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眼歪斜(面瘫)方剂(91~120方)收集整理

 火帝养生_WSH 2022-06-25 发布于云南

91、小续命汤

  【处方】麻黄 防己 人参 黄芩 桂心 甘草 芍药 芎藭 杏仁各3克 附子2克 防风45克 生姜15克

  【制法】上十二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中风垂危,身体缓急,口眼喎斜,舌强不能言语,神情闷乱者。

  【用法用量】用水12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煎取6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92、省风汤

  【处方】防风(去芦)、南星(生用),各四两。半夏(白好者.水浸洗.生用)、黄芩(去粗皮)、甘草(生用),各二两。

  【炮制】上俰咀。

  【功能主治】治卒急中风,口噤全不能言,口眼斜,筋脉挛急,抽挛疼痛,风盛痰实,旋晕僵仆,头目眩重,胸膈烦满,左瘫右痪,手足麻痹,骨节烦疼,步履艰辛,恍惚不定,神志昏愦。应一切风证可预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四大钱,用水二大盏,生姜十片,煎至一中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93、决明子丸

  【处方】决明子半两,天雄半两(炮),犀角屑半两,天南星半两(炮裂),白花蛇肉半两(酥拌,微炙),独活半两,川芎半两,白附子半两(炮),川升麻半两,白术半两,白僵蚕半两(微炒),防风半两,蔓荆子半两,当归半两(微炒),细辛半两,酸枣仁半两(微炒),萆薢半两,牛黄1分,朱砂1分,麝香1分。

  【制法】上为末,入牛黄等匀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肝脏中风,攻手足,缓弱无力,口眼斜,精神不定,行走艰难。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豆淋酒送下。

  【摘录】《医方类聚》卷二十引《神巧万全方》

94、换骨丹

  【处方】麻黄(煎膏)、仙术、香白芷、槐角子(取子)、川芎、人参、防风、桑白皮、苦参、威灵仙、何首乌、蔓荆子、木香、龙脑(研)、朱砂(研)、麝香(研)、五味子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桑白单捣细,以麻黄膏和就,杵15000下,每两分作10丸。

  【功能主治】瘫痪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一切风痛,暗风。血滞而不流,卫气遏而不通,风寒湿气相搏筋骨之间,内舍偏虚,发为不遂之病,气感八风,血凝五痹,筋挛骨痛,一切风证。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硬物击碎,温酒半盏浸,以物盖不可透气,食后、临卧一呷咽之。衣盖覆,当自出汗即愈,以和胃汤调补,及避风寒。

  【摘录】《宣明论》卷三

95、复寿延春丹

  【处方】人参2两,白茯苓2两,远志(去心)1两,牛膝(酒浸)1两,杜仲(炒去丝)1两,黄耆1两,菖蒲1两,当归1两,苍术(泔浸,去皮)1两,甘菊花1两,地骨皮1两,天麻半两,半夏(制)半两,生地黄半两,熟地黄半两,益智半两,萆薢(酒浸)半两,羌活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五脏,分阴阳,止咳嗽,助声音,驻颜色,黑髭发,明耳目,不忘记,添精髓,壮筋骨,美饮食,去一切诸风。主左瘫右痪,口眼斜,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以温酒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

96、白丸子

  【处方】半夏7两(生用),南星2两(生用),川乌(去皮脐,生用)5钱。

  【制法】上为末,用生姜汁调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风痰壅盛,手足顽痰,或牙关紧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生姜汤送下。

  【摘录】《正体类要》卷下

97、铁弹丸

  【处方】白附子 没药(别研)虎胫骨(酒浸一宿,炙干)全蝎 乌头(炮,去皮、尖)麻黄(不去节)自然铜(烧存性,醋浸一宿)各30克 白花蛇(酒浸)15克 辰砂(另研)7.5克 五灵脂7.5克 木鳖子20个(去皮,别研,不入罗)冰片 麝香各7.5克(别研)乳香(柳木捶研)7.5克

  【制法】上药为末,蜜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手足亸曳,或发搐瘈,或如虫行,或失音不语,牙关紧急,脚不能行,身体顽麻,百节疼痛,兼治白癜风,遍身瘾疹,小儿惊风,妇人血风,手足烦热,夜多虚汗,头旋倒地。

  【用法用量】用无灰酒600毫升浸1丸,分二十服;伤风鼻塞,分三十服,空腹、临卧各一服。大风5丸可安。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二

98、加味乌药顺气散

  【处方】白芷、桔梗、陈皮、天台乌药、枳壳、茴香、缩砂、天南星、川芎、当归、半夏、南木香、牛膝、木瓜、槟榔、香附子、甘草、萆薢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36种风,72般气,左瘫右痪,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腰脚疼痛,及治妇人胎前产后血虚血晕,血气不调,四肢麻痹,忽然手脚不能动之瘫痪,一切血气风,又治男子寒疝,风湿脚气下痈等疾。

  【用法用量】每服2-3钱,水1大盏,加生姜3片,大枣2枚,煎至7分,去滓,看病上下服。如妇人患,用好当归服。

  【摘录】《普济方》卷一一六

99、活血壮筋丹

  【处方】制川乌8两,川牛膝1两6钱,地龙8钱,桂枝8钱,菖参8钱,全蝎8钱,土鳖8钱,制乳香4钱,制没药4钱,血竭1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为丸,血竭为衣。

  【功能主治】活血壮筋。主筋骨疼痛,周身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左瘫右痪。

  【用法用量】每服6粒,空心服,男用白酒,女用黄酒送下。

  【注意】孕妇、火热症忌用;小儿不用。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禹县方)

100、国公酒

  【处方】当归、羌活、怀牛膝(去头)、防风、独活、牡丹皮、广藿香、槟榔、麦冬、陈皮、五加皮、厚朴(姜炙)、红花、天南星(矾水炙)、枸杞子、白芷、白芍、紫草、补骨脂(盐水炙)、青皮(醋炒)、白术(麸炒)、川芎、木瓜、栀子、苍术(炒)、枳壳(去心麸炒)、乌药、佛手、玉竹、陈皮、红曲、蜂蜜、红糖

  【性状】为深红色的澄清液体;气清香,味辛、甜、微苦。

  【炮制】上三十三味,用白酒回流提取三次,每次3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静置4个月,吸取上清液,灌封,即得。

  【功能主治】散风祛湿,舒筋活络。用于经络不和、风寒湿痹引起: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腰腿酸痛,下肢痿软,行步无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ml,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101、复方牵正膏

  【处方】白附子、地龙、全蝎、僵蚕、川芎、白芷、当归、赤芍、防风、生姜、樟脑、冰片、薄荷脑、麝香草酚

  【性状】为浅棕色或浅棕绿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炮制】上十四味,除樟脑、冰片、薄荷脑和麝香草酚外,其余白附子等十味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85%乙醇作溶剂,浸渍,渗漉,收集漉液,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约为1.05,与樟脑、冰片、薄荷脑和麝香草酚混匀,加入约4倍量重的由橡胶、松香、氧化锌、凡士林和羊毛脂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切段,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功能主治】舒经活络,调和气血。用于风邪中络,口眼歪斜,肌肉麻木,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外用,贴敷于患侧相关穴位。贴敷前,将相关穴位处用温水洗净或酒精消毒。

  【注意】使用过程中如有皮肤过敏,可暂停用药;贴敷期间应防受风寒;开放性创伤忌用。

  【规格】(1)4cm×6.5cm(2)6.5cm×10cm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102、大秦艽汤

  【别名】秦艽汤

  【处方】秦艽3两,甘草2两,川芎2两,当归2两,白芍药2两,细辛半两,川羌活1两,防风1两,黄芩1两,石膏2两,吴白芷1两,白术1两,生地黄1两,熟地黄1两,白茯苓1两,川独活2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养血荣筋。主血弱不能养筋,风邪初中经络,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或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中风,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知血弱不能养筋,故手足不能运动,舌强不能言语。阴虚不能养筋,筋燥而手足不能运动,指爪干燥,属风热甚者。歪斜偏废。

  【用法用量】秦艽汤(《校注妇人良方》卷三)。

  如遇天阴,加生姜7-8片煎;如心下痞,每两加枳实1钱同煎。

  【各家论述】1.《医学正传》:此方用归、芎、芍药、生、熟地黄,以补血养筋,甚得体。既曰外无六经之形证,但当少用羌活、秦艽,引用以利关节。其防风、独活、细辛、白芷、石膏等药,恐太燥而耗血。虽用此,川芎只可六分之一,尤宜加竹沥,姜汁同剂最好,达者详之。

  2.《明医指掌》:中风,虚邪也。许学士云: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故用祛风养血之剂。以秦艽为君者,攻一身之风也;以石膏为臣者,去胸中之火也;羌活散太阳百节之风疼;防风为诸风药中之军卒;三阳数变之风邪,责之细辛;三阴内淫之风湿,责之苓、术;去厥阴经之风,则有川芎;去阳明经之风,则有白芷;风热干乎气,清以黄芩;风热干乎血,凉以生地;独活疗风湿在足少阴;甘草缓风邪上逆于肺;用归、芍、熟地者、所以养血于疏风之后,一以济风药之燥,一使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也。

  3.《医方论》:此方刘宗厚与喻嘉言俱谓其风药太多,不能养血益筋骨;各执一见。予谓方中四物咸备,不可谓无血药也。若中风初起,表邪重者,用之尚可取效,然石膏、细辛二味必须减去。

  【临床应用】风湿热痹:杜某,右肩关节反复疼痛,活动不便,每逢阴雨天气症状加剧已八年。入院时体温36.5℃,右肩关节红、肿、痛、热,主、被动运动均障碍,舌质红,脉滑数,诊为风湿热痹痛,用大秦艽汤治疗。服药一剂,疼痛明显减轻;服药二剂,肿痛全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

  【摘录】《保命集》卷中

103、寸金丹

  【处方】乌药1两,防风1两,羌活1两,前胡1两,川芎1两,砂仁1两,厚朴1两,藿香1两,半夏1两,木香1两,紫苏1两,薄荷1两,苍术1两,香附1两,赤茯苓1两,白芷1两,陈皮1两,枳壳两半,炙草两半,白豆蔻2两,草果仁1两。

  【制法】上为末,另用神曲24两,多捣生姜汁拌糊为丸,以水飞朱砂2两为衣,每丸重1钱2分,阴干。

  【功能主治】中风、中寒、中暑,口眼歪斜,牙关紧闭;伤寒时疫;头疼脊强,恶寒发热;霍乱,绞肠痧,吐泻腹痛;疟疾;泻痢脓血;肚痛饱胀;伤食生冷,饱闷嗳气,不服水土;途间中暑,眼黑头痛;小儿伤寒,伤食,发热不解。伤风咳嗽,瘴气,吞酸;产后昏迷,恶露不尽;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用量】大人服1-2丸,小儿半丸,以愈为度。男妇老幼中风、中寒、中暑,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姜汤送下;伤寒时疫,头痛脊强,恶寒发热,葱、姜汤送下;霍乱、绞肠痧,吐泻腹痛,姜汤送下;初疟久疟,桃枝汤送下;泻痢脓血,肚痛饱胀,木香汤送下;伤食生冷,饱闷嗳气,不服水土,姜汤送下;途间中暑,眼黑头痛,凉水调灌即解;小儿伤寒、伤食、发热不解,清米饮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虚劳吐血、咳嗽者勿服。

  【摘录】《仙拈集》卷四

104、萆麻膏

  【处方】大萆麻子(一十四个.正东南枝上取七个.正西枝上取七个) 巴豆(七个.去皮)

  【炮制】上为泥,成膏子后,加麝香半钱,一处和成膏子。

  【功能主治】治中风口眼歪斜不正。

  【用法用量】左患安药于右手劳宫穴,内用纸七重,盖定药饼上,以碗坐在药上,碗用药酒蒸之;如右患用左手。略坐一时辰,用手托碗便正也。

  【备注】一方无麝香。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105、安肾丸

  【处方】川乌3两(面炒,去皮),川萆薢3两,茴香3两(炒),杜仲3两(醋浸,炒),蜀椒3两(去目,炒),当归3两,木瓜3两,柏子仁3两,菟丝子3两(酒浸),熟地黄3两(酒浸),川楝子3两半(杏核),泽泻2两,远志2两(甘草煮,去核),川巴戟2两(紫者,去心,酒浸),牛膝2两(酒浸),肉苁蓉2两(酒浸,炒),胡芦巴2两(酒浸,炒),山茱萸2两(去核,炒),白茯苓2两(去皮),蛇床子2两,破故纸4两(炒),苍术5两(米泔浸,去皮,茅山者佳)。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补肾镇精,壮阳,补虚损,暖腰膝,缩小便,涩精温中,去痰止呕吐,暖下元,定心气,消食止渴,长肌肉,除茎中寒及热疼,逐寒湿及诸冷痹,去一切风,添精益髓,去腰膝冷,益颜色,破症结,开胃进食,明目。主男子诸风,五劳七伤,颜色枯朽,手足不随,语言蹇涩,口眼歪斜,筋脉挛急,腰脚疼痛,元脏虚冷,面色青黑,腹胁胀满,下痢泄精,夜梦鬼交,惊悸健忘,骨髓伤败,未老阳事不兴,胃冷精流,阴囊湿痒,膀胱疝气,小肠下部脾胃俱弱,症结痰饮,霍乱吐泻,转筋不止,胸膈逆气,不进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空心、食前以盐汤送下,温酒亦得,每日2次。

  【摘录】《普济方》卷二二七

106、不换金丹

  【处方】荆芥穗 白僵蚕(炒)天麻 甘草(炙)各30克 羌活(去芦)川芎 白附子(生用)川乌头(生用)细辛(去叶)蝎梢(去毒,炒)藿香叶各15克 薄荷90克 防风30克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主中风口眼喎斜。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茶酒任下。如口歪向左,即于右腮上涂之便正。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107、大圣花蛇牛黄丸

 【别名】大圣通中花蛇丸

  【处方】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4两,乌蛇(酒浸,去皮骨,炙)4两,磁石(煅,醋淬)4两,赤箭4两,半夏(生姜汁浸1宿,切,焙)4两,威灵仙(去苗土)4两,防风(去叉)4两,自然铜(煅,醋淬7遍)4两,羌活(去芦头)3两,海桐皮(锉)3两,干蝎(去土,炒)3两,白僵蚕(炒)3两,白鲜皮3两,蔓荆实3两,当归(切,焙)3两,芎3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3两,蒺藜子(炒)3两,五味子1两半,远志(去心)1两半,萆薢1两半,桂(去粗皮)1两半,木香1两半,胡芦巴1两,楝实1两,白豆蔻(去皮)1两,芍药1两,泽泻1两,牵牛子(1半生,1半炒)1两,荆芥穗1两,白头翁1两,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沉香1两,干姜(炮)半两,麝香(别研)半两,牛黄(别研)半两,麻黄(去根节)3两,丹砂(别研)1两半,水银1两(用黑钖1两结作砂子),龙脑(研)2分。

  【制法】上药除别研外,为细末,再与研者和匀,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摊缓,口眼喎斜,涎多语涩,筋骨无力,行履艰难,遍身疼痛。

  【用法用量】大圣通中花蛇丸(《普济方》卷九十三)。

  【注意】《普济方》:如要出汗,浓煎盐鼓汤一盏投之。宜避风坐卧。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

108、大续命汤

  【处方】麻黄8两,石膏4两,桂心2两,干姜2两,芎2两,当归1两,黄芩1两,杏仁30枚,荆汤1升。

  【功能主治】中风暗哑,昏迷不省,半身不遂。口眼喎斜。卒然暗哑,五脏偏枯贼风。妇人产后中风。中风肥盛,多痰多渴,肢体不遂。风中五脏,舌纵难言。

  【用法用量】《千金翼》有甘草。

  【摘录】《千金》卷八

109、木香保命丹

  【处方】木香 白附子(生用)官桂 杜仲(去粗皮,炒去丝)厚朴(去皮,生姜汁炒干)藁本(去须、土)独活 羌活(生用,去芦头)海桐皮(生)白芷 甘菊花(去土)牛膝(去苗,酒浸一日,焙干)白花蛇 (酒浸三日,去皮、骨,,焙干)全蝎(炒)威灵仙(水浸,去土)天麻(别捣,取末,去土)当归(去芦头,水浸,去土,干称)蔓荆子(生,去皮)虎骨(酒浸,或酥炙)天南星(浆水煮五七遍)大防风(去芦头,干称)山药(生用)甘草(酥炙微黄)赤箭(生用)各30克 麝香9克(真者,别研)朱砂(上好者)45克

  【制法】上药为细末,其药分作十分,将麝香一分拌匀,炼蜜和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调养荣卫,升降阴阳,补益五脏。治体虚中风,口眼喎斜,手足偏枯,四肢拘挛,屈伸不得,麻痹不仁,惊痫等病,遍身瘙痒疼痛,头目昏暗;风入腹内,拘急切痛,体如虫行,心神恍惚;伤风瘴疫,偏正头痛,诸般风气;或伤冷物,心腹大痛;或妇女胎前产后,中风壮热,体重头痛,眩晕欲倒,气闭血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1丸,细嚼酒下,不计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110、三圣散

  【处方】防风90克(去芦)瓜蒂90克(碾破,以纸卷定,连纸锉细,去纸,用粗罗子罗过,另放末,将滓炒微黄,次入末一处,同炒黄用)藜芦(去苗及心)7.5克(或1.5~30克)

  【制法】各为粗末。

  【功能主治】涌吐风痰。治中风闭证,失者闷乱,口眼喎斜或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脉浮滑实;癫痫,浊痰壅塞胸中,上逆时发;误食毒物,停于上脘者。

  【用法用量】每服约15克,以韭汁300毫升,先用200毫升,煎三五沸,去韭汁,次人l00毫升,煎至三沸,却将原煎韭汁,同一处熬二沸,去滓澄清,放温,徐徐服之。不必尽剂,以吐为度。

  【摘录】《儒门事亲》卷十二

111、太一散

  【处方】独活(去芦头)45克 续断 杜仲(炒,去丝)肉桂(去皮)牛膝(酒浸一宿)黑附子(炮,去皮、脐)白茯苓(去黑皮)人参(去芦头)防风(去芦头)白芍药 当归(去芦头)各30克 川芎 熟地 秦艽(去芦、土)甘草(锉,炒)各45克 细辛(去苗、叶、土、头、节)30克

  【制法】上十六味,为粗末。

  【功能主治】治阳明经虚,风邪客人,令人口眼喎斜,麻木不仁,惊风痫窒,手足搐搦,不省人事。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御药院方》卷一

112、天麻钩藤饮

  【处方】天麻9克 钩藤(后下)12克 生石决明(先煎)18克 山栀9克 黄芩9克 川牛膝12克 杜仲9克 益母草9克 桑寄生9克 夜交藤9克 朱茯神9克

  【药理作用】对正常及高血压狗条件反射及血压的影响《中医药研究参考》1975(9):25~26,本方200%水煎剂,在每条犬每日80毫升,给药10~22日的剂量下,对高级神经活动处于正常状态的犬,不发生影响;但当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障碍时,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对正常犬没有降压效果,对高血压犬则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从实验结果看来,天麻钩藤饮既有降压作用,又有调节高级神经活动的作用,这为本方用于某些类型高血压病的疗效提供了部分药理理论基础。

  【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潜阳熄风。治肝经有热,肝阳偏亢,头痛头胀,耳鸣目眩,少寐多梦;或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舌红,脉弦数。现用于高血压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

  【备注】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平肝熄风;山栀,黄芩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朱茯神养心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牛膝活血通络,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成清热平肝,潜阳熄风之效。

  【摘录】《杂病证治新义》

113、木香附子汤

  【处方】附子21克(炮,去皮、脐)南木香30克(不见火)

  【功能主治】治急中风不语,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肢体瘫痪。

  【用法用量】上药切片,量病势重,则分作二服,轻则分作四服。每服用水220毫升,加生姜20片,煎至75毫升,去滓,空腹时热服。间服小续命汤一服。如急中,附子不炮。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一

114、二冬二皮汤

  【处方】麦冬2两,天冬2两,地骨皮2两,丹皮2两。

  【功能主治】滋水泻火。主头面肿痛,口渴心烦,一旦卒中,手足抽搐,言语不出,口眼喎斜。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二

115、大圣一粒金丹

  【处方】大黑附子(炮.去皮尖)、大川乌头(炮.去皮尖)、新罗白附子(炮),各二两。白蒺藜(炒.去尖刺)、白僵蚕(洗.去丝.微炒)、五灵脂(研),各一两。没药(别研)、白矾(枯.别研).麝香净肉(研)、细香墨(磨汁)、朱砂(研),各半两。金箔二百箔(为衣)。

  【炮制】上前六味同为细末,后四味研停合和,用井花水一盏,研墨尽为度,将墨汁搜和,杵臼内捣五百下,圆如弹子大;金箔为衣,窨研。

  【功能主治】治男子、妇人急患中风,左瘫上痪,手足,口眼斜,涎潮语涩,遍身疼痛,偏正头风。凡属风疾悉皆疗之。

  【用法用量】每服一粒,食后、临卧,生姜自然汁磨化,入热酒服,再以热酒随意多少饮之,就无风暖处卧,衣盖被覆,汗出即瘥。

  病少者每粒分二服。

  【注意】忌发风物,孕妇不可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16、保命金丹

  【处方】黑附子1两(生,去皮脐),川乌头1两(如上),白附子1两,五灵脂1两,白僵蚕1两(炒),白蒺藜(炒)1两(以上6味别为末),白矾(枯)1两,朱砂(别研)半两,没药半两,麝香(研)1钱,乳香(研)半两,全蝎半两(碎亦可用)。

  【制法】将上诸药和得所,以井花水磨细墨半两,滴水为丸,如弹子大,窨干,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补益五脏,固密真元,通流关节,祛逐风邪,壮筋续骨。主男子、妇人一切诸风,气血俱虚,阴阳偏废;卒暴中风,僵仆昏塞,涎潮搐搦,不省人事,失音舌强,手足亸曳,口眼喎斜;或瘫痪偏枯,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举止错乱,四肢麻痹;及治癫痫倒仆,目瞑不开,涎盛作声;或角弓反张,目睛直视,口噤闷绝,牙关紧急;并治风搏于阳经,目眩头痛,耳作蝉鸣,皮肤瞤搐,频欠喜睡,项强拘急,不能回顾,及肾脏风虚,脚膝疼痛,步履艰难,偏风流注,一边屈伸不得。

  【用法用量】每服1粒,用生姜1两,去皮细捣,取自然汁,将药丸于姜汁内磨,化尽力度,用无灰酒1盏温服。量病人酒性多少,更吃温酒1-2升,投之以助药力。次用衣被盖覆便卧,汗出为效。疾势轻者,每服半丸,不拘时候。

  【摘录】《传信适用方》卷一

117、川乌灵脂丸

  【处方】川乌头3只(去皮脐)、天南星3个共5两者(焙)、五灵脂(炒,别研)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左瘫右痪,口眼喎斜、寒湿脚气,一切风疾。

  【用法用量】每服10丸至15丸,空心、食前用薄荷自然汁入酒送下,1日3次。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一

118、三五七散

  【处方】人参 麻黄(去节)川芎 官桂 当归各30克 川乌 甘草各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贼风人耳,口眼喎斜。

  【用法用量】每服6克,茶水送下,日服三次。

  【摘录】《扁鹊心书》卷下

119、分水止鸣汤

  【处方】人参5钱,白术1两,车前子3钱,茯苓1两,肉桂1钱,半夏3钱。

  【功能主治】口眼喎斜,身欲颠仆,腹中鸣如囊裹浆之声。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辨证奇闻评注》:口眼歪斜,由于脾失健运,痰湿阻滞。方用参、术补其胃气,则痰浊自化;苓、夏化其痰湿,则经脉自通;肉桂温养其气,则气血自和,诸症自愈。

  【摘录】《辨证录》卷二

120、大圣镇风金丹

  【处方】川乌头4两(去皮脐),全蝎1两(去毒,生用),晋矾2两(甘锅内枯,存性),附子4两(炮,去皮脐),白蒺藜2两(炮,去刺,另研),防风4两(去芦头),五灵脂2两(去石,别研),白附子4两(生用),白僵蚕2两(去丝嘴,微炒),朱砂半两(另研细),没药2两(去石,另研),麝香半两(另研细)。

  【制法】上为细末,以熟汤放冷,磨京墨1两,成浓汁,搜和合匀,每温剂1两,可停分作4丸,只于风中干之,不可日晒,金箔为衣。

  【功能主治】卒患中风,左瘫右痪,口眼喎斜,涎潮搐搦,言语謇涩,偏正头风。

  【用法用量】每服1粒,食后、临睡生姜自然汁磨化,热酒调服,再饮少量热酒。即就暖处,覆以衣被,候汗出即愈。病小者,每粒分2服。

  【注意】忌发风物。孕妇不可服。

  【摘录】《普济方》卷九十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