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万伪军,从哪里来,后又流向哪里(1) - 伪满洲国军队

 兰州家长 2022-06-26 发布于甘肃

大家好,我是探秘者,本期我们将聊聊伪满军队

满洲国军为满洲国的武装力量。成立于1932年,在1945年解散。成立时将“维持国内治安”、“国境周边与河川警备”设为主要任务,主要是关东军的后方支援部队,多于战斗部队。但在关东军素质弱化后,日本面临与苏联作战时,满洲国开始进行武装总兵力达20万人。日本投降后,满洲国军被苏军缴械后正式解散。

文章图片1

伪满洲国军队简介

中华民国政府及其后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均不认可满洲国的合法性,故又将满洲国军称为伪满军或伪满洲国军。

指挥系统

文章图片2

伪满洲国将校合影

制度上各军(起初拥有6军,之后扩充至11军)之长为司令,警备司令官(陆军)、舰队司令官(海军)皆直接受满洲国执政(皇帝即位后即满洲国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指挥(溥仪和日本天皇一样,担任军队统帅之大元帅)。不过这只是制度上的规定,实际上满洲国的军事权力受关东军支配,无论部队变动、演习、装备变更、人事升格等皆需经过关东军之批准。

士官以上的阶级

满洲国士官以上阶级分为“将”“校”“尉”,并各分为三级的三等九级。

满洲国军于军官学校毕业后,以少尉任官。少尉满2年后晋升为中尉、中尉满2年晋升为上尉、上尉满3年晋升为少校、少校满3年晋升为中校、中校满3年晋升为上校、上校任官4年后晋升为少将、少将满3年晋升为中将、中将满4年后晋升为上将。上将则为军队的最高位置,采终身职。

上将之上设置相当日本元帅府的将军府,并授予张景惠、张海鹏、于芷山、吉兴4人“将军”之名誉称号。

满洲国军创设时

根据1932年4月15日公布的《陆海军条令》创设满洲国军,起初是将军阀部队与关东军顾问编制而成。主要任务为“维持国内治安与国境周边、河川警备。”(陆海军条例第1条)。

而根据1932年9月15日缔结的《日满议定书》,满洲国之国防由满洲国与日本共同负责,以此承认关东军之驻屯。此处的关东军也就被宣称为“作为满洲国军的关东军支援部队”。满洲国的防卫工作实质上由日本军队担任,使满洲国成为傀儡政权。

  • 军政部(兵数:130人)

“负责军队的装备、编制、军队配置、作战警备、教育训练”等。日满制定了《军政部组织条例》、《警备司令部组织条例》、《暂行给予条例》等基本的章程制度。整编军队,规定了混成旅、骑兵旅、步兵旅的编制,令各司令部依据统一编号隶属部队,统一官级名称,统一全军的薪饷和服制。延聘军事教官,加强顾问部组织,普及日本军官的指导。1932年4月15日,军政部在沈阳宣布成立,1932年7月迁至长春。同时,满洲国执政溥仪特任马占山为军政总长。但马占山此时已举旗抗日,“军政总长”位置出现空缺。伪满国务院总理郑孝胥暂时兼任这一职位。1932年8月3日,伪满参议府议长张景惠兼任此职。

  • 洮辽警备军(兵数:16,200人)

负责区域:通辽、奉平、昌圆、梨树、怀德、双山、辽源、开通、胆楡、安广、镇东、洮安、洮南、秦来、突泉县东部、景星县西南部

(新京(长春)西侧、北至齐齐哈尔南侧、南至奉天北侧为管辖范围。)

  • 奉天省警备军(兵数:17,153人)

负责区域:洮辽警备军负责区域外的奉天省。

  • 吉林省警备军(兵数:44,692人)

负责区域:吉林省

  • 黒龙江省警备军(兵数:43,485人)驻齐齐哈尔。1932年4月以原驻黑龙江省的国防军程志远骑兵旅、卫队团、炮兵团朴大同部、田奎生骑兵团、第55团、工兵营、辎重营,省防军中的吴松林骑兵第一旅、马占山混成第三旅等部,在江桥抗战失败后投降日满。苑崇谷旅投降后成为第三教导队的步兵主力。

负责区域:洮辽警备军负责区域以外的黑龙江省

  • 兴安省警备军(兵数:12,921人)

负责区域:兴安省

(于1932年4月满洲国军创设时尚未存在,同年9月才设置)

  • 江防舰队(兵数:392人)

负责区域:黑龙江、乌苏里江等国境河川以及渤海沿岸

以上部队的数量为1932年9月时,根据当时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多田骏少将呈给陆军省《满洲国军事顾问并军事教官一覧表外の件》。


日系军官

满洲国军于创设时开始便雇用日本人做为顾问教官,此外部队长等也有由日本军转籍的日系军官(详细请参照满洲国军军事顾问列表)。

文章图片3

伪满军事顾问列表

顾问中以1928年皇姑屯事件的主谋东宫铁男上尉最为有名。

军备扩大期(1934年7月后)

1934年实行“帝制”后,军政总长改称军政部大臣。

补充海军兵力

配备四艘炮舰。详细请参考满洲国军舰队。

陆军组织改革

将起初由军阀部队编成的军队重新训练,并于1935年4月根据满洲国行政区划进行陆军再编成。

  • 第1军管区(兵数:12,321人)沈阳
  • 第2军管区(兵数:13,185人)吉林
  • 第3军管区(兵数:13,938人)齐齐哈尔,负责龙江省、黑河省的安全。司令官张文铸/王之佑,参谋长于治功。
  • 第五警备地区:黑河省,司令官赵振邦
  • 第六警备地区:龙江省,司令官张文铸兼任
  • 副官处
  • 军需处
  • 军医处
  • 军法处
  • 齐齐哈尔炮兵队
  • 齐齐哈尔机动车队
  • 黑河国境线监视队
  • 齐齐哈尔军乐队
  • 齐齐哈尔陆军监狱
  • 齐齐哈尔陆军病院
  • 黑河陆军分病院
  • 混成第11旅,旅长杨镇凯,驻泰来。1936年7月调第六军管区。
  • 混成第12旅,旅长周作霖,驻黑河。1939年转驻北安。
  • 混成第13旅,旅长贾金铭,驻海伦。1938年改编为第三教导队,于治功任队长,驻洮南。1940年裁撤。
  • 混成第14旅,旅长朱凤阳,驻克山。1936年冬参加东边道独立大讨伐,辖步兵第17、第19团、骑兵连、无线电队、军鸽三分队,在濛江县、辉南县追剿抗联武装。1939年第四军管区混成第18旅步兵第24团与混成第14旅步兵第17团合编为步兵第4旅,旅长王作震/王家善,驻海伦、庆城。1943年调第五军管区。
  • 混成第15旅,旅长冯广友。1938年调第四军管区参加“三江大讨伐”。1938年底改编为独立第2旅,旅长张魁英,驻集贤镇。
  • 骑兵第4旅,旅长王之安。1936年7月调第六军管区。
  • 骑兵第5旅,旅长涂全胜,驻讷河
  • 第三教导队,队长李静,辖3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1个炮兵营,驻齐齐哈尔。1936年冬参加东边道独立大讨伐,队长石兰斌,辖教导步兵第3团、第16团、教导骑兵第3团,在金川、柳河地区疯狂集家并村。1938年改编为独立第一旅。1938年8月石兰斌率领步兵团、骑兵团各1个,编为“石兰部队”共2500人,归第五军管区指挥,经古北口进驻怀柔县高丽营子一带剿共,1938年11月撤回齐齐哈尔。1939年“石兰部队”参加诺门坎战役,8月20日晚22:30,步兵第14团234人第一营在营长率领下击毙日本顾问官,向苏蒙军投诚。1939年9月,石兰斌被撤职,关成山接任旅长。1940年独立第一旅裁撤。
  • 第4军管区(兵数:17,827人)滨江省
  • 第5军管区(兵数:9,294人)承德
  • 兴安东警备军(兵数:929人)
  • 兴安西警备军(兵数:858人)
  • 兴安南警备军(兵数:1,052人)
  • 兴安北警备军(兵数:656人)
  • 江防舰队(兵数:719人)

后期,还设有:

  • 第六军管区,牡丹江省和间岛省一带,总兵力5600人。1936年7月成立。
  • 第七军管区,三江省一带,总兵力4500人
  • 第八军管区,北安省、黑河省一带,总兵力5000人
  • 第九军管区,兴安南省、兴安西省一带,总兵力5500人,主要为蒙古族骑兵
  • 第十军管区,兴安东省、兴安北省一带,总兵力2000人,主要为蒙古族骑兵
  • 第十一军管区,东安省一带,总兵力7500人

设立飞行队

1937年设立飞行航空军队。详细请参考满洲国飞行队。

中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以后)

中日战争转变为全面战争后,日本将部队投入山海关以南的战场。原先“关东军为中心的国防”的构想遭到挑战,满洲国军将中心方针转换为“自力更生的国防”。1937年7月1日,依据满洲国务院机构改革令,军政部改为“治安部”,原隶属于民政部的警务司及其下属的警察系统并入治安部。“治安部”内设:大臣官房、参谋司、军政司、警务司,并对参谋司和军政司的业务进行了重新调整。实行一元化领导,对内“维持治安”,对外配合关东军作战。1940年6月,溥仪从日本迎来“天照大神”,大肆推行“惟神之道”,强制东北人民供奉“天照大神”,治安部内新增加了“神道教育”的职能,参谋司改组成了精军科和报道部。

制定国防法(1938年)

1940年4月,满洲国颁布实施《国兵法》,施行征兵制,治安部成立兵事课,各军管区兼征兵管区,下设若干的征兵区。每年春天招集20万名20岁至23岁的男性服3年兵役,参与军事训练、补充工兵、构筑堡垒、以及辅助地方警察等工作,不适应军职者则须进行3年的土木工程等劳役。

第三征兵管区(驻齐齐哈尔)征兵官黄富俊(龙江省长兼)

  • 第一征兵区:辖齐齐哈尔、龙江县、富裕县、依克明安县、讷河县、甘南县。
  • 第二征兵区:辖林甸县、景星县、泰来县、镇东县、大赉县、杜尔伯特旗。
  • 第三征兵区:辖白城县、安广县、洮南县、开通县、瞻榆县。

后期

1943年4月1日,日本的战局开始走下坡路,为了稳定其作为战争基地的东北局势,减轻关东军抗衡远东苏军的压力,改军警一体的“治安部”为“军事部”,将“治安部”的警务司升格为警务总局,并直辖于满国务院总务厅领导,建立起政警合一的体制。军事部大臣由邢士廉充任。

  • 第三军管区:司令官赵秋航,参谋长任广福,总兵力7400人
  • 步兵第4旅:旅长黄方刚,在热河南部剿共。
  • 第三辎重队:队长范鹏飞,驻齐齐哈尔
  • 第三自动车队:驻三间房
  • 四个工兵队,队长分别为:王永锟、田生库、张书田、蔡,分驻齐齐哈尔、讷河、洮南。
  • 第三通信队
  • 军乐队
  • 骑兵团:团长张子贞,驻洮南
  • 炮兵队,队长菊敌,驻齐齐哈尔

815后解散

由多民族构成的满洲国军身为傀儡政权之军队,实质上受关东军支配。对此感到不满的军人也相当多,诺门罕战役时石兰支队步兵第14团第1营便发起叛变,苏日战争时也有少量部队投降苏联。 东北保安第二总队是完整由刘德溥的铁石部队改编而成。

后续沿革

陈诚主持东北时,把大批满洲国军官、兵员组成的东北地方保安部队改编为正规军:

  • 暂编50师吴宝云
  • 暂编51师许颖
  • 暂编52师刘伯中:原满军“铁石部队”改编,由长城沿线调来、增援58师打通中长铁路南段。1947年夏刚刚进驻大石桥,即被歼灭。
  • 暂编53师许赓扬
  • 暂编54师马廷选
  • 暂编55师王天任:东北暂编保安第一总队,保安第三师。东北保安第7区。1947年5月从热河调辽南,5月30日在大石桥被全歼。1948年10月在锦西投共
  • 暂编56师刘德溥:东北暂编保安第二总队,东北保安第11区。1948年10月在长春投共
  • 暂编57师陈天熹:前身为抗战后的国民革命军华北先遣军新编第27军(军长姜鹏飞)第9师、东北暂编保安第三总队、暂编第6师、东北保安第12区。第169团在彰武被歼;另外两个团在新立屯被东野七纵歼灭。
  • 暂编58师王家善:1946年初以满洲国军溃散官兵和地主武装中招收,在长春市组建东北保安第四总队,隶属东北行辕,暂编师级别,人事、后勤、供给由东北行辕负责,作战行动受长官部指挥。总队长和副总队长由东北行辕任命。武器装备为日满投降后苏联红军在长春市内外收缴的武器移交给东北行营。苏联红军撤退回国后,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年4月14日第一次解放长春,全歼东北保安第四总队,总队长长陈家祯和大部分校尉级军官。东北行营派遣少将高参王家善和高参王化兴到铁岭收容长春守军溃散与被东北民主联军释放人员,到4月末,共收容官兵7000余人,重新编为东北保安第4总队。因原总队长被俘,其他军官无号召力,就启用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教授部长王家善为东北保安第四总队总队长。1946年5月6日,王家善被任命为东北保安第4总队总队长。1946年6月3日移驻长春。王家善用两个月时间健全了东北保安第四总队司令部和三个步兵团干部人选,收编1万余人,任命史维中为总队参谋长,任命樵明远(乔遇春)、戴逢源(满洲国军第二旅少将旅长)、贾绍华(伪满军官学校的军官候补生)为团长,军需处长孔昭天,总队参谋处长、各营、连长及参谋、后勤部的科长以上军官,都是满洲国军官学校受过王家善教育的军官候补生或王家善的亲属和契友,排以下军官和士兵多是满洲国国兵。1946年11月,第四总队从长春开拔到岫岩、庄河和大孤山一带,配属新六军第十四师指挥围剿辽南的东北民主联军,对外称独立第九师。新6军前进指挥所与独立第9师师部同住岫岩县城。1947年“东北夏季攻势”初期,退守营口、大石桥,归属第52军指挥。1947年5月10日,东北民主联军辽南独立师打垮了守卫大石桥的王部第三团。东北保安第一总队在大石桥被全歼后,王家善担任营(口)大(石桥)地区防守司令兼营口市市长。1947年7月末东北保安第四总队被陈诚改编为国军暂编五十八师(东北保安第13区),划入第52军建制。1947年7月7日第二次围攻营口,交警三总队驰援。东北秋季攻势中,1947年10月3日辽南的东北民主联军攻克海城,随即围攻营口,国军海军长治舰等三艘军舰迫岸猛烈火力支援守军,战斗惨烈。战后,52军少将副军长郑明新率军搜索营一部于1947年10月上旬到营口,成立前进指挥所,统一指挥暂编58师与交警三总队。在中共东北中央局社会部辽南情报站长期工作下,1948年2月25日正月十六在辽宁营口起义。2月28日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辽东军区独立第5师。1948年4月辽东军区派谢甫生为该师政委,率120名政工干部组建师、团政治机关,担任营教导员、连指导员。1948年11月改称人民解放军第167师。1949年6月改称解放军第50军第150师,入关参加鄂西战役,解放重庆,解放成都等战役。后参加朝鲜战争第一、二、三、四次战役,特别是在汉江阻击战中战功显著。1964年12月改编为辽宁省军区步兵独立师。1981年10月改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11师,1991年5月缩编为沈阳军区守备第11旅,1993年初撤编。
  • 暂编59师梁铁豹
  • 暂编60师李应华

军校

满洲国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1939年3月于新京市(现长春市)设立的陆军军官学校即满洲国陆军军官学校(满洲国新京陆军军官学校),负责训练将领。除了满人学生外,也拥有许多日系学生(亦包含处于殖民统治下的台湾人与朝鲜人),第一期入学生中拥有172名以上日系学生。 由于地理关系,校内有许多朝鲜学生,其中许多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入韩国军队。如后来成为韩国总统的朴正熙与历任国会议长及国务总理等职的丁一权等,后来以政客身份活跃的人物。

另一方面,曾受日本殖民统治的韩国,长期以来也不满满洲国军人成为韩国军队的骨干,甚至在韩国拥有政治影响力。 2005年8月29日,日帝强占下反民族行为真相纠明相关特别法的民族问题研究所与亲日人名辞典编纂委员会发表亲日人名辞典名簿中,共列入3090亲日派分子,包括所有曾任满洲国军将校的朝鲜人。

白善烨(韩国):1941年军官学校毕业,二战结束时为中尉官阶。之后担任韩国陆军参谋总长上将。

朴正熙(韩国):1940年4月进入军官学校,1942年新京军官学校第一名毕业,1942年10月前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57期)留学,1944年4月毕业,二战结束时为中尉。后来任韩国总统。

高等军事学校

满洲国中央陆军训练处(日语:中央陸軍訓練処),1933年4月于辽宁省沈阳市设立,1940年更名为满洲国中央陆军训练学校,1943年又更名为满洲国陆军高等军事学校并迁至吉林省长春市,该教育机构主要以培养现职团长以上的满洲国军高级军官为主,类似于日本的陆军大学校,也是满洲国的第一所军事教育机构

兴安军官学校

满洲国兴安军官学校1934年7月于四平市设立。1938年迁至王爷庙(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1940年更名为满洲国兴安陆军军官学校,该教育机构主要以培养由蒙古族人组成的兴安军军官为主。

军用通信养成部

满洲国军用通信本处,1933年7月于沈阳设立,1940年更名为满洲国军用通信养成部,1943年又更名为满洲国军用通信队并迁至吉林市,该教育机构主要任务是培养满洲国军通信方面的人才,为建立满洲国军的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服务。

军医学校

满洲国军医学校,1935年4月于哈尔滨市设立,负责培养满洲国军的军医军官。中学毕业生接受4年医学教育后,便担任军医少尉。而卫生兵方面的培养则由位于锦州的军事部直属医院负责。

飞行学校

满洲国飞行学校,1940年于沈阳市设立,培养满洲国军飞行队的飞行员以及地勤管理人员,学员在满洲国军尉级军官中选拔,包括满洲航空的民航机飞行员也有在此深造学习的。

宪兵训练处

满洲国宪兵训练处,1934年7月于吉林市设立,由军政部直辖,主要培养满洲国宪兵,包括由蒙古族人组成的兴安军宪兵。

自动车学校

满洲国自动车学校,1942年秋季于沈阳市设立,学习后勤运输、汽车保养、驾驶维修为主,毕业后大多配属于关东军作战体系为日军后勤保障服务。

陆军兽医学校

满洲国陆军兽医学校,1936年于长春市设立,负责军马防疫和蹄铁改良的研究事宜,拥有独立的附属军马厂和蹄铁厂作为学员实习。

军需学校

满洲国军需学校,1939年于吉林省长春市设立,培养军需军官和军需兵的必要知识与技能,包括日常以及战时军用物资和器材的调配和保管。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 敬请期待下一期 如果你有什么观点和看法 或者想表达意见 请私信我 或者在评论区留言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