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21:微笑--《吴哥之美》

 伊卡洛斯之翼 2022-06-25 发布于广东

下午睡醒的时候,随手拿了蒋勋先生的《吴哥之美》,没想到在晚上就读完了这本讲述吴哥古城废墟故事的书。其实说随手,倒是有些故作偶然的用意了,最近心情不算太好,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看得下去,所以应该是专门挑蒋勋先生的书来看,只是架子上先生的第一本书就是《吴哥之美》,所以勉强也能算得上随手了。


微笑--《吴哥之美》

虽然我很喜欢蒋勋先生的书,每次阅读先生的书,看似平常的语句总能唤醒我内心深处的美好,但是我轻易不会选择打开先生的书,害怕将先生的书都看完,下次想慰藉心灵寻找人性美好的时候,就难以找到药引子了。

吴哥城在1000年前傲视群城,然在500年前没落,据闻一场瘟疫让所有人远离了这雄伟的废墟。没有了人烟,郁郁葱葱的热带林木,将宏大的废墟隐没,成为了一个只存在四库全书里记载的古城。这个并不起眼的记载,翻译成了法文,引起了法国人的注意,并成功地找到了这个遗落的古城。这个500多年前的废墟都如此让人惊叹,当年统治这里的真腊国,应该是非常的热闹喧嚣,昌盛发达。照片上,石像的眼睛基本都是闭上的,嘴上露出了一丝微笑,据闻都在冥想,冥想中寻求人生的快乐。这是一个鼎盛的大国,举全国之力完成了庙宇和石像的建造,造型和表情都和汉地不同。

专业会让人迷失吗?

蒋勋在书的序提出了一个问题,“专业”是不是让人迷失了?迷失在自我张扬的虚夸里,迷失在矫情的论述中,专业变成了各种借口,使艺术家回不到“人”的原点。在汉文化的周边,许多繁荣的小文明,并不一定真的被我们认真的了解过,感受过,粗暴的用文化沙文主义来做自己的判断。

艺术是这样,其他领域也逃不脱。作为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工程师,我会特别的看重系统的思维,以及科班的正统模式,然而这个行业有相当的一部分人根本不是这个专业的,纯粹就当成一个糊口的行当,反过来说那些工作,我未必能安心做得下去。或许我只是用“专业”,来保护自己的玻璃心,我猜这么做的,估计不止我一个。

可专业不是坏事,从不专业到专业,这是一个行当发展的过程,然后行业长大了,或许就会害怕失去优势,拼命的挖护城河。这护城河保护的不是行业,只是这个行业的权力,因为这个权力就是财富的来源。

你说,专业能不让人迷失吗?

文明的反思

印象中,因为女人被抢夺而发生的大规模战争,我们的历史书好像没有什么记录,更不要说儒释道的神话故事了。但是希腊神话、罗马神话还有印度教神话,却有很详实的记录,也是他们圣战发生的原因。在西方历史上,却不止一次发生过这样的战争。我好奇的是,在我们的历史上是不是也发生过这样的故事,只是难以启齿,所以并不做太多的记录。或许是我草率了,人家关注的不是女人,只不过我们在这方面限制多了,关注就更多,那位13世纪的旅行家也是如此。

法国人根据元朝旅行家的记录文学,找到了东亚丛林中失落的文明,并没有像在美洲大陆那样的,把丛林中的文明视为蛮族,并不将他们当人看待。经过长时间的远航和殖民,法国知识分子开始了文明的反思,寻找到了吴哥废墟,虽然免不了有人掠夺偷运文物回欧洲,更多的知识分子选择研究这个古文明,试图复原这个曾经繁荣的文明,相当部分的学者因此长眠于柬埔寨。

什么是文明?当强大的帝国倾颓了,当王朝变成了历史,宫殿变成废墟,有什么东西会留下来,被称作“文明”,被千百年后的人怀念和向往?

暴力与平和

“佛”这个字是从范文来的,采取了“人”和“弗”并置,“弗”是没有的意思,那佛也就是人在消失里无我的领悟吗?无论是印度教还是佛教,诸神的战争还是人世间的战争,到了最后,仿佛并没有原因,只是原本人性残酷暴戾的本质一触即发。

念佛的人并非都是心中有善之人,念佛的恶人比一般人还恶,念佛只是他做恶事的一种解脱和救赎。人都是暴戾的,不然500年前也不会恶战一场,尸横遍野,战胜者最后慌然而逃。500年后,击退了殖民者的他们,又掀起了内战,微笑的神像下,这里沦为人间最残酷的屠场,人与人彼此间以最酷虐的方式对待,又一次血流成河。

荒芜的何止吴哥,还有如来悟道的鹿野苑。

千百年来,我们总问人性生来是善还是恶?小时候是善的,长大就恶了。小时候不曾受到那么多的诱惑,那么多的私欲,那么多的权力,那么多的财富。

人性残酷暴戾的本质,一直未变。很多人只是选择在自己能控制的时候,施暴,就连看门人也会选择欺负人。被欺负久了,又怎会不生戾气,以暴制暴,如此反复,莫有终止。

结语

生命短暂,城市繁华,帝国永恒,都是睡梦里一个不真实的幻象。

眼看起高楼,眼看宴宾客,眼看楼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