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河鼓韵——京东大鼓知识讲演|163

 wushaohe 2022-06-27 发布于河北
三河鼓韵——京东大鼓知识讲演
三河鼓韵——京东大鼓知识讲演

京东大鼓书简介

一、历史渊源

三河人称鼓曲为“大鼓书”,称呼唱鼓曲的为“说大鼓书的”、“唱大鼓书的”。

旧时,流行的大鼓书以小口大鼓(京津艺人称怯大鼓)最为广泛,其他还有地头调、靠山调、平谷调(也有称乐亭调的,源于演唱时落落停停之意),还有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京韵京韵、奉调大鼓等。

据三河老艺人祖谱及口碑资料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山东人李文通(名尚志,绰号弦子李)逃荒到京东行艺,他的弦子弹的特别好,号称“弦子李”。他吸收了京东广为流行的 靠山调、平谷调、地头调等民歌小调,丰富了木板大鼓的唱腔,增加了京东乡音,很受当地群众欢迎,因他的演唱讲求韵味,人称这种京东风味的木板大鼓为“小口”木板大鼓。

李文通对民间的靠山调、平谷调、地头调等民歌小调非常感兴趣,于是按照它的腔调对小口大鼓进行了改革,使小口大鼓增加了独特的乡土气息,从而创造了京东大鼓的前身——京东怯大鼓的雏型。后来李文通的得意弟子邓殿奎(香河县人,公元1754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在立门户排列宗谱时,以远祖青云峰,近祖李文通排列宗谱,分为十代。

青门排辈为:“青、文、奎、连、永、宝、景、怀、玉、成”。李文通成为一代宗师。

梅家门京东大鼓的师承家谱是:继承龙元玉, 棠文书华其,永宝京旺盛,厚仁万向知。

京东大鼓流行于廊坊、承德、保定、唐山的部分地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有过不同的称谓,先后有京东怯大鼓、乐停调、平谷调大鼓、平谷调、乐亭调大鼓、四平调大鼓、乐亭大鼓、铁片大鼓、铁板大鼓、承德地方大鼓等十几个名称。其中以乐亭调大鼓称呼时间最长,一直沿用到1935年正式定名为“京东大鼓”为止。

因此可以为,这一大鼓流派的创始人李文通就是当年用三弦伴奏“乐亭腔”的弦子李。理由如下:

1、名字相符。弦子李,与马立元在《中国书词概论》中记述一致,且都以弹弦著称。

2、活动年代吻合。他的徒弟邓殿奎1754年前后在世,由此可以推定,李文通从艺时间在18世纪初,早于乐亭大鼓的形成时间。

3、李文通逃荒到京东行艺,初期居无定所,很可能先来乐亭,对乐亭民歌印象颇深,后迁徙京东定居下来,行艺授徒。

4、因为他对于乐亭调的喜爱,和他对于乐亭大鼓形成的贡献,这一流派的大鼓先后称为乐停调、乐亭调大鼓、乐亭大鼓。

二、表演方式

京东大鼓在三河至少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民国初年,就有在三河走乡串村说大鼓书的,他们都是在20岁左右和清末老艺人学艺,由此,我们可以做出上述推断。

在三河说大鼓书的一般由三个人搭班,其中一人说书。说书的面前放鼓架,鼓架上放一面小扁鼓,直径约一尺,厚约二寸,称为大鼓书,实际用的鼓并不大。说书的一手执鼓键,一手执一副钢板。钢板半月形,宽约一寸,长约三寸,类似现在说山东快书用的铜板,但为钢制,实际上使用犁地犁铧片磨制而成,因此也有叫犁铧片的。

艺人用食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夹住一片,作为下片,上片放在食指上,用大指肚按住,晃动手腕,使上片击打下片发出响声。

鼓毽子比筷子稍长稍粗,一般为细竹棍儿之作为而成。另外两人为之伴奏,其中一人弹三弦,另一人拉四胡。

说书的上场后,开始都念四句上场诗。上场诗多为顺口溜,都是说书人即兴创作,不一定和要说的书段内容有联系,有的诙谐,有的说些吉利话,有的针对现实发表感慨。如:

“钢板不响手不溜,大鼓不响鼓皮厚。说书的,唱不好,怨咱嗓子生了锈。”

“天上下雨地上滑,姑娘大了要出嫁。没人说媒心里急,双眉紧锁怨她妈。”

“八月十五月儿圆,家家户户都团圆。五谷丰登年景好,老老少少都喜欢。”

“天上云多月不明,山上草多路难行,河里鱼多水不清,世上人多心不公。”等等。

接着就说:“四句上场诗念罢,小子上场献艺。天也不早了,人也来得不少了,大鼓敲起来,弦子弹起来,听学徒给您唱起来呀!”

接着,他敲起大鼓,乐队随他的节奏,开始进行前奏。

前奏时,说书人要配合乐队,双手同时敲打大鼓和钢板。

前奏结束,说书人即开始演唱,演唱时只击打钢板。到一个段落,乐队间奏,之后再演唱。书段多为传统故事,中间有唱、念、白,说书艺人一个人扮演许多人物角色,要声情并茂,同时还要加叙加议,诙谐而引人入胜。

三、艺术特色

京东大鼓书(多称呼京东小口大鼓)的唱腔比较简单,只有一个板式(即一板到底)和上下两句唱腔旋律。演唱时以速度变化来调节故事发展之递进,速度先慢后快、音符先繁后简,是个较原始的板腔体曲种。

总体结构是:前奏(大过门)——慢板——间奏(过门)——慢板——间奏——“中板” (快速的慢板)——间奏——“紧板”(快速的中板)——尾腔。

京东大鼓书只有一个板式(一板三眼),中板、紧板的名称只标志速度的递增,并无节奏上的变化。中板比慢板快,紧板比中板快,紧板进入故事高潮时更是快上加快,这种模式在一些原始板腔体曲种中大量存在。

唱腔板式

京东大鼓书主体唱腔为两个乐句。头眼起唱落在板上。上乐句落音不太规范,以2、4、6居多,下乐句落音皆为宫音 ——(“1”)。是个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六声宫调式。

唱词句格虽也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但由于它每句里均有衬字,填补了各词组之间的空隙。所以其唱腔旋律没有明显的分节现象,(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的唱腔均呈分节状态,即每个乐句分为三个小乐汇)。唱起来有连绵不断的感觉。上句或下句唱腔都以“起——挑——落”规律行进。

京东大鼓书每到落腔(自然段)结尾时,没有特殊的“甩腔”,只是把最后一个字变慢拖长,且每到落腔结尾均如此,连全篇结束的尾腔也同前边一样。

有的唱段为了调节和丰富音乐色彩,在开始的头四句唱腔里,把第三句落音与前两句落音作了调整,出现了近似“四乐句”的模式。“起,承、转,合”倾向比较明显,但并不是每个唱段均作如此处理。

伴奏音乐

京东大鼓书的伴奏音乐,共有三部分。

前奏(俗称大过门)是演唱前的引子。过去前奏较简单,与后来的间奏曲调相同,仅能起过门作用。后经乐师们的设计、创造,发展的曲调相当华彩。其节奏是一板三眼(四分之四),共有十三小节,曲调华丽流畅,是个完整的七声音阶宫调式乐曲,虽然仅用手弦演奏,但配以铜板和鼓,奏来红火热烈别有情趣。

间奏(即段落间的过门)是每段落腔后的乐曲,过去只有一个间奏,各个乐师演奏的曲调虽繁简不同,但都较平淡。后乐师们在新前奏的启发下,生发出一个新间奏,色彩颇为华丽、节奏火爆。

“垫头” (即上乐句与下乐句之间的过渡性音乐)只在慢板时使用。如尾音只一拍(落在板上)垫头为四拍;尾音唱成两拍时,垫头则为三拍,其音符多为宫音“1”。即所谓“板不够,垫头凑” 。因为它只起填补板数作用。当慢板唱成快速时,就不用加垫头了。

演唱与伴奏手法

京东大鼓书是一人演唱的“大鼓说书”形式,演员手持鼓、铜板击节,间作表演。伴奏仅为一大三弦,弦式是151(dad)。伴奏旋律是与唱腔同曲同度的随腔伴奏。在前奏和间奏过门时,以处理成“下滑音”居多,即每个音皆在其上二度滑下,构成一种特殊的弹奏风格。在伴唱时则刻意地伴随演唱的旋法上下滑行、细腻地炉托、乐器声音具有很强的歌唱性,间有'学舌”现象,与唱腔达到水乳交融程度,乐师不谙唱腔旋律,是无法胜任伴奏的。“三分唱七分随”在此表现的更为突出。

京东大鼓书的演唱的风格,突出一个 “柔” 字。从音乐上分析,演唱时每句唱腔皆有下滑倾向,且每个字的音符都呈不稳定状态,不仅落音落在2、4、6这些不稳定音上,每个音符在演唱时也都在音的上下方游移。另外,三河大鼓书的“衬字”带来了很多“嵌音”小音符,这样使得各音符间均有微小的过渡,听来细腻融合。当进入快速时,又演唱得非常利落。

京东大鼓书要求字正、腔圆、韵足、味浓,气氛真实、色彩鲜明、气口得当、鼓板合宜。

京东大鼓的唱腔,自成体系,独具一格。有一个特点是说唱兼而有之,唱时就是有腔有调,而说时就如同其它剧种的宾白,更与评书相似。为什么把说叫宾白呢?从字面上可以理解,'宾'不是主要的,而是辅助的,就如同主人与客人一样。'白'即是白话,既不是唱,也不押韵。宾白就是一种大鼓唱腔的辅助手段。京东大鼓书的宾白,全部使用京东的地方语言,如果不说京东话就缺乏了京东大鼓书的韵味。所以外地人学唱京东大鼓书,都拜京东艺人为师,先学京东话。这在京东大鼓书艺人收徒中叫'正口'。就是纠正原来的发音和声调,使其与京东地方话相一致。

京东大鼓书学来容易,只是表演上各有风格,要求一个人既要打板、演唱、表演、念白介绍,集所有功力于一身!所谓一板一弦说千古兴替,一人一口演百面人生。如表现小孩的情节,嗓音要模仿小孩,面孔的变化要表现小孩的天真,动作也要有小孩的特点。这样才能更逼真的刻划人物的性格,增强说唱的感染力。

四、著名演员

1、始祖周庄王

据传鼓曲起源于大周庄王姬佗。庄王姬佗为了教化臣民,遂令手下四相梅子清、青云峰、赵恒利、胡鹏飞领鼓出朝,借讲故事的形式劝化臣民百姓人人学善。三年收下三千六百劝善士,始分四门。按现时说法,就是用演唱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因此说梅子清和和青云峰是鼓曲之祖,而周庄王则是始祖。因此,过去说书艺人都供奉周庄王。

2、远祖梅子清、青云峰、赵恒利、胡鹏飞

3、近祖李文通据艺人祖谱及口碑资料,早在清乾隆中叶.河北省南皮县贾九堡村木板大鼓名家李文通(一说山东人,名尚志,绰号弦子李)从家乡逃荒来京东行艺.他吸收了京东广为流行的汉族民歌小调“靠山调”,丰富了木板大鼓的唱腔,增加了京东乡音,很受当地群众欢迎,因他的演唱讲求韵味,人称这种京东风味的木板大鼓为“小口”木板大鼓,李在行艺中收徒张百奎(河间人)、曹占奎(大城人)、李振奎(义子)、崔登奎和邓殿奎,世称“清门五奎”,其中以邓殿奎(一说邓连奎)最为有名。

4、青门五奎

活跃于俗曲鼓坛上的张百奎(河间人)、曹占奎(大城人)、李振奎(义子)、崔登奎和邓殿奎,世称“清门五奎”,其中以邓殿奎(一说邓连奎)最为著名。

邓殿奎,原名不详,殿奎系拜师学艺后之艺名,香河县刘宋镇人,后迁居马厂,生卒年不详,世传1754年在世。相传他有“三钢”,即钢性子、钢嗓子和钢板。他喜欢唱民歌,尤爱唱《放风筝》。邓继承乃师的创造精神,改革木板大鼓“小口”派唱法,将一板一眼的单一板式改为“慢板”、“平板”、“垛板”等多种演唱板式,并吸收了京剧西皮“快板”唱腔,用在《华容道》、《古城会》等段子的结尾处演唱,名之为“二簧柳儿”(京剧在河北称二簧)。他演唱“二簧柳儿”时,仍用木板击节,而在演唱其它板式唱腔时,则用钢(铁)板替代木板击节,这些改革得到师父赞赏及听众首肯,新腔很快流行开来。这种新腔在北京演唱时,因是京东乡音,故被京城人称做京东怯大鼓。

五、梅门五龙

活跃于鼓界曲坛上的有梅门五龙。梅门五龙为王龙生、张龙海、刘龙德、蔡龙兴、唐龙祥。据传五龙中有人绝板,是由邓殿奎弟子过继的。因此,梅青两门来往过密,有“梅青不分”的说法。梅青两门艺人相互切磋,对京东大鼓的奠定与发展,起到了一个推动的作用。

六、南于七

于七,本名不详,大约活跃于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约1851——1909),原是读书人,后因仕途不通而随其弟于九“下海”说书。他对传统书词进行修订整理,又广泛吸收民歌小调的音乐素材,特别是吸收了京东南部香河、宝坻、安次一带流行的田歌,丰富了京东怯大鼓的唱腔。这种田歌系农夫下田劳作间歇时,集在一起击打农具即兴编唱的民歌,称“乐乐停停”,或“乐停调”,又作“乐亭调”。一般是四句一番,唱乐了即停。这种吸收田歌后创制的新腔影响面广,仿效者众,于七也很快成了京东一带名声最大的鼓书艺人。

于七爷兄弟九人,他排行老七,是早年著名的京东大鼓演唱家,本名及艺名以不详。他出生于天津市宝坻区史各庄镇马于庄村。他的生猝年代大约在清道光十三年癸巳(1833)至宣统元年己酉(1909),活跃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

宝坻地处九河下梢,旧时十年九涝,人们为了养家糊口,许多人以说唱评戏、京东大鼓撂地演出为生。但是,于七爷不是为了生计而学京东大鼓。他原是读书人,曾中过举人,后来考取进士时,为人放荡不拘,不修边幅,在考场中被考官挂牌驱出考场。于是愤而投入“青门”学艺,随其九弟于宝庆“下海”说书。

国有国法,行有行规。曲艺界行规很严格,江湖上讲,京东大鼓是由“梅、青、胡、赵”四门中的梅、青两门所传。梅门,梅子青所传为大口京东大鼓;青门,青云峰所传小口京东大鼓。各门都有各门的传承谱序,辈分分明。

梅门谱序是:“继、承、龙、元、玉,棠、文、书、华、其,永、宝、京、旺、胜,厚、仁、万、向、知”;青门谱序是:“青、文、奎、连、永,宝、景、怀、玉、成”。

梅青两门,实为两道蔓,但是梅青两门弟子们来往过密,并有梅青不分的说法。梅青两门艺人经常在一起相互切磋,这对两道蔓的京东大鼓艺术提高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推动作用。

乾隆年间,梅门“五龙”、青门“五奎”演唱京东大鼓非常有名,轰动一时。青门奎字辈和梅门龙字辈,都是本门的第三代传人,青门的邓殿奎、首传宝坻得意门徒陈连登,陈又传(宝坻史各庄镇朱家铺村人)邹永山,邹传马于庄的于氏兄弟——于七和于九。于九艺名宝庆,在谱序上为第六代传人宝字辈。后来于七被人公称“于七爷”,名讳已不可考。

于七爷在读书时节,就喜欢唱戏、唱皮影,在读书之余,经常粉墨登场。他弃功名入青门学艺,这对京东大鼓艺术的发展,会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文化底蕴深厚,文笔好,对传统书目进行修订整理,又广泛吸收民歌小调的音乐素材,特别是吸收了宝坻一带流行的田歌,丰富了京东大鼓的唱腔。田歌系农夫下田劳作间歇时,聚在一起击打着农具,即兴编唱的田歌,称“落停调”或“落腔调”,一般是四句一番,唱乐了即停。吸收田歌后,创制的新腔影响面广,仿效者众,于七爷很快成为京东一带,名声最大的鼓书艺人。在行艺期间,他把许多历史小说改编成说唱鼓词,如《刘公案》、《于公案》、《施公案》、《彭公案》、《包公案》、《兴唐响马转传》、《杨家将》等。他将演唱时使用的木板改为铁板,天赋佳喉的于七爷,嗓音宽厚、遒劲苍琼、柔美缠绵、细腻委婉、描情状物、人物刻画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奇景。他集皮影、戏曲、鼓艺于一身,演唱语言幽默,诙谐而风趣,成为曲坛“泰斗”公称于七爷。

于七爷在咸丰年间,就将京东大鼓艺术带入京都。在北京行艺期间,他专走大宅门演唱,因为艺术造诣深,越唱越红。

据说,在北京挣得银子装满了家里的大躺柜。于七爷在北京曲坛上名声大振,声誉一直传到恭王府,恭亲王点名要听于七爷的书。于七爷听传后,暗自得意,又是一桩大买卖。他一时高兴,计上心来,眼珠一转,把自己装作盲人拄着马杆子进了恭王府。恭亲王见于七爷是个盲人,又是曲坛上的名角儿,便将后宅女眷都叫来听书。女眷们来到一起,话题多多,东家子长、西家子短,陈谷子烂芝麻说起来没完。女眷们说的正起劲时,一旁候着说书的于七爷,在喧闹的对话中,耳闻其中一女眷的语音耳熟,他不由自主地把两眼的瞳仁转了过来(这是戏剧中装瞎子的一种“青白眼”技巧),想看一看认识不认识这位女眷。他乜了两眼,结果露了白,引起恭王府的家人的怀疑,把此事报告给恭亲王,恭亲王半信半疑,但不让家人动声色。这时,恭亲王让女眷们点书目,结果女眷们都想听《瞎子逛灯》。《瞎子逛灯》这个书目,是幽默、风趣传统的书目,加上于七爷的唱功好、嗓音美、语音巧、唱的俏,博得满堂彩。恭亲王感到非常满意,重赏了于七爷。散场时,为了验证他是否盲人,恭亲王命手下将一个大澡盆装上水,放在大门口,当于七爷走到大门口时,马杆子拄到了这个大澡盆,当时于七爷心里想,这准是恭亲王试探我是不是一个真正的盲人,于七爷就故意一个跟头摔进大澡盆,在旁观看的人们哄堂大笑。就这样,于七爷靠聪明机智免去了一次皮肉之苦。

在曲坛上,是于七爷拓宽京东大鼓的书路,丰富了京东大鼓的音乐。时称:“北有宪章,南有于七”,并形成听书听于七,学艺学于七的局面。他高超的曲艺艺术被同行人所公认。于七爷的师兄弟,现在可知的有:于宝庆、郭宝增、张宝河、张宝善等。于七爷的亲传弟子其中于景元也是一位京东大鼓艺术界的佼佼者。于景元从艺多年,授徒甚多,他的亲传弟子可知的有:陈怀旺、张怀林、王怀武、孙怀宽、许怀青、赵怀堂、刘怀山、马怀松、马怀宝、赵怀荣等。于七爷有过人的才识,除了演唱外,当时创作与整理的书目,基本上出自于于七爷之手。有这样的才干之人入青门,无疑对京东大鼓艺术的发展,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因此,一举成名京东大鼓“泰斗”于七爷。

7、北宪章

稍晚于于七的梅门传人王宪章,亦以演唱乐亭调著称,当时京东群众称唱大鼓书最好的属“南于七,北宪章”。后辈艺人也称“南于七、北宪章”是乐亭调大鼓最有贡献的前辈。1880年王宪章去东北演出,所唱之京东怯大鼓以其家乡定名为平谷调大鼓。在东北广收弟子,回乡后又收弟子,并称所演为“平谷调”,到晚年他去北京演出时,也称之为乐亭调大鼓。

8、三杆大旗

“三杆大旗”之刘文斌

原名他刘存有 ,直隶宝坻县人。出生1891年6月15日,光绪十七年(辛卯)五月初九日。逝世于1967年,农历丁未年。

他出身雇农,自幼喜好听书,22岁到25岁在热河卖艺。民国初年,农村经常闹灾荒,经常是十年九不收,在农村实在无法生存,28岁的刘文斌为了餬口进天津谋生。

他先后住在天津老城的城西义和斗店、孙家大院、吴家大院等处,也有时常住宜障后。当时他以剃头为业,是住在很多人伙居的小店儿。白天出去串胡同剃头,晚上休闲时唱上一段在家乡喜爱的大鼓书消遣。在农村种地时,他边干活边哼着小曲,已经学会了许多小段和长篇鼓书,像什么《刘公案》、《拆西厢》、《洪月娥做梦》等。当时下层的贫苦百姓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故此他唱的大鼓深受伙伴们的喜爱。有些人听得时间长了,觉得大家生存都不容易,白听也不合适,有时就主动地多少给些零碎钱。随着观众不断增加,攒起来的零钱反比剃头赚的钱还多,所以他也就逐渐的以唱大鼓作为另一条谋生之路了。因为平时总唱,自己也就自然地久练久熟了。自此以后他带着大鼓走街串巷演唱,经常活动在大沽路的小营市场一带。

“撂地”演出的条件很差,支个大布篷,用木板钉上几条板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刮风一半,下雨满完。”刘文彬还常说:“人歇工,牙挂队,肠子肚子活受罪。”由于刘文斌没有江湖门户,进天津城后曾受到城里的艺人和地头蛇们的排斥,在演出时被人家踢了场子搅局,还没收了大鼓。这是因为他没有江湖师父带道,也不懂得“春典”(江湖术语)与他们盘道。在天津城干这行是不成了,只好回到店中向老乡们告帮。

要想再干这行就必须拜师,他带着行李回到宝坻后通过老乡介绍,在庙会上拜了宋恩德老先生为师。宋先生还专门向他传授了艺人们用的“春典”、门户规矩,据回忆他还在庙会上请了许多艺人们吃了一顿驴肉、烙饼,花去了他整整一年赚的钱。宋恩德老先生是个半盲人,绰号叫“宋瞎糠“。按辈分刘应是“文”字辈,取艺名叫“文斌”。刘文斌的这一支祖师是“梅”家门,排字是按“继、承、龙、元、玉、唐、文、书、化、其”。刘文斌的平辈师兄弟很多,天津的齐文洲、李文俊、唐山的靳文然、齐文丰、刘文迅等都是“文”字辈。

经过一番周折的学徒之后,刘文斌闯过江湖关后又再到天津献艺。这时还结交了许多各行艺人,又进一步地开阔了艺术眼界。他对京东大鼓的演唱进行大胆改革,先把上场的那一句唱词抹去,改为:“表的是……”开门见山,直接入活。在简洁的基础上再加上嗓音宽厚,字正腔圆且韵味十足。通过不断演出,还固定了许多基本唱腔。加上他演唱的曲词准确、通畅,在唱腔方面还吸收了一些农村小曲、地头调。他还有一种唱法,就是吸收老学究儿背诵古诗词的平仄韵味,这种演唱嗡声嗡气,用的是背工嗓(头腔兼脑后音),被人戏称“坛子大鼓”。

这时他除了搭布篷“撂地”演唱外,还坚持走街串巷,进大宅门、公馆演唱。他说第一次演唱是和师弟李文俊去应承的。当时是阔家主人点唱,点了他师弟李文俊一段《罗成算卦》,正巧他师弟不会唱这段。李文俊则推荐师兄刘文斌代唱,主家不愿意,便拿刘文斌开心,说;“他长的那样子,哪能唱的了呀?”当时刘文斌正有病,穿戴也不讲究。后来经别人说情,还是让他唱了。头几句京东大鼓唱得声音洪亮,各个楼里和附近的人都围拢过来,掌声不断。大家都交头接耳问唱者是谁?因此刘文斌的名字不胫而走,响彻津门。

后来听他的人越来越多,请他演出的剧场也越来越多了。过了一段时间广播电台约他长期直播演唱,因演唱技艺精湛被电台长期录用。通过广播,刘文斌声振天津以及北京、河北等地。当时天津的广播电台都是私人开设,有“中华电台”、“仁昌电台”、“东方电台”、“青年会电台”。这些电台都是为商业服务,电台开播之前都由演员播上一段商品广告。那时经刘文斌报播的广告有延寿堂的药品广告:“调经养血,一元钱。白喉蛾子,一世福,一家乐。”同时还介绍天津东马路药店的生乳灵。当时经济大战,也都利用电台宣传商品增加效益,在把商品推出去的同时,也把演员推上了市场。当时拥有收音机的人家很少,有的大买卖家为了招揽生意,店铺门口放一个大喇叭,每逢早晚,人们都到店铺门前听刘文斌演唱。有的干着半截活把活停下来,也有的正在生着炉子,因听唱把炉子给弄灭了,拿板凳坐店铺门前听。这时刘文斌红了,京东大鼓的名声在天津也越来越大了。因为他的演唱有独特的风格,词曲又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贫苦市民听众接受,尤其是那些反映家庭生活的唱段,深受城乡妇女们的喜爱。因为他演唱的曲目中,在描写爱情以及平民生活中的悲、喜情节方面特别见长。这些曲目能像聊天叙家常那样自然朴实,也有些警世人生富有哲理的曲词。后来在茶园演出、电台播出频繁的情况下,对方问他唱的是什么大鼓?刘文斌坦诚地说:“我们是京东人(京东是指通县、三河、武清、宝坻、蓟县、香河、宁河等县),就叫京东大鼓吧!”这就是“京东大鼓”之名产生的经过。

刘文斌唱红津门之后,随之也就有了些关于生意上的矛盾,按刘文斌的话说:“树大招风了!”这是因为他的节目受到听众欢迎,同时有“中华”、“仁昌”两个电台抢着让他演唱并报广告。“中华电台”要给他提高播出费让他只在此独家电台演播,并说要付多出几倍的报酬。刘文斌为讲信义,毅然拒绝了“中华”的要求。他坚持在“仁昌”、“中华”两个电台演出,因此引起了双方电台矛盾和冲突。“中华”为了抢他,利用地痞帮派势力给刘文斌写了几封匿名信,并在每封信中都画着小刀子,写着要杀死刘文斌,曾经在一天里接到了40多封信。这样一来,闹得乌烟瘴气,空气十分紧张。刘文斌再也无法去演唱,于是和同行们商量,他们提议找延寿堂的乐老板商谋对策。这位乐老板是河北省大城县人,在天津经商多年并且还有些威望。他反复考虑后说:“我去外边走动走动,拜求各方看是否有转机。要是不成就也只能回老家宝坻县再谋生路,天津卫是无论如何也站不住脚了!”他还把刘文斌留在后院暂避,亲自去西北角拜访王三爷(青红帮头目),请求他给予关照解决。乐老板叫刘文斌前来向王三爷述说原由,王三爷听罢马上拿起电话向警察局说:“谁想成心闹事……”接着又说了些让他们关照的话,警察局的官员们当然答应对这件事给予照顾。后来刘文斌花钱请客才平息了这场事端,继续在两家电台演唱。

在他演唱的兴盛时期,正是奉军驻守天津。因为刘文斌唱的是略带乡音的普通话,与东北的方言容易沟通,所以这些东北人也特别喜欢京东大鼓。随着他的艺龄增长,在演唱技艺方面也不断地升华提高。又因他为人也非常朴实憨厚,能与许多艺人们同台献艺并成为益友。在天津曾与花四宝、张寿臣、陈士和、马连登、马宝山、翟青山、刘宝全一起同台演出,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曾在南市燕乐茶园(解放后改称红旗剧场)先后与刘文霞、常旭久、于瑞凤、程玉兰、郑蝶影、曹宝禄、高德明、陶湘如、花四宝、白云鹏、戴少甫、于俊波、侯宝林、郭启儒等一起演出。在南市庆云茶园(解放后改称共和剧场)先后与常连安、常宝堃、常澍田、金万昌、马三立、侯一尘、张寿臣、王佩臣等一起演出,从在前几场位置一直到能攒底演唱。20世纪40年代,他在平安茶园(今称长城影剧院)长期攒底演出,此时正是京东大鼓扬眉吐气之日。

1938年,由国乐唱片公司邀刘文斌灌制唱片12张,计有《郭子仪庆寿》2张、《拆西厢》1张、《隋炀帝下扬州》2张、《庄子扇坟》1张、《王二姐思夫》2张、《刘公案》4张。唱片灌制完成发行后使京东大鼓传遍全国各地,在社会造成一定影响。有些唱片还流传于港、澳、日本等地,使之成为北方曲艺中主要曲种之一。当时有一行专门做唱片生意的小商贩,人们叫“放话匣子的”。他们是背着留声机走街串巷,放上唱片叫大家欣赏。常有人点名要听刘文斌的京东大鼓,因此有时在大街小巷不时也能听到他的唱段。那时是按唱片听的多少收费,36个小铜子儿能听6张唱片,60个小铜子儿能听12张。

刘文斌在天津唱红后,在各个电台的演唱应接不暇,同时还到剧场演出。他为人忠厚热情且仗义豪侠,曾介绍他的老乡齐文洲、魏喜庚、马宝山等艺人到电台演唱,还把自己的演唱时间长期让给了他们。当时他们都是从农村来的小商贩或以身为业的劳动者,生活很是艰苦。魏喜庚是宝坻县东广林木村人,到天津做弹棉花打被套工作。他在家乡会唱平谷调,到电台演唱过《龙潭鲍骆》。齐文洲是宝坻县崔黄口乡西老鸦口村人,原是到天津拉胶皮的搬运工,能说《马潜龙走国》。李文俊是宝坻县崔黄口乡东老鸦口村人,到天津是做卖扫帚的小生意的。刘文斌不忘旧情,把自己的生意路让给了他们并支持他们走上了艺术道路。齐文洲文化较高,虽然唱腔粗犷但说的文理性强,曲词句较为讲究。尽管刘文斌让出了很多电台演出,还是有很多电台愿请其演唱并做广告。先后有“仁昌”、“东方”、“青年会”、“新中央”以及“天津特殊广播电台”等,他一天要赶包到几个电台演唱,京东大鼓在听众当中自然会有巨大影响。

刘文斌的演唱能受到社会各阶层听众欢迎,这与他的弦师配合默契是分不开的。他的弦师李景山先生,也是他的同乡。李景山先生是自学成才,小时候因个子矮够不着弦子的上把,便把弦子挂在窗户棱儿上练习。他伴奏刘文斌的京东大鼓有独到之处,在演出时经常有听众给伴奏叫好。他的三弦弹奏得快、稳、准、活,且能托腔保调,尤其是李先生独创的跪弦弹奏“学舌”绝活。在书场演出前,他经常用三弦摹仿笙、管、笛、箫等民族乐器的演奏、合奏以及动物家禽的鸣叫,很受听众欣赏。天津解放后,李先生住在南开区南大道白房子胡同益友里8号。刘老师在幼年时他俩就搭伴演唱,几十年来没有分开过,直至李景山先生于1960年病故为止。因李景山先生病故,刘文斌也就退出舞台不再演唱了。

刘文斌的京东大鼓能受到听众的喜爱,并达到日臻完美的艺术成就,主要原因就是没来津前,在农村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磨炼。他幼年时就爱听大鼓书,受张瘸老、霍亮的影响,已经学会一些小段和长篇鼓书,边干农活儿边哼唱,同时也买些唱本改编演唱。比起其他艺人他能识字,但文化水平并不高。有一次唱《拆西厢》时,其中有一句“咱们老爷贪赃图了贿,屈了人家的好文才。”错把“图了贿”唱成“图了有”,让有文化的人喝了倒彩,结果闹出了笑话。这一次失败成了他的动力,一方面他又继续学习文化,另一方面在农闲或荒年旱月,去口外做些小买卖,开阔眼界闯荡锻炼。当时北口外是古北口、喜峰口的长城以外,那时人们“常去热河八沟喇嘛庙拉骆驼”的地方。有时骑着毛驴,有时挑着挑,带些日用小商品,如针、线、顶针、火镰、灶王神马儿、年画、皮鞭梢儿等东西赚些小钱。有时到山里农家支起大鼓连说带唱,挣些粮食到集上换些铜钱。这样他既得到了锻炼又增加了阅历,也可赚些钱养家餬口。当时艺人演唱很艰辛,他有时连续唱五六个小时。唱得时间长了,嗓子哑了,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因为唱不出了声音心里着急,就用听别人传的偏方,用辣椒熬水一喝就是半碗。所以他的嗓子后来变成沙哑,因此他又坚持苦练,终于练出一条利用头腔和脑后音共鸣的坛子味。这种味道最有特点,一般人难以模仿,因为有了这些经历给他来天津演出奠定扎实的基础。

刘文斌在来天津前,原有说评书、唱大鼓的艺人都各占一方。评书艺人张杰鑫编演《三侠剑》,木板大鼓艺人“舍命杨”说唱《呼家将》以及西河大鼓艺人朱大官等都在天津献艺。刘文斌在电台、书场演出,越来越觉得曲目不够用。他有个盟兄弟告诉他说:“天津到处都是财,你就是没有取财的工具,工具就是新书。”于是刘老师就自己改编创作,边看书边演唱新书,很快增加了许多新曲目。他累的头晕脑胀把眼睛都熬红了,排练后的新曲目还请名人指导。因此他的曲目很宽,书目唱段越来越多。后来他在书场演出一个月,能做到每天唱两段从不重复。他当时的常演曲目有《十字坡》、《双锁山》、《刘金定观星》、《朱买臣休妻》、《诸葛亮招亲》、《诸葛亮押宝》、《借女吊孝》、《铁冠图》、《韩湘子上寿》、《郭子仪庆寿》、《昭君出塞》、《洪月娥做梦》、《探窑送米》、《倒娶连科》、《大西厢》、《王二姐思夫》、《罗成算卦》、《渔樵耕读》、《肃六篡位》、《隋炀帝下扬州》等上百段。中长篇大鼓书有《刘公案》、《呼家将》、《小八义》、《响马传》、《十粒金丹》、《回标记》、《玉杯记》等,这些都曾在电台演唱过。他生前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虽然在广播电台留有很多唱段录音,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部分都被损坏,现在天津电台只保留他一段《王三姐剜菜》以及那些唱片传世。

1949年天津解放后,穷苦艺人翻身当家做主,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刘文斌参加了河西区书曲队还被选为区人民代表。他精神奋发老当益壮,在年近花甲之年还编新、唱新。为了配合宣传他曾在电台演唱过《小二黑结婚》、《刘巧儿》等现代曲目,为形势需要在1958年的大跃进时还演唱过新编小段《送面汤》。20世纪60年代初期,天津市文化局领导多次推荐他到电视台现场直播,他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应该多把出头露面的机会留给青年一代。他曾在1960年到下瓦房闽侯路20号的河西区戏曲、曲艺培训学校传徒授课,当时跟他学习的有刘振东、王桂茹、李二景等同学。

刘文斌早年没有收过专业弟子,只在日伪时期亲传一名徒弟。他按本门户传“书”字辈取艺名卢书中,三年习艺期满后颇有发展。可惜英年早逝,刘文斌因弟子去世而伤感,再加上平时演出繁忙也就没有再继续收徒。他的儿子叫刘少斌,幼年学习弹弦专门为京东大鼓伴奏,弹得很有特色颇具其父遗风。曾在电台为介绍刘文斌的艺术生平,还请刘文斌的弟子们帮忙回忆刘文斌的事迹并整理出文稿播放,已辞世。刘文斌在社会上以及工矿企业的徒弟却是桃李满天下,虽然这些弟子们的唱法各有不同,确实都是向刘文斌学过艺。他的业余弟子有 李承秀、董湘昆、王辑馨、刘汉武、岳金义、宋万峰、张梁、孙志华等,其中董湘昆成就最大。

“三杆大旗”之齐文州(暂无)

“三杆大旗”之魏西庚

魏西庚(1887-1963)艺名魏文然,今宝坻区马家店镇广林木村人。天赋佳喉的魏西庚,嗓音宽厚,遒劲苍凉,柔美缠绵,细腻曲婉,巧唱俏唱,韵透九霄,唱出了朴素、自然浓郁的魏派京东大鼓的艺术风格,成为曲艺界著名的一代宗师。

1937年前后,在天津仁昌、东方、中华等多家电台播出后,魏文然、刘文斌(宝坻县尔王庄乡黄花店村人)、齐文周(宝坻县西老鸦口村人)三师兄弟,被称为京东大鼓的“三杆大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魏西庚任宝坻县曲艺队队长,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1958年6月17日河北省文化局颁发了“魏西庚先生在发展人民曲艺事业上成绩显著”的荣誉证书。

少年时代的魏西庚,出身贫苦,好学向上,爱好广泛。清朝广林木有两位进士,被称为张大进士,张二进士。进士的六子、侄均为秀才,魏西庚和他们相处得很好,从他们那里学了不少东西。他会唱影,对易经颇有研究,熟读《奇门遁甲》,文化修养较高。

九河下稍的宝坻十年九涝,迫于生计,魏西庚拜宝坻县马家店镇甘泉村的张增德为师(外号张瘸老、铁板张),学唱京东大鼓。后来又拜宝坻县大白庄镇范家庄村的宋玉树为老师。出师后,虽也在天津、北京、口外等地撂地演出,但他以在农村演出为主。

1930年以后,京东大鼓演唱队伍基本上形成了两支。一支是以刘文斌为代表的活动于城市,一支是以魏西庚为代表的活动于农村。这两支队伍的唱法虽然源于一流,但由于时间的流变,唱腔版式已经有了较大的区别。刘文斌唱红顶红,名曰“十三咳”;魏西庚唱二黑一红版式,名曰“蓝桥落”, “蓝桥落”这种版式适合唱“蔓子活”,即长篇大书。刘文斌在城市主要演唱“大口”京东大鼓。魏西庚在农村,他不但演唱“大口”京东大鼓,还演唱“小口”京东大鼓,并兼唱两河大鼓。由于他的基本功扎实,说唱技法娴熟,无论演唱京东大鼓,还是演唱两河大鼓都非常到位。所以,刘文斌在城市唱红、魏西庚在农村唱响。魏西庚擅长唱“蔓子活”,比如《少西唐》、《大破孟州》、《刘公案》、《杨家将》、《三侠剑》等。另外,魏西庚因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对唱词非常考究,现存的京东大鼓书词多为魏西庚所创作整理。

魏西庚为梅门五龙中王龙生的五传弟子。后创魏派京东大鼓,在农村与城市尤以魏派流行最广。他的嫡传弟子有:封书恭、罗书宽、甄书义、李书敏、张书慧、郭书明等。后来收的弟子未按“书”字辈取名,而是另取艺名。现已知的有:王艳秋、王艳云、李祖森、张子良、田左奎、许文如、王怀武、李富、管仲民等人。

魏西庚年过花甲时,还参加了河北省文化局组织的老艺人集中在保定撰写鼓词。他同时对京东大鼓唱腔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成为现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京东大鼓

9、王佩臣

王佩臣(1902—1964),女,铁片大鼓(当时曾称“乐亭大鼓”,但与河北唐山附近的乐亭大鼓不同)演员。她是铁片大鼓形成发展的关键性人物,是当今通行的铁片大鼓艺术的创始人。

出生地北京通州,出生日期1902 年,逝世日期1964 年。

王佩臣晚年剧照

王佩臣八岁从父习艺,又曾拜记名师父王宪章学唱,先唱平谷调,后改铁片大鼓。十岁随父到北京卖艺谋生,以车小贵的本名先在东安市场撂地,又到隆福寺、护国寺等庙会上演出,又在天桥演出。十三岁开始到通州、天津和河北省一些城市跑码头。第一次到天津时无所建树,1923年,王再度来津,先在北马路的北洋茶社和侯家后的义顺茶园登台。随夫姓王,以王佩臣名字从艺。1926年进入天祥市场新世界茶让,稍后又进入歌舞搂,与刘宝全、金万昌、张寿臣等同台演出。1928年初,由于军阀混战,艺人纷纷离津,王佩臣也随刘宝全一行赴沈阳等地演出。1929年返津,在张园、陶园、劝业场游艺园、中原公司游艺场和天晴茶社、北洋茶社等处演出。30年代初,王佩臣艺术上进入全盛时期。1932年春,在天津大中华报社举办的视众票选活动中,她与花四宝、赵小福一起被选为“女鼓三杰”,她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演唱,艺业更为精进。30年代中期,与刘宝全、金万昌同被观众誉为“鼓界三绝”,虽然始终没有“王派”的称谓,可由于她的演唱得到了公众的喜爱,她的风格从事实上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流派,而且影响巨大。1935年与刘宝全、白云鹏、荣剑尘、赵小福、老倭瓜等同任艺曲改良社鼓书股股员。“七七事变”后后,王佩臣休演回乡,1938年重返天津,在天晴演出,但由于嗜好所累,嗓音不如从前,1939年,应北京哈尔飞茶社之约到京演出,努力振作,再度获得北京观众的欢迎,不仅恢复旧日风采,而声誉日隆。1940年,她随白云鹏等回到天津,进入燕乐杂耍园演出,位居倒三场,同时在特殊电台进行广播。

解放初,参加了红风曲艺社,后并入天津市曲艺团。王佩臣确立了一个重要的艺术流派,使这个曲种的影响迅速扩大。可以说,王佩臣是后来流行的铁片大鼓艺术的创始人。

解放后,为与唐山乐亭县出产的乐亭大鼓(代表人物为靳文然)相区分,王佩臣的乐亭大鼓更名为铁片大鼓,但几十年来,仍有包括业务演出报幕在内的各种场合称其为乐亭大鼓。

王佩臣所唱的铁片大鼓,原名乐亭大鼓或铁片乐亭大鼓,以唱长篇大书为主,她会唱《朱买臣休妻》、《西唐传》、《高亮赶水》、《书囊计》、《铁冠图》等多部“蔓子活”。而真正使她享有盛名的是经过她改革的短篇段儿活,其拿手曲目有《独占花魁》、《三堂会审》、《小寡妇上坟》、《姜太公卖面》、《王二姐思夫》、《诸葛亮招亲》、《刘伶醉酒》等。另外她能说几十部大书,如《西唐传》、《书囊记》等,还有一套《金瓶梅》专演出于堂会。

她在乐亭大鼓的曲调、板式上多有变革,一改老乐亭调一板一眼的唱法,加强了掏板、闪板和垛板,尾腔喜用滑音,词中常加衬字,加上她的歌喉清脆,嘴上有劲,唱出来的字眼道劲而清晰,尤其是转弯的地方,颤巍巍地动听,风格诙谐俏皮,自成一派,听众谑称之为“醋溜大鼓”,或”滑稽乐亭大鼓”。

她多才多艺,她能唱太平歌词、说相声,反串各种角色。而且经常与张寿臣等老演员抖包袱,有时拉开台帘还击。据看过王老表演的人讲,曲艺界真正能抓住观众进而和观众没有距离的能与王老媲美的只有林红玉。为之伴奏的早年是润海清,后来是卢成科,也为她艺术风格的创立起到重要作用,晚年是谢瑞东。

王佩臣收有弟子靳遏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靳还在北京演唱铁片大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天津市曲艺团少年训练队授课,受业弟子有新韵霞、姚雪芬和刘秀玲等,第三代传人有王桂茹、王建梅、王淑玲、于文英等。

目前,王佩臣创立的铁片大鼓已经成为了一个濒危的小曲种,京津两地的曲艺舞台上从事该曲种演唱的演员已经不足五人。

王佩臣解放前灌制的老唱片

王佩臣留下了不少的音像资料,有解放前灌制的10余张唱片、解放后的几段录音、还有一部电影。

上世纪30年代百代公司的《玉堂春》、《独占花魁》、《劝嫖交友》、《妓女上坟》、《妓女自叹》、《妓女悲秋》及40年代的《红月娥做梦》两张;胜利公司《插杆吃醋》3面和《小寡妇思夫》一面,《劝嫖交友》一张共三张;昆仑公司的《蓝桥会》和《朱买臣休妻》各一张;国乐公司的《情人顶嘴》两张。

解放后有录音《玉堂春》、《朱买臣休妻》(以上两段尚未公开)、《刘伶醉酒》、《太公卖面》、《王二姐思夫》、《诸葛亮招亲》、《高亮赶水》和新编节目《不再申请补助金》等。这其中《玉堂春》、《朱买臣休妻》、《高亮赶水》中留下了大段的念白。

60年代初,天津电影制片厂为她拍摄了艺术片《太公卖面》至今尚未公开,同时拍摄的还有张寿臣的《贼说话》、曾振庭的联珠快书《蜈蚣岭》(未公开)。

90年代末,王佩臣弟子,天津市曲艺团的姚雪芬为老师的《诸葛亮招亲》、《王二姐思夫》、《刘伶醉酒》、《太公卖面》四段录音做了精彩的配像并已经出版。

王佩臣安葬仪式

2005年5月29日铁片大鼓表演艺术的创始人、鼓曲名家王佩臣纪念活动在天津举行。她的纪念墓碑落成仪式也于昨日在天津永安公墓举行,其弟子新韵霞、刘秀玲以及曲艺界知名人士张志宽、刘春爱、韩宝利、张子修等参加。

在由天津市曲艺家协会、永安公墓组织的研讨会上,大家对王佩臣杰出的表演技艺和仁厚待人的艺德师风给予了高度评价。另据悉:纪念王佩臣诞辰105周年的演出活动也在策划之中。

2007年10月12日,由中国曲协研究部、天津曲协、北京曲协、永安集团等单位主办的纪念铁片大鼓宗师王佩臣105周年纪念演出在天华景戏院成功举行,深受广大曲迷欢迎。

这台演出重点推出的青年演员王淑玲师从王佩臣弟子新韵霞和姚雪芬,已是北京鼓曲界台柱之一,她演唱的《王二姐思夫》剧场效果理想,观众掌声不断。

姚雪芬、刘秀玲、安颖、王建梅、陈美美、冯艳君等老中青演员也参加了演唱。

10、陈善树

艺名陈怀德,1911年生于本市新集镇大掠马村。三河市民间艺人,以演唱京东大鼓和乐亭大鼓(本市人称“平谷调”亦称“铁片大鼓”和“京东怯大鼓”今人都称呼为三河大鼓);是京东大鼓农村派代表人物。

陈善术自幼酷爱大鼓书。每逢集市庙会便到书场边听边学,回家后便私下仿之。自己没有梨花板(大鼓书板)便用农具耠子头砸制而代。年至20岁左右,即能说长篇大书《杨家将》、《刘公案》、《五龙传》等书。因其祖母反对,从艺大鼓书职业一直未能如愿。

1932年,其祖母去世,陈善术带艺拜鼓曲“青门”艺人张明奎为师。出徒侯在京东东北各地卖艺乞生。经常与其叔叔魏永富(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魏喜奎的父亲,故魏喜奎称其为师兄)搭伙合作。在东北时,曾与“轧关东”亦称“浪刘”的刘金山同下书场,得到大鼓名家王宪章(平谷人,素有南于七北宪章之称的鼓王)的好评。

建国后,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魏喜奎三次下书邀他进京从艺,只因种种原因终未去成。1960年,加入辽宁省黑山县曲艺团,后因身体欠佳回乡修养至此便边务农边在附近乡村演唱。1984年,三河市举办全市文艺汇演,年已七十多岁的陈善术演唱了其拿手的唱段《华容道》,行腔吐字、气质身段等均不减当年,受到观众极大称赞。

陈善术从事大鼓书艺术几十年,演唱过众多曲目,长篇有:《杨家将》、《小隋唐》、《刘公案》、《康熙私访》、《五龙传》、《水牢金印》等近十部。短篇有:《华容道》、《草船借箭》、《战长沙》、《武家坡》、《刘云打母》、《宝玉探病》等几十段。自创曲目有:《劝地主低头》、《军民合体抗战》、《炮打永定门》等。

11、康福元

1922年生于三河市燕郊镇西柳河屯村。自幼酷爱民间说唱艺术。21岁他父亲让他到北京学徒做买卖,他却去北京鼓楼曲艺联合会,拜曲艺名家侯五德为师,学唱鼓曲表演艺术,坐科三年,24岁艺满出徒。先在北京天桥等地卖艺为生,后因不堪忍受地痞流氓等的凌辱,25岁离京回乡在农村演唱。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康福元满怀爱国热情,参加了冀东十四军分区五十三团十七连抗日救亡宣传队。根据斗争形势自编自演了许多宣传抗日的鼓词。抗日战争胜利后,又结合农村土地改革编演了几十个宣传减租减息和土地法大纲的曲艺节目。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歌颂夏店大捷的《打死胡歪嘴吓跑姜子亭》,号召人们参军保卫胜利果实的《劝夫参军》,号召人们学习文化的《不识字害处多》等,在人民群众中影响很大。

1948年春,康福元又返回北京,在各演出场所,除演唱传统曲目外,多次演唱了他在三河解放区自编的鼓曲唱段,深得曲艺界同行的称赞,并受到著名曲艺艺人关学曾、吴宝昌等名家的好评和夸奖。当时的电台曾多次对他的演唱录音播放。

1950年,康福元再回三河,与他的老搭档——著名擂琴艺人沈少明一起,巡回三河各镇村为农民演唱大鼓书。二人一唱一和,配合默契,演出中经常即兴自编鼓词,而且,幽默诙谐,风趣动人,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其构思敏捷,台词召之即来,故被观众赞誉为“康现抓”。这个时期,他创作的曲艺节目很多,较著名的有: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编写的《镇反政策讲给你听》,在农村社会主义改造中编写的《统购统销就是好》,修建蓟县于桥水库中编写的《你家的房子该不该搬》等。这些鼓曲取材于民间,主题鲜明,政策性强,通俗易懂,极易接受。河北省、地、县的领导,都观看过他的演唱,都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1955年,康福元被河北省曲协抽调整理他自己所创作的作品,但因文革开始,未能成书。手稿也被在文化大革命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儿子烧了。因此,文革中也未受到冲击。

1958年后,开始与盲人三弦琴师卢永栋合作。曾参加河北省通州地区文艺汇演,通州划归北京又参加唐山地区汇演,后来又到保定参加河北省汇演,获得很多奖状和奖旗。除了变心常新外,他演唱的长篇大书有:《小八义》、《李三娘打水》、《回杯记》、《少英烈传》及《三国》、《水浒》部分章节。

1971年以后,康福元被编入三河县盲人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那时,他已年过半百、体弱多病,但仍不辞辛苦,肩背弦子走四方,走街串巷开展文艺宣传活动。在那“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的特殊年代,他的京东大鼓演唱,为农村的文化阵地增添了一叶新绿。其间主要唱段有《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送女上大学》等。

1980年后,由于身体多病休养在家,几乎结束了舞台演出,只是在村中为爱好者示范教唱。其嗓音仍高亢洪亮,韵味十足,字正腔圆,余音绕梁,充分显示其深厚功底和艺术造诣。

康福元在其近四十年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和艺术创作经验。创作了大量的鼓词和二百余首民歌歌词,曾先后六次获省、地、县的表彰和奖励。为三河民间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2、董湘崑

董湘昆(1927——2013),男,原名董永庆,天津宝坻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曲艺家协会理事。京东大鼓演员、著名工人曲艺家。

从1952年开始在印刷行业基层工会文工团以相声、曲艺剧、单弦、京东大鼓、清唱、河南坠子等形式进行演出。1953年参加天津广播电台业余广播曲艺组学习演唱。同年,他担任文化宫和平区工人俱乐部业余曲艺团团长。此后他到天津艺术学校戏剧班学习,毕业后演出话剧、曲艺剧,后来侧重于京东大鼓演出。

从1952年开始在印刷行业基层工会文工团以相声、曲艺剧、单弦、京东大鼓、清唱、河南坠子等形式进行演出。1953年参加天津广播电台业余广播曲艺组学习演唱。同年,他担任文化宫和平区工人俱乐部业余曲艺团团长。此后他到天津艺术学校戏剧班学习,毕业后演出话剧、曲艺剧,后来侧重于京东大鼓演出。

1954年拜刘文斌为师,专攻京东大鼓。他不仅在继承老一辈艺人的唱腔和表演风格方面成绩显著,而且又有所发展和创新。他嗓音宽厚、发音甜润、字眼清楚、乡土味浓,赶板、垛字、闪眼、落字、窍口灵巧。他的演唱朴实真挚,刚健稳重,充分表现了京东大鼓淳朴健康、豪放爽朗、顿挫分明、抑扬有度的艺术特点。为了使这一曲种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他还对唱腔不断进行加工和丰富,发展出了一种能够适应新事物的“董派京东大鼓”。

与弟子李文刚、张广奇、崔继昌、王大海、孙受清、倪万珠共同演唱《送女上大学》

二十多年来,在天津市历届职工业余文艺演出中,他的演出都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称赞。1956年董湘昆参加全国职工曲艺会演和全国会演、全国调演,《模范孙桂珍》、《白雪红心》、《送女上大学》获奖后出版唱片。1980年被推选为区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天津市曲协理事,同年加入中国曲艺家协会。1982年在从事舞台生活30周年纪念会上获天津市文化局和市总工会授予的“工人业余曲艺家”称号,并获得全国工会积极分子奖章。

2010年3月1日,他以83岁高龄参加了河西区文化局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鼓曲专场,在演出上演唱了京东大鼓传统曲目《拆西厢》。2010年6月14日,他当年二度登台,参加了群众艺术馆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专场,表演了全国听众耳熟能详的一段作品《送女上大学》的选段,得到了台下观众强烈的呼应。

许多曲艺界同行和北京观众观看演出后,对天津曲艺队伍老中青少幼五代同台的精彩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说:天津不愧为曲艺之乡,整场节目个个精彩,满台生辉,推出了一批新作品,展示了一批新人才,探索了曲艺表演的新形式,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又充满了浓郁的时代精神,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一批青年演员的出色展示,更让人看到了天津曲艺事业的蓬勃生机。

董湘崑与部分弟子合影

1980年被选为区人民代表、政协委员,是天津曲协理事,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1982年获天津市文化局和市总工会授予的“工人业余曲艺家”称号,并获得全国工会积极分子奖章。2003年被授予“职工艺术家”称号,“松龄鹤寿、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2007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董湘昆京东大鼓文集》,董湘昆著。由中国曲艺家协会书记姜昆作序。

京东大鼓传承人董湘昆弟子名单排列表

人比钱贵 德比艺高 德艺双馨 吾辈目标

(以下名单是梅家门户京东大鼓“华”字辈份董派的传人)

1、杜 来、
2、郝德宝、
3、张俊恒、
4、李文刚、
5、王继文、
6、刘元庆、
7、倪万珠、
8、张大魁、
9、张 伟、
10、王宝滨、
11、王大海、
12、侯雪飞(女)、
13、袁中海、
14、汤 敏、
15、孙寿清、
16、肖四北(病故)、
17、邹 昆、
18、李宝林、
19、房桂萍(女)、
20、王佩新、
21、商国喜、
22、姜子龙、
23、付建设、
24、张玉荣、
25、赵凤全、
26、王树才、
27、崔继昌、
28、周春本、
29、邱金鹏、
30、李士平、
31、张广奇、
32、刘炳山、
33、王恩荣、
34、郭世阳、
35、李连贵、
36、张炳申、
37、姚敏玉、
38、孟祥春、
39、孙国富、
40、石宝江、
41、唐春亮、
42、张文明、
43、孟祥一、
44、张秀英(女)、
45、任凤舞、
46、王东棋(奇)、
47、陈立先、
48、张 霞(女)、
49、梁国明、
50、王克祥、
51、袁连国
52、袁成来、
53、袁成国、
54、王富立、
55、陈立祥、
56、秦伟、
57、王从民、
58、赵维新、
59、杨秀兰、
60、王培功、
61、魏振江、
62、路金花、
63、郭杰、
64、徐义庆、
65、张荣。

师:董湘昆(签字并用一大一小章)

四大门户是:梅子清、青云峰、胡鹏飞、赵恒利。简称:梅、青、胡、赵。

京东大鼓有梅、青两家门户。

梅家门京东大鼓的师承家谱是:继承龙元玉 棠文书华其 永宝京旺盛 厚仁万向知。

五、京东大鼓书三大流派

京东大鼓书的发源地为京东八县(即北京通州、漷县,河北三河、香河,天津武清、蓟县、宝坻、宁河),民间传说的顺口溜是:通三武宝蓟香宁,外加漷县一座城。京东大鼓书吸收了靠山调、地头调及平谷调的旋律而形成的。它曾用名乐亭(落落停停意)大鼓、平谷调大鼓、铁片大鼓等。也可以说是:京东大鼓是乐亭大鼓、铁片大鼓的总称。乐亭大鼓和铁片大鼓产生于京东,也属于京东大鼓的分支。京东大鼓与乐亭大鼓和铁片大鼓通称于京东大鼓书。京东大鼓与乐亭大鼓和铁片大鼓是京东大鼓书的三个流派。

1、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相传1850年前后由温荣创立于河北乐亭县,曾与评戏、唐山皮影并称'冀东民间艺术的三朵花'。自形成以来,名人辈出,流传较广,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铁片大鼓

该曲种以演唱时敲击铁片(实为铜片)而得名。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大鼓艺人王佩臣在天津使之成型的曲种,流行于天津、北京地区。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京东大鼓

京东大鼓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形成于天津。它是刘文斌等艺人在以宝坻区县方音演唱平谷调的基础上,吸收河北民歌《妓女告状》及落腔调的旋律而形成的。它曾名乐亭大鼓。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是董湘崑。

六、主要历程

乾隆十四年(公元1752年),梅青两门艺人在北京金钟寺汇到了一块,交换了弦子、大鼓。原来说书,青门用的是弦子伴奏,梅门用鼓点击节。这次的艺人大集会,两门艺人相互切磋技艺,交换弦鼓,对以后俗曲鼓词的发展,特别是京东大鼓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据《中国书词概述》中记述:“乡下小调,经过改革以后,遂加上鼓板,变为说而兼唱,成为书词中的正式一派,故风行各县,号称京东大鼓。”(其实应该是京东怯大鼓)。

京东大鼓正式命名

京东怯大鼓自从创立以来,经过历代艺人的努力,已经趋于成熟。由京东怯大鼓——平谷调——乐亭调(与靠山调、地头调相同),虽然叫法不一,但其实是同一种大鼓。真正定名为京东大鼓是在一九二一年。青门艺人于景元(香河县后独立庄人),入津演唱,在天津国民仁昌电台演唱《石兰传》,第一次去掉怯字挂牌《京东大鼓》,是京东怯大鼓第一次以京东大鼓的面目与观众见面。

也有说是1933年,刘文斌在天津商业电台播演《刘公案》,极受广大群众欢迎,才开始使用京东大鼓这个名称。

虽然传说于景元早于刘文斌使用京东大鼓名称,按时间说是在先,可是1921年有没有电台值得商榷和考证。1933年有电台却不用怀疑。故而说是刘文斌先使用京东大鼓名称更为可信。

京东大鼓灌制的第一张唱片

1930年,唐山人刘俊海以平谷调大鼓之名灌制唱片《鞭打芦花》、《红月娥做梦》、《情人顶嘴》、《蓝桥会》等十一张。平谷县张士诚在天津演唱此曲种,灌制唱片时,也称“平谷调”,后到北京演出时,又称“乐亭调”。张永德(黑张、盖京东)在承德地区演唱,初称“四平调大鼓”,后又挂牌“乐亭大鼓”,其徒钟响鸣久在承德演出,称所演为“乐亭大鼓”。

清末以来,许多河北籍在北京成名的艺人,如侯五德、杨才得、傅士亭、张士诚、张新泉、石金荣、王佩臣、李兴海等都是以相同的表演形式演唱相同的曲调,且均称所唱为乐亭调大鼓或乐亭大鼓,亦有因用铁片击节伴奏而称铁片大鼓的。在承德和京郊还称过乐腔调(又作落腔调),或因四人分别持三弦、二胡、洋琴等乐器伴奏,一人击鼓板站立演唱而称为五音大鼓。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成名的三河县人陈怀德及宝坻县人魏西庚,在演唱上各有千秋,所唱又被称为“落腔调”,分别被称为“陈派”和“魏派”。他们二人均以巧唱俏唱著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乐亭调大鼓演员多宗此两派,尤以魏派流行更广。

魏西庚是张增德弟子,他于1937年后在天津仁昌、中华电台演播时.与刘文斌、齐文周被称为京东大鼓的“三杆大旗”。与魏西庚的演唱不同的是,刘文斌和齐文周在唱腔上宗法张增德,以“十三咳”见长。

出版鼓曲专辑

民国十四年(1925)四月,北京中华印书局出版的第三版乐亭调大鼓唱本有《马前泼水》、《关王庙》、《玉堂春》,《王定保借当》(中篇)、《红月娥做梦》、《鞭打芦花》等多种。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之后,上述多种名称即渐次统称为乐亭调大鼓了。

京东大鼓有了女艺人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京东大鼓有了女艺人,城市里女艺人更多一些,且大都在坤书馆演唱,知名度较高的有王佩臣等。

京东大鼓投身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京东大鼓艺人编演宣传抗日救国的段子,有的艺人还投身革命。

1939年冬,中共青(龙)平(泉)县委即派地下工作者、京东大鼓艺人彭友全从董家口出关,以卖艺为名宣传抗日。相继还有刘汉臣(化名金福臣)、邢海洲、张阁云、胡成(又名胡玉生,外号胡瞎子)、刘幼军(绰号卯金刀)等京东大鼓艺人在宽城的峪耳崖、亮甲台、东川、山泉湾子、大地、铧头一带,以行艺作掩护,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几个月里,在三十多个村子建立了保国会,会员达千名以上。

1938年,三河县京东大鼓青年艺人康福元参加冀东十四分区五十三团宣传队,自编自演了许多宣传抗日的书段。抗战胜利后,他又编演了许多配合解放战争的新书目,如《打死胡歪嘴,吓跑姜子亭》、《劝夫参军》等。

1945年,张家口京东大鼓艺人龙铁山编演的《解放张家口》,曾被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将曲率印发全区,为众多民间艺人传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东大鼓得到空前发展,许多新演员成长起来。宝坻县的高函,三河县的陈怀德、王芳、康福元,蓟县的魏宝华,承德的胡德江、叶连春,香河的赵学勤,雄县的王艳秋(女),安次的王临风,张家口的刘富增等是这一时期的知名艺人。众多艺人积极参加旧书目的改革及新曲目的创作和演出。承德的钟响鸣在热河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演播中、长篇新书目《杨靖宇殉国》、《洋铁桶的故事》和《新儿女英雄传》等。参加1958年河北省首届曲艺会演的乐亭调大鼓演员有安大有、石子玉、刘富增、康福元、魏宝华等。刘富增和康福元还获得演员三等奖;魏西庚参加大会并作了示范演出,获老艺人荣誉奖。

京东大鼓说新唱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老艺人刘文斌在电台演播过中篇新书《白毛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的传人、天津市业余演员董湘昆以普通话革新演唱,并在三弦伴奏的基础上,加上了扬琴伴奏,所唱书段《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风靡一时,影响很大,河北省的许多文艺宣传队及其青年演员竟相仿效,遂使这种以普通话演唱的新的京东大鼓空前普及。七十年代,更以《送女上大学》风沸传遍全国大江南北。

京东大鼓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京东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董湘崑弟子崔继昌(三河)、姜子龙(廊坊)被命名为河北省代表性传承人。

董湘崑京东大鼓文集

京东大鼓首次走上大学讲堂

2009年4月24日晚,由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主办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与普及系列活动之三--京东大鼓展演”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成功举行。

活动邀请到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曲艺家协会理事、京东大鼓河北省传承人、北京曲艺团特邀京东大鼓演员、河北省廊坊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崔继昌老师、北京“琴书太子”王树才老师及北京曲艺团两名演员为我校师生义务献上了一场寓教于乐、声情并茂的传统京东大鼓表演及讲演。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董艳老师,团总支书记谭忠秀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董艳老师首先介绍了举办本次活动的初衷。她说京东大鼓作为一种民间戏曲艺术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省东部地区及东北各地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今天大多数人都只能从电视等媒体间接的了解,没有真正体会到这种民间艺术的魅力,京东大鼓同时面临传承的危机。教育学院希望通过举办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普及系列活动把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展演和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大学生,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自觉加入到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尽绵薄之力。

随后,崔继昌老师以《京东大鼓的起源、发展、传承及目前状况》为主题,以其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京东大鼓的产生背景、发展与变迁历程、传承机制、文化价值及功能,并对京东大鼓目前的传承现状及未来进行了展望。讲演刚开个头,崔继昌老师现编现演了几句京东大鼓,一下就调动了师生们的兴趣。而后,讲演中且说且唱,不仅崔继昌老师唱,王树才老师也现场演唱了《礼尚往来》和《长寿村》等曲目,扬琴伴奏员赵宁还即兴演唱了一段西河大鼓《玲珑塔》,让现场同学大饱耳福,崔继昌老师唱罢《大实话》又来一段《大瞎话》,并且邀请现场同学和老师上台模仿表演,对他提出关于京东大鼓的问题给予正确回答的同学现场赠予京东大鼓传人董湘先生的著作《京东大鼓文集》,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活动过程高潮迭起,掌声不断。京东大鼓灵活的表现形式、富有特色的唱腔让同学们不仅领略了戏曲的魅力,还为老艺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孜孜不倦义务传播民间艺术的精神深深折服。而许多传统曲目都以生动幽默的故事情节和语言传递着“劝人归善”的寓意,使大家不自觉的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更让大家认识到传统艺术中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文化教育价值,值得我们后辈珍视和继承。

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划上圆满的句号。通过这次与京东大鼓的亲密接触再次使同学们切身感受到民间传统曲艺特有的艺术魅力,更使大家在亲身体验中培养和树立起保护与传承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团委)

廊坊市成立京东大鼓艺术研究会

2011年11月6日,廊坊市成立京东大鼓艺术研究会。京东大鼓在2006年6月进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响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弘扬我市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京东大鼓艺术,打造具有廊坊特色的文化品牌,为今后承办“京津冀京东大鼓艺术节”做好准备,京东大鼓艺术研究会应运而生。京东大鼓艺术研究会是搜集、整理、传承、改革和促进发展京东大鼓的专业机构,京东大鼓表演艺术家董湘昆任名誉会长,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赵维新任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东大鼓河北省代表性传承人、廊坊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崔继昌,三河市文化馆馆长孙磊等6人任副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东大鼓河北省代表性传承人姜子龙任秘书长。京东大鼓艺术研究会将不断致力于保护和抢救民族文化,学习和继承民间先进文化,发展和创新京东大鼓艺术,推动京东大鼓健康发展并走向世界。

赵维新当选会长

姜子龙当选副会长兼秘书长

崔继昌当选副会长并代表研究会讲话

京东大鼓首次走出国门,唱响美国林肯艺术中心

美国人伺候中国人,美哉!乐哉!得意哉!

美国纽约时间2月19日晚上7点30分。中国蒲公英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新春音乐会,准时拉开维幕,当节目演到第十三个的时候,剧场气氛抖然热闹起来。这个节目是中国儿童文化艺促进会、中国河北省曲艺家协会、中国河北廊坊市京东大鼓艺术研究会选送的京东大鼓《话谜买卖》演唱者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东大鼓传承人、河北廊坊市京东大鼓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崔继昌.

崔继昌一身乳白色演出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东大鼓代表性传承人的授带左肩右挎,手提三弦,大步流星,走到台中,鞠躬施礼,更显气度又凡,落坐椅上,拿起鼓板,绑在左腿,右手手夹鼓键子,拿起三弦,手动腿动三弦动,板响鼓响弦乐响。京东大鼓原本两个人乐队为一个演唱伴奏,崔继昌却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活,筒直成了绝技绝活表演。一段开场过门还没演奏完,观众就给予掌声。四开板刚唱两句,观众又掌声响起。唱腔激昂中而不圆润,吐字归音,字正腔圆,说得清楚,唱得明白,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观众被他的演唱深深吸引,跟着他跑,随着他喝。曲终人难解其中谜底,他便引导观众探索答案,终于有一名女观众猜中第一个谜底。他立即就按观众要求演唱了一段《大瞎话》。刚一结束,他又引导观众猜第二个谜,仍是一名女观众猜到。然而,他却没按以往套路再唱《大实话》,却为了照顾在场的美国观众的欣赏,用京东大鼓的曲牌演唱了一段《英语字母歌》。

观众听了,欣喜若狂,崔继昌下台后又两次返回施礼谢幕。京东大鼓唱响美国林肯艺术中心,为京东大鼓首度走出国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次演出同时还获得四项奖励:表演金奖、创作金奖、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导演奖。

三河市建立京东大鼓传承基地

2013年7月,崔继昌在河北省三河市李旗庄镇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创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东大鼓传承基地,目前该基地以迁至于黄土庄镇综合文体活动中心。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京东大鼓出国梅开二度,首次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

奥地利时间8月12日19时,由奥地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和国际佛光会维也纳协会联合主办的维也纳金色大厅夏季音乐会准时拉开了序幕。女主持人用流利中文说到:接下来的这个节目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东大鼓。由京东大鼓传承人崔继昌表演,观众给予了礼节性的掌声。男主持人复述一遍后,京东大鼓代表性传承人崔继昌一身乳白色服装,代表性传承人的授带左肩右挎,左手手端矮架书鼓,右手手拿三弦,雄纠纠气昂昂走上场来,先放下左手矮架书鼓,再放下右手三弦,拿起两副鸳鸯板,一副演唱京东大鼓特制书板,一副山东快书用板。他把书板绑在左腿膝下,右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母指夹鼓键子,大母指和食指弹三弦,弦响鼓响板响三响一体奏完前奏开口就唱。刚唱两句场内就史无前列地响起掌声一致叫好。一段由崔征创作的京东大鼓《新劝人方》唱罢,场内顿时响起激烈掌声。

至此,崔继昌自2013年春将京东大鼓首次带出国门,又梅开二度,将京东大鼓第一次再维也纳金色大厅唱,成为两次将京东大鼓带出国门第一人。

京津冀(廊坊)京东大鼓书会

2015年9月23日,“牵手京津冀·欢乐进万家”首届京津冀(廊坊)“京东大鼓书会”开赛,来自京津冀的26支队伍切磋交流。副市长刘文萍观看演出并为获奖队伍颁奖。

此次活动由北京群艺馆馆、天津群艺馆馆、河北省群艺馆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京津冀文化的协同发展,推动京东大鼓艺术的传承发展,促进三地艺术的交流与合作。

京东大鼓曲牌介绍

京东小口大鼓曲谱

图文:庄周 | 编辑:小弦

来源: 燕郊传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