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芷(14世) 字挹湘,清代监生,例封承德郎,公举族正。公性情浑厚,仗义疏财。在邑中修学宫,建书院,修善堂,诸大公事。知府周、邑侯喻知县让其出来董理其事,儒学教谕王教谕赠送匾额一块,上面写着:“品重仙源”。 附: 学宫,总的来讲是学习的地方,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学校。“学宫”一词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与后世经常使用的“辟雍”一词意义相同,是周天子设立的大学,专门教授国子和贵族子弟的场所。见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讣闻,上遣官视葬,有司陈祭(袁可立),博士弟子员乡三老俎豆之于学宫之旁。”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机构,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期,东都洛阳紫微城的丽正书院。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当时,由富商、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宋代,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的嵩阳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的石鼓书院、江西上饶的鹅湖书院。粤秀书院是康熙四十九年清廷御批的官办学院,为清代四大书院之首。 善堂 ,旧时指育婴堂﹑养老院等慈善机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