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染病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流感大历史:一部瘟疫启示录》

 读书的天蝎小木 2022-06-26 发布于江苏

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后,在疫情防控,在抗击疫情方面,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挺为自己生在中国而骄傲的,尤其在疫苗研发以及接种方面,我国更是一马当先。最近,身边很多朋友见面时的问候,大多变成了:新冠疫苗打过了吗?

虽然疫苗的安全性毋容置疑,但是也还有很多人在观望,大概出于这样几种心理吧,

一、是侥幸心理,现在全国都低风险了,我干嘛要打疫苗?

二、是怀疑心理,这个疫苗质量行不行啊?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些怀疑。

三、是从众心理,大家都没打我干嘛要打?

四、是拖延心理,我再等等,也许有更好的疫苗呢,也许疫情就过去了,不用打了呢。

其实,说到底这是大家对疫苗的认知不足,对疫苗的信心不足,此外就是对目前的疫情形势估计不足。俗话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了解一下《流感大历史》这一部瘟疫启示录,对于今天我们更好的应对新冠,有着非同一般的借鉴意义。

作者马克·霍尼斯鲍姆,英国伦敦大学城市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医学史,曾任《观察家报》首席记者,在《柳叶刀》、Medical History等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书评和论文。

著有多部医学史作品,包括《与恩扎渣一起生活:被遗忘的英国故事和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被英国皇家学会提名为年度科学书籍)、《人类大瘟疫——一个世纪以来的全球性流行病》(《金融时报》2019年年度图书)等。

张文宇医生在《流感大历史:一部瘟疫启示录》推荐序中写道:《流感大历史:一部瘟疫启示录》记录了更早的一百年,1830——1920年间,流感在西方流行的情况,从历史记录中找到了更加多的细节,描述流感最为猖獗的时期,同时对于人来来说也是最为黑暗的时期。

回顾这段历史,或许可以让我们认识到人类的发展历史始终是和传染病纠缠在一起的。传染病的大流行时期是病原微生物在一定阶段占据了优势,这个阶段,大量人口死亡,人类会恐惧,甚至变得歇斯底里,但恐惧过后,人类会通过主动和被动的行为来抑制病原体的传播,这样的场景在人类的历史上总是一再上演。

面对传染病,多了解一点以往传染病的历史,能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待现在正在流行的这场新冠传染病,虽然,历史总是如此雷同,但微生物在进化,人类也在进化,每次流行都各有特点。

身为普通人,了解一些传染病的来龙去脉、传染周期、预防措施、心理应对,可以做到从我而始,相信科学,才能不信谣不传谣。

《流感大历史:一部瘟疫启示录》没有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不是科普性质的书籍,而是从情感学的角度讲述了长达一个世纪的流感流行历史,为普通读者开创了理解流感的一种新思路。

让我们看看百年前当传染病发的时候,政府和医生、普通人都是如何应对的。

一、医生迅速给出与传染病相关的正确判断

1848年,伦敦皇家自由医院医生托马斯·皮科克认为:从本质上讲,流感有三种不同的症状,简单的卡他热,伴有肺部并发症的卡他热和伴有腹部并发症的卡他热。同时他相信卫生干预的价值,指出排水问题、环境拥挤、空气污浊、衣着不足,食物不足或不适宜,这些都会大大加剧流感的流行性和致命性。”

看到这一似曾相识的一幕,惊觉历史果然是惊人的相似

记得2020年1月20日晚上9点30分,央视《新闻1+1》节目连线钟南山,面对白岩松的提问,他做了 “根据目前的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肯定的人传人。”这番回答,依据是“在广东有2个病例,没去过武汉,但家人去了武汉后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在可以说,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

斩钉截铁的回答让大家知道疫情的严重性!除了肯定人传人外,钟南山带来的回答还有:跟SARS有些相似、14名医务人员感染、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有发烧就要警惕……一个个回答让全国人民春节期间走亲串友的计划搁置,进入全民防控的新阶段。

面对传染病的肆虐,不具有专业医学常识的普通人,太需要专业人士的正确判断和及时跟进治疗,

二、政府迅速部署各种防疫措施

1892123日,卫生干事助理理查德·索恩发布了一条临时备忘录,列出了各种预防“流感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对患者早隔离,“把患者和健康人分开”;“对感染物品和房间进行消毒”;避免公共集会,因为“人们知道很多人聚集在一个狭小的区域,会促进流感的传播”;这份备忘录还建议在“有流感威胁或者已经发生流感时,为了保证建筑物的空气质量”而对公共建筑进行通风。

谨慎起见,最好尽可能与正在患流感和刚刚患过流感的人保持距离。甚至有人提出要延长圣灵降临节假期,他们指出:如果延长假期不仅有利于患病的一员康复,还可以避免其他议员感染,并且可以借此机会对一位大厦进行彻底消毒。

三、电报的发明以及新的大众媒体传播放大了恐惧,引发公众的轰动效应。这一点,新冠期间的媒体报道,做到了及时、准确、详实,很好的避免的大众心理的恐慌。

四、专利医药行业利用消费者的恐惧心理,大发一笔国难财。想起新冠隔离期间口罩的炒作,任何时期,都会有唯利是图的人存在。

五、威廉·法尔首次将统计学运用到医学上,将统计学转变为当时医学专业最强大的流行病学工具之一。他利用数据统计测量一系列传染病的死亡率。

在此之后,数据成了疫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在被数据困扰或者把数据作为唯一可以信赖的指标的时候,我们要回到历史上想想,是谁创造了这个方法,其实还是最早的疫情给了我们这个方法,所以不是数据改变了我们,而是疫情改变了我们。

阅读《流感大历史:一部瘟疫启示录》,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每一场疫情都会对人类的心理产生影响,恐慌、焦虑等反应被刻进人类记忆的深处,甚至被写进遗传密码,成为后代某种意义上的本能反应。所以,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就不会在遇到类似的疫情时恐慌了,知道传染病都有这么一个坑,才能尽量避免掉进坑里。

读史可以明智,读传染病史可以可以更好的应对正在发生的新冠,以及未来可能会面临的挑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