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疫情常态化防控助推预制菜消费 “全聚德真空烤鸭卖了20多年,直到去年全聚德'自我革命’,推出了手工片制烤鸭。”中国全聚德集团党委书记、董事、总经理周延龙表示,这款预制菜品对于堂食烤鸭的复原度高,销售势头良好。 今年,该产品推出升级版,更符合“一人食”等消费场景。周延龙也提到,全聚德集团旗下拥有4个品牌,过去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02 “预制菜+堂食”共同构成未来餐饮市场 当更多的行业聚焦预制菜,众多餐饮企业也在思考堂食的未来。 周延龙认为,未来餐饮业的发展势不可挡,预制菜在一定程度上、尤其是疫情背景之下,可能对堂食有一定影响和冲击,但是从长远来看,会与传统的堂食以及其他服务形式,共同打造餐饮业的未来。 03行业蓝海不等于壁垒好做不过,在浦文明看来,工厂也并没有太大的壁垒,最终的壁垒是规模和渠道。 行业蓝海并不代表着壁垒好做。从轻资产到重资产,供应链是消费企业的核心要素,也是由弱到强的分水岭之一。 传统快消企业普遍先建工厂,但重资产、高成本也容易导致企业背负的压力越来越大,很难跑快。重资产下,预制菜企业也需要保证足够的利润。 浦文明透露,珍味小梅园自建工厂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要向B端的餐饮供应链进军。所以,在自建工厂之后,珍味小梅园需要讲述的故事,即是开启自己面向B端的第二业绩增长曲线,包括给小连锁餐饮供应料理包等等。 这应对着珍味小梅园为自己规划的十年预想图,浦文明认为,预制菜将来还是需要B跟C两端一起走,十年后的珍味小梅园旗下会孵化与发力卤味甚至是餐饮等更多的品牌,也不排除将来体量大到一定地步时,深入到农业深加工等更上游的方向,想要成为“预制食品的食品供应链集团。” 线下规模和渠道扩张,另一个关键词其实是“人”,这和创始团队的背景密切相关。 浦文明透露,珍味小梅园的不少高管是从饿了么出来的,线下与供应链的操盘能力也相对更强。在未来的渠道与人员组织的扩张上,他坦言,“未来每一个城市分公司的总经理,我们都希望找到跟我有一样创业心态的人。”但同时,也透露了对找准合适人才的焦虑。 COOOOK轻烹烹对供应链团队的要求是“专业化极致”,创始人Leo介绍,其团队核心成员在正大和新希望亲自做了多年的供应链,跑过无数的工厂,了解全国的冻品市场。 “因为生鲜快递不接受七天无理由退货,所以这个品类通常退货率很小,行业平均是0.25%,但我们做到了0.02%。这背后必须是团队对品控管理、物流管控及研发的'极致’打造。” 积极拥抱“互联网思维”预制菜属于餐饮赛道,爆发在餐饮零售化再升级的大背景下。 ![]() 零售SAAS平台多点Dmall告透露,多点Dmall OS通过分析预制菜全渠道销售数据、分类增长率、用户搜索、点击行为等,声呐系统同步调研和收集用户关于预制菜的需求和喜好,驱动业务扩充和调整相关品类结构、精细化选品,吸引复购,驱动渠道预制菜业务增长。 珍味小梅园创始人浦文明曾在饿了么负责过有菜业务,他对钛媒体APP回忆,“自己就曾是半个产品经理”,在了解开发逻辑和打造产品的过程中,他现在最关注的是用户数据驱动型公司。 最初,珍味小梅园希望能切入到更为年轻的群体和一线城市白领,推出类似牛排的产品,但很快发现,95后、00后很少在家开火、买菜做饭,Z世代年轻人不一定是珍味小梅园的主力人群。 西式预制菜比中式更容易出爆款,但同时,消费频次也相对较低。 更年轻是新消费品牌抓住消费升级需求和打造极致产品的痛点,但更年轻不一定是预制菜品类的规模和主力人群,预制菜品过于高端也很难跑出大赛道。 “你最终针对的人群一定是在家开火做饭的群体,主力人群也一定是金字塔中腰部那40%的人群。”浦文明说,这部分人群的年龄会更大一点,以25~40岁的女性用户和宝妈为主,他们更需要优质优价、亲民且安全的食品。 换句话说,对预制菜产品来讲,在瞄准用户群体和定价时,并非一定以纯粹的金字塔策略投入。 珍味小梅园自建渠道与门店的目的也是希望能把线上线下的会员系统和私域流量打通,开发与提升中台系统的能力,了解并沉淀用户购买与复购的行为画像,以更好地推出爆款。 这一点并非个例。 舌尖英雄延用瑞幸咖啡的数字化私域模式运营,锅圈食汇有在用多点Dmall的数字化平台。多点Dmall为锅圈食汇解决商超渠道中的店中店流量、用户画像、消费模式等信息的搜集,成为分析区域市场偏好的重要数据资产。 不过,关注流量、转化率和复购率只是数字层面的指标,在投入产出比和财务层面的角度之外,品牌化还是预制菜新品牌们当前所处的重要阶段。 ![]() 目前,珍味小梅园线下门店的SKU聚焦精准的预制菜品。相较于关注具体的流量指标,寻味狮更想通过打造品牌内容、差异化产品和场景来营造消费者的品牌认知。 出于对安全、口味等因素的考量,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健全的产业体系,预制菜目前仍存在不少争议。但过去一年,不少预制菜新品牌们的销售业绩也实现翻倍增长。 珍味小梅园目前的月销售额已破两千万,去年一年整体营收已破两亿。寻味狮于去年五六月份才在线上正式上线第一个产品,到去年年底就已卖出5000万左右的GMV。 越来越多的玩家也在切入预制菜赛道,好在赛道还长,年轻的预制菜品牌们还有时间拥抱“互联网思维”,塑造自己的品牌心智,来迎接未来的线下酣战。 .EN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