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一直没有发现外星人?因为我们早就被发现了。 这句话从表面上看好像是违背了悖论,但却细思极恐。莱姆的语言和文字就能给读者这种震撼,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哲学的深渊,“你在凝视深渊的同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完美的真空》,是莱姆为并不存在的书写的一本书评的科幻文集。很多人初看,往往会一头雾水。总有一种错觉,觉得这本科幻集里只有《完美的真空》是莱姆写的。 其实不然,《完美的真空》所有的文章都是莱姆用超凡的想象力,架构而成的,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书的书评,这段话好像很绕口,但是莱姆的文章的,思维的深邃更让人绕脑。 无知者无畏,当你对未来、对宇宙一无所知的时候,你会觉得莱姆文章的情节和内容真是荒诞不经,有如一个脑回路有问题的人信口开河。 但是,当有一日借助科技的进步,和精密的仪器,再回头看莱姆文章所描述的科幻元素,你会惊觉,只有莱姆这样子的天人才会写出这样子的天才之书。 即便书中能佐证的只是其中凤毛麟角,正确,也让人惊诧不已了。更何况在他的书籍宝库里,还有N多的宝物之谜等待着读者去探索、求证中去探险,去得到唯一的答疑解惑。 莱姆的1971年的《完美的真空》,是一本科幻短篇小说集,莱姆别出心裁地采用评论一本本书的形式来写他的科幻小说,对人和宇宙的关系有着非常深刻的描述。 《完美的真空》莱姆写下的凭空杜撰虚构出来的,16篇并不存在的的书评,以荒诞讽刺地玩笑冷嘲热讽,讲故事加叙加译、打比方旁征博引、在科幻与书评的边界,解决人类真正的问题存在。 翻开《完美的真空》,莱姆化身白痴、哲人、疯子、上帝,逐渐交代出了所评论的书的结构和主题,甚至包括许多细节的科幻因素,跟读者玩一场烧脑的思维游戏。 在《鲁滨逊家族里》他写到:既然装水的容器,给水赋予了器物的形状,那么打破一切器物就将使水获得绝对的自由,与此同时,就像水一样,摆脱了容器,洒成一片泥泞,一个彻底孤独的人也会这样爆发,而这个爆发是一种彻底非文明化的形式。 如果没有上帝也没有他者,他们的归来也毫无希望,那么就得通过构建某种信仰体系来进行自救,这个体系对于创造者来说必须是外在的。就这样鲁滨逊力图在自己的岛上,在自己创造出的人群内部,复制现实世界的这一特征。 在岛上建立一个完整的假想社会。这样他就可以爱上一个姑娘了。 我们爱别人而不爱其他人心中的那个自己。 鲁滨逊为自己梦想出了一个他的姑娘,他不想将她彻底交付给清醒,因为她就是他。因为在那永远不会放过我们的清醒之中,除了死亡,没有其他的唤醒方式。 莱姆的风格怪诞,热衷于用后现代实验拓展文学边界,痴迷于探讨超前时代的科幻主题:技术的本质、人类与外星智慧的沟通困境、对人类局限性的绝望、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他的作品超越了科幻的思维,直抵哲学的深度,甚至被列为哲学系学生的教材。 阅读莱姆《完美的真空》的过程,其实是间接对哲学的一些本质问题的探讨。阅读他的作品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文字的叙述,而是从标题、从内容、从情节的递进中,透视这些综合带来的背后的哲学的实质。 不是太好理解,很多时候看完他的作品仍然是云里雾里,不知他想表达什么。只有反复复反复地思索,才能多少了解莱姆的科幻作品的内涵。 在《小队长路易十六》里,他写到:它们或真或假,或虚或实,或是假装的游戏,或是自发的生活,我们在此面对的是扭曲的真实和真正的虚假,因为真实和虚假同时存在。 故事的背景是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个十年年的阿根廷,50岁的队长齐格弗里德是一名来自第三帝国的流亡者。 他带着积累的宝藏,和一群追随者,还雇用了10多名妓女,在一个至少有12个世纪历史的废墟上、建筑物遗迹里,虚构了一个君主时代辉煌的法国——陶里茨,而他自己成为路易十六转世。 新路易不仅可以在自己的甲王位上安枕无忧,而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塑造周围的一切。 假如老陶里茨的“朝臣们”只是扮演自己的角色,结结巴巴地重复背好的台词,我们见到的将是死气沉沉的木偶剧表演,然而他们已经将形式内化于心,每个人都已沉浸其中,而且已浸润多年。 当新人贝特朗到来之后,试图揭穿这一切的虚假,那些沉浸在“伯爵”贵族头衔虚幻之下的人,已经无法从强加的范式中彻底解脱出来。 这些恶棍从自己的职位中获得快感,但与贵族内外一致带来的快感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强化的快感,可以将其最简单的描述为罪行得到美化,甚至是罪行的合法化,因为自身法律的威严之中却能食用罪恶之果,才能让恶棍享受到最高的快感。 莱姆的高超之处在于展现了人类繁多的丑恶花样,各种邪恶,不胜枚举---无法简化为单一的公式。 以谎言为生的谎言带来的结果,就是其丰富繁茂的形式,超越了一切真正的宫廷图景,而那些图景正是人类行为的诊断,因为它同时具有双重的可信度。 于是外来的新人贝特朗首先投降了,他允许自己穿上王储的长袍,学习宫廷礼仪。这是因为现在除了表演之外已经一无所有了。他们无法再重新回到过去。 最终他们杀死了“老国王”,却发现老国王的宝藏——所有的美元都是假的,他们永远都无法逃离陶里茨,他们只能把这个游戏周而复始继续下去…… 直到,现实世界的骑警巡逻队来敲城堡的大门,两个时代、两个世界,被不可思议地带到一处,这个宏大而寂静的场景,作为美妙的收场…… 再美的梦总有醒来的一天。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Stanisław Lem,1921—2006)波兰著名科幻作家、哲学家,被誉为“科幻界的博尔赫斯”,《纽约时报》曾称“如果有一天科幻作家能获诺贝尔奖,非莱姆莫属”。迄今,莱姆作品已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畅销超4500万册。 莱姆以博学闻名于世,他智商高达180,通晓英、法、德等7国语言,医学、生物学、数学、哲学、语言学……信手拈来,无所不知。 莱姆的《索拉里斯星》《未来学大会》多次被搬上大银幕,他的作品是《黑客帝国》中“红、蓝药丸”的灵感源泉,更影响了刘慈欣、道格拉斯·亚当斯等一大批科幻作家。 2021年为莱姆诞辰100周年,波兰政府将之命名为“莱姆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