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鲜食品】口袋里的战争-肉类食用消费研究

 学习一生 2022-06-27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 食用消费研究的背景

图片

二、  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现状

1.  消费与结构在近30年里的变动情况

图片

图片

图片

[1] Christopher L. Delgado, Rising Consumption of Meat and Milk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Has Created a New Food Revolution,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Volume 133, Issue 11, November 2003, Pages 3907S–3910S, https:///10.1093/jn/133.11.3907S

图片
图片

2.  猪肉地位削弱、其他肉类快速崛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  历史、文化对肉类消费习惯的影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  瘟疫加剧的肉类替代效应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9年禽畜肉消费量的反转影响则更为深远,禽畜肉的消费量直至2020年底都没能突破前高。猪肉消费量的明显波动则是禽畜肉本轮消费量扰动的主要原因。对于2019年发生的猪瘟非洲带动的猪周期问题我们已经在《2022生猪年报:告别非瘟时代,红海逐浪而行》与《【生猪专题】生猪区域价差由什么决定?》等专题报告中进行过详尽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本轮猪周期在给养殖企业大量利润空间(见《2022生猪年报:告别非瘟时代,红海逐浪而行》)直接大幅抬高了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在约2年的时间内维持着高位,较猪瘟前翻了约3番,一度接近牛羊肉的价格水平。此时,对于消费者,不再廉价的猪肉便明显失去了竞争力。牛肉羊肉的成本长期偏高,鸡肉为代表的禽肉成为了相对最廉价的肉类来源。
鸡肉快速地填补了高价猪肉造成的需求空缺,替代效应相当明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19年猪瘟非洲以来,猪肉的人均消费量较猪瘟前的2018年下降了约3.7千克/年,而鸡肉则提升了3.16千克/年。鸡肉没能填补的0.54千克/年的消费量差距也占了禽畜肉猪瘟前后差值的约82%。
图片
图片
图片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牛羊肉价格多年来稳定处于高位,猪肉与鸡肉为代表的禽肉在廉价肉食来源上存在较为明显的替代关系。替代关系以外,我们发现一个特殊现象:替代品的价格往往是正相关的,但2019年猪瘟非洲后鸡肉的价格只跟随着猪肉上涨了较短的时间,甚至无法如猪肉行业一般较长期享受到价格高涨的红利。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供需关系确实造成了鸡肉为代表的禽肉价格快速下跌:供给方面,养鸡周期较短,只需40-45天就可以出栏,产能能够也的确发生了快速扩张。中国畜牧业协会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6日,白羽肉鸡祖代种鸡存栏同比增加11.4%,其中在产祖代种鸡存栏同比增17.2%。肉鸡市场供应十分充足,父母代和商品代鸡苗价格持续下滑,同比跌幅达到80%左右。需求方面2020年新冠疫情冲击了餐饮需求,鸡肉制品存在挤压。

供需关系之外,我们认为仍有一条重要的逻辑将长期围绕着我国肉类消费市场:过高的肉类价格将冲击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总需要有着便宜的动物蛋白来源。猪肉作为最主流的廉价肉类来源,在其不再廉价之时,鸡肉等禽肉就需要成为代打,担负起廉价蛋白的身份。猪肉在消费习惯中的主流地位也导致了发生在猪肉上的价格扰动影响将更为深远,逼着禽肉变动以补充廉价蛋白上的缺口。

前文论述基于历史消费量,而我们需要认识到消费量指标滞后性相当强,无法对近未来肉类消费形成有效参考。因此,为了对近未来肉类消费与其供给端饲料需求提供研究方向,我们需要对中国肉类消费发展趋势进行一定展望。首先我们将从我国肉类消费在营养学上的不平衡入手。

五、  重量与热量的不平衡

从FAO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事实:

1.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类进口与消费国。在数量上,我国对肉类的消费抵得上整个美洲的消费量(94215千吨)。此外,我国肉类对进口依赖程度有限,进口数量占食物总供给约为8.2%,介于两大农业大国澳大利亚的12.6%,与美国的5.4%之间。

图片

2.  我国肉类消费水平在重量和能量两种衡量方式上出现明显的分化:

按重量衡量的情况下,中国肉类人均供应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甚至不到美国的一半。水平类似的国家为巴布亚新几内亚(64.86),多美尼加(62.9)。
 
而按能量衡量的情况下,中国肉类的人均供应水平则再次回到美澳两大农业国之间。不难看出,我国肉类消费的能量密度远远高于美澳两大农业国,差距接近一倍。
图片
这一分化的直接原因是我国居民偏好食用高脂肪、高能量的猪肉。更深层的原因则是我国牛羊肉价格长期高企,猪肉是我国居民能接触到的主要廉价肉食来源。我国肉类消费存在着高脂、高能量的特点。
 
以猪肉为主高脂、高能量的肉类饮食对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根据中国营养学会资料,高脂肪摄入可增加肥胖风险,且过多摄入畜肉可增加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基于地中海膳食和美国DASH膳食为代表的平衡膳食模式与中国营养学会的膳食指南,我国居民肉类消费存在以下健康角度的问题:
 
城镇居民每日的人均消费量已经明显超过了推荐摄入量的上限75g,且整体仍呈上升的趋势,进一步偏离推荐摄入量的范围。
 
农村居民肉类消费以畜肉为主,鱼虾类和禽肉类食物的消费比例低。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资料,基于我国饮食文化背景下,肉类消费健康发展方向可以参考以浙江江苏为代表的江南地区膳食:动物性食品以猪肉和鱼虾类为主,鱼虾类摄入相对较高,猪肉摄入量低,较接近平衡膳食模式。

平衡膳食模式对于居民的吸引力可能体现于对健康的帮助:流行病学和慢性病检测发现这一模式特点的人群预期寿命较高,且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和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较低。
图片
基于上述问题与我国肉类消费现状,我们提出以下肉类消费发展的展望:

1.  随着近期猪价进一步回落,猪肉仍将在长时间内作为廉价肉食的代表。但消费量上领先其他肉类的幅度可能在近未来里出现进一步的收窄。

2.  在廉价优点之外,白肉也拥有相对健康的特点,禽肉消费将在近未来里维持稳健扩张趋势。

3.  禽畜肉外,我国肉类消费的主要变量为水产品,平衡膳食角度我国居民对水产品摄入缺口较大。未来产能与需求的扩张值得我们长期跟踪关注。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