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联红军的反坦克一二事,因反坦克火力太多,火箭筒反而不重要了

 逍遥_书斋 2022-06-27 发布于河南

在二战时期,各国步兵最头疼的事情应该就是如何反坦克了。坦克这东西从出生那天就对步兵形成了绝对的压制效果,枪弹不进、手雷无效,面对钢铁铸造的坦克,步兵们只能在绝望之下四散奔逃。

事实上,哪怕是有了反坦克炮的帮助,各国步兵们面对坦克时都感觉头大,因为反坦克炮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摧毁坦克,毕竟坦克的装甲也是越来越厚,想要一发穿甲弹就干掉坦克实在是难了点。

文章图片1

面对坦克的威胁,步兵们也装备了许多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手雷、反坦克步枪、反坦克榴弹就是这样诞生的,而在二战中面世的反坦克火箭筒则是真正的大杀器,大多数坦克都难以抵御火箭筒的攻击,这也让火箭筒成为了步兵手中最有效的应急反坦克武器,在美军和德军中都有大量的配备。

但让人疑惑的事情是苏联在二战时期对于火箭筒非常轻视,不同于冷战时期苏联开发出了多款反坦克火箭筒,二战时期的苏联是真的没有反坦克火箭筒。可既然反坦克火箭筒对坦克的效果如此之好,为什么苏军却不生产火箭筒呢?

文章图片2

要说苏军不重视反坦克作战,那也是一件非常不现实的事情,苏联自己就着重发展坦克,他们对于坦克的威胁也是认识深刻。但要说他们打算仗着自己坦克够多,想用坦克来对付坦克那也是没错的,因为在战争里最好的反坦克武器除了空军之外,那就只剩下坦克自身了。但苏联也不是真的就忽视了步兵需要反坦克武器,那就真的是大错特错了,因为苏联在二战时期的反坦克火力是趋于一个饱和状态的。

苏联在苏德战争爆发的初期装备的反坦克炮主要是45毫米反坦克炮,这一口径的反坦克炮在苏联军队有多个型号,最常见的就是1937年型45毫米反坦克炮,苏联官方文件称之为53-K型反坦克炮,国内称之为牙签炮。

这种反坦克炮实际定位类似于德国的37毫米反坦克炮,属于轻型反坦克炮。但它的火力实际上要强于37毫米反坦克炮。在苏德战争的初期阶段里,53-K型反坦克炮能在近距离上击穿三号中型坦克的正面,或是在侧面击毁四号中型坦克。

文章图片3

当然,随着战争的变化,53-K型反坦克炮变得不堪大用,这主要是德军在1942年后开始全面以四号G型坦克为主,并着手研发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造成的。而苏联红军也因此开始对自己的反坦克火力做出了提升,M42型45毫米反坦克炮很快就取代了老旧的53-K型反坦克炮。而针对于德国虎豹当道的现状,苏联也开发了被戏称为“57神针”的M43型57毫米反坦克炮,这种长倍径、高初速的反坦克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德国“虎豹”造成严重的威胁。

需要指出的是,苏联军队在当时有个特点,那就是他们并不存在3英寸(76.2毫米)的反坦克。相较于德国有75毫米口径的Pak-40反坦克炮,英国有3英寸的QF-17磅反坦克炮,苏联在这一方面是有断层的。

但这不代表苏联就没有自己的反坦克利器了。当时苏联在这一层级的反坦克火力上,主要依靠的是他们的ZIS-3型76.2毫米加农炮,这种火炮起初是作为一种通用火炮,既可以承担反坦克任务,也可以以曲射火力支援步兵,是苏联步兵当时最为依仗的反坦克火力。

文章图片4

当然,通用的反义词是平庸,ZIS-3型加农炮就是个显著的例子,作为曲射火力它对野战工事的破坏效果十分有限,作为反坦克火力它又显得较为疲弱,也因此它的表现在很多时候只能算是中规中矩。

但这也是苏军一个无奈的选择,苏军在重型卡车方面上比较匮乏,单个步兵师也不能拥有大量的载重卡车,只能尽一切可能降低部队的行军负担,ZIS-3型加农炮就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不过考虑到ZIS-3型加农炮超过十万门的庞大产量,那么它靠数量也能够弥补质量问题。

另一方面,用加农炮平射充当反坦克火力,这在苏联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苏联的122毫米榴弹炮和152毫米榴弹炮也都具备平射能力。在战况紧张的时候,苏联的炮兵团就会客串反坦克炮兵,将榴弹炮平射作为反坦克火力。这一点和苏联建立之初复杂的国际局势有关,考虑自己随时可能遭到周边国家围剿,苏联一早就制订了火炮平射这一战术,到了二战时期也算是歪打正着了。

文章图片5

不难看出,苏军当时的反坦克火力只能用离谱来形容,正面进攻苏军的阵地必然遭到反坦克炮、加农炮和榴弹炮的齐发,这个场面光是想想都让人觉得可怕。但如果你觉得苏军步兵就没有自己的反坦克火力了,那你也是想错了苏联,以苏联这种近乎用一切可能对付坦克的心态,不给步兵准备优秀的反坦克武器那是不可能的,然后苏军士兵就配备了一大堆反坦克步枪。

在二战时期苏军主要配备的反坦克步枪是由西蒙诺夫设计的PTRS反坦克枪和捷格加廖夫设计的PTRD反坦克枪。这两种反坦克枪的威力非常巨大,能在100米距离上击穿50毫米至60毫米的均制装甲钢。

这个威力已经属于二战时期的反坦克步枪巅峰了,对德国的三号中型坦克和四号中型坦克都能造成威胁。而作为代价就是这东西的后坐力大,基本可以形容为“左肩一枪,右肩一枪,拿好勋章,回家养伤。”

文章图片6

当然,指望反坦克步枪在一百米距离上打穿坦克的正面装甲,其实还是比较麻烦的,是对射手的运气和技巧的考验。

也因此,二战时期的苏军对反坦克步枪的射手们有专门的教育,其战术手册上明确告知了士兵们如何对付坦克,即用反坦克步枪攻击坦克的观测窗、潜望镜、火炮瞄准镜、承重轮、诱导轮和引擎散热窗。战术手册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德国装甲兵经常发现自己的坦克会莫名其妙地受损,导致坦克因这些不起眼的损坏而退出战斗。

而有关于苏联的反坦克火力到底有多么旺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1943年的库尔斯克战役有一个直观感受,苏军当时每公里的火炮密度是20门,反坦克阵地是每2.5公里一个,配备用反坦克炮、反坦克步枪、反坦克小组等等。

其中苏军投入的反坦克火力除去标准的ZIS-3加农炮和53-K反坦克炮之外,还包括有85毫米高射炮和M42型57毫米反坦克炮。反坦克步枪更是在整个战役期间打出了350万发反坦克步枪弹,其反坦克火力的凶猛可见一斑。

文章图片7

不难看出,如此旺盛且凶狠的反坦克火力,注定了苏军在战争期间对火箭筒的需求度是很低的。何况苏军当时打的都是阵地防御战,这种防御战里反坦克炮比火箭筒更重要。而在库尔斯克战役后苏军转入了反击阶段,此时需要加强单兵反坦克火力的是德军而不是苏军,因此苏军自然也就对火箭筒更加轻视,谁让他反坦克火力过于强大,而后面的战争形势又变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