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裴山庙供奉的顽石,是哪路神仙?

 颍川派 2022-06-26 发布于河南

许昌裴山庙内部

振兴路与仓库路交叉口,你会看到一座不大起眼眼的小庙,庙门时常紧闭,门额上写着四个字:裴山宝殿。

扒着门缝往里看,你会看到,里面供着的,是一块披着彩绸的石块,据说是一块残碑。

这是哪路神仙?

01

无处不在的曹操

许昌是曹魏政权起家的地方,许多事情都能扯上曹操。

裴山庙的由来,也不例外。

传说,东汉末年,曹操在策划行刺董卓未果,落荒而逃。董卓命令各地画影图形,悬赏追拿。

危急时刻,曹操被一个叫做裴山的老汉搭救了。知恩图报,在许昌城南修了这座庙。

裴山如何救的曹操,有好几种版本。

需要指出的是,裴山庙不是许昌城区独有。襄阳有一个,禹州有两个,但没有类似传说。

02

裴山庙源于北宋皮场庙

湖北襄阳小北门内的裴山庙,明代志书中就有记载。

清光绪年间,新一代修志人想多写两句,从前代断碑中找不来线索,只得说:“裴山,不知所自”

禹县的裴山庙有两处,一处在城东郭连村,一处在西关外。

民国《禹县志》引述一则宋代笔记,解释裴山庙的由来。

《西湖游览志》曰:神张姓,讳森,相州汤阴人。故有皮场镇,神时为场库吏,谨事神农,祷神杀蝎,镇民德之,遂立祠。凡疹疾疮痘,有祷辄应。宋建庙于汴京,建炎南渡,有商人携神像至杭,复立庙,额曰:“惠应”。俗呼“皮场庙”云。

杭州药王庙,又称惠应寺,皮场庙,供奉炎帝、遍鹊、孙思邈等

也就是说,“裴山庙”系“皮场庙”的谐音转化。

庙内供奉的主神,曾经叫张森。

其实,早在明代,人们就已注意到皮场庙音近误传的现象。明嘉靖《鄢陵志》指出:

“皮场公庙,在荣乐门外,旧曰裴昌,无稽。”

皮场大王的演化

03

善于变化的皮场大王

王元林、孙廷曾《皮场大王信仰源流考》一文,对皮场庙和皮场大王信仰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理清了历史脉络:

五代以来,汴京设有皮角场,负责军器生产原料,如毛皮、骨器、角筋等加工收贮。

皮场庙本是汴京皮角场的土地祠,供奉的皮场大王,是一种叫做壁镜的毒蛇。

至北宋晚期,皮场大王因治病灵验而被当作医药神闻名于世,屡被皇家封赐。主神逐渐演化为人的形象,或说是神农炎帝,或说是曾知成都府的席旦,或说是皮场官吏张森,但主要功能,不离“治病”二字。

北宋以后,皮场大王信仰形成两大信仰圈。

南方以杭州、镇江为中心,影响及于温州等地,完全以医药神面目示人,被称为药皇庙、药王庙。明清时期十分盛行。

北方的皮场大王信仰又分化为两部分,其一以河北安国为中心,演变为邳彤信仰。邳彤是东汉初年人,后被敬称为明灵王。

北方的另一个皮场大王信仰圈,是开封、许昌、禹州及其周边地区。

开封是皮场大王信仰的源头,禹州则是著名的药材市场。

但这一区域里,皮场大王的身份最为凌乱,被附会为裴昌、裴山、子皮、乃至皮匠。

鄢陵称为“裴昌”,许昌和禹州,则称为“裴山”

昌裴山庙外景

04

余论

一种信仰流传千年,以各同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

难以想像,振兴路上两间简陋的小屋,却有如此久远厚重的内涵。

作为一种文化,皮场大王信仰有着坚韧的生命力,不断以新的形象,适应着新的时代。

壁镜蛇,炎帝、席旦、张森、邳彤……皮场庙中的神灵,一变再变。

不变的,是人们对平安健康的期盼。

顺着这个逻辑,许昌人改称为裴山,似无不可。

奇怪的是,这里供奉的竟是一块顽石

超越了一切演绎,舍弃了一切具象,回到了信仰本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