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的职场智慧:终极权谋术第一篇:举无遗悔(之一)

 理史论谋 2022-06-27 发布于河北

历史的职场智慧:终极权谋术第一篇:举无遗悔(之一)

  

很多年轻的朋友都喜欢寻求职场权谋捷径或终极权谋术,今天就和朋友分享一个终极权谋术,叫做“举无遗悔”。

“举无遗悔”只是一个结果,意思是做完事,过后想想没有啥值得后悔和芥蒂的,这个词如果用在对一件具体事感受则毫无新奇之处,但这个词如果用来评价一个人的一生,说此人一生“举无遗悔”,那么足以震古烁今了,太了不起了,咱们时常都会为曾经的过往有些地方差强人意或美中不足而引以为憾,但就是有些人,他们人生履历是完美无缺的,事事,处处,时时,尽善尽美,而没有留下丁点可遗憾、可后悔的,他们在做事之时思谋之远、思谋之深,让人击节赞叹,从这个角度看,“无遗悔”这个评价简单吗?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举无遗悔”呢?

易经·系辞下·复卦》中有言:初九爻不远复无祗元吉。意思是:初九迷路不要走得太远才回头就不会造成大的后悔,这是吉利的。

孔子就用这段爻辞来称赞颜渊说: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孔子认为颜渊有两个优秀品质,一是做事之前明辩对错,这需要洞察与智慧;二是知道错了就不会去做,这需要慎独、慎微与戒惧,能抵制住诱惑,非义勿取,非义勿动,无疑,复圣回是能够做到“举无遗悔”。

《易经》的复卦给了我们最为宝贵的思维方法和提升自己的捷径,作为普通人,如果我们不能象颜渊那样在做事之初就知道对错,那么做事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这样有不会造成大的失误,避免后悔莫及。

我们普通人通常都是在试错中总结得失教训,做到浅尝辄止和不贰过,通俗讲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经常看到很多朋友过马路爱抢那么几秒,刚越过停止线甚至还没越过停止线发现红灯亮了,要么站在马路中间,任由汽车从自己身边颤巍通过,要么不管不顾,径直走自己的,任由汽车躲着自己,我们这些朋友都觉得此时停下来和退回一步很难,而不做。

人生如同过马路,在错误的位置上及时止损比发现错误本身更难,这是一个思维惯性,经济学上则称“沉没成本”。

如果我们没有颜回那么聪慧明智,做事之前就能明辩对错与是非,那也要在发现错时,能做到尽快“退回来”。

错了知道停下来,甚至回头,我们规避的是百万分之一的难以承受的失败代价,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能做到“举无遗悔”或具备这样能力的人很多,孔子、姜子牙和周公这类超凡入圣的人就不说了,今天仅介绍几位史书上非常明确地提及“无遗悔”的历史名人。

1朱敬则称赞曹操举无遗悔

朱敬则(635-709年),河南永城人唐朝名相,也是著名史学家,朱敬则久负盛名的事就是劝谏武则天勿罗织扩大打击,706年朱敬则被宗楚客和冉祖雍联手诬构被贬,数月后他便回乡,还乡时,身边无淮南一物,只有乘马一匹,他的子侄都步行跟随归乡朱敬则重然诺,善与人交,每救人急难,不求其报答。他与他的堂兄弟同居四十多年,财产不分彼此,此外他很能识才知人,堪称官场伯乐。

朱敬则对曹操非常推崇,他在《魏武帝论》中称赞曹操:观曹公明锐权略,神变不穷,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举无遗悔,近古以来,未之有也(译:我看曹公在权略上明锐善断,变化无穷,出入神化,一时遭遇挫折锐气不减,处于危机之中能明辩是非,临事决断,无所遗憾后悔,这是近古以来还没有的。)

朋友都非常熟悉曹操了,曹操非常英明神武,但如果说他举无遗悔”作为盖棺之论,愚以为尚差强人意,单论张绣反复于南阳,使曹公丧子亡将,曹公本应推诚置腹以使反侧自安,而不该犯“下肢决定脑袋”的低级错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