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硬广】 行动胜于说教,嫉妒使人进步

 lenbercong 2022-06-26 发布于浙江

上回新疆游记的结尾提到蚂蚁要出一本书来教育我,很多八卦的朋友好奇是什么书。上周末,这本书上市了。

就是这个 ——《大数据平台基础架构指南》。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居然是本名字拗口听着就干巴巴的技术书。

周六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正带着两个朋友在燥热的西湖边赏荷。闺蜜一条微信发过来:蚂蚁的书出版了。

诶?我都不知道呢。

然后在朋友圈看到他暗搓搓地发了一篇推送:新书上市,软文推广一下哈

旁边的Lucia调侃说:你这么能写,怎么反倒是人家出书了呢?竟然无言以对。

怀着又骄傲又嫉妒的复杂心情,帮他转发了一下。结果收到比平时多数倍的点赞与回复,心理再次不平衡。

晚上回家,看到第一本实体书,是他自己在网上预购的,被Lucia强行要走。

我搂了眼他手机里的朋友圈,被同篇软广转发刷屏,一副喜大普奔的场景。

夜半,等所有人都睡下,我俩针对今天发生的一切以及对这本书本身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就是这场卧谈采访的总结。(L代表采访者——我;R代表书的作者——蚂蚁)

L:今天很兴奋吧?

R:还行吧。编辑只说七月初,是我自己发现网上开始预购才知道已经上市。

L:你快封神了。给我看牙的牙医都说要买本来读,以前一个同事还说有问题要来找我。

R:大家太高估出书这件事。现在出书真的不是什么大事。

L:估计是书名太忽悠,就像我一个朋友说的:不明觉厉。

L:这本书就是你公众号(“大数据务虚杂谈”)文章的汇总?

R:对,基本上是。

L:有什么修改吗?公号文章里有很多调侃的内容都删了吧?

R:是啊,口语化的文字都删掉了。最可惜的是图都删了,都删了啊。以前我在公司内网里发这些文章,运营都会去看,就是为了扒里面用的图。

(背景介绍:公号文章里的图都是这样的)

L:你每篇公号文章都那么长,有人看吗?

R:还真有,今天有个人给我留言说他每篇文章都看好几遍,还问我最近为什么不更新。

L:不过从阅读角度看,出书倒是挺合适的。在手机上看那么长文章好累。

L:你是什么时候准备出书的?

R:这个编辑是年后开始联系的。想法么,最初就有。

L:难道你开公号的时候就打算出书了?

R:对呀,做好准备嘛。本来就打算为这段工作做个总结,写之前整体提纲就列好了,当时就觉得写完出本书也挺好。

L:你果然,目标性强。

R:我估计蘑菇街的同事可能会买本留着,因为里面就是他们做的事。

L:来来来,预测下这本书能卖出多少。

R:我觉得这本书挺小众的,不会有太多人关注。

L:大数据不是很火么?

R:做的人很多,但大多是上层应用开发,书也很多,但大多是关于具体实操。做底层平台搭建的人并不多,关于整体架构的书也不太有。

L:这么说来,还是挺有意义的呀,了解整体架构对于所有人都需要啊。

R: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意识吧。不过这本书应该比较耐久,不会因为技术迭代而被替换。

L:对哦,能不能成为经典啊?哈哈哈,要不打个赌吧,如果这本书再版的话,你就把致谢加上。

R:不可能再版啦,没那么多人需要,也没写得那么好。

L:就是个约定嘛,前提不实现就拉倒呗。好哇?好哇?

R:哦。

以上便是作者访谈。

之后,我认真读了书的推荐序,前言,以及最后一章(就是所谓教育我的内容),又关注了他的公号,看了导读消息,忽然有了新的认知,蚂蚁同学用实际行动验证了他长久以来被我排斥的说教:做事的目标感。

那天和Lucia讨论了一路执着与强迫症的区别。

我奇怪为什么我打卡集勋章的坚持就是强迫症,他低频写公号出了书就是执着。

难道只是结果的影响力和价值性不同么?

最后我想到了当初被戳心的那句话:坚持的是目标和初心,不是方法与手段。

天哪,居然又回到了原点。

出本书教育我?好吧,你赢了。

不过不是通过书中的文字内容,而是源于出书本身的行动,

不是通过说教感化的外力推动,而是嫉妒产生的内在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