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人口为何从7千万涨到4亿?康熙做了3件事,让百姓愿意生小孩

 无风起念 2022-06-26 发布于广东

中国当前人口高达14亿,不过其实在清朝以前,人口并不多,北宋时期约1亿,明朝晚期约1亿至2亿,但明末清初又因战乱流离失所而跌破1亿。

直到经过康熙、雍正、乾隆盛世后,人口逐渐攀升,到鸦片战争前夕的道光十三年(1833年),一路约从7000万爆增到4亿。这归功于康熙做了3件事。

▲康熙奠定后来清朝盛世基础(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国家获得平稳安定

首先当然是“国家获得平稳安定”。康熙年仅8岁继位,并未掌有实权,且当时许多区域都不属于清代。比如说,云南虽然是清代的国土,但握有权力的是吴三桂,康熙了解吴三桂随时有可能背叛,因此决定消灭其势力。康熙也运用朝中满族与汉人的矛盾,趁机铲除吴三桂的势力。

这次平三藩,让康熙控制好国家内部的局面,也让人民处于较为稳定的环境中,能够从事工作与生产。

此外,康熙也确立中国台湾地区的统治,再加上平定中国北方的格尔丹部落,让边境人民稳定生活。

康熙在位期间,注意缓和阶级矛盾,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农业政策,重视农耕,发展经济,改革税收,疏通漕运。同时还对三藩明郑噶尔丹等各地反清势力大规模用兵,对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黑龙江流域和广大东北地区的控制,实现清朝的国土完整和统一。康熙奠定了乾隆登基后盛世的基础。

耕者有其田

第二就是“耕者有其田”。

康熙的“耕者有其田”改革使获得土地的农民提高生产意愿,提高农业生产性,有效满足农村的劳动力需求,并以此累积未来丰富、廉价、具有高竞争优势的产业劳动力。

农民在拥有土地后,就是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人口才会增长。康熙颁布许多有助于农地耕种的政策,先废除圈地制度,让贵族的土地回到农民手中;另外一方面,若是开垦荒地,国家10年后才会收税。这也让许多荒野渐渐成了良田,也让国家欣欣向荣。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第三是,即便人口增多,也不收税。

中国自秦汉以来即有人头税的传统,对于一个家庭中的人口,尤其是成年男子(人丁、丁男、丁壮)加以课税,称丁税。此外,丁男多必须服行傜役

明代末年张居正实行的“一条鞭法”,是摊丁入亩的最初阶段,规定免行傜役,以现金代替,并与田赋一起征收,使税赋征收更为简便,同时也减少了无田地者的负担,部分地区亦有“摊丁入亩”的举措。

由于当时人口快速增加,税务分配不均,康熙因此下令,新增的人口不收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帝颁布了著名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诏,诏令使得丁税的数量成为定额,新增加的人口不必再负担丁税

也就是说,若一家人的劳动力增多,并不会因多出的人头而向你收税,所以人民也就不用担心,放心地生养孩子。

引进海外粮作物

此外,清朝人口增长还有一个原因,当时美洲的玉米、番薯引进国内大量种植,这些产量很高的农作物,也让人民可以获取更多食物,粮食无缺,人口自然也就成长。

参考资料:《清史稿》

作者简介 | 无风,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