列,网络侧配置小区内
可以使用的前导序列,并通过SIB2中的参数rootSequenceIndex(在0到837之间取值)来广播第一个ZC根序列,对根序
列按一定的规则循环移位,生成相应的PRACH前导序列。由于PRACH上行传输的不同步以及不同的传输延迟,相应的循环移位之间需要有足
够的间隔,并非所有的循环移位都能够作为正交序列使用。如果可用的循环移位的前导序列数目不够64个,则按一定的规则选择下一个ZC根序列
,通过循环移位生成新的PRACH前导序列。对于高速移动环境下的UE,由于Doppler效应,会破坏ZC序列不同循环移位之间的正交性
,此时,LTE中定义了特殊的规则来生成ZC序列的移位。SIB2中的highSpeedFlag来指明小区是否支持UE高速移动下ZC序
列循环移位的选择。LTE中的DRXDRX:非连续接收目的:为终端省点DRX的基本机制是为处于RRC_CONNECTED态的UE配置
一个DRXcycle。DRXcycle由“OnDuration”和“OpportunityforDRX”组成:在“On
Duration”时间内,UE监听并接收PDCCH(激活期);在“OpportunityforDRX”时间内,UE不接收PDC
CH以减少功耗(休眠期)影响:当手机处于休眠期这个时间区间内,有下行VOLTE数据包到达的话,手机有可能接收不到,所以会对volt
e丢包率有一定影响。LTE网络架构用户设备(UE).进化UMTS地面无线接入网(E-UTRAN).分组核心演进(EPC).三
、演进分组核心(EPC)(核心网络)(1)EPC体系结构:演进分组核心(EPC)的体系结构如下。下面是在上述架构中的每一个所示的组
件的简要说明:归属用户服务器(HSS)组件已结转UMTS和GSM是一个中央数据库包含所有网络运营商的用户信息分组数据网络(PDN)
网关(P-GW)与外界,即连通。分组数据网络PDN,使用SGI接口。每个分组数据网络的接入点名称(APN)确定。该PDN网关GPR
S支持节点(GGSN)和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UMTS和GSM相同的作用作为一台路由器,基站和PDN网关间的数据转发的
服务网关(S-GW)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控制的高级别操作的移动通过信令消息和家庭用户服务器(HSS)策略控制和计费规则功能(P
CRF)是一个组件,它在上面的图中未示出,但它是负责策略控制决策,以及用于控制基于流的计费功能,在策略控制执行功能(PCEF)系指
位于在P-GWS5/S8的服务和PDN网关之间的接口。如果这两个装置是在同一网络中,是S5,如果它们是在不同的网络中,是两个略有不
同的实施方式,即S8。(2)EPC主要网元功能a.EPC网元从功能角度可以分为控制面网元、用户面网元、用户数据管理网元、策略和计
费控制网元等。控制面网元为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移动性管理设备),主要用于用户接入控制和移
动性管理。用户面网元为SAE—GW,包括S—GW(Serving—Gateway,服务网关),P—GW(PDN—Gateway,P
DN—PacketDataNetwork—网关),主要用于承载数据业务。服务数据管理网元为HSS(HomeSubscribe
rServer,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EPC的HSS是融合的HLR/HSS,用于存储2G/3G、LTE用户数据、鉴权数据等。策略
控制网元为PCRF(PolicyandChargingRulesFunction,策略和计费控制功能),主要用于服务质量(
QoS)的策略控制和计费控制。b.EPC各网元功能详解MME:主要负责信令处理及移动性管理,功能包括:NAS信令及其安全;跟踪区
域(TrackingArea)列表的管理;P-GW和S-GW的选择;跨MME切换时对于MME的选择;在向2G/3G接入系统切换过
程中SGSN的选择;鉴权、漫游控制以及承载管理;3GPP不同接入网络的核心网络节点之间的移动性管理(终结于S3节点);信令面的合法
监听等。SAE-GW:包括S-GW和P-GW,S-GW作为面向eNodeB终结S1-U接口的网关,负责数据处理;P-GW与分组数据
网(PDN)连接;S-GW和P-GW接受MME的控制,承载用户面数据。S-GW的主要功能包括:当eNodeB间切换时作为本地锚定点
并协助完成eNodeB的重排序功能;在3GPP不同接入系统间切换时的移动性锚点(终结在S4接口,在2G/3G系统和P-GW间实现业
务路由);合法侦听以及数据包的路由和前转;PDN和QCI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相关计费等。P-GW的主要功能有:分组数据包路由和
转发;3GPP和非3GPP网络间的Anchor功能;UEIP地址分配,接入外部PDN的网关功能;基于用户的包过滤;合法侦听;计费
和QoS策略执行功能;DIP功能;基于业务的计费功能;在上行链路中进行数据包传送级标记;上下行服务等级计费以及服务水平门限的控制;
基于业务的上下行速率的控制等。HSS:用于存储用户签约信息的数据库。主要功能包括:存储用户相关的信息;签约数据管理和鉴权,如用户接
入网络类型限制、用户APN信息、计费信息管理;支持多种卡类和多种方式的鉴权;与不同域和子系统中的呼叫控制和会话管理实体互通等。PC
RF:策略和计费控制单元,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的签约数据管理功能;用户、计费策略控制功能;事件触发条件定制功能;业务优先级化与冲突处
理功能;QOS功能,网络安全性功能;IP-CAN承载与IP-CAN会话相关联策略信息的管理功能等。PCRF还可用于:对无限量包月的
滥用者限制带宽;保证高端用户的流量带宽;保证高质量业务的服务质量;动态配置计费策略,完成内容计费。CG:3GPPR8版本EPC架
构中计费节点为S-GW和P-GW,S-GW产生的计费信息类似于SGSN;P-GW产生的计费信息类似于GGSN。计费点将计费话单送至
计费网关CG,由CG完成计费话单的检错、纠错和话单的合并,并完成话单格式的转换,然后将计费话单以标准格式送至运营公司的计费系统。D
NS:为EPC核心网网元和终端提供域名解析功能。c.接口与协议EPC核心网基于2G/3G分组域架构演进而来,采用了控制与承载相分
离的架构,新增了一些接口,且这些接口均基于IP协议,具体如下:S1-MME接口:eNodeB和MME之间的接口,用于传送用户数据和
相应的用户平面控制帧。该接口底层采用SCTP协议,应用层采用S1-AP协议。S1-U接口:eNodeB和S-GW之间的接口,用于承
载用户面隧道和切换时eNodeB之间的路径交换。采用GTP-U协议,下层为UDP,其中GTP-U协议用来在eNodeB和S-GW之
间进行用户数据的隧道传输,UDP协议封装用户数据。S5/S8接口:S-GW和P-GW之间的接口,可以分为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S5接
口是网络内部S-GW和P-GW间接口。该接口应能在S-GW和P-GW分设情况下,提供用户移动过程中的S-GW重定位的功能。S8是跨
PLMN的S-GW和P-GW之间的接口,应具备漫游情况下的S5接口功能。该接口采用GTP协议,下层为UDP。S10接口:MME之间
的控制面接口,为MME再分布和MME之间信息的传输。采用GTPv2协议,下层为UDP。S11接口:MME和S-GW之间的接口,用于
传输承载控制与会话控制等信息。采用GTPv2的控制面协议GTPv2-C,下层为UDP,其中GTP?C用于对MME和S-GW间的信
令消息进行隧道化封装。UDP用于传送MME和S-GW间的信令消息。SGi接口:P-GW和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接口,包括IMS核心网、
外部公共或私人数据网,类似于Gi接口。四、?E-UTRAN和EPC之间的功能分割下图显示了E-UTRAN和EPC的LTE网络之间的
功能分割:TM传输模式说明:LTE的9种传输模式:1.TM1,单天线端口传输:主要应用于单天线传输的场合2.TM2,开环发
射分集:不需要反馈PMI(预编码矩阵指示),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分集能够提供
分集增益3.TM3,开环空间复用:不需要反馈PMI,合适于终端(UE)高速移动的情况4.TM4,闭环空间复用:需要反馈PMI,
适合于信道条件较好的场合,用于提供高的数据率传输5.TM5,MU-MIMO传输模式(下行多用户MIMO):主要用来提高小区的容量
6.TM6,闭环发射分集,闭环Rank1预编码的传输:需要反馈PMI,主要适合于小区边缘的情况7.TM7,Port5的单流Be
amforming模式:主要也是小区边缘,能够有效对抗干扰8.TM8,双流Beamforming模式:可以用于小区边缘也可以应用
于其他场景9.TM9,传输模式9是LTE-A中新增加的一种模式,可以支持最大到8层的传输,主要为了提升数据传输速率1)TM4
精确上报预编码矩阵PMI,基站会根据UE矢量位置的码本进行赋形,并且TM4单流拥有更多码本,如图12所示,这些可能是UE上报RI=
1增加的主要原因;由于定向赋形增强,IP速率在远点增益更加明显,CQI同时提升(天线端口越多,增益越大)。这与我们修改的小区基本都
为乡镇区域相符合。2)基站在TM3时,主要基于信道质量以及计算的频谱效率,并结合一定的因子来调整双流调度的比例,不依赖于UE上报
的RI;TM4模式时,由于PMI的存在,在双流调度上则主要基于UE上报RI的情况。单流调度比例的增加,采用发射分集的比例就升高,随
之就可以采用更高阶的调制。TM4对覆盖弱场景改善明显,在乡镇农村区域建议使用。主要覆盖高速和高铁站点不建议使用,在UE移动速度较高
时性能会恶化什么是DCI?它有什么用?当你学习LTE的物理帧(physicalframe)结构时,你肯定会有所体会:”靠,怎么这
么复杂啊”.物理帧结构是时域(TimeDomain)、频域(FrequencyDomain)和调制方式(modulation
scheme)的组合。你可能会有疑问:”接收方怎么知道发送方在那个slot以什么调制方式发送了数据呢?也就是说接收方捕获了物理信
号,怎么解码呢?”这时候就用到了DCI(DownlinkControlIndicator);DCI能够提供如下信息:·
Whichresourceblockcarriesyourdata?·Whatkindofdemodulatio
nschemeyouhavetousetodecodedata?·ULresourceallocation;哪
个资源块承载您的数据您必须使用哪种解调方案来解码数据UL资源分配接收方需要首先得到DCI,让后基于DCI所提供的信息来解码所传送的
数据。PDCCHisaphysicalchannelthatcarries?http://www.sharetechn
ote.com/html/DCI.html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DCI)DCI格式注释1、格式
0用于上行调度。格式1用于下行调度,格式3用于调度上行功控。理解格式之间区别这个地方需要思考:格式0也可用于上行功控调度?为什么又
新加了格式3?若格式3用于上行功控,怎么区分pusch和pucch?DCI格式0,若是在TDD配比1,10M带宽,那DCI的长
度为:1+1+11+5+1+2+3+2+1=27bit。DCI3的长度等于这个长度除以2。从下面格式可以看出,DCI0长度只与
带宽有关系。然后FDD比TDD少2bit.格式0:用于传输UL-SCH时序安排的信令格式3:用于传输2bit功率调整的PUCCH
和PUSCH的TPC命令格式3A:用于传输1bit功率调整的PUCCH和PUSCH的TPC命令PDCCH信道传输的是与物理上下行共
享信道(PUSCH、PDSCH)相关的控制信息,即DCI信息(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这些DC
I信息包含了诸如RB资源分配信息、调制方式MCS、HARQ-ID等等若干相关内容。终端只有正确的解码到了DCI信息,才能正确的处理
PDSCH数据或PUSCH数据。不同的DCI信息,它的目的可以是不同的,比如,有针对下行RB资源进行分配的DCI,有针对上行RB资
源进行分配的DCI,有针对上行功率控制进行调整的DCI,有特别针对下行双流空分复用的DCI。协议对这些DCI进行了分类,用不同的D
CI格式进行区分。在R9版本的协议中,总共定义了以下几种DCI:DCI0、DCI1、DCI1A、DCI1B、DCI1C、DCI1D
、DCI2、DCI2A、DCI2B、DCI3、DCI3A。其中,DCI0、DCI3、DCI3A是与上行PUSCH或PUCCH相关的
DCI类型,而DCI1、DCI1A、DCI1B、DCI1C、DCI1D、DCI2、DCI2A、DCI2B,是针对下行PDSCH的D
CI类型。FDD-TDD频点频段对应表(各运营商划分)各频段对应的频点?E-UTRAOperatingDownlinkUplin
kBandFDL_low(MHz)NOffs-DLRangeofNDLFUL_low(MHz)NOffs-ULRangeofN
UL1211000–59919201800018000–1859921930600600-119918501860018
600–191993180512001200–194917101920019200–19949421101950195
0–239917101995019950–20399586924002400–26498242040020400–
20649687526502650–27498302065020650–207497262027502750–3449
25002075020750–21449892534503450–37998802145021450–21799918
44.938003800–41491749.92180021800–2214910211041504150–47491
7102215022150–22749111475.947504750–49491427.92275022750–22
9491272950105010-51796992301023010-231791374651805180–52797
772318023180–232791475852805280–53797882328023280–23379…
1773457305730–58497042373023730-238491886058505850–59998
152385023850–239991987560006000–61498302400024000–241492079
161506150–64498322415024150–24449211495.964506450–65991447.
92445024450–2459922351066006600–739934102460024600–253992321807
5007500–769920002550025500–2569924152577007700-80391626.525
70025700–2603925193080408040-868918502604026040-26689…
3319003600036000–3619919003600036000–361993420103620036200–
3634920103620036200–363493518503635036350–369491850363503635
0–369493619303695036950–3754919303695036950–375493719103755
037550–3774919103755037550–377493825703775037750–3824925703
775037750–382493918803825038250–3864918803825038250–3864940
23003865038650–3964923003865038650–396494124963965039650–415
8924963965039650–415894234004159041590–4358934004159041590–4
35894336004359043590–4558936004359043590–45589频段和频点信息如何映射那?协议
中如下规定:FDL=FDL_low+0.1(NDL–NOffs-DL)FUL=FUL_low+0.1(NUL–N
Offs-UL)例如:要计算频点为38000的频段,那么根据频点表格,首先确定EARFCN=38000是BAND38的频段,那么F
DL_low=2570,NDL–NOffs-DL=37750?FDL=2570+0.1(38000–37750)=259
5,上行频点以及从频点计算频段方法都以此类推!BLER:BLER:BlockErrorRatio块误码率,误块率,RLC层
的误块率,是指传输块经过CRC校验后的错误概率,它是对单位时间内信道上接收到坏数据块的一个统计参数,用来反映无线链路控制(RLC)
层对差错重传的要求。产生高BLER原因:?1、功率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UE频繁功率调整,影响空口质量;?2、初始接入速率和DCCC
设置不合理,导致UE频繁升降速,影响空口质量;(PSBLER)3、导频污染发生时会有很大的干扰情况出现,这样会导致BLER提升,
导致话音质量下降,数据传输速率下降;4、功率配置不合理会导致信号质量差距较大,进而导致BLER高;5、天线参数配置合理将导致天线增
益差异,进而导致无线链路质量差引起BLER高;?6、设备故障会导致传输过程中严重丢包或者误包,引起BLER高;7、邻区配置不合理也
会导致过多干扰,进而使BLER高。在无线网络中,一个设备(如eNodeB)是按块(block)向另一个设备(如UE)发送数据的。发
送端使用块中的数据计算出一个CRC,并随着该块一起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根据收到的数据计算出一个CRC,并与接收到的CRC进行比较,
如果二者相等,接收端就认为成功地收到了正确的数据,并向发送端回复一个“ACK”;如果二者不相等,接收端就认为收到了错误的数据,并向
发送端回复一个“NACK”,以要求发送端重传该块。如果在某个特定的周期内,发送端没有收到接收端的回复,则发送端假定之前发送的块没有
到达接收端,发送端自动重发该块。(MAC层的HARQ处理)BLER(blockerrorrate),即误块率,是出错的块在所有
发送的块中所占的百分比(只计算初传的block)。在实际应用中,某一特定百分比(如:LTE中数据信道的BLER要求为10%以下)的
BLER并不总是必须的,因为可以重传出错的块并通过特殊的处理(如软合并等),使得接收端正确解出收到的数据。需要测量和计算BLER时
,在发送端就能够完成,因为可以通过收到的NACK数来计算BLER。在LTE中,控制信道的目标BLER为1%,数据信道的目标BLER
位10%。当BLER不超过10%时,UE将向eNodeB上报它所能解码的最高MCS。LTE在无HARQ重传情况下误块率指标为10%
,加入HARQ重传后误帧率(FER)大概为1%,再加上RLC层的ARQ后性能提升到10^-5数量级。?例:假设发送了500个blo
ck的数据,其中499个block回复ACK,1个block回复NACK,则BLER为1/500=0.002100%
=0.2%(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计算BLER时,是不把重传的block的ACK/NACK计算在内的)。CQI优化专题提升方案总
结系统常量可以修改为169:6PA/PBPB含义:该参数表示PDSCH上EPRE(EnergyPerResourceEle
ment)的功率因子比率指示,它和天线端口共同决定了功率因子比率的值。细节参见3GPPTS36.213。界面取值范围:0~3单
位:无实际取值范围:0~3MML缺省值:无建议值:单天线:0;双天线:1;参数关系:无修改是否中断业务:否(且不影响空闲模式
UE)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Pb取值越大,ReferenceSignalPwr在原来的基础上抬升得越高,能获得更好的信道估计性能,
增强PDSCH的解调性能,同时减少了PDSCH(TypeB)的发射功率,可以改善边缘用户速率。??PA值:PDSCH采用均匀功
率分配时的PA值含义:该参数表示PDSCH功率控制PA调整开关关闭且下行ICIC开关关闭时,PDSCH采用均匀功率分配时的PA值
。界面取值范围:DB_6_P_A(-6dB),DB_4DOT77_P_A(-4.77dB),???????DB_3_P_A
(-3dB),DB_1DOT77_P_A(-1.77dB),DB0_P_A(0dB),DB1_P_A(1dB),D
B2_P_A(2dB),DB3_P_A(3dB)单位:分贝实际取值范围:DB_6_P_A,DB_4DOT77_P_A,D
B_3_P_A,DB_1DOT77_P_A,DB0_P_A,DB1_P_A,DB2_P_A,DB3_P_AMML缺省值:
无建议值:双、四天线:DB_3_P_A(-3dB)单天线:DB0_P_A(0dB)参数关系:当DlPcAlgoSwitch子开
关PdschSpsPcSwitch关闭,且下行ICIC开关DlIcicSwitch关闭时,PDSCH采用固定功率分配,PA通过该参
数设置。修改是否中断业务:否(且不影响空闲模式UE)对无线网络性能的影响:RS功率一定时,增大该参数,增加了小区所有用户的功率,
提高小区所有用户的MCS,但会造成功率受限,影响吞吐率;反之,降低小区所有用户的功率和MCS,降低小区吞吐率。LTE中PA/PB的
理解LTE中下行业务信道PDSCH的功率分配是采用固定功率分配方式的,其中涉及2个参数PA和PB比较难理解,这里介绍一下对这2个参
数的理解。PA/PB理论描述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LTE时频资源图,在2个CRS端口的条件下,一个RB在时域和频域上的资源分布如下图
(其中横向是时域,7个符号;纵向是频域,12个子载波),每个小格子代表一个RE。我们先把RE分成如下3类:RS:代表发射CRS的R
E,上图大红色格子TypeA:代表不包含CRS的列的RE,上图蓝色格子TypeB:代表包含CRS的列,除CRS和空载RE(既上图不
发射)外的其他RE,上图绿色格子既然下行是采用固定功率分配的,那么上述3类符号分别应该分配多少功率呢?实际上PA、PB本质就是决定
上述3类符号的功率分配关系。这里再引入2个中间变量ρa和ρb,那么3类符号的功率可以分别用如下公式表示:RS功率:固定值,网管可配
置其绝对值TypeA功率=RS功率+ρaTypeB功率=RS功率+ρb其中,RS功率为网管配置的绝对值(单位dbm
),在SIB2下发:TypeA/TypeB功率均为RS功率加上一个偏置ρa/ρb(单位db),ρa/ρb可以理解为TypeA/Ty
peB相对RS的功率值,例如ρa=-3db,那么TypeA的功率就是RS功率的1/2。借助ρa/ρb两个中间变量,就可以进一步
表示PA/PB了:PA=ρa,即PA和ρa的值相等,表示TypeA相对RS的功率值,是一个枚举变量,一共可取8种值(-6,-4
.77,-3,-1.77,0,1,2,3)dBPA在RRCConnectionSetup消息中下发:PB实际上是一个索引值,也是一
个枚举变量,可取(0,1,2,3)4种值:其意义是表示ρb和ρa的比值,并且在PB索引值相同的情况下,CRS端口不同会导致ρb/ρ
a取值不同,可通过下表查询:例如PB=0,CRS端口数=1的情况下,查表得ρb/ρa=1,即ρb和ρa相等,故Type
A和TypeB功率相等;再比如PB=0,CRS端口数=2,ρb/ρa=5/4,这个5/4是绝对值,涉及到绝对值和相对值
的转化,假设PA=ρa=-3dB,TypeA功率=RS功率0.5,将0.55/4再转化为dB即可得到ρb的
值。因为TypeA和TypeB功率都是以RS功率为基准加上偏置得到的,故ρb/ρa实际上就是TypeB功率和TypeA功率的比值。
PB是在系统消息SIB2中与RS功率一起下发的: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RS功率是一个基准,通过网管配置,PA决定了TypeA功率与
RS功率的关系,PB又决定了TypeB功率与TypeA功率的关系。那么在RS确定了的情况下,根据PA的值即可得出TypeA的功率,
进而根据PB的值得出TypeB的功率,这样一来,所有类型的RE的功率就都确定了,这就是下行业务信道固定功率分配。PA/PB现网应用
根据之前分析,PA有8种取值,PB有4种取值,排列组合一下一共有32种取值,那么现网究竟是如何设置PA,PB的呢?一般情况下,对于
宏站(CRS端口数=2或4),PA/PB=-3/1;对于室分(CRS端口数=1),PA/PB=0/0。为何这样设置呢?答案
是为了最大化RRU功率的利用率,我们以宏站CRS端口数=2的情况来分析一下,继续看之前的RB图:CRS端口数=2,PA=
-3dB,PB=1的情况下,查表可得ρb/ρa=1,故可得到TypeA功率=TypeB功率=0.5RS功率
包含CRS的列的总功率(如上图时域的0列)=8TypeB功率+2RS功率=6RS功率不包含CRS的列
的总功率(如上图时域的1列)=12TypeA功率=6RS功率这样时域上0列和1列的总功率相等,假如我们设置的功
率达到RRU功率最大值,那么在时域上任何一个符号上,都能将RRU的功率用满。如果PA/PB不取-3/1的组合,会导致时域上包含CR
S的列与不包含CRS的列总功率不相等,导致总功率较小的列不能充分利用RRU的功率。在CRS端口数=0的室分场景下,PA/PB为
何配置成0/0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家可以自己分析下。这里还有1个小问题,在室外宏站CRS端口数=2的情况下,PA/PB取值-3/
1,会造成RS功率比其他RE功率高3dB,相当于人为提高覆盖,抬升了CQI与MCS,但这么做是否会造成RS功率和业务RE功率不匹配
的情况,反而导致吞吐率下降呢?一般是不会的,虽然在小区覆盖边缘,无线环境比较差,人为抬升MCS会造成UE无法正确解调数据,但在宏站
MIMO模式下,一般会采用发射分集,RS功率固定为单天线发射,而采用发射分集之后,相当于原来的业务RE功率多了一倍,也就是刚好多了
3dB,能和RS功率匹配上如何计算参考信号功率LTE的RSRP(ReferenceSignalReceivingPower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功率,是在某个符号内承载参考信号的所有RE(资源粒子)上接收到的信号功率的平均值,也就是子载波功率,这相当于
GSM的BCCH或CDMA里面的导频功率。对于LTE,一个OFDM子载波是15KHZ,这样只要知道载波带宽,就知道里面有几个子载波
,也就能推算RSRP功率了。举个例子,对于单载波20M带宽的配置而言,里面共有1200个子载波,RSRP功率=RU输出总功率-10
log1200就可以了,如果是单端口20W的RU,那么可以推算出RSRP功率为43-10log1200=12.2dBm.如果是
单载波10MHZ带宽配置,1200改成600就行了,其他带宽同理可得!我知道这个公式:10lg(发射功率mW/1mW)=YdBm但
是20w转换成20000mW,10lg(20000mW/1mW)≈43.010dBm可以按照1个基准:30dbm=1W?2个原
则:+3dbm,功率乘以2+10dbm,功率乘以10?13dbm=10+3?就是?210=20w?Erab简单描述:
11、LTE协议成数据流及包头格式,PDCP、RLC、MAC、PDU、SDU、ROHC头压缩E-UTRAN协议层各层数据流通过描绘
:接收的数据包由一个层被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一层的分组输出是指由协议数据单元(PDU)。让我们来看看从顶部到底部的数据流动:
IP层提交PDCPSDU的PDCP层(IP包)。PDCP层做报头压缩和将这些PDCPSDU的PDCP头。PDCP层提交的P
DCPPDU(RLCSDU)的RLC层。PDCP头压缩:PDCPPDU去除IP报头(最小20字节),并增加了令牌1-4个字节
。它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储蓄量的头,否则将不得不在空中。RLC层的RLCPDU分割这些SDUS,。RLC添加RLC模式的基础上的操
作头。RLC提交这些的RLCPDU(MAC业务数据单元)的MAC层。RLC分割:如果一个RLCSDU大,或可用的无线数据传输
速率低(小传输块),可能会被分割在几个RLCPDU的RLCSDU的。如果RLCSDU小,或可用的广播数据速率是高的,一些被包
装成一个单一的PDU的RLCSDU。MAC层增加了头,并填充在TTI适合此MACSDU。MAC层向物理层的MACPDU发送
到物理信道。物理信道传输数据的子帧插入插槽。IP包头结构:TCP包头结构:javascript:;UDP包头结构:RTP
包头结构:RTCP包头结构:报头压缩基本思路报头压缩的基本思路是只传输在javascript:;TCP/IP连接期间报头中变化的
字段。通过使用预先建立的连接标识符,报头中的部分可以省去。如果在连接建立期间,建立起连接标识符与源地址、目的地址及源端口、目的端口
之间的联系,那么这些字段都可以省略。还有一些字段可以压缩,例如,对于有的javascript:;数据链路控制子层来说,允许省略总长
度字段。典型的javascript:;TCP/IP分组包含20字节的IP报头和20字节的TCP报头。TCP连接建立后,分组报头信息
便是冗余的,不必在发送的每个分组中都重复整个报头。通过重构一个小型报头,可以减少传输的字节数。该小型报头标识了连接,并指出了发生变
化的字段以及变化量。一般来说,压缩后的TCP/IP分组报头为10个字节,而不是40字节。ROHC头压缩技术在LTE系统中,规定PD
CP子层支持由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定义的健壮性报头压缩协议(ROHC)来进行报头压缩。在LTE中,因其不支持通过电路交换域
(CS)传输的语音业务,为了在javascript:;分组交换域(PS)提供语音业务且接近常规电路交换域的效率,必须对IP/UDP
/RTP报头进行压缩,这些报头通常用于VoIP业务。典型的,对于一个含有32B有效载荷的VoIP分组传输来说,IPv6报头增加6
0B,IPv4报头增加40B,即188%和125%的开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LTE系统中,设定在激活周期内PDCP子层采用R
OHC报头javascript:;压缩技术,在压缩实体初始化之后,这一开销可被压缩成4~6个字节,即12.5%~18.8%的相对开
销,从而提高了信道的效率和javascript:;分组数据的有效性。IETF在“RFC4995”中规定了一个框架,ROHC框架中
有多种头压缩算法,称为Profile,每一个Profile与特定的javascript:;网络层、javascript:;传输层和
更上层的协议相关,如TCP/IP和RTP/UDP/IP等。具体的报头压缩协议及属性如表1所示。报头压缩协议可以产生两种类型的输出包
:(1)压缩分组包,每一个压缩包都是由相应的PDCPSDU经过报头压缩产生的;(2)与PDCPSDU不相关的独立包,即ROHC
的反馈包。压缩包总是与相应的PDCPSDU采用相同的PDCPSN和COUNT值;ROHC反馈包不是由PDCPSDU产生的,没有
与之相关的PDCPSN,也不加密。PDU与SDU区别SDU即服务数据单元,是从高层协议来的信息单元传送到低层协议。第N层服务数据
单元SDU,和上一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是一一对应的。进入每个子层未被处理的数据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经过子层处理后形成
特定格式的数据被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DU)。同时,本层形成的PDU即为下一层的SDU。根据协议数据单元的数据的不同,送到接收端的指
定层。PDU(N)=SDU(N-1)SDU(N)=PDU(N+1)通俗来讲,SDU服务数据单元的原数据是协议
上层的PDU,根据PDU的大小不同,SDU对PDU进行组合与分割!22、TTIBundling1、正常情况下,当UE收到eNB发
来的一个授权(DCI0)后,UE就会在一个特定的子帧发送PUSCH(接收到这个授权后的4ms)。2、TTIbundling就是
一种连续多个子帧发送一个PUSCH的方法(根据当前规范,一般是连续4个子帧)。换句话说,UE在一个绑定的TTI上发送一个PUSCH
。典型的TTIbundling如下图所示:疑问1:有些情况下,你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认为这样做(TTIbundling)会浪费
资源(毕竟是在多个子帧上就发送一个PUSCH),那么,既然浪费资源,为什么我们还要这样做呢?解释1:针对上述疑问,最简单的回答就是
:增加接收端数据接收的可能性。疑问2:针对解释1,你又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既然要增加接收端数据接收的可能性,为什么不依据正常的HA
RQ(normalHARQ)重传机制来实现呢?normalHARQ——如果接收端(eNB)解码数据失败,eNB就会回复NACK
或者DTX消息,然后UE会重新发送数据,如此以来,数据交付就会得到保证。解释2:然而,这种normal重传机制会引起一定的时延(比
如,在FDD中,单个重传会导致8ms的延迟)。这种延迟在某些即时通信(如VoLTE)中会带来很差的用户体验。因此,在这种即时通信场
景中,UE处于小区边缘时,TTIbundling就不会是一种不好的解决方案了。3、针对一个特定的UE,如何使能TTIbundl
ing呢?——非常简单,只需要如下设置LTE协议栈异频小区间负载均衡对于RBS间的负荷均衡,需要双方RBS均开启功能才能实现。对于
各小区的负荷评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异频负荷均衡,取决于下面四个参数和小区当时的E-RAB情况。qciSubscriptionQua
nta:指某一QCI(QoS)每个E-RAB期望的最小下行吞吐率值,单位kbps。该参数各QCI独立设定,例如QCI=9的qciS
ubscriptionQuanta=1000,表示QCI=9的每个E-RAB期望最小下行吞吐率是1000kbps。cellSubs
criptionCapacity:小区总吞吐率能力,单位kbps。不同小区因为各方面的差异,例如频段、天线、干扰水平等,会有所不同
。假设cellSubscriptionCapacity=60000,表示小区总体下行吞吐率能力是60Mbps。lbThreshol
d:触发异频负荷均衡行为的异频小区间最小subscriptionratio差异。其中:lbCeiling:在异频负荷均衡时考虑
的异频小区间最大subscriptionratio差异。确定异频小区间是否需要实施异频负荷均衡,对比的目标值不是它们之间的用户数
差异,而是subscriptionratio,即ΣqciSubscriptionQuanta和cellSubscriptionC
apacity的比值,这种情况下,网络考虑的是小区用户的吞吐率要求和小区对这个需求的满足度,而不是简单的用户数量。当两个异频小区的
subscriptionratio差异大于参数lbThreshold设置值时,触发Inter-frequencyLoadBa
lancing,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lbThreshold=30(3%),小区的用户均是QCI=9:注释:total=7000=
20035,另外B小区3200=16200但为什么每次迁移7个用户?负荷均衡的结果,力求异频小区间subscriptionr
atio差异最小,但并非要求一次性达到,速度和lbCeiling设置值有关。一个负荷均衡的评估和实施周期(Inter-freque
ncyLoadbalancingcycle)是15秒,当lbCeiling设置较小的值时,即意味着在周期内负荷均衡期望小区间
的subscriptionratio差异小一些,一个周期内需要迁移的用户数更多,这样达到最终均衡目标需要使用的周期更少,负荷均衡
的速度就较快,适用于突发高用户接入的情况。用户的迁移通过切换实现,使用A5事件,相关参数是a5Threshold1Rsrp、a5T
hreshold2Rsrp,归属在MO=ReportConfigEutranInterFreqLB下,可以和MO=ReportCo
nfigA5下的A5门限区分设置:所以参与均衡的异频小区需要定义邻区关系。为了使被迁移的用户在目标小区返回Idle状态下,继续停留
在目标小区,避免返回原小区而出现频繁的重选和异频负荷均衡行为,合理的异频状态下Idle模式参数需要设置。以下为负载均衡参数配置:总
开关featureRRC重配作用在rrc连接建立后,任何时候enodeb想改变各种配置或者想通知手机各种变化了,就用rrcconn
ectionreconfiguration来告诉手机;互操作策略,语数分层LTE中A1-A5事件,B1-B2事件重温上面为针对W网
络解释。2019-08-07(七夕)针对高用户处理方法修改功率;2、重定向门限;3、最小接入电平;4、电子下倾角;5、异频切换类型
及门限;6、小区重选优先级;7、CIO;8、小区重选参数:threshServingLow、threshXLow、threshXH
igh。针对MR弱覆盖处理方法修改功率;2、重定向门限;2、最小接入电平;4、电子下倾角;5、异频切换类型及门限;6、小区重选优先
级及重选参数;7、CIO;8、传输模式;8、PA/PB(可以由0/0调整至-3/1,但调整crsGain是到300);9、对于整体
统计可以修改MR测量周期。针对高掉线处理方法修改最小接入电平;修改电子下倾角;修改重定向门限;修改空闲态优先级;修改连接态切换门限
(异频切换门限,CIO);修改新轮询时间tPollRetransmitDl/UL(80—>400);注:无线资源调度算法决定共享资
源应该给哪些用户分配,有三种算法:轮询(RoundRobin,RR)算法,最大载干比(MaxC/I)算法和部分公平算法(Par
tionalFair,PF)算法。就是说PLC层的ACK机制中,多久UE反馈一次ACK。修改增大RRC重配置时间tRrcConn
ectionReconfiguration(6—>10);修改tRelocOverall值,执行重建过程监控定时器,5—>10;存
在质差的话可以调整PCI;存在覆盖差可以调整PA/PB。timeToTriggerA3(A3事件触发持续时间),若是设置过大可以适
当调小,不易启动A3测量,会导致掉线率升高。针对低速率处理方法修改最小接入电平;修改电子下倾角;修改重定向门限;修改空闲态优先级;
修改连接态切换门限(异频切换门限,CIO等);修改切换类型;修改传输模式;存在干扰修改PCI或频点;有条件修改带宽;修改PA/PB
;移动TDD修改特殊时隙子帧配比;删除远端切换少切入邻区关系。针对低接通处理方法修改最小接入电平;修改电子下倾角;存在干扰修改PC
I或频点;MR弱覆盖修改PA/PB;删除远端切换少切入邻区关系。修改ul64qamEnabled开关(部分手机不支持64qam);修改ulConfigurableFrequencyStart0(100个PRB,上行配置频率起始位置),ulFrequencyAllocationProportion96(只用96个PRB,上行频率分配比例),ulInterferenceManagementActivefalse(要关闭,上行干扰控制),以上针对U型干扰的用户占用干扰频率时候接入差的处理方案。修改pZeroNominalPusch,但要配合alpha(部分路损补偿因子)同时调整。pdcchLaGinrMargin从100到150preambleInitialReceivedTargetPower,初始的preanmble发生功率,寻呼不到每次提高2dB。,增大可以提高寻呼成功率。针对高话务处理方法(单独专题)针对切换差处理思路结合切换统计查看小区是切换准备阶段差还是切换执行阶段差;查看邻区设置-X2关系是否通,切换开关是否true。查看目标小区IP设置是否正确;查看本站及目标小区是否存在告警;查看本小区与目标小区是否同TAC或MME,是否TA过大等;要是异频切换查看现网参数是否合理,门限,切换类型,测量频点定义是否正确;查看目标站点是否存在上行干扰。查看目标站点是否存在拥塞。adaptiveCfiHoProhibit该mode由1—>2,网络稳定的情况下,增强切换场景pdcch的鲁棒性会带来切换成功率提升。VOLTE高丢包率处理方法:【LTE基础知识】NAS层协议之AS模型与NAS模型概述?下图给出了AS和NAS模型,该模型分为AS和NAS两个层面,横跨终端、无线接入网、核心网等多个实体AS层主要负责无线接口相连接的相关功能。当然,它不仅限于无线接入网及终端的无线部分,也支持一些与核心网相关的特殊功能。归纳起来,AS层支持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无线承载管理:包括无线承载分配、建立、修改与释放。AS层主要负责无线接口相连接的相关功能。当然,它不仅限于无线接入网及终端的无线部分,也支持一些与核心网相关的特殊功能。归纳起来,AS层支持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无线承载管理:包括无线承载分配、建立、修改与释放。●?无线信道处理:包括信道编码与调制。●?加密:仅仅指它自身的加密过程,加密的初始化及安全算法的选择由NAS层负责。另外,依赖于应用的端到端加密也可能被使用,如VPN。●?移动性管理:如切换、小区选择与重选等。与之相反,NAS层主要负责与接入无关、独立于无线接入相关的功能及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话管理:包括会话建立、修改、释放以及QoS协商。●?用户管理:包括用户数据管理、以及附着、去附着。●?安全管理:包括用户与网络之间的鉴权及加密初始化。●?计费。在GSM/GPRS系统中,NAS层主要支持两套协议,即GMM(GPRS移动性管理)和SM(会话管理)层。由于NAS层协议与接入技术相独立,NAS层具有很好的后向兼容性,因此,UMTS系统中很多NAS功能均继承于GSM,虽然UMTS系统也引入了一些额外的增强功能(如QoS处理),但是大多数功能均源自GSM系统的NAS层。EPS系统的大多数NAS功能和流程也与GSM和UMTS系统的相关概念和流程类似。主要区别在于,在EPS系统中仅存在PS域,因此,NAS层所有与CS域相关的协议栈及流程将不再适用于EPS系统中。然而,多模终端为了能够同时接入GSM、WCDMA及LTE无线网络,需要支持多种NAS协议栈。EPS系统的移动性管理被定义为EMM(EPSMobilityManagement),EMM将支持与GSM和UMTS网络中与GMM等效的相关功能。同样,对于会话管理,SM将支持EPS承载建立、修改与释放,以及承载QoS协商等相关的基本功能。QACT讲解数据传输基站与UE应答相差4个子帧(加4原则-联通,移动看子帧上下行配比,应该是加6,待证明),层2证实就是RLC数据中假设是上行数据,UL上传RLC数据中,会添加这个信息,00(我是第一个数据也是最后一个数据),01(我是第一个数据但不是最后一个数据),10(我不是第一个数据,我是最后一个数据),就如上面信息一样,基站给终端分配上传数据假设是两段(第一段给4个RB,第二段给5个RB(分RB的时候会告诉基站用什么调制方式传输,QAM/QPSK等,这样就UE就知道每次分的这些RB传多少Bit数据了)),两段传上去后给基站说明,基站就好把这两段合并在一起,就是全部的信息了。还有就是是否需要应对,ACKSr是什么?SchedulingRequest(SR):为此?LTE?提供了一个上行调度请求(SchedulingRequest,SR)的机制。UE通过?SR?告诉eNodeB是否需要上行资源以便用于UL-SCH传输,但并不会告诉eNodeB有多少上行数据需要传送;SR发送有一个周期,多长时间发送一次,这个跟个运营商厂家配置有关。Sr其实就是给终端一个周期时间,向基站提诉求的机会(要资源),下面sr-id=30,对应周期20ms,在id-15这个子帧发,过了就等下个周期。案例:ping百度服务器的包,南京时延最短,原因有二:南京电信配置的SR周期为5,间隔时间短;百度服务器就在南京,上图中,苏州从发到收到百度服务器应对需要9个子帧,二南京电信从发到收到百度服务器的包只有3个子帧。智能预调度打开与关闭对传包的影响Pdsch传包备注:PresebtNo是之前发送过这个包,手机已经收到,但基站又发一个上次发送的包,UE就回复这个消息。打开预调度,基站给UE分配资源,很少跟其他UE出现冲突情况;关闭智能预调度,基站给UE分配会出现与其他用户出现碰撞情况导致重传。无效重选会统计成为误报率,对CQI影响比较大,就像关闭智能预调度时候,CQI统计较低,开启智能预调度时候无效重选减少很多,CQI就比较高。大话务场景参数配置帧偏置
献花(0)
+1
(本文系九寨里的酒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