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继续说说高考出分这件事。昨天高考状元、高考排名都出来了,大家讨论非常的激烈,特别是涉及到地域方面的教育情况,我不参与讨论这个。大叔从个人的一些个人体会去理解现有的这个情况。因为个人信息渠道有限,所以可能观点有偏颇,希望百家争鸣,各抒己见了。高考未出分那一段时间,网上一大片的人叫高考数学好难好难,什么心态才能出这么难的数学题?但高考分数一公布,大叔看到厦一的学生数学就是考了143。觉得的好难的,和考的好的,往往是两拨人。一拨说好难要躺平,另一拨暗暗自爽。学霸终究是学霸,再难也能解的出。 对于数学难题乃至人生难题,对学霸这个种类,却永远不受此“诅咒”。学霸的杀手锏,就是超强的学习能力,变化适应能力,能吃苦的精神,这和时代趋势高度契合;在这种人生难题当中,他们在自己的层次站的最稳,不可能下坠,也蓄着力憋着劲,但凡来点点运气,就能一跃而上。2022省状元:福州一中物理黄嘉润703分、泉州五中郭奕凯历史696分。惠民大叔特意去查找了一下资料,2022年福建高考理科(物理方向)考得比较好的同学是福州一中黄嘉润703分,黄同学初中就读福州私立学校台江华伦中学。泉州五中郭奕凯取得696分的好成绩,成为2022年福建高考文科(历史方向)考得比较好的同学。3年前,他是泉州中考第一名。福州的华伦中学,是很强的一所私立学校,而泉州五中在泉州也是顶级名校。对于好的生源,学校方都是趋之若鹜的去争取。因为高中都是靠成绩说话的,所以每个中考的学子考的好的,都愿意填大家最喜欢的学校,于是高中学校就是强者恒强。曾经听一位公办初中的校长谈办学经验,他说:“要办好一所学校,除了先进的办学理念、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学校硬件之外,关键的还要有一流的生源!”所以,好的学校本身,硬件师资是一部分,更多的人看中的是那么多的择优生源。像各地的一中,各地的优质学校,就是因为把最优秀的孩子都集合在同一所学校,最终培养出那么多省状、市状,这也是我们现在津津乐道的谈资。大家都在报省状元谁谁谁,我们的一中报的是高分段为全省第一。相爱相杀的厦门两所重点高中,在今年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整体实力依然雄据福建前三。相对厦门来比,似乎双十中学更胜一筹,但从全省来看,正是厦门一中在整体实力上抵住了泉州五中的冲击,让厦门牢牢地把住高分段综合第一的位置。 我个人的体会是,厦门的均衡教育算是走的比较前列的,就是这样的均衡教育,让所有的学子都有机会拼一把。 比如厦门小升初采用摇号的方式进行多校划片,把好的生源都均衡分布到了同片区的学校中去; 比如新初一的时候,进行分班考试,用这个成绩来做均衡分班,学校组织入学摸底练习,并将依据练习成绩来编班。还x编了个均衡指数是用于衡量学业水平等差异程度的指标。再比如:到了中考,厦门一双外等各好的高中学校,拿出35-50%的名额分配给各个普通初中学校,也就是我们说的定向生配额,只要你们成绩达到了,就有机会上一中双十外国语。 也只有你足够的优秀,才能获得更好的机会去拼一把一双外。普通家庭的孩子,没啥机会能争抢到这种机会,哪怕你再努力,再拼命,再铺资源也都一样,那名额不属于你就不属于。因为均衡,我们的孩子才有机会进入好的高中,进了好的高中,也有机会去拼一把前1000,前500,前150的名次。 看到厦门的一双外科,都在省前150占有位置,而且名额还相对较多,这才是我们孩子希望所在。这也说得通,为什么有些家长更喜欢厦门教育的根本原因吧。 《厦门日报》介绍了厦门教育的十四五(2021年-2025年)规划,规划指出,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就读普高需求,到2025年还要新建16所普高,2025年预计普高录取率将从现在的58%提至65%。这么大好的机会,你得让孩子好好拼一把,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大学生。最怕的就是你这样的家长,以为大家都在躺平,不知道别人在暗暗的努力: “经常把 '佛系' '咸鱼'挂在嘴边的人特像高中班上白天睡觉,晚上刷题的'心机学霸',你以为他放弃了,其实他做题比谁都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