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我们死前“自我”能够死去 ——《万物生而有翼》 │ 书海遨游No.22028

 每日糊图 2022-06-26 发布于上海

书海遨游 No.22028

推荐指数:☆

   在我们死前“自我”能够死去   

——《万物生而有翼

原书阅读:171分钟

本文字数:1,385

本文阅读:4分钟

(注:本读后感仅为介绍和评论该书,供自己学习和研究,做些笔记和思路的整理。)

严格意义上这本书只是鲁米《爱之书》的选编,作者应该是科尔曼·巴克斯。所以不光可以看到很多鲁米的诗篇,还有一些巴克斯自己对于鲁米的认知和解读,也可以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鲁米。

“鲁米的工作和生活的奢侈之处在于,他有一个理解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爱,就是心灵。”既然是爱之书,“爱”肯定就是主题,当然意外的是还有鲁米喜欢的“性爱”部分。

看鲁米的诗就要像巴克斯说的鲁米的风格,“必须否定自我,放下头脑。当你把头脑踢开,'一千条新的道路就会清晰展现’。”之前看过鲁米的诗集,也许只是对于个别几首感觉不错,很喜欢,这次通过这本书的整理,感觉更完整的认识了鲁米,鲁米的“真”。

这本书也收有我最熟悉的那篇《客栈》,感觉如果要了解鲁米,更适合从这本书开始。至于为何只有四星推荐,主要是诗文的排版,许多换行断句都是在一些莫名的地方,不知道诗歌原来就是这样,还是翻译、编辑的个性,就这一点会让我觉得影响一些阅读体验。

当然,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对鲁米思想的认识。我的感悟是,如果因为这些文字,对于鲁米有些什么评判就会少了许多真正和鲁米思想接触的机会。就像鲁米最有名的那句诗:

“在对和错的观念之外

还有一个所在。我会在那里与你相遇。”

作为苏菲派的大师,也是秉承了苏菲派的思想。苏菲的定义之一就是,在突如其来的失望中感到喜悦。苏菲知道,在正确的时机到来的正确灾难会让我们变得无助,而这正是打开心灵所必需的。”

就像鲁米的诗句,“如果没有巨大的悲伤,没有人能进入灵性。”

很喜欢那句话,“你的缺陷都是彰显荣耀的方式。”如果这种喜悦能每次在第一时刻就能真切的感受到,那真的就是开悟了。从这个角度出发再去看鲁米的诗,乃至看看周围的世界,一切都是充满爱的。

也许这和我们国人接触的传统教育会有一些冲突,就比如有印象很深的几句诗:

“我伸手去拿一块木头。它变成了笛子。

我做了一件卑鄙的事。它却对我有帮助。

我说,在斋月,一个人不能旅行。

接着,我出发了,并发生了神奇的事情。”

译者也在译后记中归纳到,“鲁米敦促我们,要'在我们死前死去’,这就是消融于心灵之中。”这种“死”法也许要细细的品味下,通过这本书,通过鲁米的诗。

就像鲁米说:

“观念、语言,甚至彼此这个词

都没有任何意义。”

最后我的理解是借用巴克斯的话,开悟者可以说是一个无我之人,至少,他对自性的认同已几乎完全取代了对自我的认同。”死的是“自我”,在我们死前“自我”能够死去,自性才能绽放。

在那个空间,便会和鲁米相遇。

2022.06.05


作者:科尔曼·巴克斯

Coleman Barks


“每日糊图”:每天都会发一张自己拍的照片和一段原创的文字,和你分享着生活和心情。

“书海遨游”:本人看书很杂,每看一本书都会感慨几句,也以此分享给大家,当然更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引发更多的共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