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寿:挑战超薄极限

 相逢就是缘 2022-06-26 发布于安徽

地方平台发布内容
安徽学习平台
2022-06-24
订阅
作者:徐国康 张理想 杨竹

彭寿通过灯光观察电子玻璃表面质量非周期性波动情况。

彭寿在8.5代TFT-LCD玻璃基板边检系统处,仔细查看并研究基板玻璃精密加工质量和气浮传输的稳定性。

彭寿与质检员一同进行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厚度检测。

彭寿在8.5代TFT-LCD玻璃基板终检洁净包装区,指导技术人员优化提升机器人的智能转运速度。

彭寿院士对玻璃新材料的配方设计开展成分分析试验。

在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彭寿正为青年科研人员讲解镀膜工艺原理。

院士名片

彭寿,桐城人,1960年10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他提出了玻璃新材料多元组分设计、低微缺陷高质量熔化、宽板超薄浮法成型、超精密退火等新理论新工艺新方法,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出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触控玻璃、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中国首片8.5代浮法TFT-LCD玻璃基板。当选第23届国际玻璃协会主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及国际玻璃协会终身成就奖等荣誉,主持制定国家标准9项,获发明专利237件,出版专著5部。

“在超薄玻璃领域,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超30%,你的手指划过的手机触摸屏可能就应用了我们生产的超薄玻璃。”6月21日,夏至,在位于蚌埠市的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彭寿自信地说。

玻璃,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是正在走向轻薄化、智能化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其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唯有应用超薄显示玻璃,才能给人带来炫酷的体验。而中国的超薄玻璃制造技术,离不开彭寿院士带领团队持续多年对浮法技术的研发攻关。

“浮法,是熔融的玻璃液自由流淌到锡面上进行展薄、拉伸、成型的方法。我们拥有浮法玻璃生产工艺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是一种不向国外交专利费的方法。”彭寿说,多年来,他提出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低能耗制备新方法,带领团队开发出世界最大规模日熔化量1200吨的玻璃生产线核心技术与成套装备,使我国浮法玻璃技术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更轻、更薄,是彭寿团队对超薄玻璃的不懈追求。2018年,在突破原料提纯、玻璃成分及配方、新型熔化、超薄成形等1000多项技术瓶颈后,世界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在蚌埠横空出世!

“0.12毫米,这是一张A4纸的厚度!”彭寿双手捧起一块超薄玻璃,轻轻地卷曲成完美的弧形。既然超薄玻璃能卷曲,那么能否像A4纸一样折叠呢?他带领团队向研发可折叠玻璃进军,于2020年在国内率先开发出30微米(0.03毫米)柔性可折叠玻璃,在玻璃新材料领域再创一项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成果。

“30微米,这是目前最薄的可折叠玻璃!经过日夜不停的弯折测试,这种玻璃折叠22万次都没有裂纹,我们因此成为国内某主流品牌全球唯一的供应商,解决了关键原材料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保障了信息显示供应链和产业链安全。”彭寿说,随着可折叠手机越来越受大众青睐,柔性可折叠玻璃将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下一步,要把超薄玻璃向大尺寸化、连续生产方向发展,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我们期望研发出10微米的超薄玻璃,作为半导体的衬底材料,其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曾经,玻璃新材料是制约我国产业发展的瓶颈。彭寿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中国玻璃技术、产业和品牌在国际上实现了由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由于为世界和中国玻璃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国际玻璃协会推选他为协会第23届主席,并授予其“国际玻璃协会主席终身成就奖”。在彭寿和国际玻璃协会的积极推动下,2022年被联合国批准为“国际玻璃年”。

“中国已经走进世界玻璃舞台的中央,世界将迎来玻璃发展的新时代!”彭寿自豪地说。

来源:安徽日报
责任编辑:陈宇 吴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