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溯历史,探寻潼南古代地名的记忆|梓潼镇|梓潼街道|清康熙|民国|塘坝镇

 归真养生 2022-06-26 发布于四川
因设于梓潼镇,归潼川府辖地,居府南
定名潼南
而潼南的各个地方
在历史上也有着和现在不一样的名称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同欣赏下
潼南各地曾经的那些古名称
城区镇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梓潼街道办事处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建庙宇,装修帝像,兴建场镇,定名为梓潼镇。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清廷分遂宁县丞驻镇兼盐业批验。
民国元年(1912年),为东安县治。
民国三年(1914年),为潼南区治。
民国四年(1915年),梓潼街道一带设为城区镇。
1951年1月,撤销城区镇,由城区派出所代管。
1954年1月,新置城关镇。
1977年9月,城关镇由乡级镇升格为区级镇。
1981年7月,城关镇复名梓潼镇。
1993年,撤销大佛区,所辖大佛等5乡划入梓潼镇。
2006年6月,撤销梓潼镇,设梓潼街道。
▲梓潼街道
桂林镇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桂林街道
秦时,桂林街道境域属蜀国;
2006年6月,撤桂林镇,与原梓潼镇的东风片区合并设桂林街道。
▲桂林街道
崇龛井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崇龛镇
“崇龛井”本为盐井名
因隋唐时崇龛盛产食盐形成集镇而得名。
隋开皇三年(583年),始建。
大业十二年(616年),设隆龛县,境内史家坝是古县城遗址。
唐先天元年(712年),因避讳,更名崇龛县。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降为崇龛镇。
1951年1月,建崇龛镇人民政府。
1958年9月,改为崇龛耕作区,属红旗公社。
1961年3月,以耕作区建立崇龛公社。
1966年后,更名东风公社。
1972年6月,改为崇龛镇。
1985年11月,崇龛乡并入崇龛镇。
1993年6月,全县撤区建镇,光辉、红星,朱家3乡与崇龛镇合并为光辉镇。
2000年7月,更名崇龛镇。
▲崇龛镇陈抟故里景区
三汇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小渡镇
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属合州府铜梁县。
清朝时期,属遂宁中安里三汇场。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潼南县。
1950年1月,建三汇乡。
1952年4月,三汇乡划出部分区域增设汇集乡、万寿乡。
1956年6月,汇集乡并入三汇乡,同年又分出。
1958年9月,三汇乡改为三汇公社。
1981年12月,小渡镇因重名,即以境内小渡口,三汇公社更名小渡公社。
1983年12月,小渡公社改为小渡乡。
1993年12月,小渡乡、汇集乡、青云乡合并建小渡镇。
▲小渡镇场镇
滩石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太 安 镇
太安镇因取“太平、安康”之意而得名。
清宣统时建场,因有滩石坝命名滩石场。
周时,属巴国。
西汉时,属键为县。
北周时,属安居郡柔刚县。
明朝时期,属遂宁县。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潼南区泰安里。
1950年6月,改建太安乡。
1951年1月,属第六区。
1956年1月,属塘坝区。
1958年9月,太安乡改为太安公社。
1983年12月,太安公社改为太安乡。
1993年12月,太安乡和前进乡合并成立太安镇。
▲太安镇场镇
塘坝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塘 坝 镇
清初,始建塘坝场,属遂宁县东北里。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潼南区东北里。
1950年1月,建立塘坝乡。
1952年6月,塘坝乡析置胜利乡。
1955年6月,胜利乡并入塘坝乡。
1958年9月,塘坝乡改建塘坝公社。
1961年3月,塘坝公社析置胜利公社。
1983年12月,塘坝公社改为塘坝乡。
1993年4月,塘坝乡、胜利乡、康乐乡、永乐乡合并为塘坝镇。
▲塘坝镇
太平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卧 佛 镇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马桑嘴处建场,名太平场;清同治二年(1863年),迁场于青杠岭,改名复兴场。
1950年1月,建复兴乡。
1956年1月,新生乡并入复兴乡。
1957年4月,复兴乡析出新生乡。
1958年9月,撤复兴乡成立复兴公社。
1983年12月,撤复兴公社改为复兴乡,同年更名为卧佛乡。
1993年12月,长兴乡、新生乡、卧佛乡3乡合并成立卧佛镇。
▲卧佛镇
邓家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五 桂 镇
南宋乾道年间(1165年至1173年),建邓家场,属合州铜梁区。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邓家场更名为五桂场。
民国元年(1912年)后,五桂场属中安里。民国二十年(1931年),设五桂乡。
1958年9月,五桂乡改为五桂公社。
1983年12月,撤五桂公社改为五桂乡。
1993年12月,由五桂乡改为五桂镇。
▲五桂镇
甄子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新 胜 镇
清乾隆时期(1736至1796年),新胜镇境域建有甄子场。
民国元年(1912年),更名富农场。
1951年1月,建富农乡。
1952年6月,富农乡析置明镜乡,富龙余下部分改编为6村,更名新胜乡。
1954年6月,明镜乡并入新胜乡。
1958年12月,建新胜公社。
1960年6月,新胜公社复析置明镜公社。
1983年8月,新胜公社改为新胜乡。
1993年12月,新胜乡、明镜乡合并成立新胜镇。
▲新胜镇
双龙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田 家 镇
明末,建田家场。
清康熙年间(1662年—1722年),因境内有黄龙潭、黑龙潭,改名双龙场。
清光绪年间(1871年—1908年),因大火移现址建场复名田家场。
民国四年(1915年),设田家堡。
民国八年(1919年),改为田家团局。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为田家乡公所。
1951年1月,建田家乡。
1967年6月,田家乡改为解放公社。
1983年12月,解放公社复改为田家乡。
2011年6月7日,撤田家乡改为田家镇。
▲田家镇
老场坝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别 口 镇
清朝时期,属合川县。清雍正六年(1728年),建场老场坝。清嘉庆元年(1796年),迁入别口沱,建白盐乡后称别盐乡。
民国元年(1912年)后,又改为佛盐乡,后因驻地别口沱而改名别口乡。
1954年1月,从合川县划入潼南县,属太和区。
1958年6月,别口乡改设别口公社。
1983年12月份,撤别口公社改为别口乡。
2011年4月,由别口乡改为别口镇。
▲别口镇
太和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上 和 镇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建立太和场,属川北道潼川府蓬溪县管辖。
民国十二年(1923年),因团总建制改为镇制,太和场遂改为太和镇。
民国十七年(1928年),太和镇改设太和联保。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太和联保制为太和乡。
1952年,太和乡改为太和镇。
1956年1月,撤太和镇复太和乡。
1958年9月,改为太和独柏公社。
1960年6月,太和公社与独柏公社分设。
1983年12月,太和公社复改为太和乡。
1986年6月,撤太和乡,建立上和镇。
1993年12月,独柏乡并入上和镇。
▲上和镇
茶店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龙 形 镇
西汉时,属广汉郡广汉县。
三国蜀汉时,属广汉郡德阳县。
明清朝时期,属蓬溪县。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东北里太平场。民国十二年(1923年)5月,建场,名茶店场。民国十四年(1925年),茶店场改为茶店乡,属第三区。
1952年6月,析茶店乡、檬子乡置民主乡。
1956年6月,撤销民主乡,划归茶店乡。
1958年9月,茶店乡改为茶店公社。
1961年9月,由茶店划出4区队,太平划出1区队,复置民主公社。
1981年6月,民主公社因所在地区有同名单位,改称龙形公社。
1983年12月,改为龙形乡。
1993年12月,茶店乡、民主乡合并成立龙形镇。
2006年6月,檬子乡并入龙形镇。
▲龙形镇
古溪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古 溪 镇
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设古溪镇。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第三区,驻古溪镇,称古溪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分古溪和宝龙乡部分古溪镇下辖地,在金龟场(飞跃乡)设金龟乡。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设第三指导区,驻古溪镇。
1950年1月,设第三区,驻古溪镇。
1951年1月,分古溪、仁和、宝龙及蓬溪县蓬南乡所辖部分设翻身乡。
1952年4月,翻身乡更名为惠光乡,驻惠光寨。
1952年12月,分古溪镇、飞仙乡、利相乡部分设双庙乡。
1955年6月,双庙乡并入古溪乡。
1956年1月,第三区更名古溪区,古溪区下辖古溪乡、仁和乡、宝龙乡、利相乡、米心乡、玉溪乡。
1958年9月,各乡改为公社,古溪区下辖古溪、宝龙、仁和、飞仙、惠光、新华、米心、利相、玉溪9公社。
1983年,各公社改为乡。
1993年6月,撤古溪区、古溪乡,置古溪镇;撤惠光乡,将惠光乡并入古溪镇。
2006年6月,红花乡、飞跃镇并入古溪镇。
▲古溪镇
利相公社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群 力 镇
清朝时期,属蓬溪县东乡。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潼南区东北里。民国三十年(1941年),分古溪3保、玉溪5保置利相乡。
1958年6月,改设利相公社。
1967年8月,利相公社更名为群力公社。
1983年6月,群力公社改为群力乡。
1993年12月,由群力乡改为群力镇。
▲群力镇
花岩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花 岩 镇
清代中、晚期,属遂宁府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为潼南区下安里花岩场。
民国四年(1915年),为潼南区第一区花岩乡。
1958年9月,花岩乡改为花岩公社。
1968年9月,花岩公社改称红岩公社。
1978年12月后,红岩公社复改为花岩乡。
1994年6月,花岩乡改为花岩镇。
▲花岩镇
柏梓乡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柏 梓 镇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隶属于潼川府遂宁县。清宣统三年(1911年),划归潼南区管辖。
1949年12月,建柏梓乡。
1951年9月,析柏梓乡部分置高升乡;析文明乡、朱家乡部分置永安乡。
1956年6月,高升乡并入柏梓乡。
1958年9月,柏梓乡改为柏梓公社。
1983年10月,由柏梓公社改为柏梓乡。
1985年11月,由柏梓乡改为柏梓镇。
1993年12月,龙藏乡、大滩乡并入柏梓镇。
2006年6月,文明乡、永安乡并入柏梓镇。
▲柏梓镇
万寿乡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寿 桥 镇
宋时,属合州府铜梁县。
明朝时期,属潼川府遂宁县。
清朝时期,属遂宁县。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潼南区中安里三汇镇。
1952年4月,三汇镇分三汇乡十二村(现花铺村)、青云乡四村(现三教村)、五村(现碉楼村)、六村(现染房村)新置万寿乡。
1956年1月,万寿并入到青云,属三汇区。
1961年2月,析青云公社置万寿公社。
1981年6月,因地区内有重名,故更名寿桥公社。
1983年12月,寿桥公社改为寿桥乡。
2011年7月,由寿桥乡改为寿桥镇。
▲寿桥镇
宝龙乡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宝 龙 镇
晚清时期,设为宝龙乡。
民国三年(1914年),划归潼南区。
1949年,仍为宝龙乡。
1951年1月后,成立会光乡、柏果乡,宝龙境内的樊家坪、龟林寺、狮子桥等部分地区划给会光乡,张家寺、严家寨地区划给柏果乡。
1958年9月后,改为宝龙公社。
1966年1月,更名红光公社。
1969年5月,更名宝龙公社。
1978年12月后,宝龙公社改为宝龙乡。
1993年,由宝龙乡改为宝龙镇。
▲宝龙镇
玉溪乡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玉 溪 镇
隋初,玉溪镇境域属青石县。
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属遂宁州。
民国元年(1912年),为东安(潼南)县所辖。
1950年1月,建玉溪乡。
1958年9月,玉溪乡改为玉溪公社。
1984年12月,玉溪公社改为玉溪乡。
1993年6月,由玉溪乡改为玉溪镇。
▲玉溪镇
米心公社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米 心 镇
秦时,属蜀郡。
东晋时,属晋兴县。
北宋时,属青石县。
明清时期,属蓬溪县。
民国元年(1912年),属潼南东北里。
1950年3月,属县第四区。
1956年1月,属古溪区。
1958年9月,成立米心公社。
1984年6月,由米心公社改为米心乡。
1993年9月,由米心乡改为米心镇。
2006年6月,新华镇并入米心镇。
▲米心镇
地名
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
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名字
地名的不断更换
承载着在岁月前进的途中
这块地区曾发生的故事
它也蕴含着人们
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美好期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