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7.小陷胸汤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6-27 发布于山东

287.小陷胸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小陷胸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黄连3克 半夏12克 栝蒌实18克(另包)  
加减;
1.若兼胁肋疼痛者,加郁金、柴胡以疏肝止痛;
2.痰稠难咯者,加胆南星、川贝以加强清热化痰之力;
3.若痰热蕴肺,胸闷气急者,加葶苈子、杏仁以宣肺泄热。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胸膜炎、胸膜粘连、急性支气管炎、肋间神 经痛、心绞痛等属痰热互结者。l。暑热结胸  2.梅核气  3。悬饮   4.不寐   5.胆囊炎   6.小儿厌食症   7.心肌梗死   8.乳腺增生  9。胃癌出血   一、呼吸系统疾病 1。L急性支气管炎  2.渗出性胸膜炎   3.咳喘病   4。尘肺合并肺感染  二、消化系统疾病 1.胃痛   2.胆石症   3.胃扭转   4.急性食管炎 5.肝硬化  6.慢性胃炎  
[主治] 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咯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证治要点。 小陷胸汤
    (《伤寒论》)
    [异名]  陷胸汤(《太平圣惠方》卷15)。
    [组成]  黄连一两(6g)  半夏半升(12g)洗  栝蒌实大者一枚(20g)
    [用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
滓,分温三服。
    [功用]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  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咯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分析]  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的小结胸病。《伤
寒论》云:“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邪在上焦,
热结不深,未成胃实。痰热互结,气郁不通,故胸脘痞闷,按之则痛;热痰蕴肺,故咯
痰黄稠。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内蕴之象。
    [配伍意义]  痰热互结证,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散结。方中以瓜蒌实为君,清热化
痰,理气宽胸,通胸膈之痹。黄连为臣,取其苦寒,助瓜蒌清热降火,开心下之结;半
夏为佐,取其辛燥,降逆化痰,助瓜蒌消痰散结,散心下之痞。黄连、半夏合用,一苦
一辛,苦降辛开。半夏与瓜蒌相伍,润燥相得,清热涤痰,如此则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之功益著。三药相合,使痰去热除,结开痛止,为治胸脘痞痛之良剂。临证不仅用于伤
寒之小结胸病,而且内科杂症属痰热互结者,亦甚有效。
    本方的配伍特点为苦降辛开,润燥相得。即瓜蒌之润,以制半夏之燥,二者相合,
则祛痰之力倍增;黄连之苦降,半夏之辛散,苦降与辛开配伍,以除其痰热之结。
    [类方比较]  本方与大陷胸汤均治结胸病,然有大小之分。痰热互结于心下,按之
则痛者,名小结胸病,治以小陷胸汤。方以瓜蒌配黄连、半夏,清热涤痰。若水热互结
于胸腹,从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不可近者,名大结胸病,是证重于小结胸病,故治以大
陷胸汤。方以芒硝、大黄与甘遂相配,泻热逐水。两证轻重缓急之间最宜分辨。正如尤
怡所云:“黄连之下热,轻于大黄;半夏之破饮,缓于甘遂;栝蒌之润利,和于芒
硝。……故曰小陷胸汤”(《伤寒贯珠集》卷2)。
    [临床运用]    ’
    1.证治要点  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苔黄腻,脉滑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若兼胁肋疼痛者,加郁金、柴胡以疏肝止痛;痰稠难咯者,加胆南星、
川I贝母以加强清热化痰之力;若痰热蕴肺,胸闷气急者,加葶苈子、杏仁以宣泄肺热。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胸膜炎、胸膜粘连、急性支气管炎、肋间神
经痛、心绞痛等属痰热互结者。
    [使用注意]  方中瓜蒌有缓泻作用,故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
    [源流发展]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仲景云:“小结胸病,正
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因本方临证疗效卓著,历代医家积累
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使其治疗范围逐步扩大。  《金镜内台方议》卷5言其不仅可治
“按之则痛”的小结胸病,亦可“治心下结痛,气喘而闷”的痰热互结于胸之证;《丹溪
心法》卷2更以本方治食积痰壅滞而喘急者,认为其并消食痰之积;《寿世保元》卷3
谓其可治伤寒发渴而饮水太过,成水结胸而发呃之证。延至清代,  《张氏医通》卷4
云:“凡咳嗽面赤,胸腹胁常热,惟手足有凉时,其脉洪者,热痰在膈上也,小陷胸汤主
之。”将其所主病证虽定位于膈上,然症状却扩展至肺、腹胁及手足。秦之桢《伤寒大
白》卷3于方中增人甘草一味,亦名小陷胸汤,主治少阳表里热邪,兼有痰结者。
    本方药精力专,配伍严谨,体现了清化痰热、苦降辛开之法,多为后世所遵从。临
证加减运用,多获良效,遂不断演化。至明.《医方考》卷2清气化痰丸,易黄连为黄
芩,另人清热化痰、行气止咳之品而成清热化痰之又一名方。《医学入门》卷4之柴陷
汤,即本方与小柴胡汤合用,主治结胸痞气初起,及水结、痰结、热结之证。《伤寒大
白》卷3之柴胡陷胸汤,在本方基础上,加入柴胡、青皮、枳壳、甘草,亦取其清热除
痞之功,并增疏肝行气之效。《重订通俗伤寒论》卷2之柴胡陷胸汤,即小陷胸汤加柴
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桔梗理气宽胸,而成主治少阳结胸,胸膈痞满,按之痛之方。
    [疑难阐释]  关于本方主治病证的鉴别  小陷胸汤主治小结胸病。结胸病是伤寒表
证未解,误下邪陷所致。在《伤寒论》中治疗热实结胸共有三首方剂,一是大陷胸汤,
其证为水热互结,病涉心下至少腹卜鞭满而痛,手不可近;二是大陷胸丸,其证亦为水
热互结,病位偏上,项背强急,如柔痉状;三是小陷胸汤,其证为痰热互结,正在心
下,按之则痛。三方虽皆为热与痰水相结,但病因、病位、病势有别,故组方用药及用
法各异。
    [方论选录]
    1。成无己:“心下鞭痛,手不可近者,结胸也。正在心下,按之则痛,是热气犹浅,
谓之小结胸。结胸脉沉紧,或寸浮关沉,今脉浮滑,知热未深结,与小陷胸汤,以除胸
膈上结热也。”“苦以泄之,辛以散之,黄连、栝蒌实之苦寒以泄热,半夏之辛以散结。”
(《注解伤寒论》卷4)
    2.许宏:“心下鞭,不按而痛,手不可近,大结胸也。心下满,按之则痛者,邪热
浅结,为小结胸也,此不可下,只宜散也。故用栝蒌为君,其味苦性寒,能破胸膈结
气;半夏为佐为使,以辛能散气也;黄连为臣,苦以泄之,以辅君主之药,而下心下之
结也。”(《金镜内台方议》卷5)    ,
    3。吴昆:“三阳经表证未去而早下之,则表邪乘虚而人,故结胸。结胸者,阳邪固
结于胸中,不能解散,为硬为痛也;按之则痛者,不按犹未痛也,故用小陷胸汤。黄连
能泻胸中之热,半夏能散胸中之结,栝蒌能下胸中之气。然必下后方有是证,若未经下
后,则不曰结胸。”(《医方考》卷1)
    4.柯琴:“热人有浅深,结胸分大小,心腹硬痛,或连小腹不可按者,为大结胸,
此土燥水坚,故脉亦应其象而沉紧。止在心下,不及胸腹,按之知痛不甚硬者,为小结
胸,是水与热结,凝滞成痰,留于膈上,故脉亦应其象而浮滑也。秽物据清阳之位,法
当泻心而涤痰,用黄连除心下之痞实,半夏消心下之痰结,寒温并用,温热之结自平。
瓜蒌实色赤形圆,中含津液,法象于心,用以为君,助黄连之苦,且以滋半夏之燥,洵
为除烦涤痰开结宽胸之剂。虽同名陷胸,而与攻利水谷之方悬殊矣。”(《伤寒来苏集.伤
寒附翼》卷上)
    5.程扶生:“此热结未深者在心下,不若大结胸之高在心上;按之痛,比手不可近
为轻;脉之浮滑,又缓于沉紧。但痰饮素盛,挟热邪而内结,所以脉见浮滑也。以半夏
之辛散之,黄连之苦泻之,栝蒌之苦润涤之,所以除热散结于胸中也。先煮栝蒌,分温
三服,皆以缓治上之法。”(录自《古今名医方论》卷3)    :
    6。尤怡:“胸中结邪,视结胸较轻者,为小结胸。其证正在心下,按之则痛,不似
结胸之心下至少腹鞭满而痛不可近也。其脉浮滑,不似结胸之脉沉而紧也。是以黄连之
下热,轻于大黄;半夏之破饮,缓于甘遂;栝蒌之润利,.和于芒硝。而其蠲除胸中结邪
之意,则又无不同也。故曰小陷胸汤。”(《伤寒贯珠集》卷2)
    7.王子接:“结胸,按之始痛者,邪在脉络也。故小陷胸止陷脉络之邪,从无形之
气而散。栝蒌生于蔓草,故能人络,半夏成于坤月,故亦通阴,二者性皆滑利,内通结
气,使黄连直趋少阴,陷脉络之热,攻虽不峻,胸中亦如陷阵,故名陷胸。仅陷中焦脉
络之邪,不及下焦,故名小。”(《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
    8.张秉成:“治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痰热互结之证。前方(大
陷胸汤)因水热互结,而成胃实不大便,輭满而痛不可近者,故非大下不除。此则因痰
热互结,未成胃实。观其脉浮滑,知其邪在上焦,故但以半夏之辛温散结豁痰,瓜蒌之
甘寒润燥涤垢,黄连之苦寒降火泄热。此方之治伤寒亦可,以之治杂病亦可,即表未解
而里有痰热者,皆可兼而用之。”(《成方便读》卷1)    .
    [评议]  小陷胸汤为清热化痰之方,主治小结胸病,诸家认识基本一致。在论及本
方病机时,多与大陷胸病对比而言,对后世很有启迪。本方与大陷胸汤在药物比较方
面,似以尤怡所论较为精辟。在分析本方三味药物配伍意义时,各家大同小异,唯对半
夏与黄连之配伍,论述较少,其中柯琴之论较为见长。
    [验案举例]    ,    '
    l。暑热结胸  《浙江中医杂志》(1980,u一12:554):某女,37岁。夏令发热持续
半月。面色萎黄,骨节酸楚,有汗而热不解,口渴,呕逆,胸痞闷,按之则痛。小便短
赤,大便闭结,舌苔黄腻,脉滑。阳明暑温,热结在胸。方用:黄连(研吞)3g,制半
夏、连翘各9g,枳壳、竹叶各6g,瓜蒌、滑石各15g。服4剂后,身热渐退,胸腹部略
现白痦,胸闷痛已缓,前方加减治疗半月,症状完全消失。
    按语:本证为暑热结胸之证,故用小陷胸汤加连翘、竹叶、滑石以清心火,解暑
热,利湿浊;枳壳理气宽胸导结。服后浊化热解,邪有出路,则诸症自平。
    2.梅核气  《黑龙江中医药》(1982,2:42):某女,38岁,干部。1974年12月14
日就诊。自觉喉中如梅核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曾服半夏厚朴汤、越鞠丸、逍遥
散等方无效,已逾8月。胸脘痞闷,呃逆时作,忧虑急躁,痰多带黄,口苦,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滑。证属肝气挟痰,阻塞咽喉。法宜清化痰热,泻肝散郁。处方:全瓜蒌
15g,法半夏、茯苓、郁金各9g,苏梗、山栀、旋覆花、左金丸(吞服)各9g。服10
剂后,喉中梗塞顿开,间有喉中不利,吐痰减少,脘满纳差.,头晕失眠,口微苦,舌苔
黄,脉小弦滑。更方以巩固疗效。北沙参、丹参各12g,茯神、佛手、黄芩、佩兰、金
铃子、麦芽各9g,川贝6g,芦根15g,炙草4.5g,服6剂痊愈。
    按语:本案由于情志不调,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聚湿生痰,痰气相搏,上逆于咽
嗌所致。取小陷胸汤合左金丸加味,服后气顺痰开。因余邪未尽,正气已亏,续以平肝
和中,化痰宁神收功。
    3。悬饮  《河南中医》(1984,6:30):某男,32岁。1983年5月u日诊。患者畏
寒发热周余,近两天右侧胸胁闷胀疼痛,呼吸急促,气短乏力,夜寐盗汗,脘痞纳呆,
便干尿黄,苔黄腻,脉沉滑。X线胸片报告,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西医诊断为渗出性
胸膜炎(结核性)。此乃痰热水饮,阻于胁下,络道不通,气机不畅使然。治以涤痰逐
饮,理气清热。处方:黄连6g,半夏lOg,瓜蒌实20g,葶苈子30g,杏仁lOg,车前子
15g、(包煎),大枣10枚。2剂,服药后,胸闷气短大减,但寒热未退。上方去葶苈、
大枣,加柴胡lOg,黄芩log。又进3剂,自觉症状悉除。X线摄片胸水已消,后以抗
痨西药治之。
    按语:此悬饮一案,病机责于痰热互结,壅阻胸脘,故以小陷胸汤为主,加杏仁宜
肺调气,葶苈逐饮,车前子利小便,使气化行,水饮去,而收全功。
    4.不寐  《山东中医杂志》(1985,2:23):某女,52岁。失眠数年,曾服益气、养
血、安神之剂,方中炒枣仁每用至60g,然寸效未收,竟至烦躁纳呆,昼夜不寐,每晚
服安眠片,仅能小睡。1980年3月18 B..来诊,脉滑数有力,舌苔黄厚腻,其中脘满
闷,不时嗳气求舒,诊为痰热阻中,胃土失和。处以小陷胸汤加味:黄连6g,半夏6g,
全瓜蒌30g,枳实6g,郁金98,胆星6g,合欢皮12g。服工剂,当晚即能人睡,眠仅不
安。又进3剂,苔退,痞消,眠安。    '
    按语:不寐一证,大关脏腑。临床见证,又有虚实寒热之异,审证选方,最当细
辨,切不可妄投滋补,徒增病势。此案痰与热结,中土失和,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
也,以小馅胸汤清热涤痰则热清痰除,胃和眠安o
    5.胆囊炎  《吉林中医药》(1989,6:32):某女,32岁。1986年9月28日诊。因
过食油腻后,自觉胃脘及右胁部胀痛,向右肩部放射,曾在某医院确诊为胆囊炎。.住院
治疗一度好转,出院后次日疼痛又作。刻诊:右胁作痛引及肩部,胸闷纳呆,口苦嗳
酸,易怒易躁,尿黄,时有寒热,苔黄腻,脉弦数。此乃中焦湿热痰浊,蕴于肝胆,肝
胆失于疏泄之故。治宜清热化痰,.疏肝利胆。方用小陷胸汤加金钱草30g,炒川楝、炒
玄胡、郁金各10g,水煎服。服药3剂,痛止。唯感纳差,加陈皮6g,焦楂曲各15g,
继服5剂,余症悉除。
    按语:肝脉布于胁下,胆脉循胁肋行身之侧。若湿热痰浊阻滞于中,蕴结于肝胆,
使肝胆失于条达疏泄之功,不通则痛,治宜清热化痰利湿,疏肝利胆。小陷胸汤配以炒
川楝、炒玄胡,郁金理气止痛,金钱草利湿。诸药合用取效甚佳。
    6.小儿厌食症  《四川中医》  (1989,12:11):某女,5岁。1988年3月2日诊。
食少纳差半月。诊见:形体瘦弱,面色萎黄,汗多,呃气,舌苔黄润,脉滑数。处方:
黄连3g,半夏、瓜蒌实、竹茹、麻黄根各9g、,煅牡蛎20g。服方4剂,胃口渐开,纳食
日增,汗出减少。守方2剂,即告痊愈。    .
    按语:小儿食症,每因迭进肥甘,久之伤脾碍胃,酿痰蕴热,结聚胃脘,阻碍摄
纳所致。投以小陷胸汤清热开结祛痰,汗多而用麻黄根、煅牡蛎等。
    7.心肌梗死  《国医论坛》  (1991,3:12):某男,46岁。因胸闷,心下胀满,于
1989年9月10日人院。伴见纳差,恶心,懊侬不得眠,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厚
腻,脉滑。脉搏82次/分,血压120/82mmHg。心电图: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医诊为
痰热互结之小结胸病。用小陷胸汤合栀子豉汤治疗:黄连9g,半夏9g,栝蒌实20g,
栀子15g,淡豆豉15g。服3剂后,诸症大减,纳谷已香,恶心除,大便畅,睡眠可,
舌苔变薄黄。上方去栀子豉汤。续进6贴,诸症竟除,舌脉恢复正常,一/C/电图Ⅱ、Ⅲ、
avF导联中S了波回至基线,获临床痊愈,嘱服香砂六君子汤合丹参饮以善其后。
    按语:本例无本虚之象,而见痰热之征。心胃之火亢盛,痰热互结心下,故见胸
闷,心下胀满;胃气上逆,则恶心纳差。治以小陷胸汤配合栀子鼓汤,旨在清热除烦,
宣达内外,解除懊侬不得眠证也。二方合用,使痰除热散,气降腑通,结开胸宽,诸症得除。
    8.乳腺增生  《吉林中医药》(1993,6:33):某女,35岁,工人。1986年5月10
日诊。半年前发觉左乳内有一硬结,因不痛而未介意,后因邻居妇女患乳腺癌手术治
疗,内心生疑,惴惴不安,不时摸弄乳内硬结,渐至口苦心烦,脘闷纳呆,硬结增生而
痛。查体:左侧乳内左上方可触及3.5cm×3cm硬结,推之可移动,压痛明显,中等硬
度,舌质红,舌尖有瘀点,苔黄厚,脉滑数。诊断:乳腺增生症。证属痰瘀滞乳,蕴而
化热。处方:川黄连6g,半夏12g,全瓜蒌30g,丹参15g,生牡蛎30g,昆布30g,大
贝母9g,香附6g,通草3g。9剂后硬结明显缩小,仅有花生米大小已不痛,上方去川
黄连,加连翘12g,廑虫9g,复进6剂,硬结消失,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语:乳腺增生,中医称为“乳癖”。其病机常与肝气郁结,冲任失调而致气滞痰
凝阻于乳络,结成结核。本案痰瘀滞乳,化热之势明显,权借小陷胸汤清热化痰,佐以
昆布、广虫、生牡蛎、丹参等消瘀散结之品,故乳恙则平。
    9。胃癌出血  《陕西中医》(1994,l:32):某女,60岁,农民。1991年3月因劳
累过度,加上受寒未治,渐发心下疼痛。同年9月8日,突然呕咖啡色液体约200ml,
解黑大便,急送住院。察其面色稍苍,心下灼热,疼痛拒按,大便虽通而不畅,小便色
黄,心烦急躁,口干欲饮,舌淡红,苔黄腻,脉弦滑。诊为胃脘痛、呕血。系痰热内
结,脉络瘀滞,热伤血络所致。治以苦寒泄热,除痰开结,凉血止血。拟小陷胸汤加
味:川连、郁金、枳壳、半夏各lOg,瓜蒌、白及各12g,生地、旱莲草各18g。2剂,
大便泻下黑色稀便,已不呕吐,胃脘痛大减。再服3剂,胃脘痛止,大便隐血阴性。因
腹胀,食少,乏力,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调理。住院10天,3次隐血阴性。胃镜检查
报告为胃癌。因不同意手术治疗,带药出院。
    按语:患者因感受风寒未及时治疗,邪热内陷,与痰饮内结于心下,故心下按之则
痛。综观病机,证属痰热内结,邪热损伤血络的小结胸病。用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开结,
配郁金、枳壳理气止痛,伍生地、旱莲、白及凉血止血,使热清痰消血止。
    [临床报道]
    一、呼吸系统疾病
    1。4,JL急性支气管炎  应用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减方治疗;GJL急性支气管炎
50例(治疗组),并以麻杏石甘汤治疗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
,GJL年龄1—4岁,病情相似,均系病后1—2天内就诊。临床表现多有喘咳、发热、舌
红苔黄等证,属实热喘型,肺部听诊可闻哮鸣音及中等湿哕音;X线可见肺门阴影增浓
或肺纹理增粗;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多高于正常。治疗组药味:麻黄1.5—3g,杏仁
4.5g,生石膏12g,甘草3g,黄连1.5g,半夏6g,蒌仁6g,鲜茅根12g,胆星3g,玉
蝴蝶6g。咳痰不利,哮鸣音多者,加前胡6g,白前3g,紫菀4。5g;高热者,加羚羊粉
1g,分2次服;痰多者,加川贝6g;便秘,加川军1.5-3g。日一剂,煎成lOOml,分
3-4次温服,年长儿可1次顿服。对照组以麻杏石甘汤为主,咳痰不利、高热、痰多、
便秘时,加药物与治疗组相同。两组患者基本纯中药治疗,偶有高热达39℃以上时,
加用西药退热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7例,好转7例,无效6例,治愈率74%,
有效率88%;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5例,无效19例,治愈率52%,有效率62%。
其有效率、治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或显著差异(P<0.01或P<0。05),治疗组疗效明
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无论在退热、气喘及咳嗽症状消失,肺部体征消失,血象及胸部
X线检查恢复正常等方面,在见效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
    2.渗出性胸膜炎  运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合小陷胸汤去大枣治疗渗出性胸膜炎21
例,均治愈,治愈率为100%。服药最少9剂,最多38剂。X线查胸腔积液全部吸收
时间:5天2例,9天8例,12天7例,工8天3例,24天1例。临床症状消失时间:9
天1例,,12天4例,20天12例,30天3例,38天1例。基本方组成为:葶苈子12g,
黄连5g,制半夏6g,全瓜蒌15g。加减法:恶寒发热,加柴胡、黄芩;胸胁疼痛,加
枳壳;积液多,体壮者,加制甘遂;咳甚,加桑白皮、桔梗;大便干结,加大黄;舌苔
白腻,去黄连,加川朴、白术、茯苓;积液吸收后,胸隐痛,去葶苈子、黄连,加当
归、芍药、广郁金、川楝子、玄胡、制乳没、丝瓜络等;阴虚内热用一贯煎加减;日久伤脾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3.咳喘病  运用由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加味组成桂龙咳喘宁胶囊治疗咳
喘病110例,并设对照组31例。胶囊组成:桂枝、龙骨、牡蛎、瓜蒌皮、黄连、半夏
等u味药。对照组采用复方川贝精片胶囊,外型、颜色同,采用双盲法投药。每次4
粒,日3次口服,7一14天为1疗程。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64%,显控率为
57.27%;对照组总有效率48.39%,显控率为9.68%。其总有效率比较:X:=
36.2733,P<0.。00l,差异显著。说明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于咳、痰、喘单
项症状的疗效也非常显著的高于复方川贝精片(P<0.001)。
    4。尘肺合并肺感染  对煤工尘肺合并肺感染的33例患者,以小陷胸汤合栝蒌薤白
半夏汤加味进行治疗。方用:栝蒌15g,半夏9g,黄连6g,薤白10g,桂枝6g,生龙牡
各15g,杏仁10g。日1剂,20天为1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结果显效28例,
占84.84%;好转3例,占9.09%;无效2例。总有效率93.93%。治疗前后体液免疫
情况为:IgG含量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IgA、IgM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二、消化系统疾病
  1.胃痛  采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胃痛83例,均以心下不适,按之则痛或隐隐而痛
为主症,且见舌苔黄厚或黄腻。其中男性51例,女性32例,年龄5—75岁,急慢性胃
炎3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30例,胃神经官能症17例。痊愈52例,好转29例(多
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无效2例(系严重胃溃疡患者)。附验案2则。
    2.胆石症  应用小陷胸汤合大黄附子汤为基础,治疗30例胆石症,总有效率
93。4%。处方:全栝蒌、苇茎各30g,法半夏、大黄各10g,附子6g,细辛、川连各
3g。随症加减:肝郁气滞者,加柴胡6g,枳实、白芍各10g,甘草3g;肝胆湿热者,
加茵陈、金钱草各30g;胁痛甚者,加郁金10g;食欲不振者,加砂仁5g,鸡内金10g;
呕吐者,加姜竹茹10g;夹瘀者,加丹参、三棱、莪术各10g;兼气阴不足者,加太子
参12g、乌梅10g。作者指出,附子、栝蒌、半夏同用,对治疗胆石症有独特疗效,并
未出现不良反应,并非绝对配伍禁忌。
    3.胃扭转  以疏肝利气,调和肠胃为原则,治疗128例胃扭转,临床治愈98例
(76.6%),好转19例(24.8%),无效u例(8.1%)。方用清代费伯雄《医醇媵义》
之青阳汤合仲景小陷胸汤。药用:柴胡15g,郁金12g,青陈皮各10g,乌药10g,广木
香6g,元胡12g,黄连10g,半夏12g,瓜蒌30g,花椒5g,炮姜8g。加减:伴恶心、
呕吐痰涎、舌苔黄腻等痰热证者,去乌药、广木香、花椒、炮姜,加竹茹、莱菔子各
15g;上腹部疼痛胀满,食则痛增,大便干结的,加附子6g,大黄10g(后下);平素脾
胃虚弱,复感寒邪致胃脘部剧痛者,去青皮、乌药、木香、瓜蒌,加附子8日,吴萸
15g,党参15g,砂仁8g(后下),蔻仁5g。
  4.急性食管炎  以小陷胸汤加味治疗此病87例。基本方:黄连10g,瓜蒌15g,
清半夏lOg,煅瓦楞子18g,蒲公英30g。若胁肋胀满,反酸者,加炒白芍15g,并加重
瓦楞子用量至25g;大便干者,加大黄9g。结果痊愈76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
有效率94。5%183。
    5.肝硬化  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乙肝”迁延日久而成肝硬化的患者72例。其中
男50例,女22例,年龄28—59岁,病程7个月一工3年,临床症状大部分有肝脾肿
大,胁肋满闷,痞胀或疼痛,伴黄疽2例,伴腹水4例。实验室检查:72例中均有不
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基本方:瓜蒌18g,半夏12g,黄连9g,枳实lOg,白术20g,佛
手15g,甘草6g。30天为1疗程。伴黄疸、腹水者,待黄疸、腹水消退后再用本方。
治疗结果:41例症状消失,肝功恢复正常;29例症状及肝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2
例中途改用他方治疗。服药后1个疗程收效的53例,2个疗程收效的工7例C9,。
    6.慢性胃炎  选用四逆散合小陷胸汤治疗慢性胃炎42例,结果临床治愈23例,
好转工6例,无效3例。方药组成:柴胡lOg,枳壳lOg,白芍20g,甘草3g,姜半夏
lOg,瓜蒌皮20g,川连5g,佛手lOg,八月札15g,浙贝母lOg。气滞脘胀明显,加香
附;兼有舌苔白腻,加川朴;疼痛明显,加川楝子、元胡;反酸,加海螵蛸、牡蛎;食
滞纳差,加焦三仙;舌红苔黄糙乏津,加玉竹、麦冬;舌质淡胖,边有齿印,加党参、
黄芪。服药1个疗程(2个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