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清金降火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清金降火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陈皮4.5克 半夏3克 茯苓3克 桔梗3克 枳壳3克贝母3克前胡3克 杏仁4.5克 炒黄芩3克石膏3克 瓜蒌仁3克炙甘草 1克 主治;热痰咳嗽,清金降火,化痰止咳。 清金降火汤(《古今医鉴》卷4) 陈皮一钱五分(5g) 半夏泡一钱(3g) 茯苓 一钱(3g) 桔梗一钱(3g) 枳壳麸炒一钱(3g) 贝母去心一钱(3g) 前胡一钱(3g) 杏仁去皮尖一钱半(5g) 黄芩炒一钱(3g) 石膏一钱(3g) 瓜蒌仁一钱(3g) 甘草 炙三分(工g) 上锉一剂。加生姜三片,水煎,食远,临卧服。功用:清金降火,化痰止嗽。主治:热痰咳嗽。 本方主治肺胃热痰所致之咳嗽。故以石膏、黄芩清降肺胃之火,且与瓜蒌、半夏相 配,清化热痰。其中石膏、黄芩以其寒凉制半夏之温性,瓜蒌之润以抑半夏之燥。因其 以咳为主,故又用贝母清热化痰止咳,前胡、桔梗化痰,杏仁宣肺止咳,枳壳、陈皮理 气化痰,使气顺痰消,茯苓健脾渗湿以祛痰之源。甘草调胃和中,兼防石膏之寒。合为 清降肺胃之火,化痰止咳之剂。 清气化痰丸与本方均治痰热所致之咳嗽。但比较而言,前者以咯痰黄稠为主,后者 以肺热咳嗽为重。故清气化痰丸以胆星为君,清化痰热之功独胜,更用枳实,则消痰行 气之力亦强。而清金降火汤用石膏清热泻火力增,并伍贝母、前胡、桔梗等意在止咳。 2.黛蛤散(《丸散膏丹集成》) 青黛 蚌粉 用新瓦将蚌粉炒令通红,拌青黛少许。每服 三钱(15g),米饮下。功用:清肝泻火,化痰止咳。主治:肝肺火热之痰嗽,眩晕耳鸣,咯痰带血。 本方主治肝经火盛,木火刑金之咳痰带血证。方中青黛咸寒,功能清肝火,泻肺 热,《本草求真》卷4云其“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郁火”。伍以善人肺经之蛤粉,清肺 化痰。《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咳逆上气”,《本草纲目。介部》卷46谓其“清热利湿, 化痰饮。”二者相合,使肝火得降,肺热得清,痰热得化,则妄行之血归经。其与清气 化痰丸、清金降火汤相比,虽同治热痰之证,但清热化痰之力远逊于二者,唯清肝泻火 之功为二者所不及。 附方;黛蛤散 组成;青黛30克 蚌粉30克(煅红) 2 主治;肝肺火热之痰,眩晕耳鸣,咯痰带血。 黛蛤散(《丸散膏丹集成》) 青黛 蚌粉 用新瓦将蚌粉炒令通红,拌青黛少许。每服 三钱(15g),米饮下。功用:清肝泻火,化痰止咳。主治:肝肺火热之痰嗽,眩晕耳鸣,咯痰带血。 本方主治肝经火盛,木火刑金之咳痰带血证。方中青黛咸寒,功能清肝火,泻肺 热,《本草求真》卷4云其“大泻肝经实火及散肝经郁火”。伍以善人肺经之蛤粉,清肺 化痰。《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咳逆上气”,《本草纲目。介部》卷46谓其“清热利湿, 化痰饮。”二者相合,使肝火得降,肺热得清,痰热得化,则妄行之血归经。其与清气 化痰丸、清金降火汤相比,虽同治热痰之证,但清热化痰之力远逊于二者,唯清肝泻火之功为二者所不及。 黛蛤散原名“粉黛散”。方出《医说》卷4引《类编》方,名见《医略六书》卷 x。黛蛤散之名始见于1935年郑显庭所著《丸散膏丹集成》。此外,元.危亦林《世医 得效方》卷5咳嗽门名之“滴油散”,其后《普济方》卷158咳嗽门、《古今图书集成. 医部全录》卷245均沿用此名。《医学从众录》卷2咳嗽载此方名曰“青黛蛤粉丸”,而《卫生鸿宝》又名“青蛤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