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纪年”规则聊“自信”

 写乎 2022-06-26 发布于四川

作者:刘宏宇

(一)关于“自信”的误解

一般,不愿多花时间看短视频。最近因为关注唐山残害女性暴行,多看了点儿,主要关注的是“群体关注度”,没成想,看到了一则可谓“奇葩”的短视频,说的不是那个事儿,而是“纪年”的规则或说“规矩”,引申的指向,是“自信”之类的“问题”。

俩看上去年岁很大并且像是蛮有学问的男子,说咱们现在说“公元”多少多少年,不妥;诘问:凭什么是“公元”?“公”字道理何在?强调:所谓“公元”,是西方的纪年,标志性起点是传说中的“耶稣基督”的诞生。牵引:要这么论,我们应该采用“黄帝纪年”,从黄帝诞生或战胜炎帝的年份,开始纪年中华民族,那么到今年,就已经是“黄帝纪年”四千几百几十几年了。扣题:我们要有我们的自信。不要跟着西方走。

说“奇葩”,首先是因为,这个段子,让人想起前些日子北京公交地铁路标去英文改汉语拼音的事情。浅见以为,那不是“自信”。这个,依着类似的个人浅见,更不是!

先说个“自信”的例子:唐朝。

大概,很多人都未必清楚,唐朝,特别是太宗(李世民)时代“克服”突厥到玄宗(李隆基)的“天宝”纪年时期发生“安史之乱”的这段时期,包围广大国土的漫长边疆,不是都有“边防军”的;很多地方,只有“边将”而极少“边军”,军事国防,带有极大的象征意义。为什么?主要两点:

其一,统治者更愿意把有限资源用于国内的经济发展而非“边防武备”。

其二,关乎了“自信”——国家政权稳固、人民相对安定,外敌入侵的目的,更是掠夺财帛而非倾覆国家、占有土地;入侵,是要成本的,有可能还很高!换一种方式,带着驼队、礼物、特产,欢欢喜喜来访,向伟大的大唐致敬,会得到比掠夺多得多的馈赠,成本还低!

(二)关于纪年的两个关键问题

说回“纪年”——俩问题:

第一,我们到底该用什么纪年?

第二,纪念方式与“自信”是否“硬关联”?

这俩问题,不是本文主要要说的。想来,能看到这些文字的朋友,都会有各自的认为、想法。这里,只是浅浅聊聊。

先说“黄帝纪年”。这个——确切吗?或者说,您、您们,所考证的,会得到“最高”承认吗?不能的话,哪怕只是“未必”,这么个扯法儿,有多大意义呢?

我们国家,自古以来,都是“特别标记阶段性纪年”。特别标记,通常都是帝王的授命;阶段性,则具有很大的变数。

比如: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纪年),有好几个“年号”,每个年号计数不等。再比如,前面提到的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也有“开元”和“天宝”两个“年号”。后来,渐渐地,皇帝不再随意更改年号,明清以来,每个皇帝的年号,就都只有一个。

哪怕只有一个年号,也是皇帝的专属,跟黄帝纪年没有对应哒!那么,那些“自有”年号的皇帝,尤其像汉武帝、唐玄宗这样“任期”内使用不同年号的,是不尊重黄帝还是太过“自信”了呢?

(三)关于“公元”,其实 可以不叫“公元”

今天的“公元”之所以叫“公元”,首先,是我们自己翻译的结果。可以不叫“公元”!

上世纪早期,公元1911年,清“宣统”年间,辛亥革命爆发;翌年,即公元1912年,清帝逊位、帝制结束,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以“民国”为“年号”,是为“中华民国元年”。

那时,由于我们今天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社会状况,也包含“国际化”的一些因素、需求,采用“民国”纪年的同时,也辅助性地标记西方的纪年,但通常并不冠以“公元”二字,而是说“西历”,西方历法——中华民国元年,即“西历一千九百一十二年”,“民国三十八年”,就是“西历1949年”。

在由1912至1949的三十八年间,也有一些人和组织,不称“西历”而叫“公元”。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制定国家规则的时候,开国前辈们经讨论决定,新生的国家,不再冠以特别的“年号”,而就以“西历”即“公元”纪年。

无论“西历”怎么来的,在当时,确是国际上绝大多数政权都采取的纪年方式;这点上,我们的开国先辈们,并不计较到底谁依从谁,而慨然放弃了传承数千年的“特别标记阶段性纪年”模式,沿用之前并非“法定”的“公元”叫法,并正式将“西历”的说法摒除掉,改称“公历”。

在笔者看,这,才是真正的自信——我们固然有着极悠久的历史;但今日之中国,乃至未来之中国,将是与国际共存的全新国家!我们愿意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在包括纪年方式在内的一些事情上“趋同”。

往大里说,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的大度和开明!

非要“狭隘”点儿的话,也可以这样比方——我很高大,但我愿意弯下腰与你平齐而成更好的交流。难道,我会因此而不高大么?难道,你竟会因此而认为我不高大么?

(四) 利万物而不争 

我们智慧的祖先曾说: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有容乃大……

今天,我们走在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并不是要“一家独大”,而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地谋求最广大、最普遍的进步与繁荣。我中华民族泱泱十数亿众,绵绵数千年传承,百年间即由内忧外患、满目疮痍、备受欺凌,发展至今天的强盛,强盛到,有如某亲民度相当高的老牌明星所言——别人要想方设法令你慢下脚步。

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国际竞争格局,若是更多聚焦在如何以实干创造崭新时代,如何汲取曾经的进步、成功经验,才更会是“自信”的理性体现吧。一下子把“纪年”这样的“旧账”抬到高高的显眼处去掰扯,至少,有点儿浪费资源,包括,尤其包括,有关人士的探研和我们这些接收者接收所花费的时间!

你原来叫什么名字,有过怎样的经历,于今天,大抵,自己知道就好;等到你足够强大,足够令人仰望,那些,他们自然会来问!到时候,告不告诉,还要看你高不高兴呢!对不?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