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铁关跟岳飞练兵有关?这是个美丽的误会

 传递着 2022-06-26 发布于上海

最近,很多老杭州在关心一条消息,打铁关路南段启动改造,要建“岳帅亭”,介绍岳飞生平故事,沿路的石刻与岳飞有关的满江红、郾城大捷、苦练报国等故事为主题。

岳飞跟打铁关有关?

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岳飞的部队曾驻扎在此,岳飞曾在此练兵、锻造兵器,所以叫打铁关。

历史上,打铁关究竟什么样,这个名字什么时候出现?岳飞的部队有没有在此练兵?

这些天,钱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南宋历史学家,以及杭州城东史的研究学者,翻阅了地图和史料,试图还原杭州打铁关的过往。

(一)

傅伯星的书房,几本大部头的杭州老地图摊开着。

钱报记者此前采访过的这位杭州文史、南宋研究者,最近花了三天时间,翻阅查找历史资料,并和南宋学者林正秋电话讨论了一番,寻找打铁关的出生年代。

我们先按图索骥,从地名上倒推,看看这个地名到底什么时候才出现。

他翻开了一本《杭州古旧地图集》,其中一张,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杭州府志》附图府城图,我们在左下角找到了“打铁关”三个字。

我们再往前看。

傅伯星翻到清雍正十三年(1735)《浙江通志》附图,在同一个地方,同样标明了“打铁关”。它和东新关、北新关挨得很近,已经是一个被明确标注出来的地点。

再往前呢?

明代田汝成写的《西湖游览志》,记录了16世纪杭州城内外(近郊)的地理和人文历史。卷十九记载了“南山分脉城外胜迹”,卷二十二是“北山分脉城外胜迹”,里面说艮山门外只有寺庙,武林门外往东有德胜桥(南宋开始就有),旁边还有一个德胜坝,建于明代洪武三年。

按理说,德胜桥再往东就是今天的打铁关了,但是书中还是一字未提。这本书细致到了每一座庙、每一个亭,城郊部分只要有景点,都收录在里面了,“如果那个时候有打铁关的话,不可能不写进去。”傅伯星说。

我们再往前看看。

傅伯星翻出南宋咸淳年间的《浙江图》局部,有范浦镇(今天笕桥一带)、德胜桥,这么大一块地方,却没有“打铁关”这一地名。

他再翻开一张南宋咸淳年间《西湖图》,有德胜桥,但依然没有打铁关。

翻完地图,我们再找文字资料。

《艮山门外话桑麻》作者顾国泰先生是笕桥人,一直致力于城东文史搜集和研究。他提到一本重要的史籍:《北新关志》。

杭州人都知道“大关”,其实它最初的名字叫“北新关”,如今运河边设了“北新关遗址”,杭州的水上巴士有一站:北新关站。不过上个月底我查了下8月28日,“拱墅发布”官微说:“北新关”码头进行提升改造,水上巴士2号线途径站点“北新关”将暂不停靠。

《北新关志》的作者叫许梦闳,为雍正七年(1729),杭州织造府主持兼“北新关监督”(这是个官名)。这本书是作者在任时,对原《北新关志》重新修订而成。北新关有志,始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以后多有续辑和修订,属于官志。

北新关的出生年月很明确,始设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因明代朝廷在北新桥设关,所以有了这个名字。明清以来,它一直是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明代京杭大运河上的七大钞关之一。

不过,因为杭州水网密集,地形复杂,北新关收税任务艰巨,为防止商人绕道私越逃税,这个“大关”下面,又设置并统领好多“小关”,有“六关七务八口址十城门”外加五个可随时按需设卡稽查的口子。

其中,东新关、板桥关、观音关、良马关、良畎关、打铁关就属“小关六”。

我们在《北新关志》中翻阅打铁关的记载:打铁关是收税的关卡,关卡设在打铁桥,管水陆两路——“打铁关在太平乡,西接东新关,置立木栅,看守盘验。早晚启闭,以便农船。”

书里还说到打铁关处逃税一事:“临平务、打铁关二处,由临平塘南夹道。从印方桥上南过西,则转过本务。又出宝庄由皋亭渡过路。过野猫港则并偷过打铁关……”

卷七中还有一段,对打铁关写得更为详细:“一、打铁关在大关之东南……有夜航船往来此处。原系上河(上塘河)小径,因去东新关路遥,不能稽察,故另设此关。”

我们的问题是,打铁关是不是和“大关”北新关同时设置?

顾国泰先生查看了另一本史料,明代《北新关丛钞》中朱葵《北新关行署记》:“自本署外剖为七务、散为六小关,门互纷而为长,为区行牙埠钞,各有所司。”

看来,“七务”和包括打铁关在内的“六小关”,应该是同一时期设置的,都在明代。

明万历《杭州府志》里也讲:“水自泛洋河东,分由张家、菩萨二庙至打铁关,为河受源之所,故统一河被其名。东北流过猪坊、姚店……自姚店南溯为石陡门……”

大致意思是说,泛洋河东的五里塘河流经张家、菩萨二桥到打铁关,该地为蔡塘河的“受源之所”。(塘河,史籍有些称备塘河,笕桥人至今还是喜欢叫蔡官人塘河,简称蔡塘河),那时不少货物通过船只运输,所以要在打铁桥下设卡。

那么,为什么打铁关的设置时间没有明确记载,是不是跟它的“关”小有关?

顾国泰觉得有可能,《北新关志》里不少篇幅讲到这种现象,比如南塘、中塘、北塘,有时就春秋二季蚕茧上市时为征税而临时设卡等。

(二)

那么,杭州为什么一直流行着打铁关与岳飞有关的传说?百度百科的打铁关词条,也使用了这个传说。

有老杭州提出,现在打铁关附近,就有岳帅桥啊,说明岳飞曾在此驻兵。

我百度地图了一下,显示江南巷16号,靠近打铁关地铁站B口,确实有岳帅桥。

傅伯星推测,这个传说的“始作俑者”,应该跟“岳帅桥”有关。

其实这个误会,清代乾隆年间的一位进士翟灏,早早就给我们纠正过了。

翟灏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他和翟瀚兄弟合著的杭州西湖导游图《湖山便览》可是非常有名。

他在晚年还写过一本书叫《艮山杂志》,也是唯一系统记载杭州城东一带历史的专著,书中较为完整地记载了城东庆春门、艮山门、笕桥、丁桥等地的历史。翟灏为写《艮山杂志》耗尽心血,稿刚写好,未及付印,就去世了。书稿后来流失民间,不知去向。我们很熟悉的晚清学者、整理《四库全书》的丁丙为找这本书,历经千辛万苦,最后托付四位同好,对《艮山杂志》重加校正,装册成书并编入《武林掌故丛书》。我们现在能买到的版本,就是据丁丙的《武林掌故丛编》本出版。

翟灏在《艮山杂志》中提到了“岳帅桥”,但他在此特意调侃了下,意思是人们造出岳帅桥这个名字,实在是匪夷所思!其实它原来的名字,叫做“鸭舍桥”,与岳帅桥一点不搭介。

说到这里,须补充一个重要知识点,这个鸭舍桥,是南宋官园的历史见证物。

什么是南宋官园?

顾国泰告诉钱报记者,三里亭西北一隅曾是南宋官园。

官园是什么?一个专门为南宋宫廷提供“菜茹”的“菜篮子工程”。(后来老杭州知道的“农都”就在这个旧址上)

这个官园内,就包括了鸭舍桥、猪坊桥。翟灏做了备注,说南宋时这里有猪坊、鸭舍,是杭州“城东产菜最美”的地方,“当亦被官令畜收猪鸭,以备祭祀、交聘之采取者。”

而南宋《咸淳临安志》记载了方位:猪坊桥,在城东官园里金家村;鸭舍桥,在城东官园里;孙家桥,在城东官园北。

《仁和县志》又补充了方位:猪坊桥,在打铁桥北。明洪武三十年,重建。

应该说,这三座桥很近。这个以官家名义采购“菜茹”的官园范围,顾国泰说,要到东新路打铁关一带。

我们再回头说说,鸭舍桥怎么就变成岳帅桥了?

如果你是杭州人,请用地道的杭州话念以下两个词:岳帅,鸭舍。

是不是很相近?

因为“鸭舍”杭州话像“压杀”,犯忌讳,不好听,人们就取了杭州话的另一个谐音,变成了高大上的“岳帅桥”,隔壁的猪坊桥,也谐音了一下,变成了很雅的“芝芳桥”。

翟灏作为老杭州,在书里吐槽,俗,太俗,“此俗情不足论。”

至于两座桥如今的定位,顾国泰做过一番考证:农都附近东新路268号旁,曾有条支路叫岳帅路,岳帅桥就在岳帅路3-4号之间,但2013年因城市建设,岳帅路、芝芳桥等都已消失。

现在岳帅桥旁边,新建起了岳帅里小区。

所以说,所谓岳帅桥包括打铁关等带岳字的地名,其实跟岳飞均无关,只是一个美丽的传闻而已,也可以说是因同音的杭州话一讹再讹的。

(三)

好了,基本查明了打铁关的时间,也排除了岳帅桥的嫌疑,还有一个问题,可能也会有人问:大将军岳飞既然来过杭州,为什么就不能到这里打铁练兵?

岳飞来杭州,几乎每次来都是“奉召进京”,不是想来就能来的。傅伯星给我们理了理时间轴。

第一次,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这次进京的原因是,他在前一年,绍兴二年(1132年)平定了江西叛乱,各级官员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宋高宗知道后,就召见了岳飞,送了他一面自己亲手写的“精忠岳飞”军旗。岳飞受赏之后就回去了。

第二次是在绍兴六年(1136年)二月,也是很短暂的会见。

第三次是绍兴十年(1140年),这一次情况就不太好了,岳飞北伐期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不得不班师回朝复命。他也很悲愤灰心,到了杭州请求辞官归田。

第四次,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形势急转而下,岳飞被解除軍职,任枢密副使,已无高宗单独召见的机会。

最后一次,大家都知道的,岳飞被劾罢枢密副使后去了庐山。同年十月间被骗下山入京,被捕下狱。

可见,岳飞几次来杭州,都跟练兵没什么关系。

还有一个故事,也能说明岳飞并不能擅离职守。

按照当时的军队部署,岳飞的防区在长江中游一带,绍兴四年(1134)前,大本营驻江州(今九江),后来是在鄂州(今武昌)。淮东是韩世忠,驻地在楚州(今江苏淮安),淮西是刘光世,驻地在庐州(今安徽合肥)。

绍兴七年(1137年),宋高宗在平江(今苏州),当时的宰相张浚上奏说,刘光世不会带兵,而且经常逃跑,军队纪律又差,干脆把他撤职算了。宋高宗同意了。刘光世去职之后,他的部下军队有将近五万人马,划归给谁呢?

宋高宗属意岳飞。

据《宋史·岳飞传》,绍兴七年,岳飞已经官拜太尉了。在建康(今南京),高宗把淮西军给了岳飞,还专门写了一道手诏给部队官兵,要求他们“听飞号令,如朕亲行。” 高宗还在他的“寝阁”单独召见了岳飞:光复国土、中兴大宋这项事业,我就托付给你了。

受到了激励,岳飞谋划大举北伐,但是秦桧却力主和议。过了没几天,“淮西合军”的事就黄了。高宗给岳飞写了条御札,委婉地表示“淮西合军,颇有曲折”,想收回成命,把岳飞招到都督府与张浚重新商议。

这是一场不欢而散的谈话。

张浚举荐“某某如何”,岳飞就回答“这人不行”。一连否定了好几个,张浚说了句气话:我就知道非你不可!

岳飞一听,也很生气:都督你是出于公心来谈工作,我不能不据实回答,难道是为了掌握兵权吗?

当天,岳飞就向高宗写了份辞职报告,回庐山给母亲守墓去了。

请注意,这在当时,算是擅离岗位了。

宋高宗知道后,多次下诏催促岳飞回到军队,但岳飞极力推辞,于是又派人到庐山去,把岳飞劝回来。使者对岳飞说,你要明白,你现在能成为朝中大臣,是因为皇帝看重你。你现在却拿这种态度对待皇帝,安的什么心?

岳飞听了,就下山向高宗请罪。

《续资治通鉴》里记载,高宗没有怪罪岳飞,还表示安慰。不过正当岳飞要回营时,高宗说了这么一段话:“卿前日奏陈轻率,朕实不怒卿;若怒卿,则必有行遣,太祖所谓'犯吾法者,惟有剑耳’。所以复令卿典军,任卿以恢复之事者,可以知朕无怒卿之意也。”

“犯吾法者,惟有剑耳”,这就说明,岳飞是不能随便离开他的防区的,随便离岗要按军法处置。

所以,岳飞脱离他自己在江州、鄂州的防区,来到杭州驻扎兵营、锻造兵器的说法,靠不住。

傅伯星还提到一件事。

南宋制造甲仗武器,由军器监所辖的兵工厂制造,地点约在延安路凤起路到体育场路这一片中,定额2500人,按军事编制,产品按要经枢密院、兵部等机关批准分发到部队。“要允许部队在京郊擅自打造兵器,不太可能。”

同样的问题,我又询问了正在美国的杭州市社科院南宋史研究中心主任何忠礼先生,他认为,“根本不存在岳飞在打铁关打兵器一事。”

傅伯星觉得,打铁关这个地方如果作为历史文化集中介绍的地方,更合适,比如介绍中国古代冶铁技术怎么发展和应用的,有哪些产品,“杭州也有铁佛寺,如果能将铁的艺术概括进去,就是一个很好的普及。”

如果你对打铁关也很了解,还有什么我们所不知道的故事,欢迎提供线索给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